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00881 00878 00900

母親是面鏡子

母親是面鏡子

2014-09-09 15:55

「站在對方的立場想想吧!」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有機會說這句話,更有的人是用這句話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但是當對象是自己的母親時,我們就會變得難以用這個方式思考。或許是因為母親是太過於親密的存在了,總覺得母親和自己的想法、心情應該要是相同的,如果一有分歧,甚至可能會產生「為什麼她不能理解自己呢」的怒意。

無論母親目前健在與否,我們每個人都是託母親的福才能來到這個世界上。然而,每天忙於工作及家庭的我們,有多少人會在平時意識到從母親那邊得到的恩惠並且表示感謝呢?

「媽媽?每天都會見面,沒特別放在心上耶。」
「除非自己發生什麼特殊狀況,不然也不會特別想到。」
「這麼說來,最近幾乎連面也沒見到。」
我們似乎可以預料到這樣的回答。

「我很小的時候就和媽媽分開了,幾乎沒有關於她的記憶。」
「我心中有些疙瘩,不想去想。」
「事到如今還要說什麼?」
甚至也有像這樣對於母親感到反感的人。


 
如果說:只要你正視自己並思考與母親相關的三個問題,就能看到你想像不到的另一個面向的話,你願意試試看嗎?

這三個問題就是:
-你的母親曾為你做過哪些事?
-你又曾為她做過哪些事?
-你曾帶給她什麼困擾?

盡可能具體地回想這三個問題,將自己轉化為當時的母親的心情並且重新審視你自己。如此一來,你回想起的這些事情會讓你心中湧現一個又一個的念頭、意想不到的發現、令人震驚的誤解、嶄新的希望、溫和的平靜等各式各樣的情緒。

而藉由完整地接受這些情緒讓思考更加深思熟慮,就能改變想法、留意到各種事物,進而冷靜且客觀地從他人的觀點來審視自己。這就是「內觀」。
 
手提包上的手縫圖案
 
這裡有「○」和「○」兩個圖,哪一個會較先吸引你的目光呢?大部分的人都會回答第二個圖「○」,因為「○」有缺少的部分。相較於完整的東西,目光容易落在有缺陷的東西上。沒辦法,這就是人的習性,而且不只是眼睛,心也是一樣。
 
我們通常不容易察覺包圍著自己的幸福,相反地對於缺少的東西或是不幸則相當敏感。這或許是大多數人的經驗,相較於父母替自己做的事,總是最先想到父母沒替自己做的事,然後陷入憤怒、不滿、怨恨的情緒中。一旦被困在不幸的情緒中、在壓抑中成長,絕對會對自己的人生帶來不好的影響。
 
現年三十多歲,不知道如何對兒子表達愛意的長井先生,過去就是因為覺得自己不被父母疼愛而煩惱。長井先生認為自己是受到了十九歲時母親離家出走和在父親放任主義之下長大的環境所影響。
 
母親離家出走的時候,長井先生和弟弟都還只是學生。雖然母親離家後曾一度表示想回到家人身邊,但因為父親無法原諒她,所以最終還是以離婚收場。
 
長井先生在父母離婚後仍有機會見到也期待和兒子見面的母親,可是在長井先生自己也結了婚有了孩子後,開始覺得母親棄家人於不顧的行為很自私,「不能原諒母親」的想法比起以前更加強烈。
 
採取放任主義的父親常說是給長井先生自由,那麼應該會在一旁守護才對,但根本沒有。說是放任主義,其實只是放著不管。這是長井先生對父親的印象。
 
而透過內觀的三個問題,長井先生回想起的是幼稚園時母親幫自己做的手提包,上面還繡著長井先生最喜歡的動物圖案。長井先生在幼稚園時常常偷跑出去、或是從很高的地方跳下來,讓母親非常煩惱,但這些都是為了要讓母親把注意力從弟弟轉移到自己身上所做的表現,其實小時候的自己最喜歡母親了。
 
讀大學的時候母親特地從很遠的地方來探望自己,但是在母親短暫停留的期間,長井先生卻一點也不想見到母親。即使如此,母親在離開後卻還在附近學校舉辦的義賣會上買了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留在寄宿的地方,想要轉交給兒子。
 
無論面對多麼冷漠的態度,母親仍為自己做了很多事,母親確實是愛著自己的。確認了這一點後,長井先生也想起了關於父親的事。那些是他長大後從奶奶和姑姑那裡聽來的父親小時候的事。
 
