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國銀獲利爆發是曇花一現?

國銀獲利爆發是曇花一現?
即使扣除認列廉價購買利益148億元的「一次性獲利」,中信銀2014年表現依然亮眼。

張譯天

金融風雲

攝影/劉咸昌

941期

2015-01-01 12:30

國銀在二○一四年繳出史上難得的獲利佳績,但愈來愈多人開始擔心,過去一年讓銀行賺滿荷包的許多因素,都不具有延續性,未來一年,國銀獲利表現恐將從絢爛歸於平淡。

二○一四年堪稱國銀獲利爆發年,整體盈餘上看三千億元,創史上最高,反映到員工的年終獎金,平均都有四到七個月,較往年高出許多,其中獲利居公股行庫龍頭的兆豐銀,平均更將近八個月,華南銀行最績優的理專,甚至有二十個月以上,讓其他行業稱羨不已。

根據金管會統計,一四年截至十月底,國銀整體稅前盈餘高達二八四二億元,已經超過一三年全年的二五七六億元水準,與一三年同期相比則大幅成長了二六%;這個數字,也是自一○年「金融海嘯反彈年」以來最高的成長幅度。不過,愈來愈多人開始憂心,國銀在這一年的好表現,恐怕只是曇花一現。

兆豐金控董事長蔡友才日前就表示,一五年銀行業獲利可能比一四年衰退,而根據惠譽信評公司日前所發布的「台灣銀行業二○一五年展望」報告,未來一年,國銀獲利雖然仍有成長,但整體表現亦將「從絢爛歸於平淡」。


扣除一次性獲利  成長率恐低於六%

 

「六%」,這是惠譽在報告中所提出的國銀一五年獲利成長預估;雖然仍較一四年有所成長,但這個六%的數字如果成真,卻將會是過去九年以來,國銀獲利成長的最弱表現。

此外,由於惠譽並未算入部分業者在一四年發生的一次性獲利,因此實際上,一五年的成長率恐怕比六%更低。

「絕對不會像一四年這麼漂亮!」惠譽信評副總經理李信佳說;出身投資銀行的李信佳,目前在惠譽負責亞太地區金融機構信用評等,他分析,獲利成長恐將明顯減緩的原因,主要在於「一四年的引擎都會減速」。

首先,一四年國內銀行業者最主要的獲利成長動能,在於海外業務,其中,海外放款的增加,為利差上升的主要原因,例如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業務加速開放,其獲利成長約達六六%,占整體獲利將近三成;「看得出來,海外市場是一四年台灣銀行業的重要成長引擎。」

 

國銀


海外放款恐減緩  
牽制業者成長動能

 

的確,據金管會統計,一四年前三季國銀OBU及國外分支整體稅前純益達九五四億元,超過一三年全年的八○八億元,表現極強。

但李信佳話鋒一轉,「然而,海外獲利的絕大部分來源,還是中國市場;而在對中國市場授信部分,多家銀行卻已經接近上限了。」換言之,除非金管會能進一步放寬對中國企業授信的額度限制,否則,一四年銀行業最重要的獲利引擎,未來難再提高推升業績的火力。

從數字來看,相較於一三年底,國銀力拚中國市場授信的現象的確明顯,一四年截至第三季底,國銀整體對陸曝險(對中國授信、投資、拆借)總額度占上年度淨值比率約為六九%,而在一三年底,這個數字僅有五八%。

其中,比率增加最多的是彰化銀行,一三年底時僅有三七%,一四年第三季末則已經達到八四%,此外,如台北富邦、元大、日盛等銀行,也都能看到對陸曝險比率明顯提高的狀況。

「授信額度已接近上限,而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強調過,未來決不會放寬對大陸的授信額度,因此明年海外放款的成長恐怕也將會逐漸放緩。」李信佳說。


兩大慘業黑翻紅  呆帳準備壓力減輕

 

亦有外資分析師指出對陸曝險接近上限的另一層問題,「陸企普遍體質不佳,透明度也低,未來若中國經濟動盪,將造成國銀不小的負面壓力。」中國經濟是否動盪?這是屬於目前難以預料的「黑天鵝」層次問題,但一四年銀行業獲利暴衝的另一個因素,卻也和產業結構的轉變高度相關。

分析師指出,面板和DRAM兩大「慘業」,往年表現都不如預期,造成提列呆帳的增加,壓縮到獲利空間;由於今年整體景氣反轉,讓年年虧損的兩大產業今年有了較佳償債能力,銀行為呆帳準備的壓力減輕,直接反映在業者的獲利上。

一個可以參考的數字是,一四年前十月,國銀每月平均轉銷呆帳的金額為十七‧九億元,這是十五年來的最低紀錄,也明顯低於一二、一三年的每月轉銷呆帳二十億元以上水準。「銀行獲利轉佳的原因之一是甩掉拖油瓶,但這個因素不會繼續推升未來獲利,反倒必須開始擔心對陸曝險過高之後,會不會有新的拖油瓶。」

當然,不能否認國銀的整體競爭力在一四年的確有所進步,以十月底的數字看,全體國銀的ROA(資產報酬率;稅前純益除以平均資產)為○‧七一,高於一三年的○‧六八;但以這樣的改善幅度,銀行業要繼續維持亮眼的獲利成長表現,恐怕仍賴政府更多的開放政策與業者更進一步的努力了。

延伸閱讀

「做事業不是做到倒,就是做到死!」鑫山保代董座談60歲創業:父親影響了我一輩子的經營思維

2023-10-04

「我一年可能刷幾億還要付你32萬年費?」美國運通副總裁:我們8人團隊如何拿下台灣頂級信用卡市場

2023-07-21

買紅眼機票、坐經濟艙、住廉價旅館...郭台銘憶第一次去美國做生意:人沒有天生的窮命和賤命

2023-11-01

當年張榮發堅持貨櫃化,有人甚至說長榮瘋了...林省三憶長榮海運轉型之路:光是調查就花了6千萬

2023-09-26

一個月裡有3個星期都在出差...花旗私人銀行總裁劉宏敏談眼裡的父親:他的白手成家,不是憑空而起

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