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預約上流老後

預約上流老後

謝富旭,研究員/黃煒軒

退休

shutterstock

1043期

2016-12-14 09:29

不確定的年代,中產階級也怕被捲入老貧漩渦。
45歲前啟動「保命錢」、「長壽錢」與「樂活錢」三開關,就能邁開遠離老貧的第一步,為人生五個地雷做好準備,即使是收入平平的小資族,也能預約上流老後。

曾幾何時,從日本飄洋過海來台的「下流老人」恐懼感,逐漸感染了台灣社會。然而,在這股恐懼感當中,卻隱藏了鮮為人知的一抹弔詭!


「擔心未來成為『下流老人』嗎?」如果你拿這個問題去問父母親、長輩、同儕,及比你年輕的同事朋友,恐怕會得到讓你出乎意料之外的答案。
 

越年輕,越怕成為「老貧族」 恐懼來自薪資不漲、年金崩壞…


《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拿這個問題,去問了分散各年齡階層的一○六○位民眾,結果發現:年紀越長,越不怕成為下流老人,青壯世代,反而對下流的命運更加惶恐。


在十二月上旬所進行的這份問卷調查中發現,六十一歲以上受訪者回答「頗為擔心」或「非常擔心」的比重為二四%,遠低於所有年齡受訪者整體的四二.七%;而最不擔心老貧問題的年齡層,則落在五十一歲至五十五歲。弔詭的是,最擔心老貧的年齡層是四十一歲至四十五歲,即六年級前段班,高達四九.四%,其次是三十一歲至三十五歲的青年族群的四五.一%。
 

指導這次問卷的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郭迺鋒解讀,這種現象反映了世代間的財富差異。目前屆臨退休的族群,經歷了台灣高經濟成長期,是財富累積相對豐厚的世代,對老貧較無危機感。
 

而現階段三十幾歲的族群,則是身處薪資低度成長的「窘世代」,加上對退休年金崩壞的不安全感,危機感相對重。至於四十幾歲的青壯年,更是下有兒女、上有已退休雙親要照顧的「困世代」,隨著退休期日益逼近,壓力沉重可想而知。
 

但,窘世代與困世代的處境,真的這麼窘困嗎? 根據年金改革委員會試算,三十五年年資的勞工,平均每人勞保加勞退可月領二.四到二.六萬元,夫妻皆有投保,即可月領五萬元。
 

台灣雖深陷薪資低度成長泥淖,但絕大多數人圖個溫飽並不成問題,更何況我們還有傲視全球的健保制度。說台灣會淪為老貧下流社會,這話顯得太沉重!
 

那麼,面對老後,台灣人到底怕的是什麼?主觀的擔憂與客觀情況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大的落差,問題就出在:把一個人推入下流老人深淵,往往是一些「出乎意料」因素使然;而在台灣,這些「人生黑天鵝」的發生機率,並不算低。
 

因此,要遠離「下流」命運,關鍵在於退休前逐步啟動你的防禦工程,防禦那些可能在退休前後讓你財務、身心狀態一夕翻船的風險。
 

照顧父母,職涯中斷 每年13萬人出走 照顧期近10年


日本社會學家藤田孝典在其暢銷著作《下流老人》中指出,即使是年薪四百萬日圓(約新台幣一一○萬元)的中產階級,仍有可能淪為下流老人,原因在於隱藏在人生路上的五大地雷:一、親人因故需要長期照護,讓你被迫辭去工作,收入銳減;二、自己健康出問題,醫療費用暴增;三、孩子變成啃老族,必須靠你養;四、熟年離婚,讓你的租屋及生活開銷意外暴增;五、自己罹病失能或失智,身邊無人照料,成為詐騙集團眼中的肥肉。
 

淪入老貧的五大「意料外」原因,又以父母親因病需要長期臥床,最困擾四十歲至五十幾歲的上班族。根據一○四人力銀行調查,台灣每年有高達十三.三萬人(大都是中壯年人口)因照顧生病家人被迫離職;更有十七.八萬人,因須長期照護家人而「減少工時、請假或彈性調整上班時間」。
 

以台灣一一二九萬就業人口計算,每年平均估計會有二.七%的人踩到這顆地雷;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生病的機率越高,也就越有可能踩到這枚地雷。
 

關於這枚地雷的殺傷力,成立逾二十年的家庭照護者關懷總會祕書長陳景寧有深刻體認,根據他們追蹤列管的案例,被照顧者平均照顧期高達九.九年,每天平均照顧時間需十三.六小時;負責照顧的家庭成員,更有高達兩成得憂鬱症、六成五有憂鬱傾向、八成七罹患慢性精神衰弱。
 

如果遇到這枚「地雷」,不僅讓你的職場收入長期中斷、身心俱疲,未來恐怕更難重回職場。
 

「這群在家庭中最孝順的子女,下場卻往往最淒涼!」陳景寧娓娓道出一個家總輔導過的案例:林小姐三十幾歲時,父親中風倒下,她不但離開職場,照顧父親超過二十年,還因此不婚。過程中,弟弟會提供奉養費,但父親離世後,林小姐五十幾歲,弟弟卻在此時中斷金援,甚至收回他已繼承、先前口頭承諾會讓姊姊住到終老的房子。
 

