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00881 00878 00900

搶救全民保單大作戰

搶救全民保單大作戰
靠著美國政府注資減火,暫時壓下了AIG可能吹起的壽險風暴。

許秀惠

保險稅務

Top Photo

639期

2013-07-17 10:18

最安全穩當的壽險公司有可能倒閉嗎?這個疑慮在金融海嘯之後,有如一個隱形的殺手,凌遲保戶以及投資人的信心。究竟台灣壽險業是否真有倒閉危機?業者面對危機有沒有因應之道?事關保戶、投資人的荷包是否血本無歸,你不可不知道!

連續五個壞消息,正把牽連一千四百萬名保戶人次的台灣各家壽險公司,推向崩壞的危險懸崖。
 

壞消息連連  投資人、保戶和壽險公司心驚膽戰


壞消息一,美國AIG宣布去年第四季大虧六一七億美元,創下美國企業史上單季最大虧損紀錄;整個去年的虧損累計高達九九三億美元,換算台幣等於大虧三兆元以上。美國政府擔心AIG倒閉將引發美國金融體系的集體倒閉潮,前後投入千億美元滅火,讓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譏諷說,AIG根本是已死「殭屍」。

壞消息二,台灣三十家壽險公司去年整體大虧一千二百多億元,一口氣把過去三年的獲利全部吃光光,讓壽險公司做了三年的白工。

壞消息三,三大外資高盛、摩根大通,以及瑞士信貸在二月底三月初連番調降國泰金控、新光金控的投資評等為不看好的「賣出」,股價更打對折,分別剩下最低十八元以及四元的悲慘低價。

壞消息四,台灣基本利率一路調降,如今只剩一%不到,對於平均保單成本四%到五%的台灣壽險公司而言,面臨嚴重的利差損(當市場利率低於保單的預定利率,保險公司就會產生利差損失),營運壓力空前沉重。

壞消息五,台灣已跟歐洲簽署貿易協定,台灣壽險公司預定將在二○一一年開始實施跟歐洲接軌的四十號公報;如此一來,按照新的會計準則,壽險公司的淨值將會劇烈波動,而風險資本適足率(RBC;Risk Based Capital Ratio)幾乎全部不符合規定標準,恐怕陷入不時必須辦理龐大增資的噩夢。

而這一個接著一個的壞消息,牽連範圍實在太廣,至少包括了投資國泰金、新光金、富邦金、中壽、台壽保的九十萬名小股東,以及一千四百萬投資保戶人次,更不要說十七萬保險業務人員的生計了。

這也立刻引發三個令人神經緊張的大問號;台灣會不會有壽險公司倒閉?壽險公司有沒有對策?我的保單會不會受到牽累,萬一會,怎麼辦?

 

三個問號  怵目心驚  當保險公司也不「保險」時


台灣的壽險公司會不會倒閉?不妨先看看兩個面向,一是壽險公司的財務現況,二是政府機關的態度。

從本刊統計二○○○到○八年第三季為止的資料可以發現,雖然八年來營收不斷成長,獲利卻無法同步看齊,壽險公司早就是薄利行業了。而去年受到金融海嘯衝擊,更讓多年努力付之一炬。

一位不願具名的大型外資壽險公司顧問說得恐怖,「若是按照壽險公司目前實際剩下的淨值,台灣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壽險公司早就該宣布倒閉了。」國泰金控副總李長庚去年底也曾挑明地說,壽險業在○八年的RBC變動非常激烈,若依正常的RBC計算,「早就有公司該被接管!」

事實真相真的這麼可怕嗎?

再來看下面的數字。根據英商惠譽信用評等公司研究資料顯示,去年一年之間,台灣的壽險公司為了符合主管機關對於壽險公司RBC必須達到二○○%的規定,總計辦理了一千五百億元以上增資。增資以後,全部壽險公司到去年底為止,整體淨值達二二一八億元。

如果把壽險公司去年增資的總額減掉,台灣全部壽險公司整體淨值等於僅僅不到七百億元,除下來平均一家的淨值只剩下二十幾億元左右。

造成壽險公司淨值大幅縮水的主要原因,是來自於投資虧損與匯兌的殺傷力。

 

震撼彈1:短期衝擊  海內外投資虧損與匯兌風險


去年的金融風暴摧枯拉朽般的威力,讓台灣的壽險公司海外投資大受連累。新光人壽去年大虧近兩百億元,有一大部分就來自持有海外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貢獻」。國泰金股價被看空,也是因為市場認為,國泰金旗下的國泰人壽海外投資持有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數量龐大,擔心後續將有龐大虧損產生。

另外,去年美元匯率波動十分劇烈,壽險公司的海外部位一度產生驚人的匯兌損失,輕易地就吃掉了海外收益。

當然,台股去年狂瀉,壽險公司在股票投資未實現的虧損,也空前驚人。就拿壽險龍頭國壽為例,○八年第三季的股票未實現損失,就已高達三○七億元,到了年底更一口氣增加到五二四億元,短短三個月暴增近四成,可見情勢確實險惡。

