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新創登場》進軍新加坡打國際賽 Tixguru、Fugle把交易變簡單 年輕人不買股?FinTech小尖兵出招

新創登場》進軍新加坡打國際賽 Tixguru、Fugle把交易變簡單 年輕人不買股?FinTech小尖兵出招

張道宜

職場

攝影/吳東岳

1071期

2017-06-29 10:24

資誠(PWC)會計師事務所統計,全球FinTech相關新創,近四年吸引超過四百億美元投資。在台灣,也有數家後起之秀,準備顛覆你我熟知的投資世界。

今年五月,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一席「年輕人不買股,造成斷層,是台股危機」的發言,引發熱議。而金融科技(FinTech)創業新秀輩出,這群善於結合科技與市場需求的新創年輕人,有可能成為這道「市場斷層」的解方。

「創業就是四件事情,訂戰略、帶團隊、做產品、把健康體力養好。」台上一位穿著淺藍色西裝外套,髮型微捲的男子,講話又輕又慢「我會建議大家,如果要跨足海外,一定要有很強的partner(合夥人),最好是local partner。」

六月十三日晚上七點,台北市仁愛路上的舊空軍總部新創基地內,聚集了近五十位聽眾,他們不是有志新創的年輕人,就是已投身創業的執行長、技術長。他們不只來聽演講,更想見見這位正在海外打拚的「前輩」。

他是Tixguru唐吉軻德的創辦人劉至凱,朋友叫他Chris,今年三月,他打敗來自三十二個國家、超過四百個團隊,入選全球Fintech最大加速器Startupbootcamp(簡稱SBC)新加坡決選十強新創團隊,服務版圖包括新加坡、香港、台北與上海。

 

投資大師化身》Tixguru 年收千萬經理人歸零創業


「投資本來就是我的興趣,」生物統計背景,曾經在雅虎(Yahoo)任職的劉至凱,與其說是工程師,更是經驗老到的投資人,「我從一九九四、九五年開始從事台股交易,當時電子業正在起飛,有賺到一些錢,很幸運可以留在市場裡。」

二○○八年,結束四年雅虎生涯的劉至凱,在友人協助下,成為香港某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的交易員,透過程式管理的手法,儘管投資品項有限,仍繳出年報酬率八%的投資績效,即使面對金融海嘯,最多也只虧損一.五%。

回想當時,劉至凱笑說,擔任交易員期間,他與新加坡合作夥伴組成的團隊,每年總收入超過台幣一千萬元,「當時我只要有一台電腦、連上網路就能工作,從巴黎、倫敦到東京,只能用舒適兩個字來形容。」

如果投資是劉至凱的舒適圈,他為何要跳出舒適圈?

「一開始只是為了交易方便,所以寫了一些自動化的程式工具。」劉至凱不諱言,投身FinTech新創的原因,就是在管理基金的過程中,發現智能理財的可能性,「例如我希望可以觀察更多有用的資訊,就寫一個類似儀表板(dashboard)的監測工具,再透過演算法做不同策略模式的比對,久而久之發現,其實這些工具是市場需要的產品。」

 

讓散戶也能用高端客戶工具


「量化交易,就是把交易者的pattern(模式)程式化,這些模式可能來自於你的交易經驗,或投資大師的模型建議,在一般書籍或媒體,可能只經過二十到三十個案例的檢驗,」劉至凱解釋,「但懂量化投資的人,就可以找更多個案,甚至用二千到三千個案例去檢測,會比較客觀、更有統計學依據。」

事實上,量化交易並不是新玩意,早在一九七○年代就已出現,但絕大多數只有高端客戶能使用,「後來我有個想法,如果把這些工具模組化且平價化後,讓一般投資人運用,會是很棒的創業概念。」劉至凱說。

簡單來說,在他的理想中,不管是散戶投資人或投資機構,不僅可以有更好的資訊視覺化服務,也能提供包含基金、ETF與股票在內的投資推薦報告。

從訊息儀表板、互動機器人、到客製化的投資報告,主打結合量化交易與人工智慧,且橫跨四個城市,Tixguru雖然年輕,野心可不小。但身為交易老手的劉至凱,在創業之初,也曾像是闖入森林的小白兔,不知道機會在哪裡。

「對一個Startup(新創公司)而言,我覺得資策會幫忙很多,包括這一次去新加坡,」劉至凱表示,雖然如今入選新加坡加速器SBC,但在加入資策會FinTech Base(金融科技創新基地)計畫之前,對這個機會完全一竅不通,「許多投資者及政府機構,都是因為我入選資策會FinTech Base的計畫,所以才有機會接觸。」

「做量化其實賺幾次、賠幾次,心裡都有底。」對一個習慣掌握交易資訊、成果的「投資者」而言,在這個充斥著機會與挑戰的新創世界,似乎總會發生超乎他想像的事情。

「有一次,新加坡(SBC)帶我們到吉隆坡,向投資者做路演(roadshow),」聊到其他國家新創團隊的拚勁,讓他大開眼界,「那是早上九點的會議,但有一個韓國女生搭著紅眼班機,早上六點才到吉隆坡,感覺沒有休息,」劉至凱笑談這趟打「國際賽」的震撼,「不過一個小時不到,她就上完妝,全副武裝。」

從離開投資舒適圈、捲起袖子創業,到入選新加坡FinTech加速器,儘管成果豐碩,但回顧創業歷程,劉至凱坦言從未想過要慶祝,「雖然受到投資人的肯定,會覺得振奮,但目前還沒達到什麼里程碑。」他透露, 「一切按部就班,例如台灣,下半年就會推出相關服務。」

 