沒收入,連棲身之所都沒有的林小姐想要告弟弟,但律師評估,勝訴機率微乎其微。若要降低這枚地雷的殺傷力,陳景寧建議回歸法律途徑:「遇到這個問題,應勇於開口與家人共同盤點被照顧者財力,與家庭成員商量分擔方式,一旦達成共識,切記做成書面文件,而且至少每半年或一年更新一次。」
 

雖然也可為年長的父母投保殘扶險,來克服這枚地雷,但每年保費動輒數萬元,對收入不豐的子女,是一筆沉重的負擔。較實際的作法是,父母或自己趁年輕時,就要開始做好保險規畫。
 

退休金規劃

▲點擊圖片放大

 

遠離老貧開關一:保命錢 年輕就該考量殘扶險、殘廢險


除了提早因應父母老病的狀況,面對自己未來的老病可能,也應利用退休前做好準備。據統計,台灣六十五歲以上失能人數達四十九萬人,其中重度失能者達六萬人(指進食與如廁需要他人協助),占六十五歲人口數分別為一六.七%與二%,這就是你踩到「老病地雷」,造成老後財務風雲變色的機率。
 

《錢難賺,保險別亂買》一書作者朱國鳳指出,中風與失智導致的失能是最常見的兩種老病情況,如果是中風與失智,醫療險、癌症險、意外險派不上用場,最能派上用場的則是殘扶險、殘廢險及長照險。長照險因保費較貴,政府長照險政策也正在擬訂之中,預算有限者,以前兩張保單為優先考量。
 

朱國鳳試算,以一個三十歲成人而言,如以二十萬元終身壽險為主約(主約目的是為了掛副約),掛一年期殘廢險(一次給付五百萬元)附約、一年期殘扶金(一個月給付三萬元,領一八○個月)以及一張定期意外險(一次給付五百萬元)附約,一年繳的保費不超過一萬五千元。等於每個月花一二五○元,買一套具有高保障的保單。
 

買一年期定期險的優點在於保費較終身險低,每年可決定是否續保,繳費較彈性。缺點是,保費隨年齡增加,頂多續保到七十五歲。
 

保險只能減輕經濟負擔,卻不能減輕家人與自己的心理負擔。許多人並不怕死,就怕死不了!台灣老人臨終前平均臥床時間為七.三年,每人額外花費三百萬元,北歐福利國家則平均不到一個月,為何會有這種差異?
 

日本高齡醫學專家宮本顯二在其《不在病床上說再見》一書中指出,為已經失去意識的高齡重病病患插管、注射等人工延命方法,在許多歐美國家被視為是侵害人權與違背倫理行為,這種尊重人生命尊嚴的醫療觀念,是北歐國家高齡重病病患臥床期極短的主因。

 

退休金規劃

▲點擊圖片放大

 

遠離老貧開關二:長壽錢 勤於理財 一層層打造財務安全網


所以,為了避免因自己與家人的生病落入老貧,你必須先啟動保險的開關,甚至可在意識清醒時簽署病末放棄急救聲明書,為活出尊嚴踏出勇敢的第一步。


隨著醫療進步,人越活越久,但問題是,人雖更長壽,錢卻無法長壽,反而隨著年齡越花越薄,這是日本即使擁有高儲蓄率,卻仍陷入下流老人社會恐慌的原因之一。
 

相對其他先進國家,日本是投資理財最保守的國家之一。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指出,日本家庭金融資產高達七七%放在定存與保險,寧願把錢存在利率僅有○.三%的銀行裡,也不敢拿來投資活化。而在台灣,青壯世代之所以恐老貧,其實也與「日本理財病」有高度關係。
 

《今周刊》多次的調查顯示,台灣青壯年世代投資理財以定存為主,儲蓄險其次,投資基金與股票的比重,遠低於五十歲至六十歲世代。然而,台灣股市現金股息平均殖利率高達四.五%,高居全球第三,在這片投資沃土上,外資勤於耕耘,本國青壯世代卻疏於播種,殊為可惜。
 

「戒掉日本理財病」,讓錢活起來,就是在遠離「下流老人」命運後,進一步預約「上流老後」的關鍵功課。這門功課怎麼做?現年四十五歲、知名財經部落客「Jim男」設計出的「金字塔退休理財戰略」值得參考。
 

Jim男曾經在金融業任職多年,參與許多金融商品的設計,現在在某私立大學擔任兼任講師。儘管收入每月不到三萬元,但靠著這套理財戰略,讓他不僅沒有淪入下流老人之虞,還能經常帶著家人國內、外旅遊,穩步朝上流老人境界邁進。
 

