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外資布局大中華市場的前哨站

外資布局大中華市場的前哨站
陳雲林(左)來台參與兩岸金融座談會,達成盡速簽訂MOU的共識,也預告了兩岸金融版圖的新局。

陳子政、林家強

金融

攝影/吳東岳

642期

2009-04-09 10:00

香港東亞銀行將購併友邦證券,進軍台灣財富管理市場,東亞銀也將成為陸資背景外銀在台同時設有銀行、證券的首例。台灣究竟有何魅力,能在經營環境相對險惡的時刻,吸引港資及外資大手筆進場?這對兩岸三地金融圈的競合,又有何指標性意義?

編按:東亞銀行成立於一九一八年,主要提供香港、大中華區,及海外客戶金融商品零售及商業銀行服務,在全球有超過兩百個據點。二○○七年,德國Union資產管理公司向東亞銀行購入旗下東亞資產四九%股權,合資成立東亞聯豐投資公司,由林家強出任行政總裁,以拓展中國及東南亞市場為目標。

而現在擔任香港東亞銀行顧問的陳子政,曾在○三年擔任過花旗銀行台灣區總裁,可說是極少數歷練過國際級外資銀行、中資銀行,而且又熟悉台灣金融市場的華人銀行家。經歷豐富的陳子政與林家強,正是分析金融海嘯後,台灣金融機構投資價值的最適人選。

以下為陳子政及林家強兩位專家的口述內容:
 

香港東亞銀行顧問陳子政:投資台灣具有莫大的誘因


兩岸三地中港台的形勢,隨著台灣政權更替之後,已經看到一個頗為明顯的好變化。

對於想在兩岸三地大中華市場有所發揮的國際企業與資金而言,勢必要在這三個地方都有所部署。

過去,外資受制於台灣政策,在台灣的滲透力不夠,如今我們已看到官方明顯的改變。


台灣地位日漸重要


三月底,香港政府派了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到台灣參加佛教論壇,我認為在政治上涵義重大,同時香港禮賓府接待台灣高層的次數也越來越多;這些蛛絲馬跡都意味著,中國大陸與香港都在加強對台關係,台灣對香港與大陸是越來越重要。

若從經營策略的角度來看,如今國際金融機構光在台灣開分行已經不夠,而是需要在台灣建立一個強而有力的平台。這次東亞銀行購併友邦證券,可說是先知先覺地走在外資的前面。

 

對外資而言,台灣的投資價值不單單是因為台灣本身市場,台灣一向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尤其是台商在大陸投資不但金額龐大,而且許多經營都非常成功;然而,台灣的金融機構卻無法在香港或是中國大陸提供台商融資、匯款等服務,對外資而言,這是台灣的另一個投資價值所在。

 

據我所知,很多台商想把總部設在台灣,而把香港作為資金控股中心。倘若東亞銀行到台灣來買銀行,也是看到台灣許多在大陸投資的中小企業、大企業的客戶市場,希望能「一箭雙鵰」。

 

從歷史來看,外資過去在台灣成功的金融機構並不多,花旗是一家,荷銀、匯豐勉強也算不錯,外資願意投資台灣,也要思考是否有成功的例子。

 

花旗在台灣投資很成功,但不表示其他外商就能做得到,重點還是台灣提供的實質回報是什麼?光是投資開分行,外資受到的限制就相當多,這不論在香港或是新加坡都不會發生。這讓外資對於投資台灣還是有所保留,抱著懷疑的態度。

 

同理,當台灣對於開放陸資投資台灣抱持謹慎的態度時,就不可能期望大陸能夠很快鬆綁,雙方一定是要對等、互信才可以。

 

透過台灣掌握大陸的台商

 

兩岸的投資若能在法令上鬆綁開放,台灣未必是輸家,起碼對外資而言,一旦鬆綁開放,正可以透過投資台灣,進而掌握投資大陸的台商,以及台商成功攻占的大陸市場;屆時,投資台灣絕對具有莫大的誘因。

 

包括金融業在內,企業成功的因素,不外乎人才、監管法規、營商文化、國際化程度與視野這幾項,這些是「基礎建設」。過去香港在這方面的「基礎建設」做得很好,所以外資投資者從中建立了很大的信心。這也正是台灣要學習的地方,但台灣也要了解,這絕非是一蹴可幾的事。

 

過去這幾年,外資投資台灣金融業,大多仍是以私募型資金為主,這些國際資金趁台灣進行金融改革、重建的機會,投資金融業,入主後經過幾年的重整,然後轉手出售,大賺一票走人。然而,我認為這樣的國際資金,並不是台灣需要的投資,台灣包括金融業在內的企業,還是要看長期,只有能夠因應市場變化、可共同成長的策略型資金,才是台灣當前迫切需要的外資。

 

兩岸開放往來的巨大效應

 

至於陸資對於台灣的興趣,從香港九七回歸的歷史軌跡來看,台灣與大陸未來互相開放之後,台灣的房地產、航運、物流、旅館勢必會是陸資首先著眼的焦點。

 

香港在九七之前,愁雲慘霧、人心惶惶,沒想到九七之後,陸資、陸客以各種形式加持香港;中國企業到香港股市掛牌,陸客絡繹不絕前進香港觀光消費,大陸各地的官方、非官方企業紛紛到香港設點、找尋辦公室,在在繁榮了香港。

