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我是台灣人,我驕傲!」74.8% 台灣人:我以國家為傲,這3件事,讓大家最有光榮感

「我是台灣人,我驕傲!」74.8% 台灣人:我以國家為傲,這3件事,讓大家最有光榮感

今周刊編輯團隊

政治社會

今周刊攝影組

2019-11-27 11:29

「你是怎麼和那家美國電動車廠合作的?」這是幾乎所有初次見面的人,都會對富田電機董事長張金鋒問起的「必考題」。

「展現台灣的實力」是過去十幾年來,張金鋒與他一手打造的富田電機最想辦到的事;而這個夢想,因為電動車的大好前景,已成為現在進行式。

 

成立於1988年、專做工業用伺服馬達的富田電機,打從創業就認清自己無法在既有產品線上和大廠競爭,只能從研發創新著手,因此率先投入變頻馬達與交感伺服馬達研發生產,並多次獲得國家精品標誌認證,「富田習慣多種少量,用一個成熟的產品『養』一個新產品,才能一路生存過來。」張金鋒說。

 

「產品養產品」自我突破   他「包辦」電動車動力系統

 

2005年,富田與美國電動車廠結緣,成為最早投入車用馬達領域的廠商,日後也因電動車成為趨勢而獲得全球知名度。但站在浪頭尖上的張金鋒並未安於「關鍵零組件供應商」身分,依舊秉持「一個產品養一個」的原則,不斷思索如何利用既有基礎,在電動車動力系統上持續突破。

 

「過去幾年,台灣廠商在電動車領域已經舉足輕重,富田也打出國際名氣,但張董一直想提升台灣供應鏈的位階,主導動力系統規格。」同屬電動車供應鏈的齒輪大廠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觀察。

 

張金鋒認為,電動車供應鏈上的每一家台灣廠商,就像是一顆顆價值不菲的珍珠,若能將珍珠結成一串項鍊,附加價值自然大幅提高。

 

「中鋼的馬達電磁鋼片、大亞的銅線、和大的齒輪箱、勤美的鑄造精密加工……,沒有這些頂尖的公司配合,我們也做不出好的產品。」張金鋒細數長期合作的供應商,強調富田那顆享譽全球的電動馬達,其實也是「台灣隊」集體作戰的成果。

 

在苗栗銅鑼工廠裡,張金鋒幹勁十足地宣示,要把所有「台灣製造」的好料串聯起來,「向世界展現台灣實力!」而這位農家出身、在桃園龍華工專(現龍華科技大學)打下電機基礎的標準「台灣黑手」,早已是美國、日本汽車大廠推進電動車產業的最強夥伴。

 

在距離地表700公里外的暗黑太空間,福衛七號衛星系將用六顆衛星完整監測地球氣象。這群由台灣人一手設計的「星系」,已被國際間認為是「太空最精準的溫度計」。

 

在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的山腳下,百位台灣「仁醫」與志工翻山越嶺進入與世隔絕的小城義診,而這僅是每年數百回台灣人道暖流送進世界暗角的其中一景……。

 

這些人、這些事,或許你過去沒有注意,不會像迎接台灣之光般那樣地瘋狂喝采,但他們在每個領域都已悄悄地獲得世界肯定,這是軟硬兼具的台灣真實力。

 

今周刊調查   74.8%台灣人:我以國家為傲

 

身為台灣人,你為哪些台灣事而驕傲

 

放眼全球,許多成熟國家都有針對人民「驕傲感」、「認同感」程度進行檢視。為理解台灣人是否為自己生活的國家感到驕傲,《今周刊》參考蓋洛普民調形式,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進行問卷調查。整體受訪者對身為台灣人感到「非常驕傲」、「很驕傲」與「還算驕傲」,合計74.8%,其中有16.1%表示「非常驕傲」;認為「完全不驕傲」的受訪者有13%,另有12.2%僅「一點點驕傲」。

 

在這片總被認為充滿紛擾、對立的土地上,竟然有約4分之3民眾,以身為台灣人為榮,這無疑是個令人振奮的發現。但更令人驚喜的是,愈年輕的台灣人,對自己的身分愈感到驕傲。

 

年輕人驕傲感更勝年長者  性平、人道慈善、民主多人喊讚

 

這次調查中,20到29歲民眾認為「非常驕傲」、「很驕傲」、「還算驕傲」的比率皆是所有年齡層最高,隨後依年齡增加遞減;回答「完全不驕傲」與「一點點驕傲」的民眾,則以50到59歲比率最高,並依年齡層下降遞減。

 

對於年輕人更以身為台灣人為榮,台大學生會會長凃峻清認為,從過去幾年主要社會運動多能看見年輕世代身影,證明這一輩青年確實看見一些新的可能性。但他也強調,積極參與社運,意味著年輕人對未來發展存在危機感,後續社會改革議程必須更重視世代正義,才能扭轉年輕人面臨的不利結構。

 

若細分議題,受訪者對台灣「醫療服務與社會福利」最為自豪,共有85.7%感到驕傲,其次依序為「多元包容與族群融合」75.1%、「人道慈善成就」74.2%、「民主法治」70.1%。

 

最讓台灣人不滿意的領域則是「教育制度」,僅3成受訪者感到驕傲;「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及「經濟成就」表現也差強人意,分別僅47.6%及50.1%受訪者感到驕傲。這項警訊,同樣值得主政者重視。

 

「一般人對經濟表現不滿意,很自然會質疑是教育系統失能,無法培育出有競爭力、符合產業需求的人才。當社會認為所得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拉大,如果又看見企業汙染環境的消息,當然更難忍受。」李仁芳分析,讓民眾感受不佳的3項問題,其實環環相扣。

 

生活、美食「小確幸」獲青睞   景點環境、物價、人民素養要加油

 

這次調查也針對台灣社會常見的「小確幸」,徵詢受訪者是否感到驕傲。結果發現,民眾對「生活便利」、「美食文化」、「交通便利」較為有感;對「觀光景點整潔衛生」、「物價合理」、「人民素養與道德感」的認同度較低。

延伸閱讀

台灣好故事

2019-11-27

剩男剩女才不孤單!「單身旅行」正夯 台灣接受度全球第2

2019-11-23

獸醫師熱血改行「賣牛奶」:歐美人思考讓人生更好,台灣卻只想成為一個聽話的人

2019-11-22

中國封殺港陸片赴金馬》為何有陸資開價上億 想買斷台灣首部國產科幻動畫片?

2019-11-22

炒房地產不如炒智慧財產!台灣企業想發大財,可以學日本玩這招,5年賺進上億美元賠償金

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