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保費變貴趕快買?買來當退休金很危險?破解台灣人買儲蓄險3大迷思!

保費變貴趕快買?買來當退休金很危險?破解台灣人買儲蓄險3大迷思!

許雅綿

保險稅務

達志

2019-12-25 17:56

儲蓄險要變貴了!金管會24日晚間正式宣布,訂定「人壽保險商品死亡給付對保單帳戶價值最低比率」規範,要求保險公司提高壽險的死亡保障比例,且應符合一定數值以上,確保保險公司承擔一定的死亡風險,並降低壽險儲蓄成分,提升死亡給付比重,讓保險回歸保障本質。

2019年來金管會積極嚴管高儲蓄型保單,並在5月丟出震撼彈,決議訂出「傳統型人壽保險死亡門檻」,確保市面上銷售的儲蓄型商品,含有一定比率的死亡保障,消息一出引發市場熱議,金管會和各壽險公司研議,並經過6個多月討論後,正式對外宣布,壽險死亡保障門檻規範出爐。

 

根據金管會最新發布「健全保險商品結構規範」,針對市場關注的壽險死亡保障最低比率,規範被保險人16歲以上、30歲以下,死亡保障〈保額〉至少在保價金的190%;31歲40歲則至少160%;41至50歲不得低於140%;51到60歲至少要120%;61至70歲至少110%;71到90歲不得低於102%;最後91歲以上死亡保額則不能低於保價金。

 

此規範也意味著,未來保費恐怕會越來越貴。舉例來說,若原本保單的保費為1000元,原本拿900元當作儲蓄、100元做為死亡保障,但未來死亡保障門檻提高了,變成200元用於死亡保障、儲蓄降至800元,若想要維持一定的儲蓄比重,保費就會變高。

 

不過,金管會內部也強調,不建議民眾單以保費調漲的面向來解讀,因花同樣一筆錢,但未來民眾買到保險的保障是增加。

 

台灣人熱愛儲蓄型商品,犯了這些保險迷思?

 

根據金管會統計,台灣人偏好短期儲蓄性質的保險商品,以2018年最新數據來看,儲蓄型保單新契約銷售高達7400億元,占市場比重高達54%,相當驚人。

 

對於國人愛買儲蓄險的現象來看,公勝保經浩天事業部經理賴建男觀察,因過去保單預定利率和宣告利率都高於定存,有一定購買誘因;另買儲蓄險當作理財工具的民眾,通常都不太懂投資理財,儲蓄險商品是相對好理解的商品。

 

賴建男指出,上述買儲蓄險民眾,往往都有三大迷思,第一、保單預定利率和宣告利率,並沒有想像中好,因還要扣除人事、行政成本,實際上本金可能是減少的,以6年期、10年期儲蓄型商品來看,可能10年後,甚至更長時間,才有可能和定存利率一樣好,「除了利率之外,民眾也要留意費用率。」

 

第二,宣告利率是變動的,並非是永久的。賴建男表示,例如宣告利率3%的利變型壽險,不一定每年宣告利率都是3%,會隨市場環境變動,目前趨勢利率往下滑,「也衝擊到過去買儲蓄型保單的民眾,因為很多人都不知道宣告利率會下滑,而這也可能造成未來民眾和業務員的摩擦。」

 

第三、買儲蓄險為了退休,是很危險的。賴建男表示,我們不知道人生的終點在哪裡,若單純靠儲蓄險存一整筆的退休金,是危險的且划不來,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這筆錢夠不夠用,且退休的問題也不只是儲蓄,更適合退休規劃的工具,是可以創造「現金流」的工具,而非全仰賴純儲蓄型商品。

 

未來儲蓄險無「利」可圖,該不該趕快解約?符合這2點再解約!

 

隨著宣告利率和預定利率都可能下降的趨勢,持有儲蓄型保單的民眾,該不該解約?「現在有儲蓄險的民眾,不要解約!」賴建男說,未來連保證的預定利率都要下降,過去預定利率肯定比未來還要高,除非資金配置上有更高效益的運用,或是解約不會賠錢,否則不建議解約,「為了利率解約,划不來。」

 

然而,2020年7月之後,儲蓄型保單即將變貴,民眾該如何選擇儲蓄險?賴建男認為,「台灣人買儲蓄險不看保障,是很可惜的事情,」台灣人買保險很多以「獲利率」為主,但忽略保單獲利率低、保障通常會比較高;獲利率佳,背後保障可能相對少。

 

「正確買儲蓄險的觀念,應該先重視保障,再來看儲蓄,」賴建男認為,現階段買儲蓄型保單不建議以獲利率為考量,同時不要被儲蓄險「停售」兩個字嚇到,停售僅是一個提醒,提醒你該留意保險權益,而非用來鼓勵銷售,買保險永遠要從自己的風險需求出發,千萬不要盲目地跟風買保險。

延伸閱讀

都是儲蓄險害的?愛買保單,保障卻不足!揭密台灣人買保險8大現象

2019-12-11

儲蓄險將變貴,該搶購嗎?想買儲蓄險不後悔,保險專家給你3個忠告

2019-10-31

同樣放6年,存股跟儲蓄險比一比:他這樣存「第一金」,每年穩領9%利息

2019-10-14

退休10年就把工作40年的存款燒完…一張表看:只存定存、儲蓄險,30年後退休金少一半

2019-09-04

儲蓄險快滅跡了?搶購前沒搞懂3件事 小心買了就虧錢!

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