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配息 玉山金 pimco esg 房地產

長期投資貴在「慎始」P.110

長期投資貴在「慎始」P.110

差不多就在去(一九九八)年的這個時候,正逢農曆新年,《今周刊》應景介紹了〈一年存十萬 躺著等退休〉一文,基本上是以長期投資基金的精神作為退休生活的準備;「理論上」,如果你每年購買一筆十萬元的基金,二十年退休後,這筆基金成長至一六三多萬元,平均每個月有十三萬六千四百元的生活費,若以每年三%的通膨率計算,這筆金額約等於目前的七萬六;以這樣的收入來看,你的退休生活應該不至於過得太拮据才對。

不過「長期投資」說的容易,執行起來卻有一定程度的困難,一旦短期報酬不如預期,就像去年台灣股市年頭跌到年尾,一共下跌了二一.六%,對於一開始就設定年報酬率一五%的人來說,一加一減就差了三七%,非得有過人的勇氣才能繼續拗下去。

對多數人來說,投資就像等公車一樣,你永遠不知道該不該繼續等下去;空手時要買股票還是等股價跌多一點時再說?手上的股票該獲利了結還是再擺一陣子?套牢時要認賠換股操作,還是繼續持有等股價反彈?多數人的經驗似乎總是選擇了那個錯誤的決定,因為股市的方向永遠與你所做的決定相反。尤其是從事定時定額投資基金理財的人,每個月接到對帳單後,更是在要不要繼續扣款間掙扎。

定時定額投資可平均投資成本,由於股票有谷底百日、峰頂三日的特性,因此藉由長期投資成本較低的基金,分攤投資風險,一旦基金淨值上揚,便可享受獲利的果實。比方說,每個月購買一千元的基金,第一個月淨值是十元,可買一百個單位;第二個月是八元,可買一二五個單位,第三個月是七元,可買一四三個單位;這時累計買進的基金數為三六八個單位,平均持股成本為八.一五元,只要第四個月淨值回升到八.二元以上,而非第一筆十元的成本,前三個月的投資便進入獲利狀態。

然而在現實投資中,這種假設或許還算是樂觀的情形;看看去年台股從九千點直落至六千點的慘況,不但穩定基金護盤護到手軟,不少定時定額族也心志動搖,解約不玩了。 在股市的循環中,一、二年的空頭只是小 case,如果印證先前的例子,股價愈跌,定時定額買的單位數量愈多,更不應在此時停止扣款的動作。


空頭市場考驗定時定額的決心

我們以定時定額買進加權指數為例,假設每個月以一萬元購買指數,當指數為六千點時,可買得一.六七個單位,八千點時可買一.二五個單位;如八十七年一月底指數收盤為七三七五點,一萬元可買一.三六個單位,以此類推,八十七年全年共可購得一五.八六個單位;不過這一年指數很不幸地收在最低檔,以致先前所購買的單位成本都偏高,因此無法藉由定期買進達到攤低成本的目標,到年底投資現值只剩下一○一八○二元(一五.八六×六四一八﹃年底收盤價﹄),對照累計投入的本金十二萬元(一萬×十二個月),報酬率為負一五.一六%;若再與銀行定存利率相較(假設為六%),每月一萬元零存整付下來,十二個月本利和應為一二三九七二元,超額報酬率則為負一七.八八%,投資損失頗為可觀。但是若再與指數一年的跌幅二成一相比,那麼還是可以達到定時定額攤低投資成本的好處。

依照剛才算法,如果我們把執行的時間提前一年,從八十六年初開始投資,很不幸地,同樣由於去年指數收在二年來的最低點,之前所買的單位成本都比較高,也由於投資時間較長,單位較多,以致虧損的情形更為嚴重,達到一八.九六%。就這麼往前推,以五年的時間投資台股指數,自八十三年元月底開始至八十七年十二月底,共六十個月的定時定額投資,累計單位可達九一.九四個,投資金額為六十萬元,可是到上個月底結算下來,投資現值只有五九○一二六元,還小虧了一.六五%,似乎更加印證了長期投資的不確定性。尤其隔鄰日本股市,空頭一走十年,到現在好像還意猶未盡,在這種凶猛的環境下從事理財活動,自然是凶多吉少了;對投資人的信心與判斷也是莫大的考驗。

