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照料小孩,你像個傭人嗎?

照料小孩,你像個傭人嗎?

2013-12-25 10:37

抱歉這裡一團亂,因為我們住在這裡。
—羅珊.巴爾(Roseanne Barr)

千萬別替孩子做他能自理的事。
—魯道夫.崔克斯

會走路就會做事。
—薇琪.霍佛

在今天這個忙碌又過度安排的世界,「訓練」(或者缺乏訓練)為什麼會成為許多家長教育子女的主要問題?

也許,一開始你只是以無傷大雅的方式幫助小孩打理生活,好讓他們出去和朋友玩,或是準備好去上學或運動;又或者一開始你只是習慣了發號施令,而當孩子進入你的世界之後,你的責任加重了,整個家需要你的協助以同步運作;也可能是你心中有著如何成為好父母的既定想法,以及好父母養育的孩子會是什麼模樣,於是訂下目標,決心成為好父母。
 
無論是有意無意走到這個地步,你為人父母的角色已經變成了傭人。你是整理家務、清理桌面、換洗衣物、打掃屋子內外的那個人。沒人能阻止你做這些事,尤其是有客人來訪、早上九點鐘就要開會,或只是無法等家人慢慢把事情做完。你讓「整潔的生活」變成家庭的重心,想當然耳,在一天結束時,你經常都是精疲力竭,無法保有你想要的愉快活力。而這一切都始於你把自己當成……嗯,我實在找不出比較好聽的說法,把自己當成傭人。


繼續當傭人的四種錯誤信念

家長日復一日打理孩子能自理的事務,是因為有四種信念會在有意無意間驅使他們這麼做,挾持他們繼續擔任傭人這個職務。

1. 孩子不應該做家事,他們很快就長大了,應該好好享受這段愉快的時光。
2. 孩子本來就會把東西弄得一團糟。我的標準很高,對於一切都有特定的要求,而孩子根本不在意這些。
3. 孩子是父母的縮影,因此,重要的是讓孩子準備就緒才出門,身上穿著乾淨的衣物,手上拿著自己的午餐。
4. 孩子真的需要我幫他們打理。


童話破滅:傭人無法神奇地完成一切

假如你成了工作爆量的傭人,重要的是,停下來想想自己為何要接受這份差事,看透外在的光環,看清這種狀況如何影響了全家大小。你可能認為,自己為孩子打造了完美的生活,不過,後退一步想一想,你會知道當傭人其實不見得是好事。為了破除以上這種信念,這裡有個小故事來點出關鍵點:傭人收拾大家的爛攤子,卻不見得讓生活更美好。


第一種信念
孩子只是想要也應該要有愉快的童年。


許多家長深信,慈愛的好(完美)父母要為孩子做好一切,讓孩子盡情享受童年,不必承受大人世界的壓力。這些家長忙著準備食物、綁鞋帶、減輕憂慮,想辦法讓生活更舒適,以確保孩子不必承受生活帶來的壓力與負擔。儘管這些父母已經累過頭了,卻還是不在意為孩子打理好一切,因為他們真心相信這一切付出很值得!


累死人的「代辦」清單

在我剛踏入這一行成為親職教育者之前,曾借住在一位朋友家,她的人生目標就是,在成人世界裡為孩子打造一個毫無壓力與責任的空間。以下是我在三天之中親眼見證的一切,在這短短的一段時間內,我學到的可不少。

每天早上,有條不紊的珍妮會以一杯咖啡和一張自己以及三個孩子的待辦清單,拉開一天的序幕,讓孩子能輕鬆準時地出門。她的孩子會晚點起床,而她卻早早起床整理書包和午餐盒,清洗發臭的足球運動服,以便一切準備就緒。她裝好至少三色食物的午餐盒,把孩子要帶的東西堆在門邊的長凳上。她準備好一切,讓孩子只要準時起床、穿上準備好的衣服、吃早餐、揹起整理好的書包就能上學去。

