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財經新聞葫蘆裡賣得是什麼藥?

財經新聞葫蘆裡賣得是什麼藥?

總經、產業消息透露出蛛絲馬跡

股債前線

大戶不說出口的投資絕活──基本面教戰

2013-12-27 10:50

基本面研究,是投資成功的不二法門;而財經媒體報導,則是一般人接觸股市訊息,最直接、也最簡便的管道。對每天都能接觸到的財經新聞,該如何解讀新聞背後的含義,也成為投資必修的功夫之一。

不論報章雜誌、網路或其他電子媒體,每天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像潮水般湧入;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全部消化並不容易,更不要說掌握訊息後能當機立斷,判斷應如何處理。

善用財經新聞,能幫助散戶在茫茫股海中,找到投資依循方向;但若無法有效、正確處理資訊,甚至因錯誤解讀,貿然進出,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就得不償失。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投資人對媒體報導,也應抱持同樣的態度。如何聰明看懂財經新聞背後的弦外之音,有幾個竅門可以學習。

暢銷理財作家、財經博士張真卿,20多年來,維持剪報習慣不間斷。他將每日股市、財經訊息化繁為簡,歸納為3大面向:總體經濟面、產業訊息面,及個別公司消息面。投資人閱讀報章雜誌時,可先依照標題將新聞分類,再針對各篇內容詳讀,擬定後續操作策略。
 
 
 

總經新聞可作為調節持股水位參考
 
總體經濟相關的新聞報導,不外與公布經濟數據有關,以一則新聞來說明: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最新經濟成長率(GDP年增率)預測,受出口大幅下調影響,今年下修至1.74%;明年預測也大幅下修至2.59%。」

有句話說,「股市是經濟的櫥窗」,經濟發展愈好的地方,企業為追求營收獲利成長,提高產品競爭力,對資金的需求就愈大,參與股市的民眾也愈多。正因為股市表現與經濟成長關係密切,每年2月、5月、8月及11月中下旬,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前一季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率等統計數據,是最基本、重要的財經訊息。

另外,每月27日前後,行政院經建會會公布前一月的「景氣對策信號及綜合判斷分數」,也是屬於總體經濟面範疇,相關新聞舉例如下:

「行政院經建會今(27)日發布10月份景氣概況,10月金融面指標大致穩定,生產面、貿易面、消費面、勞動市場、市場信心調查指標表現則未盡理想,領先指標雖持續上升,同時指標仍貼近水平,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維持上修後的20分,燈號續呈黃藍燈,顯示回升跡象不明顯,景氣復甦力道尚待加強。」

張真卿表示,常見且重要的總經訊息主要有3類:1.經濟成長率、景氣對策信號;2.領先指標(預測景氣循環的主要工具之一,具領先景氣變動性質,用來預測未來景氣變動);3.同時指標(反映景氣變動方向,並顯示變動幅度)。當媒體報導這類總經新聞時,首當其衝被影響到的,就是大盤指數。

「總體經濟面與大盤走勢相關,與個別公司較無關;因此解讀這類新聞時,可將這部分當作目前持股水位的參考。也就是,當經濟成長率、領先指標、及同時指標數字攀升或擴張,投資人可以順勢提高持股比例;反之,就要保守為上策,或可適時獲利了結,降低持股水位。」他說。

是利多、還是利空?別讓產業新聞矇騙

產業相關的財經訊息涵蓋面相當廣,投資人在解讀這方面新聞時,首先可以先判斷是利多,還是利空消息。以下則新聞報導說明:
 
「南韓記憶體晶片大廠SK海力士與大陸無錫市政府簽署25億美元(約新台幣735億元)的設備及技術升級合約,透露海力士無錫廠受損狀況比外界估計嚴重,未來半年產出仍將不順,使得明年上半年DRAM供應持續吃緊。」

張真卿指出,攤開工商、經濟兩大財經日報,產業相關訊息相當多元,包括電子、食品、水泥、汽車、紡織、營建類股等。在各大產業下,又有不同的次產業,像DRAM、面板、手機組裝、半導體、及IC設計等,皆屬電子產業中的一環。若是簡單地歸納常見的產業新聞,又可分為兩種:一是依產業類型區分(如上述);另一是根據投資題材,也就是常聽到的「某某概念股」。

