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最能幫年輕人存第一桶金的基金

最能幫年輕人存第一桶金的基金
年輕族風險承受度高,可考慮短、中期報酬率較出色標的,快速存到第 一桶金。(圖片/達志)

歐陽善玲

理財

857期

2013-05-23 12:02

「基金達人評選團」針對金融海嘯五年來,最適合年輕人累積第一桶金標的進行分析,結果出爐,安泰ING泰國基金、摩根菲律賓基金,以及貝萊德日本特別時機基金,短中長期績效亮麗,對計畫存錢的年輕人來說,頗具參考價值。

不論自行創業、購屋或累積財富,年輕人進入職場後第一堂理財課,就是盡速存到第一桶金。一般認為,這個數字至少是一百萬元;有了這筆資金,才算是取得投資理財、用錢賺錢的基本門票。

小資族可省吃儉用,透過記帳、兼差方式,達到開源節流目的;但若嫌一點一滴存錢速度慢,不妨考慮以基金投資,加速累積人生第一桶金。

《今周刊》「基金達人評選團」針對金融海嘯五年來,最適合年輕人累積第一桶金標的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短中期表現較好的三檔基金為安泰ING泰國基金、摩根菲律賓基金,及貝萊德日本特別時機基金,對計畫存錢的年輕人來說,具參考價值。

「一般選擇投資標的,考量不外乎報酬率與風險;由於高報酬通常伴隨高風險,所以基金挑選關鍵,與投資人風險承受度有關。普遍來說,年輕人不像退休族,或肩負家庭經濟重擔的三明治族群,較禁不起投資虧損;想要快速存到第一桶金,就可鎖定過去五年累積報酬率最高的標的。」知名部落客、「無責任投資論壇」版主朱岳中表示,投資市場上有個慣性,即「強者恆強」,找出金融海嘯以來最強的基金,未來賺到多頭利潤的機會也較大。

 

報酬為指標  泰、菲獲選


資深基金投資達人何文賢則建議,應針對三個月、六個月報酬率加重計分,以凸顯當前投資趨勢。「績效評量時間不宜太長的原因,在短期強的基金報酬率較可能一直強下去;年輕人此時投入,積極追求強勢報酬才有意義。不過,由於未來風險無法掌握,所以將三、五年績效當作參考,以檢視當風險來臨時,是否能相對保有從谷底爬升起來的活力,也是評選重點。」

依照達人評選團綜合考量,截至四月底,安泰ING泰國、摩根菲律賓及貝萊德日本特別時機基金,獲選為快速小富基金。「金融海嘯以來,表現最強的基金類型是泰國基金;而就短期績效加權計分來看,績效前幾名也不乏泰國地區。為多元呈現其他類型的優質基金,泰國基金以最高分為推薦首選。」朱岳中表示。

拔得頭籌的安泰ING泰國基金,過去三年漲幅超過一○○%,今年來報酬率則有三二%,就年輕人快速累積財富角度,三年獲利翻一倍,是相當符合需求的理財工具。

該基金由國內投信發行,新台幣計價,主要布局產業,包括泰國電信服務業、運輸業及房地產。隨著泰國景氣強勁復甦,房地產市場活絡,泰國觀光人數也不斷攀升,帶動相關公司股價扶搖直上。

但要注意,儘管泰國股市爆發力強,但大漲一段後單筆投入風險高,達人評選團一致認為,年輕人要拚第一桶金,還是得趁大跌時進場,賺到的利潤才大。

 

量化寬鬆效應  日股竄起


而摩根菲律賓基金,經理人布局以金融、工業及電訊股為主,主要看好菲國財政改善,及就業提升帶動下的經濟成長循環;由於菲律賓勞動力及人口成長皆為東協五國之冠,民生及消費股成長潛力,也是該基金投資主軸。

泰國、菲律賓因同屬東南亞單一國家,基金表現向來連動關係密切,為提供投資人其他視野及不同選擇,綜合評量短中長期績效後,由貝萊德日本特別時機基金脫穎而出。

這檔基金投資特色,在掌握「新日本」成長契機,並以五大投資主題,布局受惠日本經濟結構轉型下,資本支出及內需帶動的景氣復甦標的。

五大投資主軸分別是科技、新媒體、新健康醫療照護、經濟轉型及利基型潛力公司。其中,老年人口增加帶來的新生活樣貌,從食衣住行育樂產業,到看護服務,都是基金經理人投資重心。

三月以來,日本股市在量化寬鬆政策下,表現異軍突起,成績甚至優於金融風暴以來,漲幅持續領先的東南亞國家股票型基金,後勢表現仍有可為。

「單一市場投資最大風險,就是投資人無法直接對當地股市變化即時反應;特別是,東南亞國家股市風險多來自政治的不確定性,這部分變數又很難預期,因此,年輕人在操作上一定要切實停利。」朱岳中提醒。

例如,以定期定額扣款,當基金獲利二○%至三○%時就要先贖回,再加碼持續投入;或等到重大利空,股市下跌時抓緊時機,以大額單筆資金進場。

透過單一市場或中小型股票基金高波動特性,搭配快狠準操作技巧,年輕人要在三十歲前累積到第一桶金,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任務。

 

基金

 

基金達人 朱岳中
基金達人 朱岳中
"高報酬高風險基金特性在易漲易跌,年輕人要加快存錢速度,一定要記得停利出場。"

延伸閱讀

「先生吐血那次,光第1個月就花掉快40萬...」老老照顧的真實無奈:我已經70幾歲,再長照下去我會倒

2023-11-01

40歲辭職照料失智母,卻落得母子2人全靠老人年金過活...50歲大叔的長照悲劇:我太小看失智症了

2023-10-25

父母長照、親友死別、職場退休...精神科醫師看超高齡化社會:退休族不得不面對的「70歲危機」

2023-05-20

「我覺得哥嫂都沒好好照顧失智的爸爸...」醫師勸長照裡不同居的家人們:照顧不是出錢的人最大

2023-09-06

從捨不得花錢玩耍到經歷長照後報復性出國「想找自己還活著的感覺,而不是只剩下照顧別人的人生」

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