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矽谷小子崛起關鍵戰

矽谷小子崛起關鍵戰

譯者:陳曉夫

職場

達志

503期

2006-08-10 16:36

有一群逐漸嶄露頭角的科技新貴,其中以志在推動新聞民主化的Digg.com為代表,他們憑著直覺與勇氣,在矽谷掀起一股Web2.0的新風潮。

時間是六月二十六日清晨四時四十五分,Digg創辦人凱文.羅斯(Kevin Rose)靠著濃茶,強睜雙眼,開著他那輛福斯高爾夫,前往舊金山灣區辦公樓上那處Digg的總部。羅斯要在這一天進行全面測試。兩年前,羅斯提出新構想,讓社會大眾在網上「挖掘」(dig up)最有趣的新聞,並透過票選,刊在他的Digg.com線上「頭版」。為推動這項計畫,他耗盡了一切。

現在,超越科技新聞,內容包括政治、八卦、商業與視訊的Digg Version 3即將開播。年方二十九歲的羅斯,或者一戰成名,成為身價六千萬美元的巨富,或者一敗塗地,身無分文。

羅斯坐在辦公室中央,進行最後檢視,一頂棒球帽斜遮了他的眼簾。他手下那些二、三十歲的工程人員已就位,應變計畫與額外伺服器也備妥。他們打開開關,報導開始潺潺而入,沒多久流速加劇,並在突然間匯為一股洪流。Digg工作人員立即陷於抓狂。開播當天下午四點,一萬三千多新使用者完成登錄,是平均人數的八倍。網上交通達到上個周一流量的四倍。Digg開播的消息在部落格世界掀起震撼。羅斯終於累垮,倒在辦公桌下睡著了。


身價水漲船高

經過這天,Digg的身價大不相同。根據業界調查業者Alexa.com的評估,它現在是全美最熱門網站第二十四大,與《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第十九位)相去無幾,還將福斯新聞(Fox News,第六十二位)遠遠拋在身後。每天有一百多萬人進入Digg,閱讀、提供、或「挖掘」約四千則報導。就像許多Web 2.0網站的情形一樣,網民會登錄、並建立線上profile(個人資料)。然後這些「挖客」,可以從雅虎(YAHOO!)新聞或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等主流媒體網站,找出他們有意共享的報導與部落格,上傳鏈結。使用者可以點一下「digg it」按鈕,對報導內容投下贊成票,也可以按「bury」(埋葬)按鈕。獲得最多「digg」的新聞立即登上首頁。這些號稱「挖掘大軍」(Digg Army)的免費勞工,九四%為男性;他們半數以上是二、三十歲的資訊科技專業人士,年薪超過七萬五千美元。這是廣告商急欲鎖定的族群。

Digg因此成為廣告商爭逐焦點,有人將它比為MySpace .com,還有人稱它為新紐約時報。新聞網站發現,它們也能因而獲利:只要能將一則報導送上Digg首頁,點擊鏈結、在你的網站上閱讀這篇報導的人潮就會湧現。Digg透過聯邦媒體(Federated Media)取得廣告。目前為止,廣告營收約為每年三百萬美元,收支打平。但了解內情的人說,Digg若要轉手,賣兩億美元稀鬆平常。

這與達康科技熱期間的現象並不一樣。以極負盛譽的視訊網站YouTube為例,營收雖也不甚起眼,但有些專家說,它可以輕而易舉,賣到五億美元。不僅如此,Digg的註冊使用人數每三個月增加一倍。在這種情況下,Digg有意效法Google與現在許多Web 2.0公司的做法:全力營造一個使用者社區,廣告自會源源不絕而來。羅斯說,「我們知道,我們可以在網站各處大登廣告,海撈一票,但我們不願那麼做。我們有一條成為獲利公司的明確道路,而且經費無虞。只要能不斷創造業績,我們現在無需擔心廣告問題。」


收購傳言不斷

Digg已經成功,但成功也令人眼紅、帶來壓力。根據今年一月的一則傳言,雅虎曾出價四千萬美元,欲收購Digg,但雅虎否認此說。在Digg.3發行前兩周,美國線上(AOL)以Netscape品牌,推出類似網站競爭。這個網站的負責人,是前矽谷超級明星、Weblogs擁有人賈森.凱卡尼斯(Jason M. Cal-canis);凱卡尼斯曾表示有意投資Digg,或以五百萬美元買下Digg,但遭羅斯拒絕。七月十八日,AOL以每月一千美元代價,誘使Digg最重要的五十位供稿人轉而投入AOL網站。羅斯因此在每周的播客(podcast)上,痛斥凱卡尼斯與AOL意圖「壓垮Digg」。但目前為止,凱卡尼斯與AOL的這一切均屬徒勞,這不僅顯示僅靠抄襲成不了事,也說明舊媒體為何對這些年輕創業家帶來的「開創性毀滅」如此恐懼。問題就在於,現在的創業門檻極低,只要一部筆記型電腦,外加每個月五十美元上網費用,就能使一個孩子成為下一個大亨。

