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20屆金鑽獎報導】那些年,股市教我的二三事

【20屆金鑽獎報導】那些年,股市教我的二三事

歐陽善玲

基金投資

shutterstock

1055期

2017-03-09 16:41

藉著金鑽獎邁入第20年這個機會,《今周刊》獨家專訪鮮少露面的金鑽獎「老面孔」,第一屆傑出基金經理人侯明甫、第二屆傑出研究人員李婧婧及第四屆傑出研究人員董成康,透過他們的第一手告白,分享過去20多年來,最真實的投資心情。

 

一九九八年,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舉辦了第一屆傑出基金金鑽獎,目的在鼓勵國內投信公司,以實際行動獎勵優秀的投資研究人才;當時,投信基金整體規模剛突破五千億元,第三波投信成立熱潮展開,堪稱國內資產管理百花齊放階段,基金投資也成為一般人首選理財工具。

隨著網路科技興起,全球市場氣勢如虹,台股跟著一路走多,指數衝上萬點,國內基金投資熱度也居高不下。那時金鑽獎,已被業界視為金融投資最高榮耀,投資人買基金時,不再單純只看績效,還要確認是否經過金鑽獎「認證」,有得過獎的基金,投資起來才安心。

例如,元富高成長基金曾連續三屆抱走傑出基金金鑽獎(一年期及五年期一般股票型),群益馬拉松基金也一連拿下第三、四、五屆傑出基金獎(三年期及五年期一般股票型),直到現在,這兩檔基金都還維持高人氣;除了贏得投資人信賴,作為挑選基金時重要參考外,金鑽獎所賦予的時代意義,更是養成國內一流投資人才的背後推手。

自九八年、第一屆金鑽獎舉辦以來,個人獎項部分,共頒出二十五座傑出基金經理人獎,及三十座傑出研究人員獎。曾有投信總經理反映,金鑽獎應該取消個人獎項,否則得獎名單一公布,獲獎人就成為各投信、產業挖角對象,好人才因此流失,對投信公司來說反而弊大於利。

受到全球資產管理業強調團隊合作風氣影響,金鑽獎自○六年、第九屆開始,取消了傑出基金經理人獎;到○八年、第十一屆起,則不再頒發傑出研究人員獎。雖然少了點「星味」,台股明星基金經理人、明星證券分析師光環不再,但實際獎勵研究團隊,似乎更符合資產管理運作精神。

這些昔日投資市場上的明星,有的轉戰電子公司,繼續發光發熱,有的仍在金融市場上,屹立不搖;還有些人,早已財富自由,引退江湖,追尋更高層次的精神與心靈富足。

不論這些投資研究戰將,現在身處何方,是否仍在市場,他們的研究智慧,及一路以來驚心動魄的操盤經歷,都是資本市場上最彌足珍貴的養分,以下是他們的獨家分享。

 

基金投資

▲點擊圖片放大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投資董事侯明甫:先算出會輸多少,就能「狠心」操作了


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當年拿到「傑出基金經理人獎」時得獎評語,「在變動的市場中,一直能維持穩定表現。」雖已時隔近二十年,但一路走來捫心自問,我應該沒有辜負當年「穩健操作」這四字。因為我總是先想到最壞情況,計算得失後,要是發現沒什麼好輸了,反而就能「心一狠」,全心投入操作。

 

基金投資
 

先想到最壞狀況,才能全力一搏


最難忘的一次操作,是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當時兩岸關係緊張,股市房市重挫,基金操盤人多不知如何是好,我只設法釐清一件事,若留在市場還會輸多少、還有什麼可輸的;如果最壞情況、兩岸打起來或被統一都不會發生,那台股已跌成這樣了(編按:當時加權指數在兩個月內,自五七四五點跌到四四七四點),要再輸就有限。

還有一點,也是我能勇敢面對市場的原因,就在想通了基金經理人的存在價值。因為台股資金像逃難般撤出,卻仍有部分資金不為所動,未因此贖回投資部位。既然這些人都還願意承擔風險,代表資金追求的應是長期報酬,我身為基金操盤人,又怎能畫地自限,裹足不前。想清楚這點後,我就勇敢將部位買滿,事後也證明當初沒有做錯(編按:指數盤整約半年後,一路攻上萬點)。

