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地表最賺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上市背後:從皇室到平民...被高福利養廢的土豪敗家記

地表最賺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上市背後:從皇室到平民...被高福利養廢的土豪敗家記

2019-12-16 11:00

1. 1932年的沙烏地阿拉伯真是一窮二白,除了沙子沒有別的資源,1988年才有了今日阿美公司的基本盤。

2. 沙烏地阿拉伯雖然披金戴銀,骨子裡還是部落制的思維——有錢一起花。

3. IMF早有預計,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的收支平衡需要油價維持在88美元一桶,而現在還不到57美元。

 

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Saudi Aramco)要IPO了,這個歷時三年的財經「大瓜」將在12月5日瓜熟蒂落。一時間,這家富得流油的公司以及它背後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備受矚目。

 

一直以來,沙烏地阿拉伯給人的印象就是「豪」,多年來該國的一眾王子在全球不遺餘力地揮金如土,世人對沙烏地阿拉伯不差錢的印象深入了骨髓。

 

而沙烏地阿美就是這個神奇國家的「石油印鈔機」,其原油日產量常年保持在全球產量的10%左右,僅此一項就足矣說明阿美舉足輕重的地位了。

 

從政治上講,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的歷史幾乎與阿美同調,可以說沒有阿美石油,也就沒有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這種緊密的共生關係在世界歷史上也屬於罕見。

 

土豪養成記

 

1932年,一代梟雄阿卜杜勒·阿齊茲·伊本·沙烏地阿拉伯征戰三十多年後,終於建立了以他的家族名稱命名的王國——沙烏地阿拉伯。那時的沙烏地阿拉伯一窮二白,除了沙子沒有別的資源。

 

雖然很早就有人認為沙烏地阿拉伯的大沙漠底下埋著石油,但是英國人的早期勘探都失敗了,阿齊茲國王對找到石油也不抱希望。

 

▲阿卜杜勒·阿齊茲·伊本·沙烏地阿拉伯(圖片來源:維基百科Public domain)

 

1933年,美國加州石油公司(雪佛龍公司的前身)進入沙烏地阿拉伯找油,國王雖然不指望「家裡有礦」,但是美國牛仔願意自帶乾糧還給「導遊費」,那也不妨讓人家試試看。雙方簽署了協議後,加州人獲得了沙烏地阿拉伯東部石油開採的特許權,很快,他們便在當地成了加利福尼亞阿拉伯標準石油公司(Casoc),這就是今日沙烏地阿美的源起。

 

一開始還蠻順利的,Casoc很快找到了第一號和第二號油井,只是沒多久就成了「車禍現場」,一號井日產量只有差強人意的一百桶,二號更慘,出了3000桶油以後就沒了。

 

加州人不服輸,在接下來幾年又砸了大把的美元,愣是挖到了七號井。

 

花的錢嚴重超出預算,他們只好請來更敢拼命的鄰居德州老鄉「共襄盛舉」。別看現在加州、德州分屬紅藍陣營,動輒互相甩白眼,當年人家可是「西部牛仔幫」的好哥們。

 

回過頭來看,當年這種沙裡淘油的沙雕事兒,恐怕也只有德州兄弟肯拉Casoc一把。1936年,德克薩斯石油公司(即後來的「德士古石油」)加入Casoc,獲得了50%的股權。「倆傻牛仔挖沙子」,成為歐洲老牌石油大佬們口口相傳的笑料。但是,兩年後,他們就笑不出來了。

 

1938年3月,兩個「鐵憨憨」把7號油井挖到了不可思議的1430米,「黑金」噴湧而出,產油速度迅速提升到每天將近4000桶。這波騷操作一舉改變了世界石油市場的格局,也改變了沙烏地阿拉伯的國運。Casoc也不再是「皮包公司」,而是把總部設在了沙烏地阿拉伯小城達蘭,即如今沙烏地阿美的總部所在地。

 

在黑金爆發的支持下,公司發展得很快,到1940年,其石油日產量達到2萬桶。1944年,Casoc正式更名為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正式登場。

 

 

按照1933年的協定,沙烏地阿拉伯王室每年從阿美獲得1500萬美元的石油收益,正式踏上「土豪」大道。阿美公司也引入了新的美國小夥伴——即後來的美孚和埃克森成為阿美股東,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石油產量當然也跟著飆漲。

 

一時間,美國人和沙烏地阿拉伯人各取所需,進入了「蜜月期」。

 

但是,蜜月歸蜜月,巨大的石油財產分配總是會引起摩擦。沙烏地阿拉伯王室總覺得自己分得少了,美國人則嫌沙烏地阿拉伯王室只顧自己「買買買」,把辦學校、基礎設施建設都甩給了公司。

 

好在雙方都還算理智,老美以「開明的利己主義」承擔了很多政府義務,其中最重要的是培養了很多本地人成為石油產業的技術和管理人才。

 