父親是繼三個姐姐之後家中的第一個男孩子,因此父親可說是在爺爺的溺愛之下成長的。像是在分零食的時候就十分的不公平,父親自己一個人得到的分量和三個姐姐加起來的分量竟然是相同的。
 
或許父親就是因為討厭這種不公平,所以才刻意放任自己的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吧。
 
長井先生也重新想起了父親在假日帶著自己和弟弟去遊樂園玩,和父親一起排隊的情景。
 
父親絕對沒有放任自己不管,即使相隔遙遠,父親還是愛著自己的。至此,長井先生已經化解了心中長久以來對父親、母親的芥蒂。
 
長井先生過去曾為了彌補自己不被父母所愛的缺憾,對子女投注了過多的愛,卻因此造成了子女的壓力而引來他們的厭煩。現在重新回想起這件事,長井先生也忍不住笑了出來。
 
不要只看欠缺的部分,也要想想自己擁有、自己正被愛著的部分。當你能領悟到這一點,你已經開始走在邁向幸福的道路上了。
 
 母親的黑飯糰
 
「照護父母的老年生活」對生活於現代的我們來說,是一個人生重要的階段。在過去的時代中,大家族為普遍的家庭構成型態,我們能夠從小看著祖父母等親人一點一點地衰老,然後接受其他親人的照顧直到離開人世。
 
然而,隨著核心家庭漸成主流,有許多父母都決定不要接受子女的照護,希望獨立生活。即便如此,這樣的父母到了某個年齡,常會突然在某一天還是變得需要子女的照顧不可。在這種時候,多數的子女都會陷入不知所措及悲傷等複雜的情緒中。
 
近來以照護為契機,因而想重新審視父母和自己之間的關係而進行內觀的人增加了。另外,照護父母時的心情和態度因內觀而有所改變的人也非常多。
 
五十五歲的鎌田先生的母親是照護等級5(譯註:在日本的醫療保險制度中有一項因應高齡化社會的社會支援體系,稱為「照護保險」,目的是讓老人到了需要接受照護的狀態下時也能獨立生活。此種醫療保險是由各市町村政府營運,在四十歲至六十四歲的期間加入,六十五歲之後開始生效。在四十歲以上的加入者中,只有拿到「照護認定」的人才能接受照護服務,其中照護認定是根據申請者的狀態由輕至重分為支援等級1、支援等級2及照護等級1至5共七種程度,並依此來決定補助金額的多寡。)的重度失智症患者,她臥床不起而且沒辦法與家人溝通的日子已經有四年了。
 
「週一到週五是利用政府提供的白天照護和短期看護,週六、週日的照護則分別由姐姐和我負責。」
 
大學畢業後就順利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的鎌田先生,現在在公司中帶領著年輕世代,背負著引領公司前進的重責大任。在家庭方面則是和妻子兩人合力養育孩子,順利地將他拉拔長大,現在已成為一名社會人士了。對這樣每天都很忙碌但卻過得很充實的鎌田先生來說,內心唯一的疙瘩就是自己的母親。
 
「最初實在提不起勁,想要回想關於媽媽的事,腦海中也只浮現出她現在不能說話躺在床上的模樣,完全無法順利集中精神。我想不出照護無法溝通的媽媽有任何意義,或許也是因為我一直以「將媽媽送到看護中心對雙方才是最好的」的心情在進行照護的關係吧。」
 
所以鎌田先生在回想關於幼稚園到小學低年級的過程中,也只想起了像老家相簿中的照片之類的普通回憶。
 
但就在腦海中浮現了某個影像後,鎌田先生一下子進入了深層的內觀。那個鮮明的影像就是稻草袋(譯註:用曬乾後的稻草所編成,直徑約40公分,呈現圓柱狀盛裝穀類的器具)形狀的黑飯糰。
 
「那是在小學四、五年級時候的事。當時只要有朋友來家裡玩,媽媽就會準備滿滿一盤的黑飯糰給我們當點心。」
 
所謂的黑飯糰就是用海苔把飯完全包覆起來、看不到白飯的飯糰。飯糰中沒有包入任何食材,但海苔的香氣和鹹淡適中的味道,讓在外面玩累了的男孩子們都獲得了大大的滿足。關西風的稻草袋形狀在東京也很少見,於是「鎌田家的黑飯糰」在班上獲得了好評,許多朋友甚至會為了飯糰而到鎌田先生家裡玩。
 
