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成本高漲侵蝕「中國價格」 美國趁機重振製造業生機?

成本高漲侵蝕「中國價格」 美國趁機重振製造業生機?

PeteEngardio、譯者:徐上恩

國際總經

shutterstock

601期

2008-06-26 10:57

隨著油價高漲、中國勞工工資走揚,中國在製造方面的成本優勢不再,但美國人想從中國手上拿回工作,也不是短期內就可辦到的事。

奧娜路德(Christina Lampe-Onnerud)開發了一款筆記型電腦專用的快速充電長效電池,她相信這款電池會為整個產業帶來革命。她的公司Boston-Power希望能夠在美國生產這款電池。雖然美國工資較高,但她還是認為這是可行的作法。



但是奧娜路德在美國卻連一家能夠製作原型的工廠都找不到,更不用說大量生產了。相對地,中國大陸卻有超過兩百家電池工廠。奧娜路德到中國出差時,參觀了十幾家不論在人力或設備上都十分充沛的工廠,而且沒有一家像她在美國找到的代工廠,要求先付數百萬美元的訂金。



她記得去年的一次合約協商會議是從早上九點開到半夜,還有三十個問題尚待解決。「第二天早上九點,他們公司所有的主管已經到場,衣著整齊地進行一場簡報,回答所有的問題。」她說道,「他們就是這麼渴望拿到這筆生意。」結果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內,Boston-Power的電池產品就已經開始於深圳的這家四百人的工廠進行量產了。

 

成本墊高替美國營造機會

 

此時似乎是美國製造業復興的絕佳時機。全球貿易的局勢開始朝向對美國有利的方向發展,這是許久不見的景象。自二○○二年以來,美元相對全球主要貨幣已經跌了三成之多,就連對日圓的匯率也在貶值。中國的薪資水準則以每年一成到一成五的速度成長。而高漲的油價也讓運輸成本節節高升。

 

自二○○○年以來,將一個四十呎貨櫃從上海運到聖地牙哥的成本,已經大漲了一五○%,要價五千五百美元。根據金融服務公司CIBC World Markets的估計,如果油價真的飆到了每桶兩百美元,那麼這個數字可能會漲到一萬美元。

 

但是就如Boston-Power和其他無數公司的經驗一樣,全球商務地圖是無法在一夜之間改寫的。美國許多產業的工廠和供應商網路早在全球化的年代就已經凋零殆盡,所以美國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資本,才能夠讓它重新扮演重要的角色。以電子業為例,元件製造商在過去十年內,大舉將工廠遷移到中國,中西部的重型機具廠商和北卡羅萊納州的家具產業也都遵循同樣的路線。

 

在中國所生產的大宗產品如服飾、玩具、小型家電等等,可能不會回到美國來了,因為這些產品都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力。即使中國勞力成本提高,製造商也只會將工廠遷往其他亞洲和拉丁美洲的低工資國家。而在重型機械或摩托車等產業,中國在生產力方面的提升幾乎可以抵銷高漲的工資和燃料價格。

 

在美國擁有創新領先優勢的產業,如再生能源、奈米材料和固態照明等領域,美國則必須和其他提供企業家創業基金、現金補助和低利貸款的亞洲和歐洲國家競爭。而美國的企業也需要同樣的補助措施承諾,才願意去建立相關產能。

 

「中國價格」開始受到侵蝕

 

全球產業環境顯然正進入初期的重整階段。歐元兌美元匯率的大幅上升促使歐洲的汽車、鋼鐵和飛機製造商紛紛將產能遷移至美國。現在高漲的燃料價格讓貨品跨越太平洋的成本變得更為高昂。例如日本鋼鐵產業仰賴進口的鐵砂礦和煤礦,以生產高品質的鋼板供應日本汽車品牌在美國的工廠使用。

 

在二○○三年,從巴西運送一噸價值三十美元的鐵礦砂到日本的運費是十五美元。到了去年秋天,鐵礦砂的價格飆漲到了每噸八十美元,運費成本更提高到九十美元。根據CLSA亞太市場的估計,原料運送成本現在已經占了車體用鋼板價格的一三%。鋼板的成品還得再運送到美國的工廠加工,讓價格更是居高不下。

 

