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三個WANT給你無悔人生

三個WANT給你無悔人生

商周出版

個人成長

2013-03-25 11:23

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想做的事就會增加,事物的格局也會加深。從小目標做起,到更有挑戰性的目標;從達成個人的目標做起,到進化為對社會有貢獻的目標。人生正可說是這樣一場探尋WANT的旅程。

我們可以用夢想、願景,甚至可以用使命來稱呼這類想做的事,這就是「人生層次的WANT(BIG WANT)」。例如,「總有一天想成為小說家」、「想在國外擁有別墅」、「想自行創業擁有自己的公司」、「想環遊世界」、「想創辦一個志工組織」……像這樣,需要花上一至十年以上才能達成的目標,或是還不確定是否能實現的願望等等,都包括在人生層次的WANT裡面。或許也可以稱之為揮灑理想人生之色彩的要素。


人生層次的WANT(BIG WANT)

大家想像中的「想做的事」,是否大多是這種層次的BIG WANT呢?在這個領域中,除了自己個人的事之外,也含括了具有社會使命等級的事。例如我就是為了「想幫助一直找尋自我,卻始終找不到方向的人」而決定提筆寫這本書。個人的WANT總有結束的一天,但為了幫助別人而產生的WANT卻不會結束。重要的是要一邊留意以下兩點,一邊想像。

人生的主軸(自己將怎麼活?想為他人或社會做什麼?)

未來的形象(三年後、十年後、三十年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人生層次的WANT會隨著時間的經過而越來越明確。雖然必須多花一點時間,但是一旦人生層次的WANT獲得實現,所擁有的幸福也將獲得飛躍性的提昇。而且這種幸福並非一時之物,而是會持續下去的幸福感。


生活層次的WANT(MIDDLE WANT)

想做的事,未必一定非得是長期的夢想或願景使命不可。

例如,想要的東西、想去的地方、想開始學的興趣、工作上的成果等等,只要是可以在一年內實現的,就可稱之為「生活層次的WANT(MIDDLE WANT)」。也可以想成是過年時為自己立定的「新年新希望」。

和人生層次的WANT不同,生活層次的WANT比較容易想到,也相對容易實現。再具體一點,可以分以下六大領域來看。

工作‧學習  (工作上想做出什麼成績、想獲得哪些知識技能?)
金錢‧想獲得的東西  (想存多少錢、想買什麼?)
戀愛‧人際關係  (想和家人、情人、同事、朋友保持哪種關係?)
健康‧美容  (喜歡的流行時尚,想維持的體型。)
興趣‧玩樂  (有些什麼興趣、想玩什麼東西?)
家庭‧居家環境  (居住環境想如何設計佈置?)


生活層次的WANT絕對不是一時的東西。給自己一年的期限去思考、實踐,你會發現很多例子到最後都能演變成人生層次的WANT。

舉例來說,為了自我成長而開始學英語會話,結果在班上認識了職業翻譯家,聽對方分享了工作內容後,發現那竟是自己的天職。像這樣的事是有可能發生的。還有,為了興趣而開始寫小說的人,也可能在投稿參加小說比賽後,為自己拓展出一條新的道路。

生活層次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能幫助自己明瞭自己的需求,並且馬上能夠著手實行。

不過,在新年時訂定「新年新希望」的計畫表後,常常因為每天忙碌的生活而忘了去實行吧。不用擔心,只要把每天都當作新年,想到就隨時去付諸實行,這樣一定能將你的生活提昇得更為充實。

請先試著將快樂的體驗(曾經去過、覺得好玩的地方、吃過的美味食物、一直想要的東西等等)作成清單看看吧。我將這份清單稱為「元氣清單」。其實,那些過去曾令你感到幸福的體驗,只要利用這週末或下週末,說不定就能再次體驗喔,很令人意外吧。


日常層次的WANT(SMALL WANT)

吃、睡、放鬆、工作……在不斷重複這些過程的日常生活裡,只要能帶進一點小期待、花一點小工夫,就能將每一天都過得非常充實。因為都是以一天為單位、即可實行的事,所以我稱之為「日常層次的WANT(SMALL WANT)」。

