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禪修,讓心自在的赤裸

禪修,讓心自在的赤裸

天下雜誌出版

美食旅遊

2013-12-20 10:39

我懺悔未把自己的心視為佛的心。當我們看到美麗的事物,我們喜歡它,看到醜陋的東西,就不喜歡它,看到中性的,我們就不在乎。這就是三種基本的負面情緒,根據我們五種感官與外在物體接觸時所生起的作用。禪修的意義就是,不需要搖鈴吹號而能遇見自己。禪修就是直接對自己的心下功夫,用溫和、沒有威脅的方式讓心赤裸。

創巴仁波切寫說:「『禪修』是一種重新認識自己的方式,重新認識自己的本初善,這種方式讓我們融入實相,不加任何成見和執著。

前面我簡短的提過,年輕的時候我住在一個嬉皮的公社裡,離開之後,我在肯德基州、佛羅里達州和加州的賽馬場工作,那是種季節性的工作,根據各種不同的比賽和不同的馬市場之間交易而移動。這種流浪性的生活方式,非常適合我吉普賽的本性。在嬉皮公社和跑馬場之間,我下了決心學習如何根據傳統方式禪修。我決定拋棄之前所試過的一些偏門的禪修方式。
 
我最早的學習是在舊金山的禪中心(Zen Center),老師是廣上師(Kwong Roshi)。我非常感恩這位溫和的老師,但後來再也沒有遇見過他。當時我每天精進的修行,完全沒有斷掉。只要一有機會我就會到綠峽谷(Green Gulch)的禪修中心,也重複研讀了鈴木俊隆的《禪者的初心》無數次。當我在馬場工作時,不管在馬場內還是馬場外,我都會持續的禪修;我的工作包含在跑馬場騎馬,以及在農場上訓練小馬,這些工作教我身心要保持一心的專注,任何分心就可能會造成意外和受傷。許多年後,我聽到創巴仁波切說,馬鞍其實可以取代禪墊! 這句話完全印證了我的經驗,不管你要做一個好的騎士或者好的禪修者,你都需要好的專注力,而這專注力不能太緊,也不能太鬆。

後來我感覺,身為一個禪修學生,我需要更直接,更有透視力及特別針對我的狀況和問題,所做的指示或澄清,但這些在我當時的情況之下是得不到的。我決定到亞洲,去找一位西藏喇嘛,去尋找自己的上師。我先是遇到了給根欽哲,不久之後就非常幸運的遇見祖古烏金仁波切。自從認識他之後,我不斷的根據的指導,以不同精進的程度修行。
 
禪修訓練非常廣泛而多元,適合一個人的修行方式未必適合另外一個,而許多關鍵在於自己的習性與業力。善巧的上師能夠辨認出什麼樣的方式最適合那一位學生。就像藏傳佛教各個面向的修持一樣,禪修是無法光透過書本來學習的。我可以為你勾勒出一個輪廓,讓你大致了解是怎麼一回事,但你必須把握機會,經由個別指導的禪修老師,找到正確的指導支援。

有兩種方式來學習禪修:一種是學者所使用的分析式禪修,第二種是一般修行者所做的靜坐式禪修。選擇的方式當然是根據自己的個性,但不管怎麼說,人們心識運作的方式有些基本原則是不會變的。此處所說的「心」,定義是「明而覺」。於是,像憤怒這類的情緒,以及像想像或回憶這類的覺受,被視為是心的展現。
 
我們總是會把「我」和心放在一起,我們認為自我是真實存在的,能夠思考、感受以及行動。事實上,心是一個連續動作,由許多剎那、剎那的回憶加起來組成的,每一剎那發生的速度之快,讓自己以為是不間斷的。事實上,每一個回憶都只是一剎那就結束了,在每一剎那生起與消逝的中間,有一個短短的縫隙。

就是這不間斷的意念和概念的鏈結才會形成了業。禪修正好能中斷這個過程,一層層撥開防礙了我們體驗自心本性的遮障。雖然如此,「究竟的見解,必須透過個人直接體驗才能被認出,而不是依靠哲學性的推論分析或者任何方法。」

我們不斷地被告知萬事萬物都是心的投射,沒有任何內在或外在的真實存在。所以我們要來研究心通常的運作方式,看看能否簡單了解它是如何運作的,然後就可以運用禪修的方式來重新調整我們平時的習性。所謂分析式的禪修就是問一系列的探索性問題,關於心的本性,關於念頭和覺受。這個禪修過程首先要檢視自己的心,它是從哪裡來的? 它在哪裡佇留? 它在哪裡消失? 它的形狀、顏色,以及可辨認的特質是什麼? 等等。

當我們透過分析,真正達到一種真實的信心,確認以上全部都不存在,接著上師就會指導學生就去分析念頭和覺受,用同樣的方式來檢視它們。藏傳佛教三種偉大的見地──大圓滿、大手印和大中觀,同樣都運用這種方法。這樣的訓練大大
的挑戰我們現有關於心、念頭和覺受的概念。

