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配息 玉山金 pimco esg 房地產

減資題材失靈 鴻海股價扶不起的兩大祕密

減資題材失靈 鴻海股價扶不起的兩大祕密

張弘昌

科技

唐紹航

2018-10-26 13:56

「人老珠黃難上妝」,這是工業富聯(FII)今年6月掛牌前,中國某家本土法人在報告上的毒舌評價,當時很多人樂觀估計蜜月期至少有7根漲停板,但撰寫報告的分析師則力排眾議,逆勢看淡。如今FII不但破發(跌破發行價13.77元),而且最低來到11.66元人民幣,成為中國網友調侃的股票之一。回頭看看現在的母公司鴻海,面對不斷破底的股價和乏味的基本面,似乎也有點「人老珠黃難上妝」的味道。

10月26日,鴻海首次現金減資後恢復掛牌交易,甫開盤就大跌,直接摜破減資後的每股淨值83.23元,接著賣壓不斷出籠,終場重挫7.74%,收在76.2元,成交量達9.4萬張。

 

很多散戶在減資前就已經套牢,寄望減資後股價起死回生,結果卻是遭到「二次傷害」。事實上,鴻海會一蹶不振,在於「籌碼紊亂」和「基本面找不到成長故事」。

 

外資狂倒百萬張股票 鴻海底部尚未浮現

 

一檔股票之所以持續下跌,很簡單的原理就是賣盤大於買盤,而基本面和消息面則是決定買賣盤的勢力消長。今年以來,外資累計賣超鴻海高達108萬張(截至10月25日),提款將近1000億元,三大法人(加上投信、自營商)合計賣超110萬張。

 

從集保中心的資料,則看到另一番景象。去年10月鴻海股東人數為65萬人,如今暴增到82萬人,而持有5張以下的小股東,從49.3萬人增加到60.3萬人,顯示法人丟出來的籌碼多半由散戶承接,這現象讓人聯想到2003年的聯電。

 

在2000年之前,聯電股價比台積電活潑,甚至股價一度超越台積電,成為散戶最愛操作的股票之一,股東人數節節上升,到了2003年底,聯電的股東人數已經增加到91.7萬人,逼近百萬大關。

 

股東人數太多,聯電每次要發放紀念品都要請警察出面維持秩序,有一年還重金包下台北中山足球場。然而,隨著籌碼過度分散,獲利沒有起色,聯電股價從2003年以後,很少超過20元,最低還曾跌到6.6元。

 

至於鴻海的基本面,不論外資或本土券商,多半在報告裡的結論就是「中立」。「中立」很多時候背後的意義其實就是「賣出」,法人研究員為了維繫和拜訪公司的關係,只能隱晦寫上中立,因此報告內容怎麼看鴻海,才是重點。

 

鴻海在8月中旬公告的第二季財報,毛利率、營益率和稅後淨利率都比去年同期呈現衰退,稅後純益更創近5年來單季新低,這些訊息在法人眼中,意味著產品的組裝代工降價壓力持續存在,因此2019年獲利出現年衰退相當明確,也就是說,投資人明年每季看到的財報,恐怕會是失望居多。

 

營收好看、獲利倒退 接班計畫不明朗

 

雖然鴻海9月營收達5849.3億元,創下歷史次高紀錄,第三季合併營收也高達1.37兆元,改寫同期新高紀錄,但重點在毛利率「回不去了」,成本控制也到了極限,「營收好看、獲利倒退」,很可能是未來鴻海的寫照。

 

最懂郭董的分析師、現為異康集團暨青興資本首席顧問的楊應超就說過,鴻海現在找不到下一個像iPhone一樣高成長的大型產品。本業既然成長不了,就必須不斷分拆子公司上市、用現金減資等進行財務操作,但這些可以激起一時的浪花,卻無法形成壯闊的海嘯。

 

此外,長線來看,「郭台銘風險」是鴻海避不開的最大風險,也就是接班計畫何去何從。郭董已近70歲,但目前看不出還有誰可以扛下一年營收近5兆元、市值1.2兆元的龐大帝國和眾多轉投資。

 

今年6月26日,納入道瓊指數超過100年的通用電氣(GE),被踢出了成分股。1981年至2001年,通用電氣在前任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的領導下,市值從130億美元快速跳升到5800億美元,一度是美國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然而2001年到2017年改由傑夫.伊梅特(Jeffrey R. Immelt)接任後,由於過度擴張,獲利不斷下滑,2017年第四季單季甚至虧損近百億美元,通用電氣成為法人避之為恐不及的標的,使得市值狂掉到1000億美元左右,股價也只剩11.8美元,顯示一家企業選對接班人相當重要。

 

1980年代,鴻海憑藉模具技術搭上電腦發展浪潮;2000年以後,功能性手機、iPhone等消費性電子的問世再創成長高峰,未來鴻海還能不能重返榮耀,再創新猷,恐怕要郭董更費心思,才能突破困境。

延伸閱讀

減資破功!鴻海減資後掛牌首日 開盤再跌破80元

2018-10-26

殘忍的生日禮物:鴻海最後一盤是誰殺的?

2018-10-18

鴻海10月的現金減資 散戶要不要參加?

2018-09-07

十年不吃年夜飯的拚勁 登上遊戲股王

2012-08-16

鋼鐵、半導體…台股8月整理再衝?盤點過去10年這族群上漲機率80%,AI供應鏈躍盤面焦點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