我看著她處理這些例行公事,心想:「這可是一大堆工作耶!」不過這才剛開始而已。珍妮倒了第二杯咖啡之後,小跑步上樓,換穿上班服裝,並且叫醒孩子。我看不到樓上發生了什麼事,不過,我能聽見每一個字。那些孩子至少過了三十分鐘才下樓,以下是我喝茶時聽到的片段對話。

「賈斯汀(八歲),起床囉,我已經幫你關掉鬧鐘、按掉貪睡鬧鈴兩次了。現在動作快一點,因為我已經讓你多睡十分鐘了。」
「喬治(六歲),該起床了。我幫你抓背兩分鐘。看到沒,我設定好鬧鐘囉,鬧鐘響你就一定要起床好嗎?」抓抓抓……鬧鐘響。「喬治,媽咪不能繼續幫你抓背了,假如你再拖拖拉拉,我們就要遲到了。我要叫你妹妹起床囉。」
「葛瑞絲(四歲),該起床囉,愛睡蟲。我知道妳不喜歡早晨,對不對啊?我們來換尿布,然後再抱抱。來吧,葛瑞絲,尿布都濕了,妳要把媽咪也尿得一身濕了。好嘛,葛瑞絲,不然妳坐在媽咪腿上,我抱著妳換尿布好嗎?妳喜歡這樣嗎?」

在這些對話之間,我還聽見了:「喬治,衣服穿好了沒?賈斯汀,你又跑回去睡覺了,對不對?」

接著,這場「起床秀」轉移陣地來到了廚房。孩子們沒有多做什麼,只是走來走去。他們並不調皮,只是毫不在意母親為了讓他們愉快舒適地展開一天,忙得焦頭爛額。即使有那麼多準備工作和親親抱抱,早晨還是免不了佯裝啼哭、哭鬧、賭氣、打鬧、拖拖拉拉、分心,再加上孩子們不時動手動腳、堅持己見,提出更多的要求。

珍妮終於讓孩子都上了車、開車出門之後,我又回去床上,我累壞了。放學回到家後,孩子又上演相同戲碼,如此這般繼續下去,直到上床睡覺為止。過了兩天這種生活,我直率地要求珍妮為我說明,她為何給自己設定這種狂亂的步調,搞得自己不像人母,反而成了傭人。她想了很久,然後做出以下這番結論:

為人父母是我人生計畫中的一部分。我知道自己想為人父母,而且很清楚要如何教養小孩,包括我要給孩子一個神奇的童年。童年應該充滿探險、興奮、歡樂、發現和安全感。孩子將來會花很多時間處理成人的事務,所以,讓他們盡情享受童年又何妨?

從事親職教育的二十年間,「……又何妨」這個問題一再成了自問自答的問句。
這麼做其實也無妨:

 假如你服侍家裡的小霸王卻不會心生不滿。
 假如你不介意家裡的孩子,對於你為了他們的舒適生活所做出的各項努力感到無動於衷。
 假如你不介意孩子相信,他們有權要求全天候的傭人服務。
 假如你不介意孩子離家上大學時,不知道如何使用洗碗機或乾衣機。
 假如你不介意這個家沒有樂趣可言,因為全家人都像無頭蒼蠅一樣忙,卻沒人擔起真正的責任。
 假如你樂意剝奪孩子難能可貴的學習意願,讓他們與社會脫節,和周遭的人失去聯絡管道。


貼膠帶時刻

請一位不會認為你發瘋的朋友,在你忙得團團轉時拿出膠帶,把你的雙臂緊緊纏起來。然後坐下來,讓朋友用膠帶把你黏在椅子上。你沒有任何理由需要跳起來打理一切、緊急滅火,或者幫孩子將事情處理得更「簡單」或「完美」。即使袖手旁觀,還是能當個好媽媽。請記住,童年的目的在於學習。藉由練習,孩子能學會應對真實世界的技巧。當「超級老媽」不再照料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才有機會發展出穩固的價值觀和自信心。給他們一些空間,利用你的喘息時間去看書或跑步吧!

