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無人」體驗熱!從阿里巴巴的淘咖啡到7-11的X-Store,他們看中什麼商機?

「無人」體驗熱!從阿里巴巴的淘咖啡到7-11的X-Store,他們看中什麼商機?

廖元鈴

科技

東方IC

2018-08-02 17:03

刷臉、嗶了商品、拿了就走,全球開始吹起「無人商店」風潮,台灣零售業龍頭7-11也率先引領,全球各大零售龍頭搶進「無人」零售革命背後,除了省下人力之外,還隱含什麼商機?

從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宣布打造無人商店Amazon Go後,無人應用的概念像是放了一把漫天的大火,迅速席捲全球,更是讓各產業相繼投入「無人」場域的應用。無人經濟背後有著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技術整合下的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撐腰,這場新零售的戰爭,關注的焦點自然不只是「節省人力」這麼簡單。

 

從阿里巴巴買下大潤發開始說起 展示「科技公司」的野心勃勃

 

中國的行動支付成熟、人口基數大的背景之下,阿里巴巴迅速發展出淘咖啡、繽果盒子等無人商店場景,從中國商務部2017年數據顯示,中國社會零售總額為36.6兆元,同時根據艾媒諮詢(iiMedia Research)資料顯示,2017年無人零售商店交易額預計達人民幣389.4億元,可見無人商店零售僅佔社會零售總額的千分之一,預計至2022年,市場交易額將超過人民幣1.8兆元,顯示這塊市場大餅未來發展可期。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認為,無人商店的出現,是人力成本發展已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由於無人商店可選擇佔地面積小、無需過多維護人員,因此消費場景的應用更廣。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這幾年持續領先投入引導「新零售」的發展,與此同時買下中國大潤發(高鑫零售),此舉被認為是線下實體與線上業者的新競合關係來臨,然而商研院商業科技應用研究所副所長戴凡真指出,這其實可看出阿里巴巴試圖是要讓全球零售業者,看著阿里如何用「新方法做零售」。

 

以淘咖啡為例,從消費者進門、嗶手機、感應商品結帳,這些過程要完全實現無人,背後所需要應用的系統,涵蓋生物特徵辨識系統、交易系統、目標檢測與追蹤系統等,除此之外,從消費者身上所收集下來的「消費軌跡」,正是精準地將線下消費行為,迅速轉換成一筆筆蘊藏「分析價值」的大數據資料,而這些數據資料,都是傳統的便利商店、超市賣場,所無法做到的數據蒐集能力。

 

相繼投入無人商店開發 含金量最高其實是「系統技術」

 

以今年在台灣剛開幕的7-11無人商店 X-Store 來說,人臉辨識、辨識商品結帳,技術運用程度雖然仍不比Amazon Go,可辨識消費者拿了商品、花費幾秒猶豫隨後結帳,但目前可以看出7-11對於這塊無人市場躍躍欲試。

 

中正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曾光華指出,對於7-11來說,若是系統開發逐漸成熟,經濟效益極高,可將這份系統「變現」賣給其他零售業者。

 

以Amazon Go來說,無人商店內所使用的技術,包含機器視覺系統、深度演算法與感測器融合技術,即為目前最為先進的技術,市場也不斷傳言,亞馬遜勢必會在系統成熟後,再將這套技術販售給全世界的零售業者,但倘若以Amazon整體的零售布局來看,Amazon Book 到Amzaon Go,都是為了突破、優化自身零售的能力,未必純然只是為了「變現」。

 

無人商店商機背後 不只解放人力、還是「消費體驗」新挑戰

 

無人商店的應用,多數人注意到的多是人力需求降低,企業可大幅降低人力成本,但戴凡真提醒,大部分人都被「無人商店」一詞給誤導,事實上無人商店的應用,並非純然店內完全無人,可從淘咖啡、X-Store的人力配置裡發現,店員的工作內容,可再導入如人工導購、營運維護等更能提升服務品質的職務。

 

戴凡真強調,人工智慧的運用,是為了省下勞力、減少重複性工作,對於人力來說,可說是提升服務品質的最佳機會;與此同時,企業在切入無人商店市場時,著眼思考的應是如何「提升市場價值」、以及採取的技術是否符合「商業邏輯」,而非是「為了使用掃臉技術而掃臉」。

 

而在地狹人稠、全世界便利商店密度最高的台灣來說,無人商店的應用是否摸對了邊,還尚未得知,但目前可看出的是,無人商店的應用仍是要以「消費者體驗」最為優先,尤其以迅速、方便為主要關鍵,倘若無法創造出有優於傳統便利商店的消費體驗,恐怕再先進的科技應用,時間一拉長、風潮一過,無人商店仍無法取代現有便利商店的存在價值。

延伸閱讀

善用無人機監測西瓜產量 精準掌握產銷契機

2018-07-26

無人機的未來會怎樣?「長尾理論」作者安德森這麼說

2018-07-20

上海啟用全自動無人分行 台灣的分行也會被無人銀行取代嗎?

2018-04-16

統一創獲利新高 羅智先計畫推出「無人商店」

2017-11-18

亞馬遜無人商店商潮——電子標籤、RFID受注目

201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