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未來,機器人將無所不在

未來,機器人將無所不在

2015-12-10 16:31

從今年東京國際機器人展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展現的實力、中國兵家必爭的企圖心,而台灣在這一波新的產業革命,要如何跟上腳步?

每一年的東京國際機器人展,總是吸引成千上萬的專業買家來參與盛會,去年的東京機器人展,有三三四家企業參展、一二六六個展位,吸引超過十萬的專業買家;今年是工業四.○最關鍵的一年,機器人展比去年更盛大,總共有四五○家企業參展。為了見證這個新浪潮,這回特別組團前去感受這個「工業四.○」革命帶來的產業新撞擊。


今年是第二十一屆國際機器人展,展場在日本台場的TOKYO BIG SIGHT,展區劃分成東一到六,我們進入東三展場,立刻被發那科(FANUC)的一台黃色機器手臂,高高舉起整輛汽車,且在空中旋轉、放下的壯觀場面所吸引。機器人運用在汽車產業,已是全面化的趨勢。

 

強烈感受 生產線上工人銳減 機器人有吃重角色


為了感受機器人應用的實際操作,我們在機器人展前一天,特別驅車到橫須賀的日產追濱工廠,參觀日產汽車的生產線。我們先坐上遊覽車看了整個廠區,然後進入生產線。這個生產線同時生產電動車LEAF及其他三種車款,除了生產線上裝配工人外,所有零組件配送,已全由機器人來承擔。我們從衛星工廠零組件配送,看到整輛汽車的組裝,最強烈的感受是,生產線上的工人愈來愈少,機器人承擔的工作分量愈來愈重。


日產汽車是日本第二大汽車製造廠,僅次於豐田汽車,也是全球第六大汽車製造商,九○年代爆發財務危機,後來引入法國雷諾(RENAULT)入股,日產汽車以汽車發動機的製造聞名,它的VQ系列發動機從一九九五年到二○○八年,連續十四年入選十大全球最佳汽車引擎,日產生產的變速器也是世界知名。我們在日產的生產線,已經感受到工業四.○時代對汽車生產的巨大撞擊力。


果然,進入機器人的展區,範圍最大的就是汽車生產的機器人設備,其中展區範圍最大的是發那科與安川電機這兩家公司。發那科展區全部使用黃色系列,與不遠處的安川全面藍色系,成了全球最矚目的兩個亮點。發那科是在一九五六年從富士通數控部門獨立出來,從機床加工的數控系統出發,如今已是全球最重量級的工具機產業巨人。


發那科掌握數據機床的核心技術,同時透徹了解用戶需要與全球市場需求,不斷研發新產品,拉大領先市場差距,從機器人會場的展場可以看出霸氣。發那科是這一波工業四.○的領先者,過去幾年可以從股價的大漲,看出發那科的實力。今年發那科股價一度大漲到二八五七五日圓,目前是二二○九五日圓,從市值來看,大約與台灣的鴻海旗鼓相當。一家專注工具機的工業自動化廠商,可以創造如此高的市場,實在令人驚歎。


看了發那科後,我們在安川電機(YASKAWA)停留的時間最久。安川創立於一九一五年,總公司在日本福岡縣的北九州市,日前是日本最大工業用機器人公司。我們在展區,看了安川現場人員的實地操作與解說,展示多款汽車外殼自動化噴漆設備,以及汽車生產過程中的機器人使用,在展場中,安川得到最多的人氣。這家百年企業目前股價大約為一六三一日圓,市值四三二三億日圓,大約只有發那科的十分之一;不過安川這四十年來在機器人的開發,仍是首屈一指。

 

機器人

巨型機械手臂舉起汽車,凸顯未來製造業的機器人角色越來越吃重。(圖/Bloomberg)

 

台灣之光 上銀董事長親自出馬 誠摯解說自家產品


在這個展區除了這兩個亮點外,我們也看到小松製作所、 川崎重工業(Kawasaki)、SATO(佐藤)、STANLEY的產品。不過,在我們進入會場的一剎那,我們第一眼就看到來自台灣的上銀綠色展區。走入上銀展場,上銀的卓永財董事長與蔡惠卿總經理,都在現場賣力解說自家公司的產品。卓董事長看到我來,很熱忱地說明這次參展的上銀產品,我問他今天為何親臨會場?他說紫光的人要來洽談買設備。


上銀從滾珠螺桿起家,切入機器手臂的研發生產製造,一一年上銀曾寫下全年一五八.一九億元營收,稅後淨利三十八.○九億元,EPS(每股純益)十五.四六元的佳績,股價從二十六元漲到四○○元的驚人紀錄,是台灣進入機器人產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不過這幾年上銀走過爆發期,儘管每年都可交出EPS 七至九元的成績,然而受到日圓大幅貶值影響,再加上日本THK的競爭壓力,上銀逐漸露出疲態。


今年第三季上銀營收衰退一一.三%,因為新台幣貶值,上銀前三季EPS仍有五.七二元,不過本業獲利已從去年同期的二○.九四億元衰落到十七.四五億元,股價也一度大跌到一四二元,看來上銀正面臨嚴厲的考驗。


就在我們參觀上銀的同一天,美系外資對上銀出具降評等的報告。高盛指出,上銀的產品有六成以上的營收來自一般產業,當企業縮減資本支出,訂單也會遭到削減。高盛認為,市場還沒有完全將來自競爭對手THK的競爭壓力,及市場需求不振的因素考慮在內,上銀仍面臨re-rating(估值重整)的風險,將上銀目標價下修到一四二元,也造成上銀股價的大跌。


