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歐巴馬的保證能相信嗎?

歐巴馬的保證能相信嗎?

譯者/戴至中

國際總經

shutterstock

624期

2008-12-04 16:36

歐巴馬想透過創造實際工作機會來救美國經濟,但專家認為,大量的財政刺激到頭來可能創造了海外就業,卻沒讓美國得利多少。

總統當選人歐巴馬保證未來兩年將保住或創造兩百五十萬個工作,但根據估計,他用來拯救美國經濟的強力支出計畫一開始將花費五千億美元,然後一路往上追加。

 

可是有個潛藏的大問題是,歐巴馬的龐大財政刺激有多少會「流失」到海外,並在中國、德國或墨西哥創造就業,而不是在美國?這個問題具有重大的經濟和政治意涵,而且沒有簡單的答案。

 

美國製造業工作銳減

 

有個問題在於,過去二十五年來,美國變成了世界經濟的「最終消費者」。進口金額從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的九%增加到將近一九%。更驚人的是,進口貨的價值如今幾乎達到了美國製造業產出的四○%。就某幾類消費品而言,像是衣服和電子消費品,不是在海外製造的東西愈來愈難找了。因此,促進美國消費支出的財政刺激,可能會使全球經濟雨露均霑,進而降低它對於國內就業的影響力。

 

為了確保在基礎建設、醫療現代化和綠能科技上所花的錢,能替美國的製造業與服務業創造就業機會,歐巴馬還要面對強大的政治壓力。聯邦採購已經受到一大堆繁複的法令所規範,使許多類型的聯邦採購都必須符合最低的「自製比重」,其中包括大蕭條時代的《愛用國貨法》(Buy American Act)。這就是為什麼比方說,由聯邦出錢的運輸方案通常都必須採用美國製造的鋼鐵。

 

財政刺激的規模可能確定會引發遊說的風潮,以修改現有的自製比重規定,並增列新規則。但如果為了確保國內就業而在配套裡訂出愈多的規矩與用途,它就會變得愈貴,美國看起來也會愈像是背離了自由貿易政策。「工作外流會持續下去。」普強研究所(W.E. Upjohn Institute)的資深經濟學家蘇珊.侯斯曼(Susan Houseman)說。「不管怎樣,歐巴馬和國會都將為了防堵這樣的外流而備感壓力。」


有關「愛用國貨」在財政刺激中的限制將引發辯論,而且這可不是小事。金融危機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肇因於美國消費者,向世界其他地方借了數兆美元來購買進口車、衣服和汽油,即使工作流失到海外也一樣。只要美國一直擁有龐大的貿易赤字並向海外借錢,危機的根本成因就不會消失。

現在不管歐巴馬的刺激配套措施能不能創造出兩百五十萬個工作,經濟學家相信,在嚴重的衰退下,這都是個好主意。「要是不做,負成長或成長微弱的期間可能會拖長。」麻州萊星頓市(Lexington)IHS全球透視的首席經濟學家納里曼.貝拉維希(Nariman Behravesh)說。「要是做了,到○九年的第三季時,經濟或許就能脫離衰退。」

 

由於美國很仰賴進口物品,因此要達到歐巴馬的就業目標很費工夫。當雷根總統在衰退很厲害的八二年減稅時,美國還是比較封閉的經濟體。這表示當消費者開始花錢時,這個國家就會出現工作機會。
 

但在過去十年來,美國製造業的工作數量銳減,從九七年的一千七百萬個,變成現今的一千三百萬個。在歐巴馬的計畫中,擴大消費支出的那個部分,並不能讓那些從工廠裡消失的工作重現。

 

事實上,歐巴馬的確是打算把錢交到消費者手裡,作法包括提供失業救濟,以及協助可能要解雇勞工或增稅的州政府與地方政府。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州預算專家佛瑞德.吉爾茲(J. Fred Giertz)表示,各州在○三年所分配到的聯邦補助款有兩百億美元,其中大約有半數是用於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這次八九不離十會占到刺激配套的五%到一○%左右。」吉爾茲說。
 

這幾類支出的優點在於收效迅速,缺點則是會助長「美國是消費國」的心態,並且去購買進口貨,而我們當初就是因為這樣才陷入了麻煩。
 

把錢花在基礎建設上

 

那把錢花在基礎建設、醫療現代化和綠能科技上如何?這些項目不像消費支出那麼容易流失到海外。但就連這些領域的工作也很容易跑到境外,除非能加以小心地限制。把錢花在鐵路運輸之類的基礎建設上,比較有可能創造國內就業。部分原因在於,它已經涵蓋在聯邦立法內,所以依規定要採購一定程度的美國貨。

 

舉例來說,新的公共運輸工具一般必須達到六成的自製比重,而且要在美國組裝。輕軌電車是可減少汙染的大眾運輸選項,丹佛和鹽湖城等城市都對它偏愛有加。要不是聯邦資金規定要「愛用國貨」,它可能就會從其他國家進口。這類限制並不是新鮮事。當初的《愛用國貨法》至今還在實施,它是在三三年由胡佛總統在任內的最後一天所簽署,以規範聯邦政府要優先採用國貨。長年下來,這道法令已增列許多免除和放棄條款,並有部分被其他規範貿易的法令所取代。


現行的法令意味著,有很多財政刺激配套的支出將受到強力遊說,包括綠色基礎建設在內,以確保經費是在美國,而非在海外創造就業。花錢要人加強房子的隔熱顯然是在創造國內就業,但隔熱設施有多少會來自中國這個主要生產國?或者太陽能板在自製比重上必須達到什麼程度?