金字塔分三層,最底層的為「基本生活層」,也就是滿足夫妻退休基本生活開銷,估計一年需四十萬元。若夫妻兩人皆領有勞保、勞退年金,退休金即可支應這筆四十萬元的需求。但考量到年金改革後可能減少給付,他建議不妨為基本生活層額外多存兩百萬元,俟退休前躉繳購買年金險,以每年提領率五%計算,老後每年可領回十萬元,即每月有八千多元現金流入。
 

第二層稱為「寬裕生活層」,建立起來的話,老後夫妻可每周上不錯餐廳吃飯,每月來一場國內小旅行。Jim男抓的預算是每年二十萬元,目標是,退休前為這一層存到四百萬元。
 

他建議,在準備退休金的過程中,可逐步建構一套創造被動收入的投資組合,標的可包含複合債券基金、投資等級債券基金、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基金、特別股等類型,目的是達到年配息率五%到六%。若這套投資組合在退休前的投入本金可達四百萬元,即可每月產生一.六萬至二萬元的現金流。如果報酬率不如預期,頂多少上幾次餐館、少出遊,不影響基本生活。
 

第三層是所謂的「夢想生活層」,可用於國外旅遊或公益用途,設定報酬率是一年一○%。Jim男表示,相較於「寬裕生活層」,這部分需要額外準備兩百萬元,以供退休後繼續進行風險稍高的波段操作。他建議,標的可鎖定原油或黃金ETF、全球股票型基金、產業型基金或大型績優股等。「老後,透過對財經知識與景氣循環的掌握,賺賺投機財,也較不會與社會脫節。賠了也無傷大雅。」他如是說。

 

退休金規劃

▲點擊圖片放大


退休金規劃

Jim男
出生:1971年
現職:私立大學兼任講師
經歷:銀行金融商品策略師

 

遠離老貧開關三:樂活錢 啟動「第二人生」 老後更精采


如果你已經啟動「保命錢」與「長壽錢」開關,恭喜你,不但已經與下流老人絕緣,也取得進階上流老人的基本條件。但是,要追求更高層次的心靈富足,你必須啟動第三個「樂活錢」開關。


六十二歲的李宜岑,當了三十多年的服飾店老闆娘,去年把店頂讓出去,決定退休前幾個月,她已經在策畫為人生展開一場冒險之旅,不讓自己的「第二人生」留白。
 

高商畢業的李宜岑,在退休前,沒有上過一天班,不會打字,不會電腦。退休後,丈夫已過世的她,每月領一萬六千多元勞保年金,加上三名子女每月都給奉養金,基本經濟生活無虞。
 

選擇繼續工作,是為了圓夢。她說:「我好希望能過上班族的生活!」行動力十足的她,店頂讓出去沒幾天,找到了勞動部下的「銀髮人才資源中心」,她一邊上基本職場課程, 一邊等待就業媒合。第一份找到的工作是知名月子餐公司──食在舒活的調養師。
 

調養師的工作就是教媽媽們如何坐月子,這對生過三個孩子的李宜岑駕輕就熟;但渴望學習的她,經原公司推介,又轉任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擔任研究助理工作,每周工作二至三天。
 

戴著假睫毛,穿著時髦,看起來不像六十二歲銀髮族、反而更像熟女OL(office lady)的她坦承:「挑戰很大,要會用電腦,要一直打電話聯繫,要辦研討會;更難的是,我以前都是下午才開店,很少早起,現在九點半就要上班,作息要做很大的調整。」
 

從一個打理全店上下的老闆娘,變成一個戰戰兢兢的小上班族,面對這麼大的落差,李宜岑說:「我很感恩別人給我機會繼續工作,更樂在六十二歲後才有的許多人生『初體驗』,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辦研討會當接待,今年我還去了中國南疆,第一次看到大沙漠……」
 

透過李宜岑的故事,你會發現,原來啟動「樂活錢」開關的鑰匙不是金錢,而是一顆渴望學習的心。
 

四十五歲開始,啟動「保命錢」、「長壽錢」、「樂活錢」三個開關,執行遠離老貧的「十二個具體行動方案」,你的努力加上時間的累積,即使是下流收入,也能過上流老人的生活。如果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學,五個人生意料之外的地雷,也會使一個擁有上流收入的人,淪為下流老人。要選哪一條路走,完全操之在己。

 

退休金規劃

▲點擊圖片放大

 

退休金規劃

▲62歲的李宜岑退休後開始學電腦,展開上班族生活。(攝影/劉咸昌)

延伸閱讀

彭金隆、郭智輝、黃彥男入閣,國票金董座魏啟林看「行動創新內閣」:令人驚艷

2024-04-16

完敗0056的退休月領6萬投資術!用1檔ETF打造「日日配」現金流:日領2千元,1千萬8年後竟變1806萬

2023-05-26

存退休金該買00878、0056還是0050?每年提領100萬生活費,「這檔領最久」15年後還有500萬

2023-03-21

經濟部長是他,崇越董座郭智輝出線!台積電重要供應商「身家逾37億」躋身內閣,為何點頭接任?

2024-04-16

存股00878,老後月領3萬股息過活...達人揭高股息ETF退休計畫最大盲點:不如一開始就存0050

20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