再以下面這則新聞為例:

「在資訊硬體製造競爭趨於激烈,新產品趨於飽和下,雲端產業被喻為未來10年趨勢,台灣業者過去擅長硬體製造,硬體業者、軟體業者、資訊服務業者卻互不對話,若能利用雲端整合三方並提升附加價值,是台灣企業轉型的一大契機。」

近兩年雲端概念股夯,類似這種投資主題式報導,具備跨產業特性;包括網路購物、伺服器、光纖設備、物流及包材產業等,都是這個題材下可留意的族群。「投資人閱讀產業訊息時,能從中看到市場趨勢變化、及產業發展方向。操作上,應作為長線布局的參考。」張真卿說。

他補充,以產業訊息作為持股進出判斷,其實也有盲點;重點是,投資人要先分辨媒體報導的利多或利空消息,是已知,還是未知。「例如報導指出,暑假即將到來,相關概念股包括航空、觀光旅遊、遊戲機,及飲料市場將受惠,營收成長可期。這種『每年都會發生』的已知利多,基本上不算是真利多,甚至當消息見刊後,股價反而會因利多出盡而下跌。」

換句話說,像這樣的產業訊息必須顛倒操作。當已知利多消息發布,就要找機會逢高出脫;若當已知利空見報,市場一片唱衰時,投資人反而應找機會逢低承接,彎腰撿便宜。但要是突發性利多、或利空消息曝光,在無法預知未來走勢的情況下,就應跟著事件發展、順勢加減碼。

個股好消息頻傳 當心股價已漲一波

一般常見的個股新聞,面向包括每月營收,及每季獲利數字、經營面、生產面,重要人士異動等。簡單來說,就是公司在資本市場運作的各種訊息。「媒體上針對個股的報導很多,但要注意『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張真卿舉例,一家公司購併案,或接獲一筆大訂單,通常都是運作已久。這代表,在媒體曝光之前,至少公司大股東、經營階層或內部員工就已知情;若是利多,股價就悄悄上漲,利空就緩緩下跌。等到投資人看到新聞時,個股可能早已漲過、或跌過一波。

較好的方式是,當公司消息發布時,配合股價走勢,再評估接下來的操作策略。以下則新聞為例,欣興訂單傳出捷報,照理說,悶了許久的股價應開高走高,上演慶祝行情,但見報當日,股價卻以小漲開出,中場雖走高,但最後收盤卻小跌1.34%。進一步觀察,原來股價在3天前就已先偷跑。

「外資瑞銀證券指出,欣興(3037)在蘋果下一代AP晶片拿下IC載板,訂單傳出捷報,不但已通過驗證,預估明年市占率5%至10%,打破原先由日本Ibiden、SEMCO壟斷局面。欣興突然崛起,認證速度比景碩快,將對景碩不利。」

「如果參與不到第一波上漲行情,也別灰心,消息出爐當天,還可評估一下買賣方力道,再決定下一步。」張真卿舉例,若利多訊息發布前,有2,000張股票已上車,而訊息發布後,還有4,000張股票準備上車,在買盤力道相對強勁下,投資人還可考慮布局,參與第二波行情。反之,若消息公布前,股價就已發動漲勢,投資人就要小心,不要在熱頭上追高,成為別人的提款機。

張真卿表示,站在新聞報導角度,媒體選材必定偏重人氣高、話題性強的股票,而不會將冷門股當作報導重點。這樣的結果,常導致投資人買在高點、或追逐強勢股。但投資要成功,說穿了,就是要在產業淡季時,進場布局;當產業旺季來臨,進行獲利了結。這個道理,偏偏與財經新聞操作相反,投資人若能洞悉其中邏輯,就能借助媒體報導內容釐清投資方向。

圖表資料來源:《財經記者也搞不懂的股市密碼》

延伸閱讀

1張現金流量表 揪出不能說的真相

2013-12-27

練就一眼看穿企業本質的本事

2013-12-27

10年磨一劍

2013-12-27

寶林刻意漏報「這分店」繼續營業、拿過期保單稽查「最高罰300萬」!粿仔條曾供貨雙北10小吃店

2024-03-28

寶林茶室40歲女肝腎衰竭昏迷,姊喊捐肝搶命!薛瑞元回應了…投保產險有過期?「仍不排除下毒可能」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