要接受心、念頭和覺受的無實質性,可能比接受外在物體的無實質性要容易,所以,接下來就是要做以下的檢視。當我們看到一個物體時,好比說一個杯子,首先的反應就是認定它確實是什麼。之後,我們就會開始貼上標籤:如果我們喜歡它,「這是一個好杯子」;如果我們討厭它,「這是一個很醜的杯子」;或者,如果我們無感,就完全沒有意見。祖古烏金仁波切評論說:「在這一方面我們都是一樣的,當我們看到美麗的事物,我們喜歡它,看到醜陋的東西,就不喜歡它,看到中性的,我們就不在乎。
 
這就是三種基本的負面情緒,根據我們五種感官與外在物體接觸時所生起的作用。主體,也就是我們內在的心,喜歡享樂,不喜歡痛苦,也能夠保持無感。這六種經驗:視覺上的形體、聽覺、嗅覺、味道、質感以及心中的對象(色、
聲、香、味、觸、法),被稱為意識的六種匯集(六識)。④」創古仁波切非常清晰的解釋這個過程如下:

心經驗世界的方式就是透過五官。雖然如此,我們的心識本身並不直接經驗影像、味道、聲音、味覺或質感。我們所覺受的只是這些經驗的心裡印象。根據這個心裡印象,我們會創造第二層的意念,關於過去、現在以及未來,我們會決定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什麼該接受,什麼該拋棄。這種活動稱之為第六識。

我們總是相信被覺察的物體在外面某處,而覺受者就是自己的心,在裡面某處。所有的覺受,不論是六種意識中的物體,或者是過程中可能會生起的不同念頭和情緒反應,都不在外;它們是心中的事件,發生在自己的心中。於是,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去相信物體都在外,是一個錯誤的概念。

意識的第七面向叫做「被擾亂的心識」(末那識)。這是持續在發生的,完全是我執心的一種特質,但不像第六意識中「我是」這個念頭那麼的明顯。被擾亂的心意識就像是一個含蓄的背景聲音,一種持續的感覺,感覺執著自己。這是我們醒著或睡著的時候隨時存在的狀態。

第八意識被稱為「一切種識」,在梵文中叫做 alaya-vijnana(阿賴耶識)。它也算是一種背景意識,因為它就是心持續的明光,心持續的意識特質。第八意識就是允許任何經驗發生的地方,不管有沒有意念涉入,不管我們是否在詮釋感官輸入進來的東西。能明晰認知及覺知的特質,是持續而穩定的。從無始輪迴以來,這「一切種識」就是我們一切習性的根基,不斷重新創造我們覺知事物的不同方式。這就是為什麼它被稱之為一切種識。

第六意識,也就是意識,就是讓我們覺得自己在禪修的意識。我們看見物體,並且注意到許多的聲音、嗅覺、味道和觸感。伴隨著這種經驗的是一種概念化的行動,這種概念化將標籤和價值貼在所覺知的東西上,這就是意識。意識會把判斷力結合到這些感官印象上。這是一種概念化的過程。

意識並不直接去覺知對象。第六識辨認的是一種「心中印象」。這個心中印象在心中呈現,然後就和各種不同的聯想結合在一起,好比說,某個特定對象的名稱。我們就用一根柱子為例。根據人們以前記憶中各種不同柱子的印象,第六意識會把這些印象融成一團,創造出一個有著基本印象的概念叫做「柱子」。這一切會被融合到一個整體的印象,這就是我們聽到「柱子」這個字的時候所連結的印象。感官只是單純的呈現一個印象,但第六意識就會做聯想,然後把這樣
一個單純的感官印象視為柱子,這和眼識不同,因為眼識只不過是簡單、直接的感知到面前存在物,感官作用是非概念性的,不會在對象上貼上任何標籤和評價。
 
只有意識才會把現有的意象分類和下定義,透過這個過程,意識會創造一個概念,並且對我們所覺受的對象加上某些造作。意識會抓取過去的回憶和未來的期望,以及許多與「柱子」之名有關的東西和標籤相融在一起。所以說,在八個意識之中,只有意識是會禪修。換句話說,是思考者在培養禪修的狀態。

通常第六識,也就是意識,總是向外看,在外在覺受的對象中尋找滿足。透過禪定的練習,這個過程會逆轉,意識回頭向內,開始觀看自己。現在我們已經有一種基本的了解,關於心是如何運作的,我們來學習一種基礎的禪修:止(Shamatha),也被稱為「安止禪修」。
 
為什麼要做這種禪修?它的利益何在? 
 