 

從香港看台灣,台灣若想要享有同樣的陸資、陸客正面效益,兩岸關係以及內部的政治安定,絕對是充分必要條件。

 

在這個前提之下,陸資以及外資在未來大舉進場投資台灣,指日可待。

 

香港東亞聯豐投資管理行政總裁林家強:台灣將成為兩岸三地金融平台

 

台灣財富管理市場至少有三大優勢。第一、台灣市場胃納量比香港大,實力雄厚;第二、香港投資管理業務已趨近飽和,競爭激烈,發展空間不如台灣來得大;第三、相較中國大陸,台灣通路靈活,產品及法規也較成熟。

 

著眼亞洲布局立場,中國、香港及台灣所形成的大中華區,幾乎主導區域局勢發展,影響半壁江山;其中,中國市場在亞洲、乃至全球,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資產管理公司來說,這是決戰勝負的重要堡壘;而台灣所扮演的角色,正是外資、港資前進中國的灘頭堡,戰略地位顯著。

 

台灣具備金融人才優勢

 

一直以來,不論港資或外資,都將台灣視為進軍中國的跳板。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語言,另一個是台灣經驗與中國發展相近。就語言來看,台灣比香港更能與中國大陸溝通,彼此交流沒有障礙;而就經營模式評估,台灣通路發展經驗也與中國極為類似,等於是中國資產管理市場演變的進階版。

 

也就是說,香港看起來好像與中國距離最近,但就資產管理業務層面來看,香港與中國的緊密度卻不如台灣密切。過去兩年,有不少港資及外資集團來台投石問路,台灣金融人才也變得炙手可熱;甚至有外商投資公司在台灣招募優秀金融人才,之後又調回香港,最終目的其實都是為了進軍中國市場。

 

台商金融服務市場潛力大

 

從人才庫的角度來看,面對國際市場,香港金融人才較能發揮所長;但面對中國大陸,就必須借重台灣金融人才優勢,幫助港資或外資快速打入市場。換句話說,未來像這樣在台灣招募本地人才,再送到香港培訓,最後前進中國的案例會愈來愈多。

 

隨著兩岸氣氛逐步和解,台灣、香港、中國三地關係將更為緊密。未來,兩岸三地生活圈也會逐漸成形。為提供商務人士更便利、優質的金融服務,財富管理業者也將集中火力、發揮整合效益,協調統整兩岸三地的金融資源。為了進一步服務台商,港資集團積極布局台灣地區,最主要目的就是要搶食這塊市場大餅。

 

另外,台灣金字塔頂端富裕人士的財富管理規畫,雖都有個人專屬的海外投資銀行負責,但為數不少的中產階級,則需要更多元化的投資商品。對於財富管理業務,像是代客操作及增加海外投資機會,需求也不小。相較香港,台灣能提供的金融商品種類相對有限,像Market Neutral Fund(市場中立基金)就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布局台灣成外資重要策略

 

儘管受到金融海嘯衝擊,相較前兩年外資積極進場的態度,近期登台腳步略顯和緩,但由於中國發展是長線趨勢,外商集團仍是虎視眈眈,將台灣視為景氣復甦後,優先布局的選擇。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法令未臻健全,且投資產品較不成熟,直接布局中國、貿然行事仍有一定風險。因此,透過加強在台布局方式,會是外商最重要、可行的策略。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必須透過QDII(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管道,才能進行海外投資,但沒有區域或標的限制。對於中國投資人來說,去年下半年全球投資局勢急轉直下,現在資金投注到任何地方,都讓人感到不放心,投資意願也降低許多。

 

如果真的想要布局,也會優先選擇自己熟悉的市場,像投資亞洲的可能性,就比歐美國家高;而布局台灣的機會,又比亞洲其他地區大。

 

總的來說,台灣具有語言及通路靈活優勢,是外商集團前進中國最便捷的一條路;而未來在兩岸三地互動更緊密、頻繁下,台灣財富管理市場將扮演資源整合角色,補足香港、中國不足,成為兩岸三地金融平台。


■陳子政
現職:東亞銀行顧問、港交所董事
學歷:美國夏威夷大學企管碩士
經歷:花旗銀行台灣區總裁、花旗集團香港行長兼大中華區企業及投資銀行總裁、中銀香港副總裁

 

■林家強
現職:東亞聯豐投資管理行政總裁
學歷:英國華威大學企管碩士
經歷:駿利資產管理集團區域董事

延伸閱讀

你是在養寵物,還是在養孩子?在第一線18年教師真心教養3提醒:父母不是上帝不能替孩子代勞一切

2024-01-25

每個拖延症孩子背後,總有個替他們打理所有事的家長!想讓孩子學自律,首先得學做個「懶父母」

2024-04-05

從著迷電玩的孩子到成為職業電競選手:小時父親說「要是200萬能毀掉遊戲,我會毫不猶豫地花下去」

2024-01-08

7歲亂買糖,30歲就是月光族!財商顧問示範理財第一課:用「2個撲滿」教孩子正確用錢

2020-06-30

友人孩子出遊哭鬧「沒有五星級飯店,我不想住」...阿里巴巴財務講師談教養:我這樣教孩子金錢觀

202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