高漲的成本已開始侵蝕曾讓美國經理人害怕的所謂「中國價格」——也就是中國製造商賴以搶走他們顧客的四○%至五○%的成本優勢。「油價這波漲得又快又急,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Accenture的全球供應鏈部門主管迪拉托表示。「現在後勤運籌成本已經成為企業的首要課題了。」辛肯是一位專門為跨國企業在美國、墨西哥和中國尋找生產地點的顧問,他也感受到了企業策略的大幅轉向。「很多原本考慮到中國製造生產的客戶現在都說『中國現在太貴了。』」辛肯表示,「油價飆漲會開始大幅改變人們對製造地點的看法。」

 

生產地點轉移的例子不勝枚舉。CIBC指出中國鋼鐵對美國的出口額去年減少了兩成,而雖然美國營建業呈現衰退的情形,但美國的鋼鐵產量卻增加了一○%。大型電子產品製造商也正在墨西哥和美國部分地區拓展高階電信、電腦和醫療設備的產能,以更接近企業客戶。

 

剛開始生產售價十萬九千美元電動跑車的Tesla Motors原本是在泰國組裝汽車電池組,現在也將生產線搬到了加州聖卡羅斯(San Carlos)總部附近的一家工廠。泰國的低工資優勢已經被運輸電池的成本所抵消。「我們等於看著價值數千萬美元的電池組在海上漂浮好幾個月。」Tesla的行銷副總裁希瑞表示。「你忽然之間會發現這種問題,然後自問:『我們幹麼要這麼做?』」

 

大舉遷移設備不易

 

雖然有這些例子存在,但是大舉遷徙生產設施仍舊困難重重。位於賓州東部河岸鋼鐵鑄造廠Donsco的例子就說明了企業進退維谷的處境。近年來,Donsco解雇了數百名的員工,因為客戶紛紛將汽車變速箱、油井零組件等產品移到中國大陸生產。但是最近Donsco卻接到了美國本土客戶蜂擁而至的訂單洽詢。「忽然之間,我們的客戶發現在自家後院製造產品變得比較划算了。」Donsco的董事長曼恩表示。雖然Donsco對客戶大開歡迎之門,但是許多美國同業在之前卻已經被迫停業,因此現在產能出現了短缺之虞。

 

雖然需求大幅成長,但是曼恩表示Donsco會「非常謹慎」考慮是否要花費三千萬美元資本和兩年時間再興建一座鑄造廠以擴充產能。這種保守以對的態度也間接對許多美國廠商造成衝擊。位於新墨西哥州的CEMCO是一家製造碎石機和農業設備的製造商,它正努力試圖降低成本與後勤運籌的問題。這家公司目前從亞洲進口許多金屬零件,但是由於高漲的運費和弱勢美元的衝擊,讓它希望改為從國內採購這些零組件。

 

「美國的鑄造廠現在能夠在價格上和亞洲對手正面競爭,但是國內卻缺乏足夠的鑄造廠、焊工、技師和品管工程師。」CEMCO的財務長塔克表示。「美國十年前有的那些資源現在都消失無蹤了。」這些產能都移到哪裡去了呢?大部分最先進的鑄造廠現在都已移到了中國。

 

家具產業也經歷了類似的轉型。美國南部數以百計的家具工廠紛紛關門,大型的工廠紛紛遷移到中國如東莞等城市郊區綿延數十公里的工業區當中。中國勞工的工資的確上漲了,中國家具工廠很多的木材是由北美洲所進口,而且像是床架和床墊等家具都會占很大的貨櫃空間。但是Stylution Group在東莞擁有一千六百名員工的工廠並不會被移到他處。

 

Stylution每年生產一百萬張床墊和三十萬套寢具組,其中大約有一半供出口之用。「遷廠並沒有那麼容易。」Stylution的行銷經理麥塞洛(Frank Masiello)表示。除此之外,它表示大部分的原料供應商也都搬到了中國,而且中國市場成長非常快速。「過去北卡羅萊納州是家具產業的生產重鎮」,麥塞洛接著說,「但是在過去的八年內,大多數工廠都搬到了中國。」

 