很多人即使能夠認同一年單位的WANT,卻依然將日常層次的WANT視為稍縱即逝的東西,絲毫不放在眼裡吧。但我想告訴大家,正視日常層次的WANT,絕對就等於把焦點擺在「眼前就能享有的幸福」喔。《一帆風順的人的思考方式》(Thinking better)一書作者傑瑞‧明奇頓(Jerry Minchinton),將這類事物形容得很好,在此引用他曾說過的話:

「對大部分的人而言,心是往返於過去和未來之間,宛如鐘擺般的東西。請仔細端詳自己的思考內容,你一定會發現自己花了大把時間在思考過去與未來,卻只分出一點點時間給現在。很遺憾的,儘管我們的思考如此頻繁往來於時空之間,卻老是遺忘眼前的幸福。忙著想像未來與回憶過去,卻漏看了唯有眼前能夠獲得的幸福。」

日語說「一日一生」,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天就像是人一生的縮影。只要把每一天都活得毫無缺憾,就能擁有一個毫無缺憾的人生。把眼光放在當下吧。你可以在散步時感受溫暖的陽光包圍,放鬆身心,也可以充分享受當季美食,或在植物香氣的包圍下凝神思考。

「現在」並不只是為了達成未來的目標或實現夢想而存在。只有能充分品味當下的美與樂,對WANT的感受力才會被磨練得更加敏銳。

將日常層次的WANT,分為以下七個領域來思考,會更容易獲得靈感喔。

飲食  (對吃喝飲食要有所堅持。)
工作  (讓工作時間更舒適愉快,增加更多產能。)
運動  (確保運動時間,鍛鍊身心。)
睡眠  (注重睡眠的質與量。)
學習  (保留學習的時間與機會。)
享受  (在每天的生活中安排小小的享受。)
放鬆  (在繁忙的每天之中找到安適。)


以我自己為例,每天我會給自己三十分鐘以上的時間,用來好好泡澡和閱讀喜歡的書。睡覺時會邊聽讓自己放鬆的音樂邊入睡,早上則花上一小時慢慢吃早餐。在面臨眾多壓力的日常生活中,另行安排放鬆時光當然也很好,不過無須刻意,只要注意維持良好的睡眠與飲食就能帶來舒適的生活,請大家務必試試箇中效果。


以WANT為優先,人生就能順利運轉

常聽人說,只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能成功,成功人士都是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是真的嗎?

我過去也曾如此相信:
「成功一定要靠辛苦努力的累積才可獲得。」
「工作本來就是辛苦的,正因為做得這麼辛苦,才應該領薪水。」


我想,讀者之中和我有相同想法的人一定很多吧?

原來如此,只要把痛苦、辛苦當作前提,每天過起來感覺就不會那麼苦了呢。可是,如此一來,卻很有可能錯失原本該感受到的快樂與喜悅。換句話說,上面那種想法,是一種無法接受「快樂地獲得成功」或「工作是一件開心的事」的思考模式。

「獲得成功的途徑也可以很快樂」、「只要追求想做的事,工作和私生活都會變得順利起來」。  你要不要也試著這樣想呢?

此外,現在年輕一輩的世代都有強烈煩惱自己該怎麼活的傾向。心理學家榎本博明在著作《如何打造真正的自己》(《ほんとうの自分の作り方》,講談社出版)中闡明理由如下:

「現代人似乎有著不斷問自己『應該以何種姿態生活』的宿命。為什麼呢?這或許是因為這個時代的社會,並未充分提出對生存之道應有的定義吧。尊重個人、強調人人都有自由選擇權的時代氛圍,有時也會令人如迷途羔羊般不知所措。

和這個時代不同,上一個時代有著強烈而明確的社會規範,告訴人們許多生存的規範準則。諸如:四十歲以前必須成家立業、若身為長男就必須繼承家業和父母同住、做父親的就要有威嚴、當老師的要做學生和鄰居的好榜樣……這些規範固然嚴厲,但也因為人生努力的方向都就此規定好了,不可否認的確給了人一種安心感。」

仔細想想,現代這個擁有自由選擇權的社會,代價或許就是必須面臨在「找尋自我」的過程中迷失方向,找不到生存之道的痛苦吧。不過,即使如此還是想擁有自由人生,這就是現代社會。只要有足夠的力量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就能獲得豐富的人生。我是這麼認為的。

舉例來說,讓我們來思考一下人生中花了大把時間去做的工作吧。工作求的是什麼呢?我認為那必須是精神上的報酬才行。像是:

