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陽明交大兩老牌大學正式合併 林奇宏新校長要面對那些事?

陽明交大兩老牌大學正式合併  林奇宏新校長要面對那些事?
▲陽明與交大2月1日合併,校長林奇宏強調治校要個別化差異,做出可被複製的範例。

財訊 / 孫蓉萍

焦點新聞

彭世杰攝

2021-02-09 14:40

陽明交大新校長林奇宏曾任台北市和新北市衛生局長,人脈很廣,未上任前已致力推動兩校智慧醫療合作;儘管還需要一段時間磨合,合校的前景看好。

 

暖和的冬陽下,1月雖不是畢業季,國立陽明大學校門口前,許多學生穿著畢業服和校銜名牌拍照,因為2月1日起,陽明和交通大學就要合併為陽明交通大學了。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兩校合併,可望結合醫學和資通訊優勢,發展智慧醫療。但推動的過程中,不只是校務,還牽動了師生、校友等人的情緒,更有大大小小的瑣事,例如校徽要放哪個學校的創立年分?畢業生可以不要新校名的畢業證書嗎?面對這些問題,新校長林奇宏用最大的熱忱,以科學的方式解決。

 

林奇宏畢業於陽明大學醫學系,也是耶魯大學生物學博士,曾任台北市和新北市衛生局長;無論面對哪個新挑戰,根據他受過的基本科學訓練,凡事先搞清楚問題在哪裡,看看現況如何,並預測未來發展,再按部就班地執行計畫。獲選為新校長後,他立刻組成團隊,分工合作,並釐清治學的重點和目標。

 

《財訊》報導指出,陽明交大合併後有9個校區,他認為在併校初期,核心能力不能太發散。他拿起鉛筆,畫圖解釋說:「我們要聚焦在核心教育,之外還有兩大主軸,分別是產學共創和醫院業務。前者由產業出題,學校提供需要的研究和人才,企業也可以把研發單位設在這裡;至於後者,我們支援很多醫院的訓練實習、教學等工作。」

 

聚焦核心教育 發展兩主軸

 

疫情打亂了許多事,教育資源也受到衝擊。林奇宏認為高等教育不能靠公共資源挹注,因此要有新的發展模式,重新設定高教發展目標。在教育3.0時代,知識形成體系,雖然面面俱到,但是各有一片天,缺乏橫向整合;因此最近10幾年來,大家都在討論跨域的重要。林奇宏期許走向教育4.0,推動創新的教育,培育新產業的人才。

 

根據《財訊》報導,疫情當然也對教學造成極大影響,線上教學似乎是解方,不過林奇宏擔心這樣下去,下一個世代會缺乏與他人互動的經驗,而互動對激發創意非常重要。例如英國牛津大學草創時期,創辦人去募款時說「我只要兩棟建築物,一棟是圖書館,一棟是菸草鋪」,因為除了讀書,在一個輕鬆的環境下閒聊,往往會有新發想。

 

因此林奇宏正在推線上和實體教學的混合體;分隔多地的多個校區,原本被認為是併校的缺點,可能反而成為優點。他說:「有些老師的授課可以轉成線上或自學,有些課程則讓學生彼此互動。」疫病流行造成教學的改變,他希望陽明交大能做出可被複製的範例,分享成功的經驗。

 

根據《財訊》分析,只要牽涉到改變,就一定有阻力。不過林奇宏能承擔、肯溝通,因此讓人敢於任事,加上多年下來的資歷,也有相當的人脈。新北市一位曾與他共事的官員回憶說,林奇宏會用宏觀的角度看事情,不會只局限在自己的單位,和各局處的互動感覺比較乾脆,需要跨局處溝通協調的工作,他會願意承擔。另外,因為他和榮總有淵源,當時引進醫療資源和人才到新北市,讓新北聯醫可以開拓更多服務。

 

2010年林奇宏到台北市擔任衛生局長,初次進入市政府,他發現公務人員必須依法行事,以至於有時反而無法推動政策。這時他會找同仁來了解,哪一條法規造成阻礙,可以先從試辦開始。因為試辦的要件是特殊場域、特殊目的、特殊時間,他說:「你要讓同仁下得了車,覺得做下去不會為自己惹麻煩,而且讓他們知道,出了問題我會扛。」

 

治校有心法 講求精準管理

 

陽明大學數位醫學中心執行長楊智傑,接受《財訊》團隊採訪時表示,2019年,當時是交大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的林奇宏,找他一起和交大的團隊研發和規畫智慧醫療;「做智慧醫療,難免會有天馬行空的想法,但是他不預設立場,會包容、尊重不同的意見,讓大家覺得被激勵,在愉快的氣氛下,自然會一起全力做到最好」。

 

陽明和交大的校風和文化不盡相同,不過林奇宏認為兩所學校都是同樣的科學訓練出來的,大家的語言也差不多,只要大家維持好奇心,融合應該不是難事。不過,林奇宏也強調,未來治校要推「個別化差異」,「現在連治病也講求個人化或精準醫療,管理也應該一體適用,而要精準管理、精準行政」。

 

參與校長遴選,有機會聽到各院系所老師和學生的意見。對林奇宏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發現,對自己出身且工作30幾年的學校,其實不見得了解。因為「學校是動態的組成,你了解過去,但不了解現在」。當上校長後,他將繼續溝通,盡力解決問題。…(本文節自財訊626期,詳全文)

 

 

延伸閱讀:

《台大醫院院長專訪四》吳明賢談三大醫療趨勢:智慧醫療、精準健康、尖端醫療

除了台積電,下一座護國神山在哪裡?AI醫療也許有潛力

武漢肺炎恐流感化 台灣科技力,打造智慧防疫三部曲

延伸閱讀

台灣首例通報! 台男使用電子煙僅1年「肺炎住院4次」 患者:要一直吸急救用擴張劑

2021-02-09

別再錯過》台北「市場劵」200元抽起來! 小編實際登記抽獎懶人包

2021-02-09

去日本購物一定要「眼見為憑」!買完發生悲劇已來不及 旅遊達人籲:別太相信網路資訊

2023-12-05

經濟部長是他,崇越董座郭智輝出線!台積電重要供應商「身家逾37億」躋身內閣,為何點頭接任?

2024-04-16

台灣億萬富豪變多更有錢!平均每一人就手握26億美元 瑞銀揭露這些有錢人投資偏好、未來理財規劃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