諷刺的是,即使珍妮為孩子打理一切,卻依然不時對孩子嘮叨、提醒和訓話,教訓他們應該盡量打理自己的事。這完全說不通:她不希望因為期望太多或是要孩子去做事而帶給孩子困擾,卻又真心期待他們能神奇地自動幫忙。

這種錯誤的信念打造出疲憊不堪、過度保護、情緒不佳的父母。如此一來,也為這個「真實」的世界帶來了不知感激、過度縱容、被寵壞的孩子,長大後成為要求過多、依賴又沒安全感的人,就連處理生活中最簡單的小事都缺乏訓練或經驗。

這些話聽起來也許太嚴厲,但是根據我的經驗,孩子若受到過度保護、滿足需求及照料,絕對不利於將來的成功健康。傭人服務並未提供孩子未來可運用的實質智慧,屆時他們會發現真實的世界和「完美」的家庭天堂截然不同。

在我離開前,珍妮對我說:「如果妳知道有更好的處理方式,請告訴我。」我離去後,對於這個兩難問題反覆思考了許久,不知該如何避免滿心怨懟地穿上傭人制服。這個問題後來成了我課程中的基礎原則。

第二種信念
事情全都交給我,會處理得更完美。


對許多家長而言,變身傭人並非因為希望孩子的生活充滿神奇和驚喜,而是因為他們每天都想要掌控一切。我們都認識至少一、兩位這種類型的母親:強勢掌控一切。套句她們的話,假如她們不動手打理,整個家就要分崩離析了。我也有這種人格特質,我自認是個變種的控制狂。在我的觀念中,讓孩子幫忙做家事的後果就是,幾乎沒有一件事會按照「對的」方式(換句話說,也就是我的方式)去做。


照我說的做,否則免談!

這位是東妮,她是典型的A型人格,負責打理一切,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她做事嚴格、認真投入,大體上還算和藹可親。你可以說她是一位負責任又有效率的母親,隨時都能掌控情況,大小事都由她作主,包括購物、安排行程以及訂定家規。

東妮跟總是小心翼翼設法讓孩子過得輕鬆愜意的珍妮不同。她的動作迅速,遇到一點阻礙便大發雷霆。孩子們知道母親的期待,於是對母親的要求照單全收。大家在吃營養均衡的早餐時,她忙著為孩子挑選衣服,把東西排放在門邊,在上課前傳電子郵件給老師。孩子們吃完早餐會衝上樓穿好衣服再去刷牙,然後下樓。就這樣,每天早上都順利出門。東妮準時出發,將咖啡杯放在車子的杯架上,孩子們蹦蹦跳跳地上車。萬一有人忘了帶東西,她另有備用計畫,或是在上班前先繞回家拿。

東妮也是計畫大師。她覆誦孩子們放學後該做的事,並且唸出詳細清單,告訴他們需要用到哪些東西,以及物品的放置位置。她每天就像上了發條提醒孩子拿水壺裝滿開水,拿零食帶在身上,找出制服打包帶著。孩子對課外活動的參與沒有太多發言權,不過,東妮在某種程度上很公平,她不會強迫孩子一定要參加每種運動或活動。然而,她相信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多方學習,而她的責任就是確保孩子做到這點。在這方面,她並未容許太多談判空間,其中包括生日派對、學校活動與募款餐會等,他們一樣也沒錯過。

營養對她來說很重要,乾淨的廚房也是。假如她讓孩子進入她的地盤,結局一定是鬆餅、麵糊滿天飛,把廚房搞得又髒又臭。這種事絕對不能發生,因此,她做了整齊的櫥櫃系統,規劃出用餐區,因為她不想把家裡搞得一團亂再去打掃。這不是東妮樂意分享時間、精力和空間的地方。廚房裡頭逐漸堆滿了東西,不健康的食品逐漸蔓延,讓孩子走進廚房(或者參與決策過程)會開啟爭執的大門。對東妮來說,根本不值得如此大費周章。