像這樣「置之死地而後生」、承擔計算過後的市場風險,做起投資,就不會覺得心理壓力太大。

除了先評估風險,再追求報酬外,這二十八年投資經驗,讓我體認到,世界上最貴的東西,叫流動性;沒有它,市場價格會失效,融資槓桿會被斷頭。所以懂得給自己留一條路,不論在幫自己或別人管錢時,絕不要把油門踩到底,才是投資致勝之道。

最經典的例子,是○四年聯合投信(編按:聯合投信後來被當時的建華金控收購)旗下三檔基金,因博達掏空案衝擊,面臨投資人龐大贖回壓力,導致流動準備現金不足,基金公司急忙賣債求現,造成債券基金淨值單日驟跌,這在投信史上前所未聞,投資人這下更恐慌了,連帶將聯合旗下其他基金統統贖回,一天內贖回金額就將近五十億元。

但是類似的情況,○八年全球金融海嘯時,美國政府拿出約二○○○億美元注資瀕臨破產的房利美及房地美;九年過去,兩房不但挺過風暴,去年第四季房利美獲利還翻倍,依照當年還款協議,一二年後兩房的特別股股息應上繳國庫,償還當初政府的援助。至一四年九月,兩房已付特別股股息達二一八七億美元,加計一五年至一六年的利潤,美國財政部至少賺六百億美元。

這告訴我們,每次金融風暴,都是長期財富重分配的時機,要成為受益者,最重要前提,是不能被大浪吞沒;因此為自己投資時,要把錢分為兩部分,一是長期投資的核心部位,另一是具戰術性、趁著危機入市的短線交易資金。再依據市場變化,審視自己的位置及心態,決定自己該做什麼事。

好比衝浪者,喜歡挑颱風過後去衝浪,因為浪頭好又刺激,一波接著一波,非常有成就感。投資也是這個道理,不要想參與每一次行情,每個波段都做,不但會讓自己身心俱疲,累個半死,也不會有太大成就感。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再行動,成功機率才會高。

○九年二月,我離開台灣到中國工作,八年過去了,現在投信投顧從業人員只比當時多了約七百人;主動式管理基金沒有顯著成長,被動式ETF規模則成長了快六倍。台股產業市值比重結構沒太大變化,給人一種啃老本的感覺,相當可惜;現在投信業者正積極推動PE fund(私募股權基金),將投資與產業充分結合,這對經濟發展有正面助益,也期待未來台灣資本市場,能翻轉出另一片天。

 

凱基投信董事長李婧婧:人要發瘋時是算不準的,投資不能驕傲


我從基本面研究出身,○二年接任主管職後,便不再單純的只做研究工作;要說在投資市場二十多年來有何重大領悟,那就是:基本面非常重要,但遇到人在發瘋時也會失靈,所以在市場上要謙虛。

努力認真、資質好的分析師,或許能精準算出公司獲利,但無法每次都預料到人的行為。

印象最深刻的,是近年來衝擊全球金融市場、受傷程度慘烈的○八年金融海嘯。記得事件剛發生時,我拿出研究精神,詳細計算美國次貸風暴規模,反覆推敲多次,自認次貸雖有一定程度影響,但不至於像市場反應得那麼大。當時,自己還有一些基金部位,心想這樣急跌,幅度應該差不多了,加上是長期投資,實在不需要跟著市場起舞、急著將投資部位出清。

但事後證明那是個錯誤,因為在我以為「跌夠了」之後,市場還是持續往下探底,這才恍然大悟,基本面研究只能解決「合理的」問題,但關於人心如何影響市場,人到了極度害怕時,市場又將如何反應,諸如種種,光用基本面去算,是怎樣都算不出來的。

所以投資不能驕傲,因為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這是我從金融海嘯中,學到最寶貴的一課。

後來,眼見市場價格一路重挫,我開始擔心次貸危機會弄假成真。也就是,如果每個人都夠理性,次貸損失不至於釀成全球災難,但當恐慌情緒擴散開來,財富效果殺到這麼低時,大家就會真的變窮,接著影響消費。所以當時我跟同事說,美國次貸不應跌這麼深,但事情發生了,最後全球經濟就會真的變糟,投資不能這樣一路抱下去;認清風險後,我才將個人部位調降四分之一。

 

基金投資

 

訓練獨立思考,才能掌握長期機會


儘管人的因素算不到,基本面研究對投資幫助還是很大。例如,現在很多投資人不買台股,但根據統計,過去十三年台灣加權指數報酬率,每年約有八.五%;這意思是,十三年前若拿一千萬元投資台股,現在就有近三千萬元財富。如果研究功夫再好一點,買到台股獲利前二十名公司,那每年提供的報酬率更有一六%,上哪去找這麼好的投資工具!