羅斯暗示,Digg不僅志在推動新聞的民主化而已。網站推出一周後,他表示,六個月內,Digg會出現「非常酷的東西」。

在上一次科技泡沫期間,不少年輕人一夕暴富,也在短時間內一貧如洗。羅斯與其他青年創業家對此知之甚詳。事實上,派對曲終人散,網站無人光顧,一直是矽谷中,羅斯這類人士揮之不去的夢魘。他們擔心,片刻之間,金錢會像他們的事業一樣,化歸泡影。

但目前,對經營舊金山灣區頂尖一百家Web 2.0公司的新一波企業家而言,羅斯是他們的代表人。羅斯在MySpace有一萬一千多個友人。在部落格ValleyWag的「矽谷最紅老兄」競賽中,他獲得第二名。他還是每周熱門視訊播客節目Diggnation的共同主持人。

當然,自一九九九年以來,一切變化很大。羅斯這類年輕、多金的創業之士,與當年那些叱於矽谷的企管碩士們大不相同。九十年代末期,登門求告的是企業家,擠滿創投公司的沙山路(Sand Hill Road)才是聖地。當時的達康創業人,需要數以百萬美元計的創投資金,以購置硬體、租伺服器、聘設計師、支付廣告費用。創投業者可以用一千五百萬美元買下公司二成股份,取得董事席位、管理權等。

但現在的情形是,「你如果有意,我們或許可以讓你投入一些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創業成本大幅減少,一是資金來源暴增。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哈斯(Haas)商學院教授約翰.福里曼(John Freeman)說,「對創業人而言,現在時機大好。他們可以運用各式各樣的財源,決定什麼時候用錢,用多少,從而獲得較多控制權。」

這群科技新貴究竟有哪些人?除羅斯外,還包括最近以約三千一百萬美元將Del.icio.us賣給雅虎的喬舒亞.夏克特(Joshua Schachter);遊戲軟體才子丹尼斯.方(Dennis Fong),他於今年四月以一億零二百萬美元,將共同創辦的遊戲公司Xfire賣給Viacom;消費者評估網站Yelp.com共同創辦人傑樂米.史陶波曼(Jeremy Stoppelman)與羅素.塞蒙斯(Russel Simmons)等等。這群人中的元老級人物,是Hot or Not創辦人詹姆斯.杭格(James Hong)與他的密友馬克斯.雷夫辛(Max Levchin),雷夫辛二十六歲時將他的公司PayPal以十五億美元賣給eBay,現正全力投入新公司Slide.com。


Web2.0 代言人

Web 2.0 新型消費者與媒體網站,以社會網路與自助服務為核心的特質,而Digg正是代表之作。其他這類網站,包括每天處理一億件視訊服務的YouTube;與大學生活密切結緣的Facebook等。如此,矽谷再次成為天價收購的源頭。有鑑於Facebook曾拒絕六億美元的收購案,許多人認為,新聞公司(News Corp.)去年七月以五億八千萬美元購下MySpace.com之舉,幾形同偷竊。

了解內情的人士相信,Digg可以成為一種新型新聞交換所,它的互動社區概念會像雪球般愈滾愈大。對擁有公司三至四成持股的羅斯而言,Digg是一座大金礦。不過他知道,這仍只是一筆可能蒸發的紙上財富。

兩年前,羅斯在擔任有線電視頻道節目主持人時,有一次與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創辦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共進午餐。華茲訴說蘋果草創之初的傲人歲月,羅斯發現自己對沃茲在矽谷史上的地位欣羨不已。羅斯憶道,「這人真的做出大事,而我,只像一名視訊速記員罷了。」當天晚上,羅斯回到家,一頭鑽進電腦網路,在主流媒體編輯人遺漏的後街小巷尋找漏網新聞。靈感之神於是光顧。

不久,羅斯想建立一種由下而上的媒體,一種市民新聞。○四年秋,他提了一千美元,以時薪十二美元支付一位程式人員製作網頁。他以月費九十九美元租得伺服器空間,接下來則命名。他想取名Dig.com,但Dig.com為迪士尼(Disney)擁有,他出價五百美元,但對方不賣。他退而求其次,決定取名Digg.com,並用一千二百美元買下這個名字。Digg.com於同年十二月五日推出。

今天的羅斯已經成名。他說,他喜歡憑直覺行事。就像Facebook、YouTube、Xfire 與其創辦人的關係一樣,Digg也衍生自日常生活。在科技熱期間,企管碩士們想辦法,目的就在賺錢。但今天的科技才子,首先注意的是如何運用科技、填補人生的空隙,之後,他們會營造這些服務,並與友人共享。一旦發現服務奏效,才開始向外拓展。他們研發的,都不是需要投入大錢才做得成的東西。