東妮也很看重教育和努力,大家都知道她以前還會自己改作業。她從不缺席學校的每次會議,會私下留言給老師,並且固定登入成績入口查看。她有個特定的地方讓孩子做功課,確保他們什麼都不缺。她注意到,完成功課的過程中總是會引起一些紛爭,尤其是孩子越來越大了,有更多功課要完成。不過,教育很重要,假如她得花四十五分鐘要求、威脅、利誘、訓話,那也只能這麼做了。再說,她才不會讓孩子得到壞成績,危及他們的大學選擇,或者讓他們看起來像是不知道教育重要性的家庭。這種事絕對不可能發生。

這種A型傭人母親在批評周遭發生的大小事情時,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在眾人面前),她不發問,而是發表意見。假如孩子想幫忙或自行處理某事,她會在無意間干涉或是批評。要不了多久,孩子們的意志就會被消磨殆盡、撒手不做了。這樣,她就能照自己的方式去完成。

東妮採取這種做法(你可能也是如此),並不是因為她不希望小孩太辛苦或是幫忙,而是她不希望去收拾訓練小孩做事或幫忙所帶來的混亂和錯誤。讓孩子有參與感,理論上聽起來是好的,她也會想:「也許我是該讓孩子多為自己做點事、幫忙打理家務。不過,我喜歡事情有固定的做法,自己動手會比較容易,我自有一套喜歡的方式和系統。再說,我是個完美主義者,孩子永遠無法達到我的要求,何必麻煩呢?大家都信任我,照我計畫的方式度過每一天,這樣有什麼不對嗎?」


貼膠帶時刻

好吧,完美大師們,這個方式不容易,不過,何妨放手一試。拿一捲膠帶,眼睛閉上貼起來,嘴巴也是。這意味著你要壓抑自己去檢視孩子所做的努力、修正成為你喜歡的方式。你不會知道襪子是否搭配成雙,也不會知道房間是否一塵不染,更不會知道美勞作業是否完美地黏合完成,或者襯衫是否在一週內穿了三次。你一定要相信,這些小細節不如你所想的那麼重要,孩子也能做出不錯的決定。孩子可能在一週內把他最愛的襯衫穿過三遍,不過,這是他的選擇。給他一點信任,看看結果會如何。


這樣沒什麼不對:

 假如你不擔心孩子只受過一點訓練,或根本不曾被訓練過該如何處理事情,並做出適合自己(而不是你)的決定,就進入社會。
 假如你不擔心他們會接受他人指示,而那些「主導方向」的人不見得會把他們的最佳利益考慮在內。(去做這件事,因為我說了算,懂嗎,小子?)
 假如你不意外他會下定決心,再也不受他人控制,並且決定要以控制他人來取代。
 假如你不擔心養出缺乏自信的孩子,他們不敢嘗試新事物或冒險,也不曾發展出專屬於自己的獨特喜好、風格、行事規則和解決方法。
 假如你不在意每天告訴孩子(藉由你的行動),你不相信他們所做的決定、完成的任務,或者是為自己的工作或選擇承擔責任(因為你幫他做完了他能自理的事,絲毫不給他嘗試機會)。
 假如你不介意增加孩子之間以及親子之間的爭執,因為他們沒有其他更有趣更重要的事可做。

處於這種循環的家長們樂意忽略爭執、勾心鬥角、意見不合、憎恨及溝通不良,以換取由能幹傭人打掃得一塵不染的房子,以及準時執行的行程計畫。事實上,這個訊息傳達的是:假如現在一切都照我的方法去做,就算孩子生我的氣又如何?他可是穿著得體,而且房間整整齊齊。

事實上,這種信念會形成專橫、強勢、掌控一切的教養方式,讓孩子沒有太多空間學習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正向方式去努力,並且讓父母看重。相反地,孩子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感覺受傷,於是開始調皮搗蛋。為孩子打理一切的母親,反而把孩子變成一個毫無自理能力的青少年。這很顯然不是父母全心付出、變身傭人的初衷。