有一個經典的例子:面對一個池塘,想看到自己的臉,如果水被攪起,變濁,就看不見自己的臉;但是如果水是清晰而平靜的,反影無礙的顯現。如果要見到自己最自然的面目,也就是佛性,第一步就是要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我們日夜被狂奔的意念和煩惱擾動,這迷惑著我們的心境,浪遊直至它被遮蔽無法使用。此處,不是以淨觀來改變自己多變且不穩定的心,那是以後的學習。現在我們所做的就是和自己最基本的元素重新相逢,也就是「當下的覺受」,如何重逢? 那就是透過坐姿、正念和呼吸。
 
就像過去所說的四正念轉心和發菩提心訓練中,請在自己神聖的空間中設立一個舒適的座椅。有一點很重要,但是不常被提到的,就是禪修者應當穿著較寬鬆的衣服,也就是不會緊勒身體令呼吸順暢的衣服。對某些人來說,坐在地上因為腿必須直接接觸硬的地板,可能會因此感覺到冷或不舒服,導致分心,因此,禪修座墊可以放在另外一個瑜伽墊或另一個更大的禪修墊上,好讓自己坐在地上舒適些。

請雙腿盤坐,或者讓右腿稍稍向前,任何感覺正確和舒適的方式就可以。最重要的、也是最精要的一點,就是背部要保持挺直。如果你需要坐在椅子上才能這樣坐的話,請坐椅子上。手的位置有很多種:你可以用偉大成就者龍欽冉江(Longchen Rabjam)舒適的姿態,就是把手放在膝蓋上;或者可以把左手輕輕的放在右手上(也可以右手在上,結禪定印),大拇指在肚臍的位置輕輕相碰,像是中間夾著一張紙。頭和頸部保持直立,眼睛自然張開,視線向下對著自己的鼻子,這樣就會自然讓眼睛半閉。在未來進階的禪修中,會有指示如何直直的向前注視著虛空,但現在來講,那樣做可能會不容易讓心靜下來。

禪修過程中的呼吸應當正常,不要用任何造作或刻意的方式呼吸。尤其是,根據大圓滿的傳承,要透過嘴巴呼吸,而不是鼻子。開始時,單純的數自己的吸氣和吐氣,從一到十,吸氣和吐氣一次,就自由的數「一」,不要讓你的身、語、意做其他事。單純的專注在呼吸上。如果你看到自己的心已經跑出去了,用吸氣和吐氣把它帶回來。每一次禪修不需要長,但是要做的好,慢慢有了信心之後,再增加長度。

所有禪修者都會發現在禪修中會湧現許多的想法和感受,有些人甚至認為這就是禪修時會帶出來的。並不是這樣,只不過是你之前從來沒有發現它們的存在而已;其實這個暗潮在你的心續之流中日夜不斷的奔跑,只是你現在才意識到它。這就是靜坐所能帶給你的一種控制。
 
如果你產生了靜坐當下你經驗了如上的過程,恭喜你,你已經踏出第一步來主宰自己的心了。(本文選自第七章,陳若雲整理)
 
 
作者︰瑪莎德千汪嫫(Marcia Dechen Wangmo)
美國女性,中學時代即參與街頭示威遊行,成長於嬉皮公社,自認血液中流著吉普賽的基因,也是一位馴馬師與環保人士。追隨過許多著名的成就上師,其中包括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禪修大師祖古烏金仁波切,並在其座下擔任侍者十七年。對現代學佛者而言,她以這樣的身分、角色和思維,對於想要追隨古老上師傳承的學習者而言,提供了相當寶貴的經驗。 
 
 
出版:天下雜誌出版(2013年10月)
 
書名:無方浪遊-瑜伽女的修行告白
 
    
 
目錄:
 
原序 喚醒全然的醒覺  東杜仁波切
譯者序 身邊的傳奇  丁乃竺
推薦序 一位流浪瑜伽女的懺悔  賴聲川
 
前言
1失樂園
2紅色或藍色的藥丸
3行人寂寥的幽徑
4靜思
5上師的重要性
6菩提心
7禪修
8以度母來療癒
9行持
10融合
11迎向所有的可能性
 
感謝
附錄一:觀禪
附錄二:度母儀軌

延伸閱讀

美國伺服器大廠帶頭打造綠能機房 回台擴產力拚龍頭 美超微擁抱綠色運算 13年營收逆勢增七倍

2021-07-28

從輝達挖角人才搶「邊緣AI」大餅!英業達(2356)打入IC設計廠化身矽智財概念股,為何外資仍看淡?

2023-12-29

2024年股市充滿險惡,輝達股價卻逆勢創新高,孫慧芳:AI仍是未來大趨勢,長期持有必成贏家

2024-01-15

黃仁勳:輝達AI晶片供應相當緊張,未來10年將看到產業重塑…和張忠謀、魏哲家餐敘說了什麼

2024-01-26

46兆大咖金主再出手!挪威主權基金大買台積電列第4大股東,輝達、蘋果…哪些科技股被青睞?

202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