「一開始,我還覺得沒有甜甜圈或餅乾等點心能招待朋友很丟臉,但後來只要朋友說想吃黑飯糰,我反倒得意了起來。」
 
排滿盤子的一顆顆小小的黑飯糰,都是母親開心地用把手燙得紅通通的熱騰騰白飯作出來的。對我來說,這些飯糰比任何零食都還要美味。不過母親一個人要作這麼多的飯糰一定很辛苦吧—正當想到這裡,鎌田先生的心突然揪了一下。 

「現在想起來,當時我們家的大姐正要進入私立大學、二姐剛就讀高中,家裡的經濟正是最艱困的時候……。」
 
招待朋友的點心不是像外頭賣的精緻的糖果餅乾,而是只包了海苔的飯糰,想必也是母親的苦肉計吧。因為如果到鎌田先生家裡玩的朋友增加,包飯糰得用掉的飯量勢必也得增加不少。
 
「但是媽媽為了空著肚子而來的朋友們,也為了想要招待朋友的我,還是持續做了黑飯糰給我們。」
 
謝謝妳,媽媽。我竟然忘了妳的用心,真是對不起。
 
「但是現在的我,卻已經沒辦法將這個心情傳達給媽媽了。」
 
再怎麼後悔也來不及了!鎌田先生徹底地受到了打擊。至今以為自己的人生都是照自己的想法進行、靠自己的努力所得來的,但其實背後有著母親用著不求回報的心一直支持著、鼓勵著自己啊。
 
在這之後,鎌田先生對於照護母親的心情有了「九十度」的轉變。不是相反的一百八十度轉變,而是能從另一個角度看事情的「九十度」轉變。
 
「首先就是改變媽媽是『心中的包袱』的想法。無論媽媽能不能明白都要不斷和她說話,說很多過去的回憶給媽媽聽。」
 
不只如此,鎌田先生還打算回家之後要請妻子製作稻草袋形狀的飯糰,然後和家人一起邊吃邊述說關於母親的回憶。
 
「想到母親的事,我的心情竟然能變得如此輕鬆愉悅,真是太不可思議,太令人感謝了。」
   
我不是悲劇的主角
 
「孩子不上學是因為丈夫不重視家庭。」
「結不了婚是父母害的。」
「在公司過的不順利,都是因為那傢伙把我當笨蛋耍。」
你也曾像這樣,將自己人生中的不順遂歸咎於他人嗎?
人會陷入膠著、找不到出路,最常就是因為被困在「都是別人害的」這樣的想法裡。這就表示「你的行動和感情,經常因他人的影響而改變」。
 
「自己被添麻煩」、「被傷害」的記憶,我們很難遺忘,甚至過了幾十年都還會記得。但這樣的被害者意識,不只會窄化自己的人生,還會妨礙你未來的發展。
 
請你想一想,就算下了雨、颳了風,我們也不會對天空生氣吧?
 
同樣的一件事,有人會生氣、有人不會生氣。即使乍看之下是因為對方的行為才生氣的,仔細思考後其實是自己在無意識中覺得「該生氣」,所以才生氣的。
 
沒錯,讓自己生氣的就是自己。明明還有另一個不要生氣的選擇,不是嗎?同樣地,你不覺得「讓自己感到害怕」、「讓自己感到悲傷」、「讓自己感到不幸」、「讓自己成為悲劇的主角」的,都是自己嗎?
 
三十二歲的高木先生就陷在這樣的強烈思緒當中不可自拔。內觀的最初兩天,不論怎麼努力,就是想不起過去的事,他也很錯愕自己竟然把過去的事忘得如此徹底。到了第三天,要回想關於母親的事時,高木先生才意識到:自己其實一直憎恨著母親。就算以前曾經和解,但好像還是有許多的不痛快堆積在內心深處。
 
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在高木先生年幼時,他的妹妹在浴室中溺水造成了腦死而成為了植物人。如此一來,整天都要照顧妹妹的母親,已經沒有多餘的心力給予高木先生關愛了。高木先生的父親也是一樣的情形。父親忙於工作,連說句話關心自己的機會都沒有。高木先生因此總是自己孤單一人,「在自己最需要愛的時候卻得不到愛,所以現在人生才會如此的不順利。」高木先生是這麼想的。
 