‧ 能夠發揮自己的專長。
‧ 即使辛苦也躍躍欲試。
‧ 能直接看到客人的笑容。
‧ 即使辛苦,但對社會帶來莫大的影響力。
‧ 對老板提出的願景感到共鳴。


……等等,這些都是就算比起精神報酬,金錢上的報酬比較低也能繼續努力的例子。

「和民」居食屋的創辦人渡邊美樹先生曾在專訪中這麼說:「想做好工作,重點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工作。(中略)能從工作中感到快樂,自然就會努力了吧。當你想花心思去做時,工作就能做得好,也能留下好成績,也因此會越來越喜歡自己的工作,進而更努力。所以我們要在工作中創造這樣的良性循環。」這正可說是重視WANT而獲得的良性循環人生。


沒有馬上看到成果也別焦急

不過,這裡有兩件事情需要特別注意。

第一,就是不要馬上做出「得立刻換工作或轉換業種」的結論。有許多想做的事,其實都是在現有的環境中就能辦到的。要是無法察覺這一點,也只會成為一個不斷尋找「青鳥」的轉職族而已。

第二,開始做想做的事之後,收入不但不會增加,反而很有可能一時減少。

舉例來說,我認識一位以成為諮詢顧問為目標的人,他就是一邊繼續維持白天在食品工廠當會計的工作,一邊在下班後去進修諮詢顧問課程,並且在週末免費提供諮詢顧問,一直到第二年才終於離職創業。開始自己想做的工作固然心滿意足,但最初的三年內,都無法超越在公司上班時的年收入。

其實,當開始自己想做的工作後,生活並不會一口氣達到理想狀態。唯有一點一滴地做出自己認同的成績,調整環境,之後才會進入良性循環之中。

沒錯,即使開始了自己想做的事,也需要好一段時間才能做出滿意的成績。不過,只要狀況開始變好,持續下去,就能擁有高度的滿足。一旦做出好成績,也會帶來更多機會,漸漸地就能獲得更高層次的WANT了。

不只是工作,其他事情也是如此,想環遊世界,想在柬埔寨創辦學校,想當畫家謀生等等……這些夢想也一樣。藉由持續反覆後面提到的三個習慣,就能展開一個良性循環的人生。


人生就是一場找到想做的事,並去實踐的旅程

《成功九步驟》(《成功の9ステップ》,幻冬舍出版)的作者詹姆斯‧思金納(James Skinner)先生曾在座談會上公開下面這個小故事:當他前往大洋洲上四面環海的島國斐濟時,思金納先生對斐濟人提出這樣的問題。

「你的人生目的是什麼呢?」
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斐濟人這麼回答。
「哇哈哈,這很簡單啊。那就是幸福,如此而已。」

據說這就是他的答案。而斐濟人民的幸福度,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高。他們的國家受美麗海洋環繞,吃美味的魚,和家人朋友把酒言歡,享受每一天的生活。腦子裡想的,都是如何享受每一天,把生活過得更豐富。

日本的經濟優於斐濟人,也過著更便利的生活。日本的國民所得幾乎是斐濟的十倍。可是我很懷疑,日本人能否和斐濟人一樣,重視如何讓自己擁有幸福。就連那位偉大的亞里斯多德都曾說過,「人生以幸福為目的」。

我認為唯有持續做著自己想做的事的人,才有可能獲得幸福人生。

我來說一個實現自己想做的事的好例子。

渡邊先生最初的目標是「擁有屬於自己的餐飲店」。為此,他需要存下資金三百萬。而他為了達到此一目的,曾擔任佐川快遞的貨運員,成為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其後,他成為「壺八」居酒屋的加盟業者,終於擁有了心心念念,屬於自己的店。此後渡邊先生想做的事變成「創立屬於自己品牌的店」,於是他創辦了「和民」,更實現了和民分店遍及全日本的夢想。

接下來,他的目標是「想要改變日本的學校教育」,在北海道帶廣市開始了他的「學校事業」。從此他的WANT也發展為想要藉由此事業解決日本教育問題的BIG WANT。再後來,他更投入因應高齡化社會需求的「看護事業」。

最後,大家應該還記憶猶新的是,他於二○一一年參選了「東京都知事」。

渡邊先生有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名言:「爬山爬到八分高,就要望向下一座山」。渡邊先生一定也遇見過形形色色的人,一邊遭遇著各種問題,一邊探尋、追求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吧。

