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十六檔股價淨值比偏低個股出列

十六檔股價淨值比偏低個股出列
雖然仁寶下修今年筆電出貨量,但近期傳出接獲亞馬遜平板電腦訂單,股價上演反彈行情。

張弘昌

台股

攝影/聶世傑

833期

2012-12-06 14:13

近年來台股內憂外患不斷,不但股價準備挑戰百元關卡的台積電一度被外資看衰,上市櫃公司股價跌破每股淨值的最多超過六百家,然而隨著中、美、歐洲景氣露出曙光,台股止跌回升,這些持續獲利的個股應還其股價公道。

美國知名投機大師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曾說過,「一次金融恐慌可能引發一項投資的市場價格暫時暴跌,但如果公司真正滿足經濟需求,並得到良好經營管理,其股票必然會收復失地。」用這句話來看待十一月急漲四一四點的台股,倒有幾分貼切。

在一千四百檔上市櫃公司中,最符合巴魯克這句話精髓的,當屬於重量級權值股台積電。七月中旬,正當台股外有歐債危機陰魂不散,內有證所稅紛擾時,五大外資摩根大通、瑞士信貸、瑞銀、大和及蘇格蘭皇家證券在台積電法說會後,同步下修目標價,理由是半導體面臨庫存調整壓力。

然而,隨著台積電在二八奈米製程大有斬獲,以及產能利用率拉升,未來更有蘋果下一世代應用處理器的訂單,使得股價在七月短暫下探七十三.八元後,開始緩步逐月上漲,近期更準備往百元叩關,累計外資十月和十一月買超十三.四萬張,一舉將台積電市值推升到二.五兆元,占台股總市值一成以上。

 

被錯殺個股有搶反彈機會


事實上,證券市場恆久不變的道理,就是參與者的情緒一直在「樂觀」和「悲觀」之間擺盪,也造成大盤和個股進行「超漲」和「超跌」的循環,因此除了類似績優股台積電的情況外,「股價淨值比低於一」的個股,也幾乎有這樣的情形。

過去幾個月,台股在各種利空打壓下,不少投資人情緒一直處於失望狀態,紛紛拋售股票遠離市場,甚至反手放空打壓,因此上市櫃公司股價跌破每股淨值的,一度超過六百家以上。

儘管近日指數出現急漲,但截至十一月底為止,仍有超過五百家尚未擺脫這樣的窘境。雖說股價跌破每股淨值的公司可能有潛在不確定因素或產業前景不明,如太陽能、證券股等;但另一方面,可能有部分個股被「錯殺」或非理性地「超跌」,因而創造可以低接或搶反彈的良機。

再看總體環境,美國財政懸崖問題在兩黨均釋出善意下,獲得共識的機會很高,且房市和消費力道轉強,也進一步推升道瓊指數一度收復一萬三千點關卡;歐債問題的主要國家希臘,由於德國對債務減記態度軟化,再度發生金融危機的機率大為降低。

至於中國雖然上證指數因白酒塑化劑事件跌破二千點,但十一月的官方PMI(採購經理人指數)來到五○.六,已經連續二個月回到代表景氣復甦的五○之上,而且創下近七個月以來新高,顯示景氣在十八大權力交接後,出現穩固情況;十二月中將召開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北京將宣布新經濟發展方略,更讓市場找到可發揮題材。

 

仁寶、宏碁可列觀察名單


因此對於股價跌破每股淨值,且營運還持續獲利的公司,隨著各主要經濟體傳出好消息,加上目前台股多頭氣勢如虹,股價要「收復失地」、回到每股淨值之上不無可能,也是投資人接下來可以考慮的選股方向。

最近因準備出售職棒牛隊而引起市場注意的興農,在本質上是穩健的收息股,過去四年公司每年獲利均有一元以上,並配發○.八元現金股利(○八年另有○.一元是股票股利),現金殖利率約在六%上下。這樣一檔持續獲利且穩定配息的公司,目前股價僅有十三元多,竟低於第三季財報的每股淨值十四.九元。

此外,日前公司公告處分台中市太平區逾千坪土地,每股貢獻約○.三九元將在十二月入帳,全年每股稅後EPS估計可超過一.四元,而一旦成功脫手牛隊,每股獲利將再增加○.二元至○.三元(以今年預估虧損九千萬元計算),因此未來是否有補漲行情,值得注意。

積極活化旗下不動產的南紡,台南後甲廠土地開發已開始著手動工,未來除了將興建夢時代購物中心外,也將和老爺酒店合作經營,預計後年開始營運,目前股價低於每股淨值約二元。

另外,Win 8雖然近期銷售不如預期,造成筆電銷售不振,不過預估明年第一季買氣可望回升,股價偏低的仁寶、宏碁可以觀察,尤其仁寶日前下修全年出貨量,股價卻逆勢不跌,似乎暗示最壞情況已經過去。

 

股票

▲點選圖片放大

延伸閱讀

一棟大樓、一個心腹 引爆百年世家危機 永豐餘集團風暴全解讀

2017-06-22

陳來助:淨零承諾不能只停留在碳盤查!智邦攜手舞雲智網、創「智邦永續學院」:這是零碳鏈的起手式

2023-04-28

華紙、永豐餘、正隆、榮成…台灣碳權交易所要來了 造紙業大牛翻身,「這檔」再度攻上漲停

2023-04-24

每天不到300元就能做碳盤查!工研院20年磨一劍,助產業淨零轉型、接軌國際

2023-04-19

造紙事業起家,永豐餘集團卻要用電子紙革自己的命!元太如何從「三單」企業,一步步取得全球壟斷地位?

202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