第三種信念
假如孩子不整潔、沒禮貌、不守規矩、老是犯錯,我看起來就像是養了差勁小孩的偷懶家長。


有些家長繫上傭人的工作圍裙,因為他們深信,孩子是父母的延伸和縮影。這些家長喜歡看起來穩重整潔、精神奕奕,願意犧牲個人特性以避免在眾人面前犯錯,隨時保持光鮮亮麗的外表。這樣聽起來也許很虛偽,當然事實也有可能並非如此。但許多家長會說,他人會依據孩子在公眾場合的表現,判斷自己是否為好父母。


孩子就是我的形象,別讓老媽丟臉!

這位是凱蒂,她和珍妮、東妮一樣都很忙。她一天到晚忙著清理、打掃、擦拭、解圍、找藉口、替孩子解套,因為她認為,假如孩子亂七八糟或屋子又髒又亂,朋友就會認為她是粗心大意的母親。

我在研習課程認識了凱蒂,她承認自己一手打理家中大小事,實在累壞了。我問她為何把自己搞得像傭人,她說:「我是怎樣的父母,就看我的孩子如何表現,包括他們的外表、舉止、功課、運動表現的好壞,待人是否有禮,以及能否展現合作精神。甚至,孩子是否說請和謝謝也成了評斷我為人父母的依據,而這林林總總只佔其中的一半而已。」

凱蒂深信,她的孩子必須外表整潔、言談有禮、舉止規矩,家裡要有條不紊,她的生活必須反映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這樣她才會認為自己是個好母親。我的孩子和我的家反映出我是怎樣的人,這種恐懼迫使她為家庭鞠躬盡瘁,從乾淨整潔的牛仔褲、馬桶的清潔度,一直到配對的襪子,無一不教她擔心。

當我對凱蒂進行一對一輔導時,我注意到她保持高度警覺,隨時觀察孩子有哪些行為需要被糾正。凱蒂很擔心大家會如何評斷她,因此,她盡可能主導孩子生活中的大小事,免得他們看起來太蠢、丟三落四、懶惰或是不夠聰明。她認為身為母親的價值繫於人們對她的評價,以及孩子在別人眼中的優劣。

我問凱蒂,對於放手和別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她有何看法。她說:「我很樂意稍微放手,不過,我不能冒險讓我的孩子成為散漫家庭的一份子。維持良好形象總是無傷,因為這樣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幫助。」

貼膠帶時刻

拿膠帶遮住外在世界的窺視孔。外面發生了什麼事,誰會在前廊、學校、教堂或社區等著批判你,這些都不重要。接下來,遮住耳朵,站穩腳步。你根本不需要太擔心孩子說的話會讓你難堪,或者傷害家庭的形象。停止傾聽你想要修正或換個說法的話語,讓他們去討論、閒聊、爭執,允許在他們反對某事的時候跟你說不(這種練習將來在社會上很有用),並且能說出他們喜歡或不喜歡誰。

一旦你停止傾聽哪裡出錯,便能停止插手將孩子重新導向讓你有面子的方向。二十五年後,孩子休假回家看你,那時,現在這個外面的世界早已不存在了。親子關係才是最重要的,畢竟將來只有你和家人會仍然一起坐在餐桌旁—其他什麼都無關緊要了。


我回想過去這些年來認識的家長,他們是如此努力想取悅外面的世界。假如良好的教養方式真的必須如此,這樣做應該很合理,但這既非必要也不合理。
這樣或許也無妨:

