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不怕基亞、浩鼎風波 亞獅康來台上櫃 首檔外資新藥股掛牌 能救台灣生技業?

不怕基亞、浩鼎風波  亞獅康來台上櫃 首檔外資新藥股掛牌  能救台灣生技業?
(圖片/Shutterstock)

吳靜芳、林宏文

台股

攝影/陳永錚

1066期

2017-05-25 14:51

在台灣生技股最低迷的時候掛牌上櫃,史上首檔外資新藥股亞獅康(ASLAN),將會對台灣的新藥產業帶來什麼影響?

史上首檔的外資新藥股亞獅康(ASLAN),競得標加權均價六十八.九二元,低於公司原先預期八十八元近兩成之譜,將於六月一日正式在台掛牌上櫃。歷經過基亞、浩鼎兩波大地震,加上同期上櫃的生華科狠狠跌破發行價,新藥股在此時可說是一片愁雲慘霧,即使有新加坡淡馬錫、跨國大藥廠默克(Merck)等知名大股東加持,又曾拿下二○一六年度亞洲最佳生技公司大獎,競拍表現顯示亞獅康市場討論熱度依然低迷。

但亞獅康執行長傅勇(Carl Firth)仍不以為意,「低點時IPO(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未來獲利空間大,也能與投資人建立長期關係。」他以美國資本市場時有所聞的臨床失敗消息為例,「個別公司臨床數據失敗,不見得代表整個產業失敗。」
 

看好台灣籌資潛力 優質生醫環境成掛牌首選


在全球前十大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工作近十年,又進入美林證券擔任亞洲醫療產業投資總監近三年,傅勇很清楚新藥資本市場的生態起落。即使掛牌審核困難重重,他堅持一步步過關斬將,就是看準台灣的籌資潛力。

亞獅康的總部設在新加坡,但當地股市熱中追逐資產股及金融股,幾乎無同類公司掛牌;香港股市則是獲利門檻要求高;而若在全球生技新藥擂台美國那斯達克掛牌,在鶴群之中更難以凸顯;此時,近年大力鼓勵生技醫藥、投資人興致勃勃、臨床實力優秀的台灣,就成了首選。

「亞獅康來台上櫃是台灣資本市場、生技產業的重大里程碑,代表台灣資本市場有辦法吸引一個擁有全球人才,以亞太地區為發展基礎的生技公司。」上智生技創投董事長張鴻仁強調,台灣要成為亞洲中小型生技公司的籌資中心,應該大力鼓勵國際新藥公司。

對新藥同業來說,亞獅康的掛牌則有另一層正面意義:帶動台灣資本市場在國際的能見度。「外資在台灣幾乎沒有專業生技分析師,」加入生技業前,也有創投及財務經驗的台微體總經理葉志鴻分析,七成外資血統的亞獅康,也許會讓先前對台灣生技股意興闌珊的外資法人,開始注意到同一林子的其他鳥兒。

然而,外資法人的加入,才是生技新藥資本市場成熟的指標。在美國的新藥股,多為法人帶動散戶投資,台灣則恰恰相反。傅勇指出,外資法人評估新藥公司,永遠是看國際發展的實力,「因為新藥開發是國際產業,不是本土市場。」即使亞獅康鎖定的膽管癌、胃癌等大多為亞洲盛行疾病,但布局上也需兼顧歐美市場。
 

結合人才經驗資金 放眼國際新藥銷售市場


他透露,近來也有外資法人透過他了解台灣本土新藥公司的投資機會,但和台灣本土公司相比,亞獅康顯得「容易」許多:「國際投資者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團隊有國際經驗、與大藥廠有強烈連結。我們在他們眼中是一家國際新藥公司。」


不只傅勇,亞獅康四位創辦人中,有三位皆出身於阿斯特捷利康,曾成功推動氣喘藥物Symbicort、精神病藥物Seroquel、抗膽固醇藥物Crestor、潰瘍藥物Nexium等明星暢銷藥上市。

這些新藥產業老將深知,在這一行論英雄不是拿到藥證,而是成功銷售到全球市場。「在日、港、台等亞洲國家有很多研發優異的科學家,卻缺乏將新藥商業化的人才。」有經驗、有資金,傅勇信心滿滿,若新藥順利拿到藥證,未來亞獅康也將揮軍台灣新藥公司無力經營的市場行銷。

這次來台掛牌,傅勇早知遊戲規則不同。「櫃買中心要求很多資料與細節,確保你是一家好公司,」傅勇說,「但美國證管會更關心公司有沒有適時揭露資訊。」


他認為,台灣的保守心態,問題出在新藥股的風險教育尚未落實於投資大眾,導致民眾將投資成敗責任歸咎於主管機關,應該扭轉這種不合理的情況。此外,投資者對新藥公司的評估也缺乏章法,「很多投資者只看股價,例如五十元便宜、二百元太貴,但不看股票數量與市值。」他指出,這種投資方法也許有益於短期報酬,但卻不能長期操作。

作為第一檔沒有經過興櫃洗練、直接上櫃的新藥股,股價能否受到市場青睞,難以預判。這頭來自新加坡的雄獅,是否能激起新藥股漣漪,讓台灣產業獲得國際法人青睞,值得期待。

 

亞獅康

(攝影/陳永錚) 

 


亞獅康
創 立:2010年
資本額:11.57億元
董事長兼執行長:傅勇Carl Firth
產 品:膽管癌、胃癌等5項新藥及開發平台
財 報:2016年營收3.7億元、稅前淨損2.9億元、每股虧損2.78元

延伸閱讀

連8根跌停,再拉7根漲停!這檔雲霄飛車「新藥股」 發生了什麼事?

2019-12-06

「潛規則」重創投資動能 生技新藥股如何劫後餘生?

2019-01-02

投資回報26倍 智擎成為台灣新藥股的救贖者

2018-08-01

喜康決定撤出興櫃 台灣資本市場還歡迎生技新藥股嗎?

2017-12-11

生技新藥股不能炒,一炒就有事!

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