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1111光棍節,我單身我驕傲!不婚族的保險該怎麼買?

1111光棍節,我單身我驕傲!不婚族的保險該怎麼買?

2018-11-08 16:25

從過去既定印象被視為「公害」,如今已蔚為主流的單身風潮,「超單身世代」已然來臨,應該預先做好哪些單身準備?

不婚、單身議題夯  連帶戲劇也掀熱潮

近來國內外有不少戲劇劇情著重在「單身、不婚」相關話題上,像是數年前在國內創下高收視率的《敗犬女王》,劇中女主角年過30仍單身未婚,儘管工作能力贏過一票男性,在職場的戰場中佔有一席之地,堪稱「女強人」;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卻也是在愛情競爭場上失敗退場的「輸家」!

這種一般社會上對於單身男女是感情上「輸家」的既定觀念,近幾年有大幅度的改變,不再以「輸家」相稱,且當事人更以身處於「單身」的狀態為傲,沉浸其中也樂在其中,從以下幾部日本、韓國當紅戲劇可見一斑。

其中,日劇《單身情歌》女主角秋山里美,是都內名門私立女子高中的日本史老師,被公認為才貌兼備的現代新女性,性格是絕不妥協的完美主義者,且做任何事都一個人完成而有「一個人」的別名;平時工作忙碌、連交男朋友的時間都沒有的她,熱衷於尋找有質感餐廳獨自用餐的感覺,「一點都不感到孤單、寂寞!」

此外,還有韓劇《不能結婚的男人》男主角趙在熙是一名小型建築師事務所的負責人,性格怪癖、固執,工作上自認為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絕不讓他人參與其中,尤其是他只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與他人對話、完全不去體會對方的感受,像是在要排隊等候用餐的餐廳裡獨佔6人桌大啖美食……,在外人眼中他是個十足的「怪人」,但是他卻不顧他人眼光,總是一派輕鬆自在……。

11.11「光棍節」以慶祝自己仍然單身為傲

台灣單身男女愈來愈多,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去(106)年全國15歲以上「未婚人口」(不含離婚、喪偶者)已突破700萬人大關,來到704萬1,373人;其中,未婚男性382萬2,678人、未婚女性321萬8,695人,兩性之間男性比女性多出了60萬3,983人。

專為單身男女而設的單身節,世界各地各有不同民情風俗,像是中國大陸的「光棍節」,一個流行於當代年輕人之間的娛樂性節日;所謂的「光棍」就是指單身的意思,在這一天所有未婚者會大肆慶祝自己仍然單身,並以此為傲。此外,還有韓國的「紅色情人節」和西方國家的「單身者留意日」,為單身男女提供另類方式度過情人節,「就算沒有情人,也不用感到孤單!」

掌握5重點做好單身準備  風險規劃不漏接

說到國內單身男女愈來愈多,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指出,許多人認為當個光棍、抱持不婚主義者「可能生活好過一點」,因為一人吃飽、全家也吃飽,不需分擔家庭經濟負擔;「其實不然!」經濟負擔與不婚主義不見得可以劃上等號,單身男女最怕的就是如果不幸遇到意外事故,不僅使自己的經濟陷入困境,甚至還會連累家人。

從過去既定印象被視為「公害」,如今已蔚為主流的單身風潮,「超單身世代」已然來臨,應該預先做好哪些單身準備?以下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提出5個重點,讓你掌握要訣「風險規劃不漏接!」

重點1、單身=敗犬?單身風潮正夯 做好風險規劃,一個人過也自在、愜意

重點2、每2人就有1人單身 「超單身世代」你做好保險理財規劃了?

重點3、職場單身狗的保險規劃

重點4、單身女性依3順序早作保險規劃

重點5、保險買對買足 單身女性也可以是「勝女」


除了經濟因素的考量外,小花平台保險顧問認為,近來國人失婚比例有增加的趨勢,也是其中的關鍵原因;舉例來說,結婚數十年的夫妻,因為一方有外遇,雙方由佳偶變怨偶,最後以離婚收場,也就是說,高離婚率讓國人對於結婚一事心存顧慮、不願輕易嘗試。

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提醒,離婚後衍生出來的紛爭最常見的莫過於財產分配「談不攏」,以保單為例,結婚時,夫妻通常互為保險的要保人、被保人或是受益人,一旦離婚後,處理保單需特別注意4個要點諸如:變更「受益人」、變更「要保人」、變更「居住地址」及留意「保單是否列為財產」等,以減少雙方糾紛。

之前小花平台並以專文介紹:「夫妻離婚,保險該怎麼分?誰是受益人」,強調從離婚到恢復單身,兩種不同「身分」在保單規劃上最大的差別在於,從原本保障全家的立場轉換為只需保障一個人或是還有孩子。小花平台保險顧問並建議,保單規劃需重新檢視、重新計算,像是可以增加單身退休需求的還本型儲蓄險或是年金險,都是不錯的選擇。

 

延伸閱讀

薪資縮水、沒錢留給下一代?別怕!善用保險讓你「富傳三代」

2018-11-08

普悠瑪出軌翻車釀18死、百餘人輕重傷...每人最高理賠250萬!

2018-11-01

年輕人失智比老年人更可怕!?掌握4關鍵「檢視風險缺口、適時補足」

2018-11-01

從《延禧攻略》看古代帝王之家理財治家的智慧

2018-10-19

為了強迫存錢,該買儲蓄險還是銀行定存?決定前,先留意這3件事

201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