在市場二十多年來,我看過一些投資高手,歸納出這些人有兩個共通點,一是非常認真投入研究,另一是邏輯推理能力很強。比方說,能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並深入以數據或現象推論,再抽絲剝繭,最後引導出一個結論,將自己的想像力投入在一套很強的邏輯中。像這樣具有獨立思考判斷力的人,在投資上就比較容易成功。

還有些人也很厲害,他們會列出投資買賣原因,再檢視這些原因發生了嗎;如果跟所想方向相反,就代表自己犯錯,很快就能不帶感情做相反方向。這種人有很強的紀律,能在行情反轉時快速加碼,不但是高手,也是在重大金融事件中,能快速爬起的一群人。

對我來說,○八年金融海嘯犯了錯,但在投資理財上卻很有幫助。如果再讓我經歷一次,事件發生初期,我還是會選擇先撤出觀望,而當持續一、兩個月,周圍沒有一個人樂觀時,就要勇敢進場投資。

優秀的操盤手,需要一定天分及後天扎實訓練,若基本面研究夠深入,還能洞悉人性,將人心聽到任何消息、會作何反應都能精準算出,並在市場大部分人「犯傻」時趕緊買進,多半就能提高勝率。

 

瑞銀證券台灣區總經理董成康:從長期趨勢判斷前景多空,出手更篤定


剛入行時,我的工作是產業分析,從個別公司一家家研究起;後來輪調,被分派負責不同產業,隔了幾年後再換新的。對我來說,這樣的工作內容很有趣,可以看到各產業樣貌,從電信產業到半導體,到現在要看整個台股,能從較宏觀角度,思考整體投資策略。

在這樣訓練下,發現「由下往上」研究方式,雖能對個別公司看得很清楚,但常會缺乏總經視野,因沒有考量到大環境變化,而錯過一些機會;相反地,要凡事皆從大處著眼,對個別產業或公司研究,就無法看得太細,也不容易領先市場,掌握到景氣轉折。

 

基金投資

 

當風暴來臨時,先看長遠趨勢


每年都必須重新學習,很有挑戰,也會有對有錯,是這份工作最迷人之處。但要說最刻骨銘心的回憶,一定都是經濟狀況最慘的時候。

像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二○○○年網路泡沫、○八年金融海嘯,就產業面來看,有時公司自己也看不清楚前方的路,能見度低,大概只能看到三至六個月的狀況。我就告訴自己,這時不要只專注在短期訂單變化,要將視線拉遠,看到中長期趨勢變化。

從趨勢角度切入,先從產業長期大方向判斷前景多空,再分析公司在該產業位置如何,競爭優勢是上升或下滑。釐清這些,投資也就更加篤定了。

但趨勢演變過程中,會隨著各項因素改變,所以現在看是這個趨勢,但得經常回頭檢視,不斷修正。例如,未來最有機會帶動台股、注入新一波活力的產業,可能是汽車電子,但在何時才會真正發酵,帶動資金潮,這部分就還不是很確定。


在證券分析這行,每位研究員都有自己的特色,對我來說,一流的研究員除了具備很強的分析力外,還要很好的說故事能力,才能將基本面與題材面連結。換言之,成功的分析師並非只有一種樣貌,從大環境脈絡中,發揮一點想像力,再配合大數據資料,推敲趨勢如何演變,這樣才能創造分析師的價值,自己也能從中獲得極大樂趣。

延伸閱讀

退休後拿養老金來投資股票,為何你不怕血本無歸?他從破產翻身2.4億身家:即便小額投資也要用閒錢

2024-02-29

33元買榮剛(5009),他賣37元後股價就飆到58元...她從開戶小妹到專職操盤:給股票新手1招判斷進出場

2024-02-29

理財小白為了「能夠賺回房貸利息」轉買股票慘遇新冠股災...一個股市受災戶逆轉勝賺500萬的故事

2024-03-08

玉山金(2884)、華南金(2880)...金控股存股族猶豫:早期看上股票股利才買它,現在越發越少還能存?

2024-01-11

退休後才匆忙進場買股票的人最危險!一下單就是40萬,當年證券行裡有錢老太太給我的投資啟示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