其實,影響壽險公司最大的問題還在於整個低利率環境的「大勢底定」。

三年前,十年期的公債殖利率還有六%,如今只剩下二%。根據壽險公會的資料顯示,壽險公司的資金成本平均在五%以上,也就是說,壽險公司要能賺錢,整體投資報酬率至少要高過這個數字。

問題還是在於沒有人知道,這一波因金融海嘯引發的不景氣將持續多久。未來,壽險公司要挑戰五%投資報酬率,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震撼彈2:中期衝擊  利率走低  利差損嚴重


資誠資深會計師陳賢儀點出,在早些年、市場定存利率五%的年代,台灣許多老保險公司賣出去的長期保單預定利率都在六%到一○%之間;當時經濟景氣好,保險公司與保戶之間自然相安無事。

但如今各國政府都以調降利率,作為刺激投資與經濟的手段,對過往大量銷售長年期終身保險、養老險的保險公司,可就不妙了,立刻面臨利差損的問題。

宏泰人壽董事長周國端也直言,台灣在一九八○至九○年的十年間,年利率是八%到一○%,那時候壽險公司賣了很多傳統商品;等到利率降低時,改賣獲利起伏大的投資型商品,ING就是這樣,導致資金成本降不下來,利差損揮之不去。

大降國泰金評等的瑞士信貸證券產業分析師林淑娥因此認為,台灣目前的低利率環境,會大幅影響壽險業的投資收益;股市失利再加上海外曝險,壽險業未來將面臨全面性風暴。

事實上,台灣壽險業所面臨的危機,在二○○○年前後日本身上,可以看到似曾相識的影子,當時日本曾經爆發嚴重的壽險公司倒閉潮。

日本從一九九七年四月,日產壽險公司因經營困難,而成為第一家宣布倒閉的壽險公司開始,至○一年三月為止,共倒了八家保險公司,破產的壽險公司占日本壽險公司總資產約一成。

對日本壽險危機頗有研究的惠譽國際信評資深副總李信佳表示,那一次日本壽險公司宣布倒閉,總共積欠保戶的負債高達四.六兆日圓,約台幣一兆五千億元。

日本政府最後以成立LIPPC(人壽保險契約保護機構,Life Insurance Policyholders Protecting Corporation),由政府與業者出資各半,投入近一兆日圓來保障保戶的權益。這些倒閉壽險公司所賣出去的保單受到保障,但價值打折,譬如原本到期領回一百萬日圓,以打九折的方式,保戶實領九十萬日圓。

事後,日本在○三年通過修法,允許保險公司降低承諾給保戶的預定利率,最低可降到三%。然而,李信佳表示,日本保險公司擔心引起負面效應,不敢實施,實際的效果相當有限。

 

震撼彈3:未來衝擊  四十號公報有如強烈颱風來襲


截至目前為止,利率走低、景氣不佳都是「已知的事情」,也都反映在財報上;對壽險公司而言,預計將於二○一一年實施的四十號公報,才是真正即將來襲的「強烈颱風」。

第一英傑華人壽總經理林元輝說,四十號公報的威力是真正會讓「很多保險公司受不了,會破產的」。

四十號公報簡單來說,是要求壽險公司的負債,也就是向保戶收取保費從事投資的部分,必須按照市價來反映價值,一旦準備金提得不夠,就得一次提足。

由於台灣的壽險公司有高達四四%以上的資產配置,放在有價證券。這三.四兆元的資金,只要少一%的市價,盈利就少三百四十億元;賠三%,就是一千億元的虧損。

如果其他投資工具報酬率無法提升,按照新的會計準則,恐怕得全部提足準備金,這對業者是可怕的負擔。

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者,對這一次的壽險風暴打了個比方;假如台灣的壽險公司好比是一個學校班級,這一波的壽險風暴,就像一次很難的期中考,放榜後發現全班學生居然統統不及格;而二○一一年的考試,業者「死當」機率恐怕更高。這種情況下,政府要不要「處置」,自然是動輒得咎。

事實上,政府也深知這種全班都不及格的情況絕非常態,台灣還是有成績出色的壽險績優生,若因此全部「死當」,後續的連鎖效應、社會成本太高。

陳賢儀就點明,政府其實在RBC的計算,已悄悄從寬「放水」,譬如,未實現損益認列比率從一○○%,調低為僅二○%,「放水」幅度很大,顯示主管機關不會太「為難」業者的態度。

至於四十號公報的實施時間及內容,是否全部仿照歐規,一位RBC審查小組成員暗示,「勢必重重舉起,輕輕放下」。

顯然,政府為業者提高了防波堤,而業者也積極尋找方法,引進活水自救。

 

解決方法1  增資  提高RBC


壽險業者解決RBC不及格的最快速方法之一就是找錢、引進資金,化解未來即將來臨的壓力。去年壽險公司總共增資了一千五百億元,今年估計也要募集一千億元的資金,才能及格。

 