不甘心……怨恨父母……其實高木先生也多多少少意識到自己正將人生的不順遂都歸咎於父母,但他卻沒有勇氣承認這樣的自己,仍然任性地找理由,不斷想從現實中逃避。
 
愈是將過錯推給母親,高木先生愈是受到「憎恨母親」的想法所苦,完全改變不了現狀。因為痛苦所以逃避,逃避又造成了痛苦,就這樣一直重覆著惡性循環。
 
要回顧過去,面對真實的自我是很艱難的一件事。於是高木先生將個人的情緒暫時擺一邊,先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
 
當高木先生漸漸能整理自己的情緒後,他才理解到:母親和父親,雖然身為自己的父母,但他們同時也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和男人。
 
要養育一個重病的孩子(妹妹)是多麼辛苦的事啊。他們一定沒有餘力再去思考另一個孩子(自己)的事情。不過在高木先生成長的過程中,從生日禮物和每天的點心、便當等,就可以看出父母親仍是盡力的在愛著自己的。
 
可是自己卻一味地認為「父母照顧我是應該的。為什麼他們不關心我呢?」,就這樣不斷地累積憎恨。這是多麼愚蠢的想法啊!
 
到了內觀的第七天,也就是最後一天,高木先生進行了關於妹妹的內觀。
 
「哥哥,這不是任何人的錯喔。之後一定會愈來愈順利的。」
 
高木先生感覺到妹妹似乎這麼對自己說。
 
像高木先生一樣,我們也常常會陷入各種負面情緒而受困其中。無法從中解放,因而使自己痛苦不堪。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要這麼思考:
 
「是什麼事物引起自己的負面情緒?」
 
「是不是把自己當成受害者,想藉此逃避?」
 
「是不是把自己塑造成了悲劇的主角?」
 
建議大家透過內觀重新審視自己、淨化內心,將過於侷限、拘泥的「心的污垢」清掃乾淨。只要懂得放下,你的人生就能重新開始,並能過得比現在更愉快。
 
向妳伸出了援手,妳卻……
 
「站在對方的立場想想吧!」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有機會說這句話,更有的人是用這句話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但是當對象是自己的母親時,我們就會變得難以用這個方式思考。或許是因為母親是太過於親密的存在了,總覺得母親和自己的想法、心情應該要是相同的,如果一有分歧,甚至可能會產生「為什麼會不一樣」、「為什麼她不能理解自己呢」的怒意。
 
二十六歲的須藤小姐,因為到外地就職而離開家中開始獨立生活。但是在工作忙碌加上過著不習慣的生活所帶來的身心壓力之下,她罹患了憂鬱症並因此而停職了。
 
雖然在接受治療後順利地恢復了健康,但為了重新審視自己、找尋堅強活下去的動力,須藤小姐決定在回到職場之前先參加內觀。
 
在內觀的一開始,須藤小姐從幼稚園、小學到中學之間的記憶,都回想的不太順利。最後,終於來到了最不願想起的,就職三年後的那段時期的回憶。那段時間,在工作不順遂所造成的壓力之下,連上班都覺得痛苦,一直煩惱著要不要辭職。
 
「那個時候,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向媽媽坦承:『我可能得了憂鬱症,希望妳能陪我一起去檢查』,結果,媽媽只是相當不安地說:『什麼憂鬱症的,妳一定只是太累了而已』。」
 
須藤小姐在既痛苦又不安的心情之下好不容易決定向母親求助,結果卻被母親冷淡地推開。
 
「媽媽一定是覺得女兒得了憂鬱症這種病很丟臉、面子會掛不住所以根本不想陪我去醫院。我只好不依靠任何人,自己找醫院、自己接受治療,之後總算恢復了正常。」
 
然而,須藤小姐那個時候想要有人依靠,卻沒能得到的失落感,卻轉化成了對母親的憎恨留在內心深處。這項事實,使須藤小姐受到了相當大的打擊。
 
須藤小姐認為這和自己想不起過去的記憶也許有所關連,於是決定將自己徹底轉化為當時母親的立場來思考。
 
結果母親非常難過、不安的樣子浮現在須藤小姐的眼前。「女兒也終於開始進入職場、自立生活,我也可以放心了。在這種時候,怎麼可能會得什麼憂鬱症呢?一定是哪裡弄錯了。要不然,難道是我的教養方式出了什麼問題嗎?」
 