 假如你認為孩子是你的附屬品,而不是有權去發展自己喜好和性格的個體(即使他們喜歡一些比較不「正派」的活動)。
 假如你不擔心孩子到青少年時期會叛逆,而且清楚傳達他一點也不在意你的形象。
 假如你不擔心孩子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反而不在意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 假如你不擔心將來孩子會對那些不注重自己形象的人品頭論足。
 假如你想傳遞給家人的訊息是孩子還「不夠好」,而且將來在男女感情上,他們還是會尋找用相同方式對待他們的人。
 假如你不在乎孩子感覺到,你想把他們變成「超完美的小孩」,既虛假又不像他們自己。
 假如你不在意自己的孩子失去生命中的勇氣和熱情,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只是優勝獎盃,他們的價值在於是否讓你有面子。
 假如你不介意自己的孩子說你是專橫的母親,而且你在意自己的形象更甚於孩子正在建立的自我形象。

深信這種迷思的家長,十分在意自己的面子,以至於看不見真正的重點:努力耕耘自己和孩子共同經營的生命,以及一家人的共同回憶。親子生活的重點在於,接受孩子和父母都會犯錯,而這些錯誤會讓大家看起來有點狼狽。而且,沒錯,這是真的,展現出生命中的一切,會讓我們的缺點曝露在眾人面前。這也給了家長一個機會去教導孩子復原力、接受度,並且置家庭於形象之前。


第四種信念
我要確保孩子不能沒有我,長大後才會繼續陪伴我。


最後,還有些需要被孩子需要的父母認為,要確保自己被需要的最佳方式,就是盡可能拉長時間、擴大面向地讓孩子依賴他們。


媽咪需要被需要

瓊安是一個孩子的媽。我剛認識她時,看不出來她有那些信念。不過當她來到這裡,她立刻明白自己為何要替孩子打理一切。她和班上同學分享以下的故事:

剛才我恍然大悟,終於弄清楚了。我知道自己為何這麼做,這都是為了我自己,我甚至沒有想到女兒。做這一切讓自己感到被需要,插手一切事情,不管她是否真的需要我。我以為這是在幫她的忙,加強親子之間的關係。現在我明白,我做的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我是一名傭人,全心奉獻給這份工作,讓自己感到有價值又很重要,這也是讓孩子親近我的一種手段。不過,教養子女的重點不該在我身上。我的九歲女兒不需要仰賴我在早上為她倒營養穀片,幫她準備好一切並準時出門,整理她的衣櫃並撿起亂扔的衣服,這些都不必要。而且,讓她期待我在她生命中不斷為她指引方向並做出決定,對她來說不是好事。我是該放手讓她去做、不再深信她非要媽咪不可了。我必須停止一天到晚問她是否需要我的幫忙。我猜,她並不需要。我從沒想過這樣插手過問她的事會這麼嚴重,但現在我明白了。

這時,我知道她已經替為人父母的角色重新下定義了。
這的確很嚴重:

 假如你希望孩子感覺受到羈絆,只因為他的母親需要被需要。
 假如你期待躲不掉的叛逆時期來到,因為你的孩子終將掙脫這種束縛,遠離你的身邊。
 假如你的目的是,養育出沒有父母協助就什麼也不敢嘗試的孩子。
 假如你希望教養出極度愛冒險的孩子,他會做出危險的選擇,以便在某種程度上掌控自己的生命。
 假如你不在乎孩子摧毀自己的成功,好讓媽咪開心。
 假如你可以接受,孩子成長到不需要依賴母親時,會找人來替代你。
 假如你期待看見,孩子在未來充滿不安全感及挫折感。
 假如你不介意孩子二十多歲時還要被支援基本需求,即便他的能力足以應付。

這時候已經不需要再多說些什麼了。母親當傭人,因為這讓她感覺自己很重要。但是,這和孩子的需求完全無關,這一點是最容易分辨出來的信念,也是最容易制止的。只要你明白,在孩子塑造人格的時期這樣拴住他,對他其實一點好處也沒有。

假如孩子不需要傭人,那他們需要什麼?