解決方法2  購併  買量、買市占率


這對壽險前段班或許不難,但後段班就吃力得多。然而金管會主委陳沖也說,業者只要先增一點,承諾以後慢慢再增資也OK,顯示後段班「過關」標準也大大放寬。

不過,要引水而入,最快的方法,還是要靠購併。

對於像富邦、中壽這種中段班、正力爭上游的壽險業者來說,購併的好處是,可以買到「量」。

以富邦人壽為例,吃下安泰人壽後,市占率排名立刻登上老二,初年度保費收入更多進帳三七七億元。而兩家合併後,股東權益占資產比率就立刻大幅增加到六.二四%,遠高於業界平均水準的二.四二%,有效降低了富邦人壽槓桿風險。

一位RBC審查小組成員分析,此時正是購併好時機,尤其對旗下沒有壽險公司的官股金控如華南金、兆豐金,民營金控如中信金,基於資金運用互補性,都可能趁著危機積極入市。

 

解決方法3  推出新商品  吸引保戶


賣保單是保險公司最基本的「開源」方法。儘管利率水準低,業者感嘆,賣保單的錢難賺。然而,每一筆新保單所帶入的保費收益,就像長期借款,只要付得出利息,就不會有倒閉之虞。

何況,以台灣平均每張保單投保金額僅八十萬元左右,保障明顯不足,顯然,業者仍有很大空間衝刺業務。

因此,業者已陸續一方面停售舊有的高預定利率長期保單,一方面推出新的商品,來回應市場變化。

 

解決方法4  調整投資組合  尋找固定收益標的


經過金融海嘯的教訓,壽險公司的資產配置勢必更形「保險」。如此一來,收益較為穩定的不動產與債券的投資比率,自然有機會拉升。

果然,三月十一、十二日,兩大壽險巨頭國泰金、富邦金先後召開法說會,不約而同表示,將要大舉提高房地產投資比重。國泰金總經理陳祖培,甚至語出驚人地表示,國壽將一舉把房地產投資,提升到滿水位的一○%。

過去,國壽在不動產只租不賣的策略,對穩定資產收益,扮演穩定的角色。事實上,國壽每次出手買地,也總能為不動產市場製造出抬高價值的效果。

去年底,國壽在不動產投資比率達五.七%,若一舉加碼到一○%,等於宣布有八百五十億元以上資金準備進軍不動產市場,能否達到提高與穩定國壽投資獲利的目的,必然是未來市場的焦點。

不過,儘管外界對壽險業者一片唱衰聲,壽險公司的前景未必真這麼差。

譬如,原本受到台幣升值,產生匯兌損失的海外資產,今年台幣反升為貶,當年的匯損如今反而變成匯兌收益,能大量回沖到損益表。

其次,台灣的壽險公司海外投資部分,雖有不小的部位在衍生性金融商品,但真正大宗還是外國政府公債。這個部分若是在○三年第一季以前出去的,殖利率都有四%以上;換言之,遇上今年利率急降,這批債券反而成了金雞,隨時可以變現實現獲利。

據了解,像是台灣AIG南山人壽就握有不少這類外國公債資產,「若有需要再賣」,帳面上都不會太難看。也就是說,假如壽險公司真要做出好看的獲利數字,其實「沒那麼難」。

 

實際狀況未必那麼差?  壽險公司是金融業獲利資優生


此外,包括像宏利人壽財務長陳美慈等業者都認為,壽險業者對於台灣長期且利息較高的公債有強烈需求,資產配置若能多放在收息穩定的債券,就能有效降低投資風險。而且若能把公債市場做大,提高供給面,絕對是保險業者的大福音。

再者,國泰、富邦、新光等,擁有壽險的三大金控,今年二月揭曉的業績居然還不錯。

像是國泰金控前兩個月EPS(每股稅後純益)○.四三元(其中有八成來自壽險的貢獻)。而新光金控累積稅後純益二十一.六億元,EPS為○.三五元,主要貢獻也都來自壽險部門。至於二月認列ING安泰五.三億元稅後純益的富邦金,EPS也有○.二八元。

相較於其他金融業者的表現,被外資唱衰到不行的保險業,反而成了金控股的獲利績優生。

就像股神巴菲特所說,只有在海水退潮,才會知道哪些企業在沙灘上裸泳;這次的金融巨浪突襲得快,退潮後,幾乎把所有壽險公司打回原形。但是,也惟有通過這場百年一見的金融危機的測驗,才看得出誰會是最後存活在沙灘上的贏家。

延伸閱讀

判斷「主力股」要看成交量!法人圈打滾超過25年交易員「等他們囤夠所需股數時,股價就會飆漲」

2024-03-27

台股傳奇交易員!巨人傑17歲進股市、本金只有1萬,31歲翻成交量5千億超級散戶:即使賠1元也要找出原因

2024-03-27

股票下跌幾%該停損賣出?年成交量3千億、光繳稅就2億...台股當沖之王巨人傑揭「停損唯一標準」

2024-04-08

中華電、大成、台肥...主力最愛的「股票田僑仔」資產概念股該怎麼買?張真卿:1情形千萬別進場

2022-11-23

光繳稅就6400萬!八年級低薪宅宅每天盯盤17小時,翻成交量5千億當沖股神:我不怕賠錢,只怕自己無法突破

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