「在還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聽到女兒說出這番話,媽媽的內心一定相當難受。我竟然沒有體諒媽媽的心情,還以為自己被拋棄,只是我一味任性的誤解罷了。」
 
察覺這點之後,須藤小姐又想起自己在停職期間,母親其實有好幾次都給予自己溫柔的關心。「最近身體還好嗎?不要太過勉強自己了喔!」
 
對於忘記這些關心的自己,須藤小姐再度愕然失色。
 
須藤小姐對於自己誤解母親後表現出不耐煩、無理的態度感到非常抱歉。或許是這個芥蒂消除了的緣故吧,在這之後須藤小姐的腦中不斷地浮現出了年幼時的記憶。想起自己和母親玩在一起笑得很開心的場景時,須藤小姐心中也湧現了暖意,再一次感受到「原來我的確是被疼愛著的」。
 
重新回顧過去的自己,須藤小姐發現自己的回憶其實相當任性且模稜兩可。

「說不定很多自己在學校和職場被數落、受到委屈的記憶,其實都是誤會或誤解。」
 
 
須藤小姐原本是很悲觀、容易有人際方面困擾的人,但現在她的心情變得能更輕鬆地生活。透過站在母親立場思考,須藤小姐看見了未來人生有了一線曙光。從自己的笑容中,她找回了自信,並打從心底感謝過去被愛著的時光。也因為這份感謝的心,須藤小姐綻放出了明亮的光輝。〈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大山真弘 Oyama Shinkou
一九四八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真言律宗僧侶。目前任職於熊本縣玉名市蓮華院誕生寺,擔任該寺寺內觀研修所所長。另也擔任日本內觀學會理事、九州內觀座談會事務局長、熊本縣內觀座談會會長。
原任職於日本知名大企業的他,在因緣際會下接觸日本內觀療法的創始者──吉本伊信,而有了人生的轉機。一九八七年,在培育真言宗僧侶的高野山專科學校取得真言宗阿闍梨(梵文:IAST,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為弟子楷模之師,故又稱導師。)學位。而後,以「幫助日本及全世界的人體驗內觀,獲得更幸福的人生」為使命,除了於蓮華院內觀研修所定期舉行內觀研修外,更積極於大學等外部單位、場所進行各式內觀指導和演講。
 
書名:母親是面鏡子,照見真實的自己
目錄:
 

第一部 謝謝你們生下我
一萬次餐點的準備
如果沒有了太陽的話
父母替孩子換尿布是應該的?
和母親一起散步的櫻花大道
謝謝你們生下我
母親的奮力一搏
母親的雙手教會我的事
空無一物的便當盒
給已故母親的回饋對象
第十年的返鄉
每天早上為我綁的辮子
養育費就是愛的證明
 
第二部 母親的黑飯糰
母親作給我的海豚詩
手提包上的補花
母親的黑飯糰
我不是悲劇中的主角
雖然尋求了幫助
我想變成愛的本身
我是沒人要的孩子
欺負弟弟其實是在欺負自己
自己這樣就好
讓我走出失戀的妻子
對母親說的謊
母親的存在就是包容一切
 
第三部 「謝謝」的相反
現在的幸福,數得出來
找尋對方優點時也能看到自己的缺點
為什麼我不能像母親一樣
為了不因為照顧父母親而耗費體力
「謝謝」的相反
每天都是母親節
用父母給予的身體「回饋」他們
母親為你做的事是什麼?
 
結語

延伸閱讀

人生就是一場現金流遊戲!25~35歲是這輩子貧富關鍵:擺脫老鼠跑輪,必須提早思考的4件事

2022-03-24

「人民有貧窮感,政府責任較大」貧富不均,主計長朱澤民這樣說...談今年GDP: 保2不大可能

2023-10-25

貧富差距達五年新高 一半勞工月領不到四萬三 促企業調薪 綠藍白三陣營解方可行嗎?

2023-12-20

怎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更會賺錢?追蹤745名小學生50歲時收入:「和媽媽頂嘴」成貧富關鍵指標

2023-10-26

你有父母贊助百萬買房,我卻只能白手起家...貧富差距早不是隨口說說,中產階級也開始分上與下

20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