貼心祕書》Fugle 創業原動力 因為「怕麻煩」


同樣在今年三月入選新加坡FinTech新創加速器SBC前十強,葉力維與創業夥伴創立的Fugle群馥科技,與Tixguru唐吉軻德都被視為「智能理財」領域的後起之秀。

不過,相較於穿著時尚、頗具明星氣質的劉至凱,Fugle創辦人葉力維就像鄰家男孩,穿著黑色長袖T恤與牛仔褲、戴著眼鏡,跟一位科技巨擘有幾分神似。

「我並沒有要特別模仿賈伯斯(Steve Jobs),只是覺得這樣的風格滿適合我。」綽號「Anyway」的葉力維解釋,「光是這種黑色的T恤,就買了二十幾件。」而這種「怕麻煩」的個性,不僅反映在葉力維的治裝風格上,似乎也是他投入FinTech創業的原動力。

「我們這群人一開始,只是一個研究投資的聚會,每個周末寫投資報告,」葉力維笑說,「就像業餘的投審會,每個人貢獻所學,再各自投資。」

「但我們發現,似乎花了大多數的時間在蒐集資料,反而沒什麼時間做分析,這時就想到,如果做出自動化的投資助理,應該可以解決滿多人的問題。」葉力維說。

如果把Tixguru比喻成一位高深莫測的投資大師,那Fugle扮演的,就是一位貼心的祕書,記住每個投資者的需求,即時提供資訊。

 

放在口袋 隨問隨答的助理


「如果我們可以做出一個放在口袋裡,隨問隨答,還能預測你的問題的工具,大概就是最棒的助理了。」葉力維指出,當服務的人數累積到上千,甚至上萬人,就能推敲出投資人的「心法」並分門別類,「屆時我們就能知道,哪一群人,在什麼樣的狀況,應該要提供什麼樣的數據,讓使用者更容易做決策。」

但,這樣的服務,符合台灣投資人的需求嗎?與其他理財機器人服務主打的「選股清單」功能相比, Fugle偏重資料呈現、資訊提供的功能,似乎並非一般人要的。
 

終極目標:搞定自主投資人


「我們最想服務的對象,是一群自主投資人(self-directed investor),」葉力維坦言,「這群人打從內心不完全信任主流媒體的建議,總覺得『有好康,你怎麼可能對我說』、『你們背後一定有目的』。」

而這股市場新勢力,正是Fugle試圖去瞄準的目標客群,「他們還是需要投資建議,但是可能需要給他跳脫傳統、而且更有感的證據。」

因此,Fugle也試著從公開資訊中,發掘更多別人想不到、找不到,但可能牽動市場走勢的投資資訊,「例如公開職缺數與Google搜尋熱度,我們透過演算法找出更多具有潛力的投資指標,來幫這些自主投資人節省時間。」

但與其他FinTech新創相比,服務偏向在地化的Fugle,到了全球創業者的一級戰場新加坡,有什麼新啟發?

「真的超級國際化,」談到對新加坡SBC的印象,葉力維驚呼,「有客戶告訴我們,如果要合作,就要一次做跨國的區域性市場,對我們滿衝擊的。」

「進入SBC,並不代表現在就要做海外事業,」坦言在國際拓展上較為不足,葉力維認為仍在觀察階段,「要選什麼國家,怎麼做,是我們現在的核心。」

但從這幾個月的觀察,葉力維似乎找到一條與其他金融新創相比,更深耕本土的國際化道路。

「其實台灣股市散戶比率頗高,在世界相當少見,代表我們的券商相當擅長與個人投資人互動,至少在上一代的理專、營業員都是如此。」葉力維表示,「我們思考能不能把這些經驗與know-how數位化,然後複製到正在崛起、其他散戶比率也很高的國家,像是印尼、越南。」

也許,對「人」的重視,正是Fugle與其他新創團隊最大的差異,「數位取代個人,在台灣確實很可能發生,但如果我們放眼國際市場,事實上這些優秀的營業員,與他們身上的經驗,是相當有價值的。」葉力維說。

不論是唐吉軻德或Fugle,儘管在SBC獲得世界十強肯定,得到「練功」的機會,但本身也投入FinTech創業的政治大學財管系兼任助理教授翁禮祺提醒,金融科技創業的成敗,往往關鍵不只在「金融」與「科技」,更重要的是,能否了解目標客群的需求,並且讓他們願意實際付費支持,「釐清自己的目標客群,遠比商品重要,避免先射箭再畫靶的盲點。」

翁禮祺認為,對唐吉軻德而言,除了程式功能之外,交易資料來源的完整度與品質,都可能影響績效表現;對於Fugle而言,如果要以「資訊整合」為主要功能,則要思考如何與市面上具備同樣功能的財經軟體,或是券商競爭,找出自己的利基點。
 

▲點圖放大

 

劉至凱(首圖右)
出生: 1976年
現職:Tixguru唐吉軻德金融科技創辦人
經歷:家族辦公室基金交易員、Yahoo工程師
學歷:文化大學生物系

葉力維
出生: 1986年
現職:Fugle群馥科技創辦人
經歷:中租迪和高級專員
學歷:台大商研所碩士、清大原子科學系學士

延伸閱讀

德明財經科大首創FinTech專班 鎖定新南向跨境電商

2020-05-27

金融拼創新,科技秀亮點 FinTech Taipei 2019 點亮金融生態圈

2019-12-10

前英國首相FinTech大使:監管是重要戰場

2019-12-04

直擊台北金融科技展 FinTech服務直接體驗最有感

2019-12-02

從ATM到Fintech看全球金融革命

2018-09-14

「讓FinTech生活化」 聰明理財幫自己加年終

201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