為染指Web 2.0 的企業,創投資本家競爭非常激烈。二十年前,近三百家創投公司投資高科技。去年,美國境內,這個數字增到八百六十六家。同時,網際網路公司投資案的金額,在○四至○五年間幾乎倍增且持續上揚,投資規模卻不斷縮水。這意味,投資人被迫減少持股,創業家持股則持續增加。


無意於入口網站

羅斯在TechTV擔任節目主持人,○三年訪問Equinix創辦人兼科技長傑伊.艾德森(Jay Adelson),兩人一見投緣。

去年二月,羅斯兌現Digg第一張投資人支票,金額五萬美元。當時Digg連公司銀行帳戶都沒有,艾德森於是協助羅斯完成種種會計程序,並幫他做好準備,展開下一輪、金額數十萬美元的集資。

羅斯要求艾德森擔任他的執行長。曾經身價高達五千五百萬美元的艾德森,歷經泡沫幻滅的滄桑,原已無意進取。但羅斯某種特質,讓艾德森憶起年輕、單身時的自己,於是同意加盟。

去年春,創投界已有耳聞,知道Digg將有所突破。艾德森不斷接到創投業者的會面要求,但他按兵不動。他希望Digg能再增加一些籌碼,等到實在需要錢的時候再說。去年八月,Digg終於展開與創投業者的會談。其中幾家業者問道,Digg有將網站轉型為下一個雅虎或Google的計畫?艾德森憶起這段往事時笑說,「他們仍然困在一九九八年舊腦筋裡,認為只有入口網站才有前途。老兄們,怎麼總長不大啊!」

創投業者Greylock的夥伴大衛‧斯茲(David Sze)特別欣賞Digg。他本身也是挖掘大軍的一員。他了解羅斯那種人人共享的媒體遠見。

羅斯與艾德森只想借一百萬或二百萬美元。對矽谷大多數創投業者而言,這麼小的金額不須他們費神。他們勸艾德森借五百萬美元,甚至一千萬美元,但艾德森堅持己見。斯茲於是同意,Digg確實不需要那麼多資金,他並說服夥伴,改變公司規則,只由Greylock與Omidyar網路,小小提供二百五十萬美元資金。Omidyar曾為eBay創辦人皮耶.奧米達(Pierre Omidyar)提供創投資金。

Digg有了足夠的錢,支付薪酬,租辦公室。艾德森負責人事聘用與管理,羅斯則專則Digg Version 3.0的創新。

但消費者互聯網仍是充滿變數的大賭。Friendster等早期社交網路在付出慘痛代價後,學得一個教訓:網上客流變化很大。柏克萊加大的福里曼說,「這有點像娛樂事業,惟暢銷才能坐大。」

目前為止,Digg的人潮仍有增無已。儘管科技泡沫不會絕跡,矽谷仍是世上僅有、年輕人可憑創意而一夜發跡的寶地。但有志者必須注意:搖滾樂明星也可能一夜間淪為棄民,六年前,幾乎每個人都有如此體認。(By Sarah Lacy & Jessi Hemple, BusinessWeek)

 


美國當紅人際網站馬克‧祖克柏格(Mark Zuckerberg)

 

他的公司
Facebook.com是全美各地數以千計大專院校無數學生的社交網路首選。是比MySpace更加時髦的一種選項。

 

他的背景
現年22歲的祖克柏格,在他的哈佛大學學生宿舍中創建這個網站,目的在為學生的迷人程度評分。這件事使他被召進院長室,進行了解。他於是將網站重新修訂,以便與同學們互通聲氣。

 

聲勢
Facebook現在是網路上第七大最受歡迎的網站。創投業者曾在祖克柏格的辦公室外露宿。在晚餐桌上,祖克柏格不能點酒,但可以將那些投資人支使得團團亂轉。他在寄宿學校學習劍術與拉丁文。他曾經有過一張名片,上面寫著「我是……他媽的執行長」。他說,這名片是個玩笑。

 

挑戰
如何在中學與研究所,再造他在大學取得的成功,並且證明Facebook比任何其他Web 2.0網站更有價值。

 

資金
目前為3800萬美元,祖克柏格提出的增資條件,現已成為Web 2.0的標準作法:他談判達成一億美元的增資,還訂定一項條款,言明他只要有意,就有權主控公司。在第二輪增資中,資金暴增至五億美元。

延伸閱讀

莫忘喬治瑪莉卡災難…「先買後付」恐為台灣帶來下個卡債風暴?央行示警「兩大風險」

2024-03-19

學測申請入學倒數,選填志願圖鑑必看!10年後這些系所會消失…「外文系」竟上榜,5大科系續熱

2024-03-22

繁星推薦連頂大都招不滿…台大、成大、清大都缺雙位數!總缺額數1713個,淡水這間大學缺最多

2024-03-19

央行意外升息半碼,利率2%創15年新高!楊金龍為何突然出手?關鍵在「通膨」預測這麼高

2024-03-21

央行開槍升息,房貸地板利率飆2.185%...千萬元房貸6次升息多扛「這麼多」:再來還會連續升?

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