 

有很多最大的太陽能及風力發電公司並不會受到自製比重的規定所影響,因為它們已經基於商業考量而在美國設廠,倫敦傑佛瑞國際(Jefferies International)的分析師麥可.麥納馬拉(Michael McNamara)這麼說道。例如像風力渦輪葉片這種非常大的零組件,如果要長途運送就很貴。機械業所屬協會德國工程聯合會(German Engineering Federation)首席經濟學家拉夫.威卻斯(Ralph Wiechers)補充說:「民主黨知道世界貿易有多重要。」

 

有很多事都得看規定怎麼寫。在美國的德國廠「經常仰賴德國的供應商」,威卻斯說。「所以那是定義的問題。假如機器的價值有五到六成是在美國所創造,這樣它算不算美國製?那根本不成問題。」

 

醫療、教育能否創造就業

 

另一種可能是採取長期作為,選擇把錢花在教育、研究和醫療上。這些領域都能創造國內就業,並對未來的競爭力與創新至關重要,但要相當久以後才會見效。


聘請老師或許能一舉兩得,一方面創造就業,一方面提高未來勞工的生產力。「早期幼兒教育的報酬率大概有一○%,這是非常非常有利的投資。」芝加哥大學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詹姆斯.海克曼(James J. Heckman)說。「掃樹葉、就業輔導團、運動場館都沒有這樣的報酬率。」同樣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經濟學者克萊兒.布朗(Clair Brown)也主張,政府應該增加美國大學的基本研究經費,以便在國內創造就業。「過了幾年以後,我們的競爭力就會顯現出來。」布朗說。

 

若其他國家也能花大錢去帶動經濟,歐巴馬的政治任務就會簡單些。如此一來,美國所增加的出口相關工作就足以彌補外流的工作。這的確是全球經濟的最佳途徑,也就是靠各國互相支援。「只要有國家受到資產價格崩盤所影響,並面臨非常嚴重的衰退,它就必須推出財務刺激措施。」東京野村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說。「它必須靠全球的努力,而不能光靠美國的努力。大家都必須這麼做。」
 

英國在十一月二十五日宣布三百億美元的財政刺激配套,這是個開始。但瑞銀投資銀行(UBS Investment Bank)的資深經濟顧問喬治.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寫道:「到目前為止,歐洲的作為令人失望,而且不夠積極。」德國工程聯合會的威卻斯,則是對德國政府到目前為止的反應頗有微詞。「假如他們真要做事,那就應該快點做。」
 

回頭看美國,歐巴馬面對了巨大的挑戰。他必須推動聰明且具針對性的投資來創造出實際的工作,防止潛在的通縮惡化與經濟衰退,並再次為美國經濟創造出另一波長期榮景。歐巴馬要拿出所有的政治智慧,並加上相當的運氣,才能順利度過這次的危機。

(By Michael Mandel)

 

■歐巴馬的新經濟團隊 

在股市低迷及房價暴跌的陰影下,總統當選人巴拉克.歐巴馬在11月24日宣布了他的重要經濟團隊成員。它的範圍遍及學界到政府,而且在因應國際金融危機上,有好幾個人都是身經百戰與市場導向的老手。

 

提摩西.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

財政部長
47歲的蓋特納是紐約聯邦銀行(New York Fed)的總裁,並曾在拯救華爾街的行動中扮演要角。這位前財長賴瑞.薩默斯(Larry Summers)的門徒在處理新興市場的危機方面也有很豐富的經驗,因為他曾任職財政部與國際貨幣基金。

 

梅洛迪.巴恩茲(Melody Barnes)

國際政策會議主任

44歲的巴恩茲是律師出身,現為自由派智庫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的政策副總裁。她擔任過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Edward Kennedy)的法律顧問,並主持了一個廣播節目叫做「梅洛迪.巴恩茲的進步節拍」(The Progressive Beat with Melody Barnes)。

 

羅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

國家經濟會議主席

薩默斯的著名生涯包括,是柯林頓時代任命的財政部長、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以及哈佛大學校長。54歲的薩默斯是一位優秀的學者,而且很善於炒作爭議。

 

克莉絲蒂娜.羅默(Christina Romer)

經濟顧問會議主席

這位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經濟學教授是大蕭條和產業循環的權威。49歲的羅默也是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的委員,而衰退的開始與結束就是由該委員會正式發布。

延伸閱讀

阿嬤那一輩都會去銀行刷存摺,看錢長多大...如今存錢在銀行也算是投資嗎?儲蓄理財的優點與缺點

2024-03-28

40歲月薪50K只要月投資7千5,60歲多千萬退休金很簡單?過來人點出2盲點:35歲後存錢,好難!

2023-01-11

剛出社會時,以為人生就是賺錢、儲蓄、買保險...工作幾年後才懂:這不是投資理財,只是單純在存錢

2023-05-25

他當18年社畜,從住1坪套房到身價破億「不再為錢煩惱」:只靠拼命存錢,不可能財富自由

2023-06-29

繳房貸、養小孩、奉養父母...3、40歲覺得手頭緊很正常!想提早退休要把握人生最容易存錢3階段

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