這裡有一份清單,讓你在明白自己成了傭人之後,可以追溯回想。這會幫助你想起來,為何換掉傭人制服並使孩子更充分參與自己的生活,會是一個好主意。

1. 孩子希望能自力更生
打從孩子降臨到世上,他們的首要目標之一便是能自力更生。他們藉由說出「我可以」、「我不需要你的幫忙」和其他推拒方式,讓我們明白這點。重點不在你身上,重點是你的孩子希望能變得自力更生,假如你一直不肯放手,就不可能達成。當這股動力受到阻礙,孩子會感到沮喪洩氣,更別提這會影響到他們的自尊。而自尊是建立在兩個基礎上:有能力照顧自己的基本需求,以及有能力用正向的方式對團體做出貢獻(這裡所說的團體是指家庭)。假如你奪走這兩種學習機會,你的孩子會感到很洩氣,只好以作怪和搗蛋來發洩了。

2. 孩子希望覺得自己有能力
信不信,孩子就像大人,想要感覺自己有能力生活。最簡單的程度上,這意味著照顧生活的基本需求,包括早上起床、收好衣物、挑選早餐內容、決定要帶哪種零食去學校,以及午餐要帶什麼。當孩子感到自己能力不足,就會「表現得」很無能。你知道的,就是「人家不會啦,你來幫我」這種戲碼。接著你會出手幫忙,但是和他想要的不完全一樣,這時就會引發爭執了。越少插手孩子的例行事務,他們就會越獨立,也願意承擔越多責任。

3. 孩子想要掌控權
當你幫孩子打理他們能自理的事,孩子會認為所有事情都是你的事。萬一你沒做完,他們就會抱怨、生氣又沮喪。孩子和你一樣不喜歡這樣,不過,他們會感到沮喪,是因為你讓這種事發生在他們身上,而且他們根本沒能力去自己處理。一個三年級的小孩可能會怪你忘了幫他帶雪褲,但心裡想的卻是,為什麼他不能負責管理自己的東西。總之,這種「媽媽會處理一切」的狀態,讓孩子沒事做又生氣。假如他們要負起責任管好自己的東西,他們就沒有那麼多理由責怪你,同時也能有機會建立起更多的自信。

我再重述一次讓麻煩上身的錯誤信念:

母親讓一切得來太容易。
母親懂得最多。
母親在外很有面子。
母親需要被需要。
也許這些信念之中,你多少都相信一點。花點時間寫下你自己的清單,列出會影響你繼續當傭人的決定。究竟是家裡真的髒亂,或者是害怕家裡看起來一團亂?究竟是你希望照你的方式去做事,還是你沒有其他的目的?這會幫助你發現一些有用的訊息,讓你進入下一個階段,並且舉白旗說:「我再也不當傭人了。」(本文選自第三章,陳若雲整理)
 
 
作者︰薇琪.霍佛(Vicki Hoefle)
專業親職教育者,從事親職教育工作長達二十多年,並且在美國西雅圖經營一家日間托育中心。她也是「教養子女上軌道」(Parenting On Track)的創辦人,這套課程結合了阿德勒心理學、薇琪自身的國際教練聯盟認證教練身分,以及一套經過時間考驗的工具。

二十多年來,薇琪向全美各地的家庭分享教養子女的秘訣與技巧,教導父母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並且身體力行運用在自己的五個孩子身上。她的理念深受家長讚賞和肯定,因而成為邀約不斷、風靡全美的親職教育演說家與推動者。
 
 
出版:沐風文化出版(2013年11月)
 
書名:教養孩子,你只需要一捲膠帶! 
 
目錄:
 
推薦序一:培養一輩子緊密的親子關係 陳美惠 007
推薦序二:貼心的教養是一門藝術 彭瑜亮 011
金牌教師按個讚:你以為教小孩很簡單嗎? 015
幫我老媽按個讚:五個孩子的真心見證 021
幫我自己按個讚:運用膠帶,教養一點都不難 033
 
第一階段 掏出膠帶之前,先搞清楚問題在哪裡!
 
