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00881 00878 00900

切除父母的「電子臍帶」

切除父母的「電子臍帶」

芭芭拉.霍芙、艾比.摩爾

個人成長

733期

2011-01-06 15:18

該不該加入孩子的臉書(Facebook)?該怎麼關心孩子,又保持距離,培養他獨立的人生態度?隨著時代進步,親子互動的尺寸越來越難拿捏。要小心,別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過度依賴!

密德貝瑞學院曾經對學生做過一項調查,考上學校之前的心理預期與父母通訊的次數,和考上之後的實際次數有沒有差別?

訪談顯示,考上學校之前,學生預期使用的即時通訊(包括手機、電子郵件等)交談頻率,每周平均為一次,學生們非常憧憬未來的獨立生活,很興奮地談論離家後可以自己做決定,不需要每天向爸媽晨昏定省。

 

父母該適時放手


不過,統計之後的狀況完全相反,而且令人震驚,第一學期親子聯絡的頻率,每周平均是十四.四次。行動電話先是攻占了學校市場,接著是家長市場,之後掀起了學生與爸媽之間的通訊革命。

這場革命帶來了重大改變,我們甚至不知道這一代學生要如何因應?對於引頸期盼獨立的初生之犢來說,很像是獵人突如其來打了一槍,但我們同時也發現了另一項警訊:儘管學生期望值和現實間發生極大落差,但大多數的學生並沒有覺得不愉快。

回歸到基本問題:親子間頻繁接觸是否健康?孩子在高中時期就受到家長的嚴格管教,到了大學,他們改用手機和電子郵件提醒孩子考試、打掃房間、掌握論文進度,依舊沿用過去管教青少年的態度繼續監督,令人訝異的是,學生習慣成自然,繼續依賴父母的管教。

專家開始擔心「電子臍帶效應」對學生心理造成的影響:開放學習是目前大學教育本質。事實上,不需要隨傳隨到,家長也可協助小孩蛻變成長、提供人格發展的空間,及增加結交新朋友的機會,另外,將媽媽當成好友是一件危險的事,小孩每天與媽媽聊天,會占據結交新朋友的許多時間。

這份調查中,一樣揭露了家長們的感受,結果讓學生十分驚訝,七○%的父母並不希望與子女有更多的聯繫。有一位爸爸說:「我們疼愛孩子,但並不認為應該透過手機、網路與他們一起上學(電子臍帶效應)。很高興我們彼此之間能夠暢所欲言,而且傾向是被動式回應,而非主動出擊,最好是避免直接提供建議。對於爸媽來說,有時小孩沒有新消息,就是好消息。」

這才是健康的態度,孩子打造自己人生的同時,保有與家人的接觸及沒有過多的依賴。因此恰如其分的溝通頻率非常重要,察覺到過多時,可以考慮後退一步,讓小孩多花點時間發展新的人際關係,要學生適應社會化並不容易,家長經常忽略了這個問題,不過就長期而言,這是通往健康人格的必經之路。

 

別濫用手機、臉書

 

有時候,媽媽扮演的家庭通訊員可能過於強勢,還有「爸媽永遠是小孩最好的朋友」的這個無敵通關密語,與空巢期壓力,都讓她們可能失控。當黛西前往高中就讀時,媽媽上臉書網站,希望做她的朋友;黛西原本不願意,「這是個人的領域,我本以為離家後已經得到了隱私權」。高中是一個全新又具挑戰性的環境,黛西的態度漸漸軟化。

 

自此之後,她後悔她的決定:「媽媽是臉書跟蹤狂。」有時,朋友在牆上邀黛西參加活動,如果她回覆因某種問題而不能出席,媽媽會立即來電或傳簡訊詢問發生什麼事;接著是黛西的祖母打電話來,因為她也上臉書,「她比我媽媽還要恐怖。」

 

有的爸爸也藉此監視小孩。霍芙的學生轉寄爸爸的一封郵件,糾正她寫的一句髒話:「妳在臉書上使用有色的語言時,應三思而後行,媽媽也看得到,但是她可能不像我這樣能理解,愛妳的爸爸。」學生說她覺得又氣又好笑,反應呢?「我把他從朋友名單中刪除。」

 

家長與小孩的連結之強大,讓離家讀書成為揪心之痛,所以在即時通訊盛行的今日,很容易濫用臉書、手機或簡訊幫助小孩長大,應給予適度的空間,不要過度上網搜索訊息。

 

(本書選自第二、七章.楊卓翰整理)


給i世代父母的震撼教育

作者︰芭芭拉‧霍芙(Barbara K. Hofer)、艾比‧摩爾(Abigail Sullivan Moore)
霍芙是美國密德貝瑞學院心理學教授,從事青春期轉變入成年期的研究與教學,她在哈佛大學得到人類發展碩士,並在密西根大學得到教育與心理學博士。她也是美國心理協會(APA)的成員,曾獲教學、研究與寫作方面的獎項。摩爾畢業於賓州大學,在西北大學新聞學院得到碩士學位,現於《紐約時報》定期報導中學與大學趨勢議題。

譯者:王中詩
出版:知識流(2011年1月)

 

書


父母常犯的99個錯誤
作者︰徐寧
出版:富易文化

內文簡介︰本書講述的99個故事,彙集了眾多父母和孩子身邊經常發生的事情,能引起你深深地思考和感慨地嘆息,或啟發你現在還沒有意識到的問題。

 

書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

作者︰黃瑜君
出版︰培育

內文簡介︰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次隨便的閒聊,每一個平常的舉止,每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在父母的不知不覺中,都可能對孩子產生重要影響。教育其實存在於構成孩子生活環境各方面。教育孩子,常常就在生活點點滴滴之中。

延伸閱讀

不想被外資、主力當韭菜 又不易看出財報數字的魔鬼 該怎麼辦? 只有「童叟無欺」的裸K不會騙你!

2022-03-31

台股傳奇交易員!巨人傑17歲進股市、本金只有1萬,31歲翻成交量5千億超級散戶:即使賠1元也要找出原因

2024-03-27

判斷「主力股」要看成交量!法人圈打滾超過25年交易員「等他們囤夠所需股數時,股價就會飆漲」

2024-03-27

股票下跌幾%該停損賣出?年成交量3千億、光繳稅就2億...台股當沖之王巨人傑揭「停損唯一標準」

2024-04-08

光繳稅就6400萬!八年級低薪宅宅每天盯盤17小時,翻成交量5千億當沖股神:我不怕賠錢,只怕自己無法突破

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