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中美談判踹開新機會》人民幣勢將被迫開放 A股有機會上攻5000點

中美談判踹開新機會》人民幣勢將被迫開放 A股有機會上攻5000點

理財魔法 黑傑克

全球股市

理財魔法 黑傑克

2019-03-11 17:16

編按:本刊黑傑克專欄將以另一形式重新與大家見面!
黑傑克自2003.04-2018.05於今周刊理財魔法專欄連續撰寫15年不間斷,但他本人不幸於2018年5月10日病逝,如今他的金融投資界好友,決定延續他的理念,持續分享投資理財觀念。


本專欄撰寫者包括:
第一位:中國基金界的外資重量級總經理,具有近30年金融投資經驗,曾任職於全球最大的金融集團之一,並擔任中國區資產管理負責人,曾創造一天內募集千億級基金的世界記錄。

第二位:任職於中國前幾大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保險資金的資產配置、海外投資及量化投資,具18年以上資產管理投資經驗,管理的資產規模超過五千億人民幣。

第三位:22年以上資產管理投資经验。目前任職於中國浙江野風資產管理總經理,規模近3億人民幣。曾任平安證券資管部執行總經理、東方證券海外投資總監,歷任多家金融證券期貨自營部負責人。具多年海內外投資經驗,擅長絕對收益及風險控管,具有管理大規模資金的投資經驗。
三位將採輪流撰寫方式呈現給讀者 。

 

先講個古。記得1994年還在做研究員時,看過一篇Barron的報告,一位華爾街老狐狸級的人說,美國道瓊指數有一天會超過香港恆生指數,香港恆生指數可以挑戰日本日經指數,那一年,道瓊斯指數剛過3000點,恆生指數正在挑戰一萬點,日經指數才從38000點下滑,也還有2萬多點,那時覺得這老先生根本為了刷存在感而來的,多年之後回過神來,方知薑還是老的辣。

主要股市長跑競爭下來,制度是競爭力的根源,愈開放愈強大,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真理。投資者要能賺到長錢,有兩個重要源頭, 第一:資金要夠,第二:商品要好。

資金,要能夠吸引到愈多來源的市場愈強大,活水才能源源不斷。所以,除了本地資金之外,外資開始進場的市場,必然能有一波漲勢,新興市場一再驗證這個事實。

至於商品,本身賣相要好,不然再怎麼吆喝,也沒有資金要進場,A股在股改之前全都是爛白菜,所以中國老百姓儲蓄率世界第一,也不願把錢放到股市裡,股改之後,終於有些像樣的股票可買了,翻漲了幾倍之後,回過神來,不對啊,同一家公司怎麼A股永遠比H股貴啊?A股又成了熊樣。

美國對中國開戰,為的是經濟利益,剛開始五毛(是中國大陸網路評論員的貶義別稱)罵美帝很大聲,後來也是回過神來了,上面給了新指示,聲音給壓制下來了,這些演變在微信群裡很明顯。

180年前英國佬直接飛機大砲來,鴉片戰爭逼中國開放貿易,今天文明些,上談判桌來,川帝常常對著北京練肖話,其實並不丟臉。2018年是要載入史冊的,這場貿易戰,立下一個里程碑,許多人說就是中國版的廣場協議,中國會如同日本一般進入失落的20年甚至30年。

我的看法不同,即將拍板的協議,我相信是給了A股另一次脫胎換骨的機會,上一次換骨是06年股改,A股要挑戰歷史新高點,這一次需要的是匯改、外資的力量,美國這一腳踹開了新機會。

貿易談判在智慧財產權、技術移轉、農業服務條款有了結論,這些已經足夠迫使中國稅改加速進行,半年之前北京還在疊加各種稅負,今年內則連番出台減稅措施,如果不是外力壓制,北京稅局怎可能吐出嘴裡的肉。減稅,給了中國企業喘息機會,直接反映在企業盈利上。

中美談判最難啃的骨頭還是匯率,人行看來不得不讓步。A股要上新高,經濟、股市結構的改革必需到位,例如註冊制落地。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匯改要徹底,人民幣國際化要能真正實現資本賬自由兌換,哪怕沒有百分百自由,開放幅度只要比現在上兩階,股市就能回到5000點以上,要上萬點,光靠中國自己的資金是不夠的,還必須引入國際大規模的、穩定的、長期的資金「活水」。

世紀初的WTO協議,中國是最大的受惠者,帶來了工業、服務業大爆發,2018年的中美協議,劍指產業升級,匯改則會帶動資本市場長期多頭,國外投資者必不願意缺席。

A股納入MSCI 新興市場指數是在2018年夏天啟動,即使有貿易戰壓力,外資持續10幾個月買超A股,貿易談判利空快消化完畢,本地資金才開始進場,第一波上漲的是本地資金推動的,中小盤股本地人玩得順手,外資多半放長線,打安全牌買指數成分股。

台灣投資者,單純地就買A股指數,深入些的投資人則可放在戰略成長股,可關注兩個方向,產業升級或消費升級。今年盯著產業革命題材的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龍頭公司,創新藥行業的領導品牌,大金融板塊,中國消費品牌等。

 

延伸閱讀

慘澹的萬點周年慶

2018-05-10

美國加息,要延續多久?

2018-05-03

台積電的外資大逃亡

2018-04-26

老有所養的依靠

2018-04-19

鴻海的投資價值

201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