而沙烏地阿拉伯王室的精明與耐心值得稱讚,沒有貿然搞什麼國有化,而是軟磨硬泡地奪取公司領導權。從1950年修改協議增加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獲利開始,1980年沙烏地阿拉伯獲得公司全部股份,通過長達30年時間的「沙進美退」,完成了公司的沙烏地阿拉伯化。

 

1988年,阿美公司成為沙烏地阿拉伯100%的國有公司,並更名為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原來的四大股東成為了沙烏地阿拉伯政府領導下的主要承包商,這就是今日阿美公司的基本盤。

 

土豪敗家記

 

 

獲得阿美控制權後,沙烏地阿拉伯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也大為提高。有錢就有了折騰的資本,經濟上成了「人生贏家」的沙烏地阿拉伯,在政治上的野心也高度膨脹。

 

作為支柱產業的石油工業,同美國關係那麼密切,沙烏地阿拉伯在政治上和美國結盟也算順理成章。其中,動輒千億美元的軍購大單,就是盟友關係的最直接表現,這是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支出的大頭——這份支出,讓沙烏地阿拉伯常年在世界軍費排行榜上佔據高位。

 

但是在中東地區,美國還有以色列這樣的「小夥伴」,這樣一來,沙烏地阿拉伯的角色就比較尷尬了。幾次中東戰爭,沙烏地阿拉伯不能站到前臺,可是幕後給阿拉伯盟友資金支持不少。

 

到兩伊戰爭時,沙烏地阿拉伯就不再掩飾自己「有錢任性」的土豪本色了。

 

1980年,戰爭還沒開始,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訪問伊拉克時就送了個140億美金的大禮包,擺明瞭「兄弟,你快上」的挑事態度,後來也長期向伊拉克輸血,總額估計在兩千億美元以上。

 

這不是個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要拉,埃及、約旦等窮親戚也得幫,沙烏地阿拉伯的國際政治影響力就是赤裸裸的「金權」,而「金」的主要來源就是阿美公司——時至今日,沙烏地阿拉伯六成的財政收入來自石油,而阿美是其石油工業的主力。

 

更要命的是內部開支節節攀升,首先就是那一大幫王子的「豪」。沙烏地阿拉伯雖然打扮上披金戴銀,可骨子裡還是部落制的思維,有錢一起花是維持沙烏地阿拉伯王室內部團結的底線,而這個王室的規模大得不正常。

 

初代的阿齊茲國王(伊本·沙烏地阿拉伯)有著明確婚姻關係的妻子達22位(也有說34位),沒名分的更不可計數。子嗣中的90多位,合法的王子40多位。再加上兩位一起打江山的兄弟,阿齊茲國王過世時,王室已經達到了5000人以上,現在可能達到了15000人到20000人,其中老國王直系的要占一半,這萬把人就是待遇最高的「核心王室」。

 

據英國媒體報導,核心王室的王子每天的「零花錢」就要十萬美金。而且分蛋糕的人數以幾何級數增加,財政負擔的快速攀升可想而知。

 

 

再有,王室富的流油,庶民也得分羹潤盞吧?否則政治穩定難以維持。沙烏地阿拉伯人的福利從教育到廉價能源,遍及各個領域:政府每年出資數十億供學生出國深造;石油價格低到每加侖1美元以下;電費也很低,暑期出門度假的利雅德居民都懶得關掉家裡的空調。

 

這還是日常性福利,像新國王登基這樣的大事,少不得普天同慶一下,2015年薩爾曼國王登基,一次派發價值210億英鎊的紅包,全國公職人員、軍人、學生和退休人員統統受益。

 

如此敗家,就算有阿美公司這樣「美元印鈔機」也無濟於事,沙烏地阿拉伯的財政早已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內了。

 

駱駝瘦了,還沒瘦死

 

世人對資源型高福利國家的經濟狀況存在不切實際的想像,其實在土豪表相之下,是脆弱的經濟。

 

沙烏地阿拉伯的經濟狀況並不好,2018年人均GDP僅2.32萬美元,入門級發達國家的韓國人均GDP也突破了3萬美元。而且,沙烏地阿拉伯的經濟結構單一,石油出口額占沙烏地阿拉伯GDP的40%、財政收入的80%、外匯收入的90%以上。

 

這樣的經濟結構決定了,油價低迷時沙烏地阿拉伯經濟就會感冒。而石油又是價格起伏最大的國際大宗商品之一,沙烏地阿拉伯經濟受其波及也隨之大起大落。問題是,王室奢靡、福利虛高的巨額財政支出可不會隨行就市。

 

 

2008年國際經濟危機以來,好年景少,壞年景多,沙烏地阿拉伯的日子就很不好過,GDP增長在零點幾到二點幾徘徊,處於停滯乃至倒退的邊緣。

 

經濟增長乏力,高福利社會的毛病也就體現得一覽無餘。沙烏地阿拉伯國民長期被政府「圈養」——三分之二的沙烏地阿拉伯公民被政府公共部門雇傭,都是吃財政飯的,哪有什麼職業技能、事業追求?