當然以指數為投資標的的風險及變數太大了,以八十三年以來投資虧損一.六五%的例子來看,若硬要解釋個道理出來,倒是可以指數五年均線在上個月收在六二九五,與大盤僅有咫尺之遙,等於近五年進場的投資人多數處於摃龜狀態。此外,由日本的例子來看,儘管日本日經指數跌跌不休,但是日本的出口產業及高科技產業仍屢創新高,可見單靠指數模擬推論有其盲點存在。


三分之一法則選好基金

既然指數變數過大,那麼我們就以實兵演練方式,針對基金進行擬真操作。我們以去年股票型基金績效排名的第一名、第二十六名、第五十一名和第七十六名為投資標的,分別是元富高成長、元富第一、富邦基金及中華基金。

在個別基金投資上,我們以五千元為每個月的投資額度,從八十六年一月至去年底,共二十四期,投入資金為十二萬元;同樣以每個月底的基金淨值為準,二年下來共買得五七三五.七四個單位,以去年底淨值計算,累計投資十二萬元,投資現值已達一三五八八○元,投資報酬率為一三.二三%,成績相當出色;若與年息六%的銀行定存報酬相比,則二年下來零存整付的金額為一二二七九六元,則由周雷操盤的元富高成長基金二年來的定時定額超額報酬率有一○.六五%。

可別看到投資元富高成長就以為定期定額真的可以「隨時買、隨便買」,第二十六名的元富第一成立於八十六年九月,我們從當月開始買起,到去年底共可買得八五九三.七個單位,投資金額八萬元,報酬率卻為負七.四%。第五十一名的富邦基金雖是封閉型基金,但是我們仍假設可以定時定額的方式投資,二年的時間報酬率為負一七.七%。七十六名的中華基金也是一樣,二年下來,虧損二五.三%。不過上面的範例並沒有將元富高成長在八十六年二月配○.八九元,以及富邦基金分別在八十六年二月配息二.七四元及八十七年二月配息四.○六元計入,所以會有部分誤差。

從前面的實例,我們可以這麼說,投資貴在慎始,一開始隨便買,通常結果也會很隨便;即使是購買由理財專家代為投資的基金,仍分三六九等,開始時差一點,長期的下場就差很大點。但是如今基金數量暴增,股票型加債券型剛好二百檔,一般投資人要如何下手?基本上《今周刊︾的建議還是挑選同類型基金一年期績效排在前面三分之一的基金。過去部分基金經理人平日的績效不甚了了,但是每當接近季底或年底時,便奮力作業績,努力拉抬績效,結果也真的讓這些經理人排名往前跳了一大段,甚至拿下榜首。這樣的做法雖難斷是非,但是定時定額既是長期投資,自然不宜動輒見到短期有大幅變動的情況。


基金基本面差不必留情

在了解如何選擇相對較好的基金之後,難道就不加聞問了嗎?當然不是;前一期《今周刊》報導八十六年的模範生基金,到了八十七年卻淪至留校查看的地步,再一次告訴投資人「長期投資絕不是惡性遺棄」,必須定時檢驗資產狀況,才不會再一次讓模範生留校查看。

在檢驗績效不佳的基金時,要先分辨是大環境的因素造成的,還是基金本身的操作不良;像這二年台灣的情況不是很好,對基金績效的要求就不宜過高;除非尋找報酬率更好的市場,否則轉來轉去的結果可能都是一樣的。而如果績效欠佳是基金本身的因素造成的,那麼不管任何時候都應該辦理贖回,轉進更理想的標的。此外,基金一旦發生了包括資產規模的急速萎縮、經理人異動頻繁等情形,也都應該密切注意對其後續的影響。

定時定額考驗投資人的理財智商,對表現相對較好的基金,即使淨值一路走低,只要大環境同步處於盤整期,便應該與之天長地久;反之,就算景氣再熱,只要基金的基本面沒有好轉,也都不必留情,當機立斷轉換較佳標的,才能靠定時定額小兵立大功。

延伸閱讀

不受地震影響!台積電晶圓廠復原率逾7成…輝達聲明:最強地震不會造成台廠供應鏈中斷

2024-04-04

花蓮7.2強震!華南銀行助企業及個人度難關…地震受災戶本金利息延繳,派員關懷理賠

2024-04-04

花蓮地震,菲律賓總統、印度總理慰問…可望連3任的印度總理莫迪表善意,謝金河:台印的一大步

2024-04-04

日氣象廳上修花蓮強震規模7.7,屬「逆斷層型」…與能登半島地震同類型:海洋板塊造成影響

2024-04-04

受地震波及電梯故障,崇友:近9成恢復運作,台北101已復原…專家:地震時在電梯內,千萬不要做這件事

2024-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