照明燈具、家電產品和其他產業的情況也是一樣。這些產品當中壓倒性的多數都是在中國製造生產。雖然有些公司把工廠遷到越南或印尼,但是這些國家的勞工技術水準不足,無法擁有和中國勞工一樣的品質和效率。不過如果全球運輸成本持續升高,有些企業可能最終會將他們的工廠遷回美國,不過這個過程可能會花上數年的時間。「短期而言,中國是無可取代的。」中國家電公會副祕書長徐東生表示。

 

中國高生產力優勢仍在

 

另一方面,中國要如何在成本高漲的環境下保持其既有優勢呢?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因素是生產力的提升。在過去十年內,美國製造業的生產力成長率平均為四.八%。對一個工業化國家來說,這已經是相當優異的表現了。但是根據商業研究機構Conference Board的首席經濟學家雅克指出,作為中國出口主力的中型和大型製造商的生產力成長率在同期則高達一九%。

 

在美國廠商撙節成本的同時,中國製造業則不斷投資興建更大、更先進的生產設施。生產國防和醫療系統專用高階電路板的Bartlett Manufacturing公司董事長巴雷特認為,這個趨勢短期內將不會有反轉的可能。

 

十年前,美國廠商占全球電路板產量的三分之一,而現在則降到了一○%,相對而言,中國廠商則搶占了八○%的市場。而且中國生產的電路板比Bartlett在美國生產的還要便宜四到五成,部分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廠商擁有較優越的技術。「當企業將工廠遷到中國的同時,它們也將研發資源搬到了中國。」巴雷特表示,「我不認為這個價格上的差距近期內會有縮小的可能。」

 

有些分析師認為中國製造業相對美國競爭對手的價格優勢將會持續至少十年。雖然由於美元走貶,使得美國相對於西歐已經成為一個「中價位」的選擇,波士頓企管集團(BCG)的資深合夥人賽金認為,它相對於中國的成本結構只有些許改變。

 

賽金以辦公室空調系統所用的工業用壓縮機為例說明。三年前在中國生產一台一.五噸的壓縮機,成本比在美國生產便宜三八%。主要的差異來自於中國勞工的薪資和福利比美國勞工低了六五%。即使考量了中國高漲的工資成本、人民幣升值趨勢,以及較高的運輸成本,賽金估計中國製的壓縮機仍然可以比美國製的便宜三○%。雖然這讓占地利之便的墨西哥顯得更具競爭力,「這並不足以構成讓這些生產線搬回美國的有利理由。」賽金說道,「而且這裡的工廠和設備都已經不存在了。」

 

運輸成本

 

產業回流有待政策配合

 

期待美國能讓已經外移到中國的產業回流或許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是新的成本結構可能會影響美國企業在未來設置生產線的地點決策。美國還是全世界最大的製造國,因為畢竟它還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美國也和其他國家一樣,有機會在新興產業的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例如次世代的風力渦輪機、具奈米尺寸感應器的醫療儀器,或者電動車等等。而美國最大的挑戰會是如何說服創投業者和企業投資在現代化的美國生產設施上頭。

 

舉例來說,美國要如何重新在電池市場立足呢?這個產業正在經歷激烈的技術變革,未來可能影響如環保汽車、手機和家電等消費性產品的發展方向。

 

Boston-Power的奧娜路德如上所述提出了她的建議,但是美國可能還沒有做好準備。然而如果華府願意投資五億美元在有潛力的新興產業上,而且州政府能夠規畫低成本設施和服務的工業園區,來和中國相抗衡的話呢?「如果我們能夠得到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支持,」她說道,「我們就能夠彼此合作,讓整個產業得到成長茁壯的機會。」

延伸閱讀

大哥欠債離家多年突返家,誘拐老父抄「自書遺囑」騙走家產!整盤端去真沒辦法?有3招能解套

2024-04-12

爸媽偏心遺產分配讓他心裡不平衡 討回應有權利!財產贈與4點教戰:生前贈與也能追回來

2024-04-14

邱瓈寬恩師遺囑「一毛都不給家人」,二審逆轉判有效…律師3建議:這樣做才能把錢留給想給的人

2023-08-23

大兒子7年不聞不問、告別式也不來…母親心寒「生前1招」剝奪不肖子6千萬遺產繼承權

2024-03-31

表哥癌末被棄養,表妹照顧到臨終「口頭把遺產全給她」…4兄妹追討數百萬!關於繼承:別把人情放第1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