 

低端勞動靠伊斯蘭窮親戚,高端技術部門靠外國技術人員打工。沙烏地阿美這樣的支柱型企業,「二把手」常年是美國人擔任,高級管理人員與骨幹技術人員主要來自歐美發達國家,只不過產權屬性是沙烏地阿拉伯國有罷了。

 

這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大型企業中是常態,包括出了本拉登的建築大亨拉登家族,其家族建築集團也是巴基斯坦、約旦工人加歐美高管、工程師為主的配置。沙烏地阿拉伯人並非天生愚蠢懶惰,卻被高福利養成了寄生階層,哪能做事?

 

而高福利之下的名義收入和實際購買力脫節也是通病,不要看沙烏地阿拉伯普通人動輒獲得政府數千美元的補貼,與其高昂的生活成本相比,還是很拮据的。除了石油幾乎沒有什麼物產的沙烏地阿拉伯,大量消費品依靠進口,基礎成本就偏高,大量王孫公子的高消費又雪上加霜地推高了物價。因此,普通沙烏地阿拉伯人的生活也只是過得去而已。

 

出了首都利雅德,大部分沙烏地阿拉伯城市不過是中國三線以下水準,而且缺乏經濟活力。而保持這種過得去的水準,還得政府大量管控商品價格、給予各種補貼。因此,沙烏地阿拉伯這些年GDP增長乏力,政府財政支出倒是快速攀升。

 

2019年沙烏地阿拉伯財政支出11,060億里亞爾(1里亞爾約合0.27美元),較2018年增加7.3%,創下歷史新高,赤字也將達到1,310億里亞爾。而且這還是年初的預計,估計實際結算還會進一步惡化,因為財政收入較2018年增加9%的預訂目標肯定完成不了。

 

IMF對此早有預計,2018年就曾指出過,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的收支平衡需要油價維持在88美元一桶,而現在還不到57美元。

 

 

在此背景下,才能理解沙烏地阿美龐大的IPO計畫。這一歷時三年的上市行動百曲千折,核心問題就是公司估值。

 

沙烏地阿拉伯方面本來預期阿美的估值為兩萬億美元,但是一路下降到一萬五千億至一萬七千億之間,也不得不忍痛推進。美國CIA原主管在接受採訪時很明確地表示,阿美IPO沒那麼複雜,就是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沒錢了。

 

也就是說,沙烏地阿拉伯連這壓箱底的貨也要拿出來賣了,可見其捉襟見肘的經濟狀況。那麼,這個公司到底有多大投資價值呢?這家號稱「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其實也沒那麼美好。

 

儘管2018年沙烏地阿美淨利潤高達1110億美元,相當於蘋果全年淨利潤(595億美元)的1.86倍,冠絕全球。但是以其龐大的體量和壟斷地位,利潤率優勢並不明顯。

 

更大的問題在於,沙烏地阿拉伯政局正在動盪期,內憂外患紮堆,此次IPO僅涉及百分之一到二的股權,根本無法影響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的絕對管控,未來的政治風險很大。

 

而且,IPO本身也存在諸多問題,阿美公司的財務狀況一向諱莫如深,到底真實情況如何也很難說。

 

此次IPO又沒有明確的資金用途,很可能被沙烏地阿拉伯投入到龐大而不可靠的經濟轉型計畫中去,未來公司發展是否能真實受益是很難預測的。沙烏地阿美的IPO可能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標誌的是沙烏地阿拉伯土豪正在走下神壇!

 

本文獲功夫財經(微信公眾號:kongfuf)授權轉載,原文:沙特的土豪們,也沒錢了!

延伸閱讀

Google創辦人退位,47歲印度接班人如何在一堆天才中出頭,成為地表最強大科技公司CEO
Google創辦人退位,47歲印度接班人如何在一堆天才中出頭,成為地表最強大科技公司CEO

2019-12-06

巴菲特:我一生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獲得的
巴菲特:我一生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獲得的

2019-12-02

身價百億,只坐經濟艙...查理·芒格:自由的頭腦比財富重要
身價百億,只坐經濟艙...查理·芒格:自由的頭腦比財富重要

2019-09-19

馬雲一年飛行1000小時,任正非天天哭著醒來:千億富豪的代價談何容易
馬雲一年飛行1000小時,任正非天天哭著醒來:千億富豪的代價談何容易

2019-09-10

未來10年買股不如買美債?為何我賣掉8千萬的0050,購入1億元美債ETF:00687B潛力與風險分析
未來10年買股不如買美債?為何我賣掉8千萬的0050,購入1億元美債ETF:00687B潛力與風險分析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