1灌溉雜草:你的關注正是問題所在 041
雜草是討人厭的行為,很快就會主導並定位你和孩子的關係。越是想擺脫雜草,它們就會長得越是茂盛茁壯。這樣的注意力就成了讓雜草不斷生長的肥料。
 
2掩蓋傷口:你的策略正是問題所在 065
貼OK繃是一種暫時止血、讓事情繼續進行的策略,無法產生長效持久的改變,也無法在家庭中建立起秩序、和諧、尊重與合作。
 
3傭人服務:你的照料正是問題所在 081
你是整理家務、清理桌面、換洗衣物、打掃屋子內外的那個人。在一天結束時,你經常都是精疲力竭,而這一切都始於你把自己當成傭人。
 
4堅持管教:你的恐懼正是問題所在 103
不知不覺中,教養子女的重心,從發展親子關係轉換到找出有效的管教策略,讓孩子的表現配合我們理想中的教養方式,以便得到我們想要的家庭生活。
 
5陷入僵局:你的想法正是問題所在 119
假如你不願重新思考自己的想法,那麼,無論使用了多少策略都沒用,因為你把自己設定在相同的道路上:新策略不代表新想法。
 
第二階段 掏出膠帶,貼下去!
 
6為親子關係貼上膠帶:修補家庭裂痕才是解決之道 135
親子關係策略可以幫助父母與孩子保持緊密連結,共度家庭生活中的起起伏伏,支持家長學著稍微放手,相信孩子有能力掌握這個世界,找出一條對他有意義的道路。
 
7幫你的嘴巴貼上膠帶:敞開心閉上嘴才是解決之道 161
拿膠帶貼住你的嘴,停止說話,讓孩子有足夠的空間發揮他們的能力。當你想要說話卻選擇傾聽時,所得到的終身獎項就是智慧。
 
8幫你的身體貼上膠帶:停止傭人服務才是解決之道 185
參與自己生活的孩子會與你對話,而不是自顧自地說話,或是完全忽視你。在這種前提下打造出的親子關係,孩子自然會成為自身學習過程中的管家。
 
9幫眼睛耳朵貼上膠帶:不看廉價鬧劇才是解決之道 213
一旦你決心拉上謝幕簾,就會發現鬧劇消失了。你可以從全新的角度看事情,無需麥克風、聚光燈和舞台。花點時間做筆記,辨識你何時能有自覺地決心置身事外。
 
10信心滿滿準備出發:帶著熱情展開人生的旅程 237
我相信,父母的職責是要確保孩子到了十八歲時,會推開大門、停住、轉身看我們最後一眼,然後臉上帶著笑容,眼中閃爍興奮的光芒,帶著自信與熱情跨出門檻,邁向成人的世界。
 
11膠帶教養成效大:貼膠帶家長的現身說法 271
當家長承諾使用膠帶來打破「什麼都要管」的教養方式,改用關注親子關係的放手策略時,孩子就有機會發現「犯錯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有能力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12膠帶家庭氣氛佳:家人同心合作,彼此扶持 293
採用更多放手教養方式,把焦點放在親子關係策略上,在決心動搖時使用膠帶,這些都為整個家庭帶來絕大的成效。於是,彷彿有人施展了魔法,驚人的轉變就這樣發生了。
 
13膠帶教育影響深:培育有擔當的下一代領導人 305
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將會影響他們成為怎樣的領導人。假如他們在孩提時代被控制、糾正和處罰,怎能指望他們長大後成為肯思考、善良、堅定、有創意、有勇氣的領導人呢?
 
附錄:我的膠帶教養筆記 317
 

延伸閱讀

房地產不好 心情也不好

2017-07-25

史上最大房地產崩盤即將來臨...《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示警「金融危機將比2008年嚴重」:3投資將成避風港

2023-06-10

「看到數據,為台灣捏把冷汗…」ESG浪潮吹向房地產,將如何加速台灣建築業永續轉型?

2023-03-20

中國房地產泡沫會不會吹破?

2016-09-29

台新金中國房地產零曝險、陸資放款不到1%...手握現金230億往「金金併」走?細節怎麼說

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