其實,我們在同一個展場也看到日本THK的產品,這家上銀的競爭對手名字是東邦精工(Toho Seiko),一九七一年在東京目黑區成立,七二年THK是全世界第一家開發滾動接觸部位直線運動法的公司,開始生產直線滑軌。THK在台灣有分公司,註冊名稱是台灣帝業技凱股份有限公司,在日本上市的代號是「六四八一」,目前股價為二四六八日圓,市值約三二五七億日圓,折合新台幣約八八○億元,規模大約是上銀的一倍大。


今年受到企業調降資本支出的影響,THK與上銀股價都出現高檔回檔的現象,不過滾珠螺桿、線性滑軌,仍是機器人產業重要的元素,上銀在展場中展現的氣勢及產品內容,與THK仍有差距;不過從市值來看,兩家公司的差距並不大,上銀仍有追趕的空間。


從生產設備用的機器人展場可以看出,未來工業生產中的機器人使用已是必然趨勢,特別是在汽車生產線上,全自動化比率將愈來愈高,而機器手臂的開發也會愈來愈精細。我在德國的雄克(SCHUNK)攤位上,看到一隻機械手臂的精細構造,留下深刻印象。

 

機器人

上銀董事長卓永財率隊參加機器人展,積極開拓新市場。(圖/先探提供)

 

無所不在 老人照護、救難 機器人將擔當重任


看過生產設備機器人,下午的時間,我參觀了生活中的機器人,工業用的機器人很難窺其堂奧,但在生活機器人的展場,我可以強烈感受到機器人在未來生活領域中,可能無所不在。《今周刊》不久前曾報導軟體銀行開發的寵物版機器人,可以陪主人聊天,這次在展場中,我發現了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將來機器人將進入我們生活中。


例如老人照護的機器人,像是幫老人洗澡、陪伴老人聊天的機器人。展場中我看到一位中老年男士抱著一個人頭機器人,可以不停地與他對話。在未來老齡化社會,也許機器人可以扮演陪伴老人聊天的角色。


在展場中,我也看到兩個與人一樣大的救難機器人,未來機器人可能直赴火場救人,或在地震中找人,這些精細的操作,實在是過去難以想像的事。


還有小朋友在家寫功課,未來可能有機器人陪伴,會場中有各式各樣卡通型的機器人,未來機器人將成為兒童玩伴,甚至可以陪伴兒童寫功課;還有家庭用機器人,會場中有可以幫忙照相,甚至列印輸出照片的機器人;也有在家庭中幫忙打掃,或沖泡咖啡的機器人。


我在一個來自深圳工廠的攤子上,也看到由中國團隊開發出來兩尊會跳舞的機器人,它們接上電池,可以連續跳舞一個半小時;還有擬人化的機器人,已經可以把機器人做得與真人一樣。我在展場上,看到一個留滿鬍子的老人,一直自言自語,起初以為是真人,但是,這個老人一直重複同樣的語言,我才驚覺這是機器人。我仔細看他的兩隻手,原來是矽膠做的,但皮膚與真人沒有兩樣。我在想,日本性產業發達,過去有充氣娃娃,未來機器人的矽膠娃娃,也可能應運而生。


未來的時代,機器人將無所不在,這是我在東京機器人展中得到的最大體驗與感受。在日本的書報攤上,我看到很多探索機器人及討論工業四.○的論述。日本人對工業四.○感受到很大壓力,他們認為,日本若不能在未來工業四.○的競賽勝出,就會亡國。


從日產汽車生產線參觀,也比較了上銀與THK的競爭實力,也看到發那科及安川機電展示的多款工業生產機器人設備,及看到眾多參展的日本企業,我可以感受到日本在工業四.○方面的努力。日本企業幾乎是全力以赴,各家研發新產品無不卯足全力;相對來看,台灣只是淪為口號,這是台灣產業發展讓我們憂心的地方。

 

機器人

擬人化的機器人,已經可以做得與真人一樣,造型十分精細,要細看手部才發現是矽膠做的。(圖/Bloomberg)

 

各國競逐 中、日機器人產業皆有成果 台灣有待努力


這次上市公司到東京機器人展中參展的,除了上銀外,我只看到廣明也展出一款Techman Robot的機器人,不過展場很小,產品仍然處在初階段;也有一些不太知名的未上市公司參展,但都看不出潛力與氣勢,顯然台灣在工業四.○的道路上仍然有待努力。


反而是中國的廠商積極得多,去年中國出口的機器人達三六五六○台,已高居世界第一。今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喊出「中國製造二○二五」,其實是落實工業四.○的方向,中國要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的機器人大國,企圖心不言可喻。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表示,機器人時代已降臨,未來十年,工業機器人將創造數兆美元的市場,成為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新浪潮,中國將全力以赴。


從日本展現的實力,到中國兵家必爭的企圖心,台灣在這一波新的產業革命,如何跟上腳步,我在看完機器人展後,留下更多問號。

延伸閱讀

「現金貶值」很有感,民眾加速買房去…永慶總座:升息半碼影響不大利率還是低,今年交易逾30萬棟可期

2024-03-28

如何避免買到凶宅?凶宅打卡4年社會記者經驗談:買房的6個趨吉避凶之道

2024-03-25

2024紅包行情「20種吉祥數字」公開!為何不能包3000元?兩個包紅包禁忌必看

2024-02-10

買房基金遙不可及?專家:「買ETF、還房貸、斜槓變現」三管齊發攢錢

2024-04-01

父母逐年贈與子女488萬幫買房,還申請「贈與免稅證明書」...為何最後被扣贈與稅?漏了1個關鍵動作

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