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想做的事就會增加,事物的格局也會加深。從小目標做起,到更有挑戰性的目標;從達成個人的目標做起,到進化為對社會有貢獻的目標。人生正可說是這樣一場探尋WANT的旅程。(本文選自第一章,陳若雲整理)


作者︰古川武士

關西大學畢業後曾任職日立製作所,二○○六年獨立創業。現任習慣化顧問公司董事長。在訓練、NLP(神經語言程式學)的專業領域中指導過一萬三千五百名上班族,也指導過一百三十二位創投企業經營者。著眼並研究卓越的成功人士們共同擁有的「習慣化能力」。從「技術而非概念」的角度歸納「持續」的方法,開發他獨創的習慣化方法。現在,以「習慣是人的第二天性」為格言,對於不知如何制定員工教育的企業提供研習、諮詢服務,針對具有高度成長意願的個人也提供研討、諮詢課程。


出版:商周出版(2012年12月)

  

 


目錄:

只要找到想做的事,就能獲得良性循環的人生——前言

第1章 為什麼無法找到想做的事?

良性循環讓你做想做的事,過想過的生活
命運之星在你內心閃爍
培養對WANT的感受力
必然與偶然的連鎖造成命運
令WANT的感受力變遲鈍的「四個煞車」
煞車1 MUST(對自己的義務)
煞車2 CAN’T(對自己的設限)
煞車3 WORRY(來自他人的評價)
煞車4 DON’T(來自他人的反對)
用三個層次來思考想做的事
人生層次的WANT(BIG WANT)
生活層次的WANT(MIDDLE WANT)
日常層次的WANT(SMALL WANT)
以WANT為優先,人生就能順利運轉
人生就是一場找到想做的事,並去實踐的旅程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的人」訪談1 設計家具社長 小澤良介先生


第2章 找出內心的興奮與期待,養成「發現的習慣」

發現的習慣有兩個目的
熟知自己內心的需求
需求1 對自我的需求
需求2 對他人的需求
繪製需求的地圖
製作WANT 清單
製作日常層次的WANT清單
製作生活層次的WANT清單
製作人生層次的WANT清單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的人」訪談2 (株)TAKARA TOMY A.R.T.S 遠藤千小姐


第3章 放開內心的煞車,養成「行動的習慣」

只要行動,就能更靠近「想做的事」

找到促成行動的「小機會」

「開除」時間

放開內心的「四個煞車」

煞車1 減少MUST
煞車2 解除CAN’T
煞車3 減輕WORRY
煞車4 調整DON’T
以「設定期限」的方式展開行動
以「嬰兒學步」的方式展開行動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的人」訪談3 網頁設計師 山田玲子小姐


第4章 對內心的聲音更敏感,養成「遵循直覺的習慣」

善用「直覺」
跟著直覺走,人生的抉擇就不會出錯
活得越簡單,就越能聽清楚內心的聲音
六個直覺開關
直覺開關1 冥想
直覺開關2 運動
直覺開關3 一個人旅行
直覺開關4 幻想
直覺開關5 對話
直覺開關6 非日常
Don’t think , FEEL !
感覺之後,用理性驗證
三個習慣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的人」訪談4 譯者 金子一雄先生


第5章 找到「想做的事」而改變了人生的三個故事

故事1 想擁有無悔的就職活動(二十一歲 大學生A君的案例)
故事2 想從事「值得去做」的工作(二十八歲 製造商業務員B先生的案例)
故事3 想脫離只有工作的人生(三十二歲 商社會計C子小姐的案例)
為了不使人生陷入後悔,現在立刻行動——後記

延伸閱讀

年薪390萬經理被公司冷凍「9年來天天沒事做,只能讀報、吃三明治和散步」...「安靜解僱」也算職場霸凌嗎?

2023-02-18

爽吃「GODIVA巧克力霜淇淋」衝了!「買1送1」口味任選 限時2天「販售門市」看這裡

2024-04-17

表哥癌末被棄養,表妹照顧到臨終「口頭把遺產全給她」…4兄妹追討數百萬!關於繼承:別把人情放第1

2024-04-17

0056季配息又拉高到0.79元、年化配息率逾8%!現在38.X元買還划算?施昇輝公式解答

2024-04-17

旅遊補助來了!出國玩能賺5000元、完成「這步驟」就有機會到手…如何申請?回國後能補登?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