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疫情後時代醞釀「新常態」 多方共解產業勞動新模式

疫情後時代醞釀「新常態」 多方共解產業勞動新模式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廣告

焦點新聞

2020-11-18

新冠疫情侵襲全球,臺灣有幸擁有過去曾與SARS交手之經驗為導師,得以在當下公衛防治等方面,獲得最大的疫情控制。針對疫情後時代迎來的挑戰與機會,臺北市政府勞動局於109年11月2日假台北文華東方酒店舉辦「產業新常態、勞動新時代」2020臺北市後疫情時代勞動論壇,邀請各界專家學者,就產業、就業、法治等面向探討,觀察產業衝擊及勞動結構的改變,自趨勢中洞悉具體應對方針。

防疫資優生 有你不知道的棘手難題

 

針對後疫情時代「新常態」的生成,臺北市長柯文哲強調,新態勢一旦誕生,便不會回到從前,各界及早適應與共存是當前重要的課題。包括已轉向宅經濟、零接觸經濟的線上消費及外送服務等習慣;遠距工作也衍生了資安風險、職業安全衛生、勞資協商等議題。

 

 

危機之下 靈活的生存法則

 

論壇上半場「疫後產業的勞動新趨勢」,即不免必須提到疫情衝擊下,首當其衝的觀光旅宿業。圓山飯店董事長林育生表示,疫情造成的嚴峻挑戰,促使企業更為重視「以人為本」的管理哲學,除此之外並提出建言,認為觀光旅宿業能主動創造新的市場需求、重視文化與體驗,將原本過去國人往海外消費的七千億旅遊消費吸引回國內市場,並更均衡地在國內重新分配發展。

臺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總經理施立成則以科技業角度,觀察到疫情為數位轉型推波助瀾,然而臺灣疫情相對穩定的現況,其實也反應著國內數位轉型力道趨緩的警訊。施立成並深究遠距工作最常被提及的工作考核、資安風險等趨勢問題。

 

勞動市場尚未浮現的隱憂

 

臺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陳淑綸則指出,即便目前臺灣在 GDP、失業率等數字表現上尚未出現危機,然而仍有潛在的溫水煮青蛙效應,真正的隱憂恐怕將在數個月之內浮現。陳淑綸解釋,概括性的統計並未反應特定範圍或單一區域的產業實際面臨的問題。泛公共服務業如金融、公共運輸之過勞情形、一般勞動者的福利縮減等問題,亦不會直接反應在概括統計上,臺灣雖然未像國外發生大規模失業潮,但勞動市場並非未受影響。

 

陳淑綸亦針對勞資政三方提出見解,包括政府的急難救助方案尚有諸多調整空間;資方在面臨轉型挑戰與降低成本間,如何取得平衡;工會應扮演收集基層意見、預判情勢、與政府談判協商法令決策執行的中介角色。陳淑綸並強調,勞資政三方在思維上要儘快調整、取得共識,如勞資間工作彈性和勞動保護的兩難等,才有機會討論出合宜的相關法令,以面對後疫情時代勞動力結構轉型的挑戰。

 

 

企業與求職者如何維持競爭力

 

論壇下半場「勞動風險控管與競爭力養成」,由玉山金控人資長王志成分享企業常態因應,強調無論資源多寡,企業首重制度建立、資訊系統及最重要的人才培育,並分享玉山金控在此疫情下的實際策略,包括完整的人才培訓、成功數位轉型、完善的員工照顧與補助制度、明確的遠距工作要點,更有不能忽略的資安管理。

 

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亦強調無論環境變化,善待人才是企業持續前進的動能,呼籲資方拋棄短期利益,培養企業內正向的循環。晉麗明同時指出,疫情衝擊初期,職缺刊登數量出現史無前例下降兩成的情形,其中主要為中小型企業、民生消費產業;而時至第三季度,臺灣總體又增加了六〇萬的職缺機會,可見國內產業的韌性。

 

然而環境變化的嚴峻加劇了人才規格的要求,企業對未來的難以預判,對關鍵人才的需求更為殷切。晉麗明強調,勞工欲提升競爭力唯有以「洞悉趨勢」、「自學能力」、「建立新商模」三項特質為目標,才能造就競爭力十足的人才。

 

勞動法規該與「疫」俱進

 

最後由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林良榮分享疫情對新工作模式的促進,以及新工作模式對勞動權益與勞動法令的影響與衝擊。林良榮指出,網路數位工具使得原本就存在的非典型工作型態,在疫情的催化下更演化發展,如斜槓、零工經濟等。然由於這些新工作模式模糊的勞務從屬關係,以致常發生是否為「勞工」的認定爭議,而是否為「勞工」為何如此重要?主因是現行的勞動法令讓勞動者處在保障全有或全無的勞動風險中。因此,不論中央或地方,未來對於各個產業的勞動治理,包括僱用機會與僱用保護,均應做進一步的檢討。

 

疫情影響勞動市場,工作模式也被迫轉變,同時也推動數位科技轉型,因此,當前重要課題包含工時界定與計算、遠距工作如何認定職災的職安保障問題、遠距工作的資安監控與勞工個人隱私問題、如何提供自由工作者或零工經濟勞動者應有的勞動權益保障,以及提供協助企業因應突發事件的勞動安全指引代替勞動檢查等,都直指現行勞動政策或法規的彈性與鬆綁。另根據數據統計,在未來會有八千五百萬個工作將因人工智慧以及自動化而被取代,對於這些失業勞工如何輔導其轉業,也將是政府必須正視並超前部署的重要課題。

延伸閱讀

40歲上班好厭世...如何才能退休月領5萬股息?金融業14年老手傳授退休攻略:600萬就能財富自由

2024-04-11

50歲電子業高管除了1間房,存款只有300萬...參加婚禮驚覺同學財產比我多!投資這2檔ETF,65歲退休錢花不完

2024-04-11

她月薪7萬,台北租房生活費4.5萬...拼到50歲也買不起房,如何脫離金錢困境?被動收入規劃法,存到上億退休金

2024-04-17

敦陽科、中華食...他48歲靠「配速持股法」月領10萬提早退休,7檔存股名單曝光:最高獲利124%

2024-04-12

存股50張00929...股價一路漲16→20元,重新加碼的3個理由!高股息+勞保退休金,月領4萬簡單過生活

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