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跟著IBM腳步前進印度

跟著IBM腳步前進印度

口述:默罕博士 整理:李書齊

科技線上

達志

502期

2006-08-03 15:21

默罕(Chandrasekaran Mohan)博士現為IBM印度首席科學家及榮譽院士,同時也是IEEE、ACM院士,曾獲頒IIT Madras傑出校友、IBM傑出創新技術成就獎,擁有34項專利

九○年代之前,印度政府採取封閉態度,不願讓外國企業進到當地投資;當時IBM即已看好該地充沛的人力資源,決心在印度設立研發據點。為突破法令限制,IBM採取與印度當地公司Tata合資的方式,成立新公司。直到西元一九九一年七月之後,印度政府決定施行改革開放之路,IBM便順勢買下Tata的股權,百分之百擁有印度分公司。

 

我二十五年前即加入IBM公司,因此清楚看到印度在全力發展軟體產業時,社會結構經歷了非常大的轉變。政府改採經濟開放政策後,企業間的競爭,變得非常激烈;加上當時政府鼓勵民營化,許多服務也隨之開放,因此,當地消費者對於產品的品質與功能,要求也愈來愈高。

 

隨著印度的經濟表現愈來愈傑出,許多外國企業決定加碼投資,這促使印度本土的企業,必須做更多改變,讓自己更現代化,才能跟這些一流的國際企業競爭。對這些本土企業來說,必須採用最現代的資訊科技,才能達到這樣的目標,並開啟印度資訊產業的閃亮未來。

 

從那個時候起,印度資訊產業每年都有一○%的複合成長率,在零售業等特定領域,成長更是超過三○%,過去傳統的雜貨店,現在都朝向連鎖店的經營方式。這些產業結構的改變,使得資訊科技的投資及需求不斷增加。簡言之,印度資訊科技的內需市場,在當時已經漸趨成熟。同時,這些企業也意外發現,印度擁有十分充沛的資訊人才。根據統計,印度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力資源,排名全球第三位,僅次於美國與俄羅斯。因此,這些外國企業紛紛成立研發中心,決定好好利用這批高素質的人力。

 

另一個讓外資喜歡進入印度的原因就是,這裡的薪資跟其他已開發國家比起來,相對偏低。

 

用低成本就可以得到創新的動力,加上印度政府不喜歡耗費精力在打造基礎設施上,所以軟體設計的委外服務,就成為這些企業的最愛。你可以發現,印度現在的研發能力,早已不局限在軟體設計、測試,IC(晶片)設計、藥品研發,在印度也做得非常多,就連觀光業在印度都愈來愈盛行。

 

當發展的曲線一路攀升,面對阻礙是遲早的事。但是,印度面臨的問題,與中國大陸非常不同。中國大陸政府只要一聲令下,要蓋幾條馬路,就蓋幾條,而且馬上就蓋好。但是印度不同,它是一個民主國家,所以很多事情的決定會比較耗時;而且目前印度是聯合政府,每個政黨的意識形態差距很大,在民營化的過程中,有一些跟勞工比較有關係的政黨,他們會出面阻撓,讓民營化的腳步變慢,這使得印度政府得面對發展不如預期的窘境。

 

目前IBM在印度共有四萬三千名員工,是美國本土以外,員工數目最多的地方。其中,約有超過二萬名員工是IBM透過購併方式,買下一家當地的客服公司;購買當時,這家公司只有六千人的規模。此外,IBM在印度還有二千五百人的研發團隊。

 

在印度發展規模愈趨擴大之下,六個星期前,我們一年一度的重要年會,就選在印度的班加洛(Bangalore)舉行,參加人數超過一萬人,所有印度政府的高層、國際投資機構的分析師與投資人,以及IBM內部所有的高階主管,全都應邀出席。過去,這項活動只在美國本土舉辦。

 

選在印度舉行,顯示了IBM對「金磚四國」的重視。會議舉行期間,負責中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市場的總裁,分別針對自己的市場,發表專題演說,大家一起坐下來,討論這些潛力無窮的廣大市場,究竟該如何經營。會後我們決定,再對印度加碼投資五十億到六十億美元(約為新台幣二千億元)。

 

即使我們投注這麼多資金在這裡,卻還是無法避免人才短缺的問題。我們要找印度當地具備博士學歷的研究人員,而非那些從美國回來的博士,在這樣的條件下,要找到合適的人,挑戰真的很高。而且這些人,是每家跨國企業都想要的,估計這個缺口至少有二成。我相信,中國大陸目前也遇到了相同的窘境。

 

人才一旦出現缺口,薪資也就跟著水漲船高,再加上這些員工也會互相比較,因此跳槽風在印度愈來愈盛行,就算是IBM也面臨這種棘手的問題,要留住優秀的人才,得花上過去好幾倍的成本。

 

過去,我們客服中心的員工,都聘請大學資訊、電腦科學的畢業生,後來發現,這些科系畢業的員工,做沒多久就會覺得工作太簡單、沒有挑戰性而紛紛離開。於是,我們反其道而行,找大學裡面非工程科系的畢業生,進來之後再加以訓練,結果卻意外發現,這些員工反而留得比較久,成效也不會太差。

 

很多人會問我,投資印度要注意哪些事情。這個問題,其實大家都知道答案,印度的基礎建設非常差,水力、電力常常會無預警停止供應;大雨、淹水、乾旱等天災也是不斷,甚至還有炸彈攻擊,這些因素都會干擾企業經營。印度政府當然知道這些問題,但是我不能否認,政府的效率太差,不能及時解決問題;各政黨的態度迥異,遇上企業民營化時,很多政黨就會以勞工保障為理由,拒絕開放,這些都讓印度的前進,大打折扣。

 

我知道,現在有許多台灣企業很想進來印度投資,但你們真的要想清楚,進來印度的目的是什麼。台灣企業投資印度的資金,跟IBM、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Motorola)等一流企業比起來,絕對少很多,當可用資源比別人少時,你要拿什麼跟人家搶一流的人才?如果,你來印度是要設立研發中心,沒有這些人才,你的競爭力何在?那又何必大老遠跑過來?

 

當印度決定接受外國企業的投資後,他們的重點向來都沒有擺在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因此,擅長製造業的台灣廠商,若要來印度投資,應該將目標瞄準廣大的內需市場;不論是代工還是自有品牌,都要以滿足十億人口的印度市場為前提,這樣才有機會。不然,台灣廠商也可以參照新加坡的例子,他們過去也是以製造業起家,但面對競爭壓力後,在印度的投資已經逐漸轉型為服務業,並且十分成功地創造出差異化。

延伸閱讀

曾月花200萬租豪宅、每晚泡夜店...38歲從破產再翻年收4億:我從那段「縱慾歲月」學到的事

2022-09-29

經歷主管血栓、同事過勞昏迷,工程師30多歲提早退休環遊世界:我從有錢人身上學到的第一個理財之道

2024-01-10

從18歲大學退學到創業年收破千萬,日本公關界帝王羅蘭:不會說「No」的人,他的「Yes」是沒價值的

2022-09-21

退休15年,每天遊山玩水財產不減反增...前外商老總嘆:多虧年輕時從失敗中學到2個理財教訓

2020-12-23

「沒有臥床餘生,很感恩」畢業62年的國小同學會...劉秀枝醫師:退休16年裡我學到的4件事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