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小習慣,大麻煩

小習慣,大麻煩

2017-03-18 11:19

小習慣可能會造成大麻煩,當這個習慣讓外觀開始改變時則是提醒我們需要更注意自己,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 案例/
咬指甲是小婕很不好的習慣。小婕是個高挑清秀的國二女生,光看外型,會覺得她是眼神發亮、常帶著笑容的開朗女孩,你會想跟她說很多話不會特地去注意到她的手指頭。

直到有一次擔任作業小老師的她,正盡責把作業本收好、疊起來,放在老師的桌上時,沒想到老師沒有馬上去接那疊作業,反而一把抓住她的手:「你的指甲,你的指甲怎麼了,為什麼會禿成這樣?而且有的還流血了……」

雖然被溫暖的手握住了但她仍舊急急的用力抽回去:「沒有啦,就只是習慣去咬而已,不會痛啦。」老師不好再問,雖然知道事情應該沒有那麼簡單,也只能暫時把心中的問號擱著,以後再看情況好好了解吧。

她的手指纖細修長和身高很搭,但指甲卻不相配的又短又禿,不僅看不到白色弧形月牙,而且自己沒事時常常又咬又摳的,有時還會滲血,好友無意中看到都問,這樣不是會痛嗎?小婕常常不在乎的說,不會啊,習慣了。久了朋友也就不問了。

家裡是令人窒息的空氣,一進門每根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好像不這麼小心,火藥就會隨時點燃,但事實是,就算這麼小心翼翼,家裡還是不時的會冒出火花。老媽明明與親戚們不和,私下常和小捷抱怨與親戚間的財務糾紛,誰又跟誰拿了多少錢,自己是如何的委屈與生氣,但表面上卻又不願撕破臉,試圖維持家的和諧表象,尤其是每逢誰生日或節慶都一定要象徵性的「慶祝」,聚餐,而且強迫她一定要出席,說什麼都是一家人。

這些大人真的很奇怪,她這樣想,明明就不合,卻硬是要擺出和諧的樣子,杯盤交錯中又要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實在是假得不能再假了。

假裝和睦難道就看不到衝突嗎,不過已經沒有什麼差別了,都是屬於心知肚明的狀況。有一次又是所謂的聚餐,她應酬式的出現,默默的吃她的飯然後就把耳機戴上,雖然這樣的態度常被長輩責備,但這次不同,大人們不知怎麼地愈吵愈厲害,聲音大到她戴上耳機都聽得一清二楚,結果不歡而散,但下個月某某生日宴時,這些大人又若無其事的聚在一起了。

大人並不是沒有關心,好幾個長輩都很疼愛她,媽媽也經常對她噓寒問暖,不知怎麼那種關心就是很緊繃,令她很想逃開。才回到家,迎接她的又是媽媽的抱怨,已經累積了一天份的量,她趕緊找了個理由躲進了房間,即使隔了牆壁,她還是聽到媽媽與阿嬤兩人忽大忽小的爭論聲。吵吵吵,無盡的吵,小婕下意識地又把指甲放進嘴巴裡…
  

沈怡被媽媽帶來醫院時仍舊有些抗拒:我又沒病為何要看醫生?當醫生問她們需要什麼幫忙時,媽媽一時之間不知該怎麼回答,只好一把將沈怡的帽子摘下來,她「啊」一聲的同時,醫生心裡同時也暗自叫了一聲:她的頭頂上出現了幾個坑洞,坑洞附近的頭髮則稀稀疏疏的,都是她拔頭髮的成果,如果坑洞面積擴大的話就很傷腦筋了。

這年紀的頭髮應該是髮量茂密黝黑的,她的髮量總體來說還算多,髮質很健康,正因為如此那些突如其來的坑洞出現在頭頂上則顯得非常不協調,不協調到必須帶帽遮掩。

冬天還好,但在夏天還帶著像頭套一樣的軟帽就很突兀,本來想用帽子來遮掩的,卻變得更引人注意,還有沈怡空洞無神的表情也一併被注意了,這大概是她當初無法預料到的事。
對於媽媽的魯莽她有點不高興,不過這可是看醫生啊,如果不給醫生看的話來這裡就沒有什麼意義了,看精神科可是鼓足勇氣做了許多心理建設才來的,雖然她認為這只是壞習慣但有必要去醫院嗎,不過媽媽說這毛病又不是人人會有,當然需要去請教醫生,了解一下,她才勉強答應的。

沒想到這個年輕的醫生叔叔很客氣的跟她打了招呼之後,就開始問東問西的,什麼學校功課啦,跟誰住啦,父母的管教方式啦,很多有的沒的,而媽媽也有問必答,這到底跟她的問題有什麼關聯呢。然後醫生開始問學校的事,與同學相處的情況,這問題媽媽直接看著她,認為由她來回答比較好,於是兩個人都同時望著她,她很困窘,對回答這類問題沒有心理準備:

「我不知道該怎麼講……」

「沒關係,你可以說說跟誰處的好,跟誰處的比較不好。」醫生很親切的引導。

「根本就說不上好或不好,因為大家都誤會我,說我很驕傲,沒有人要找我講話……」說著說著神色黯然。

醫生馬上猜出了七八分:「那你會覺得你很驕傲嗎?你覺得同學為什麼要這樣說你?」

「當然沒有。相反的我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啊,又怎麼會覺得驕傲呢,真的不知道她們為什麼要這樣說。」

有沒有可能這中間有什麼誤會?會不會是因為與同學相處的誤會而產生情緒上的壓力,進而用拔頭髮當作是發洩壓力的方法?醫生叔叔告訴她和媽媽,也許她有一些內在的困擾讓她產生這種不好的習慣,解決的方式就是瞭解並面對這些問題的原因。

所以光靠一次門診是不夠的,醫生叔叔鼓勵沈怡多給自己一些時間了解自己,除了安排下次回診的時間外並幫她約了心理師晤談,希望 沈怡可以更了解自己的問題。

她從來就沒想過拔頭髮這件事會跟同學有關,不過經醫生的提醒,她想想,好像真的是有關連的,她開始拔頭髮的時間剛好也是同學看她最不順眼的時間,不過要去做心理晤談很緊張,不知道該講些什麼,心理師和學校老師是一樣的嗎?算了別想了,反正下禮拜去就知道了。

心理說有話說 自傷習慣的問題與治療

習慣不一定是好的

生活中有時看似沒什麼的習慣,其實背後有可能反應許多心理與內在的問題,例如啃指甲,咬嘴皮(或身體的某個部分),摳皮膚,拔頭髮等破壞身體的舉動。如果你會有一些不斷重複的動作,例如不斷的抓搔,啃咬,抖動身體的某個部位,想想這些動作是不是自己能控制、只是無聊時常做的舉動,並已經造成某些痕跡或無法癒合的傷口,那麼就要小心了,因為習慣而損及自己的身體,絕對不是一個好習慣。

啃指甲是很多人都會有的小動作,但如果咬到流血還無法停止,傷口一直無法癒合或有許多結痂影響外觀,那就表示這是個不健康的舉動,需要醫療上的協助。

壞習慣會有什麼問題

精神醫學上有關於「拔毛癖」的診斷,指的是一再拔自己的毛髮(頭髮、眉毛等),造成毛髮明顯的損失,如果不去做這件事或者忍住不做會有緊張感,做完時會有滿足、愉悅或解脫感,而這件事本身已經影響了整體的生活功能,例如影響自信或外觀,導致無法上學。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摳、抓、咬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造成明顯的損傷。這些舉動其實也視為是自殘、自我傷害的一種,雖然看起來不如割腕,燙疤等嚴重,但長期以來亦造成身體的傷害。
為何會有這些對身體自殘的不良習慣?既然稱為習慣,就表示背後累積了長久複雜的因素,大致歸類成以下四種情況。

1. 衝動控制的問題:
較容易失控,遇到問題或壓力時需要立即的發洩,而發洩完可以讓自己忘記或脫離痛苦。

2. 情緒控制的問題:
較容易累積或壓抑情緒,不知道如何處理或發洩情緒,於是轉向以自己的身體做為發洩的管道。

3. 強迫行為的問題:
一種行為重覆久了已經成為習慣,就算想改也改不過來,不做就會渾身不自在的行為就可以算是強迫行為。例如原來摳指甲皮的行為到後來即使摳流血也無法停止。

4. 人格特質的問題:
自我形象較脆弱,負面,容易受到外界的看法或評價影響,當受到挫折或壓力時自然也容易朝向傷害自己的舉動。例如咬或摳流血時換作是別人會覺得痛,但自己則會有痛快、發洩,甚至輕鬆的感覺。

以上的幾種情況都可能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有些人以為這些小動作不算什麼,所以在戒除上顯得更加困難。這些不良的習慣在精神醫療來看仍就屬於病態行為,因為這個行為是許多問題的冰山一角,背後呈現出更多需要關注的問題,例如學習上是不是遇到了困難,同學的互動是不是有衝突或誤解,或者是家裡是否有長期相處氣氛的問題,不管是什麼,就當事人來說,摳指甲拔頭髮當然並不真的想要傷害自己或造成自己死亡的結果,而是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只好發展出某些壞習慣來獲得暫時的解脫。

我們仍有許多可以幫助自己的方式,但首先是自己能否覺察到這是壞習慣並願意去改。

第一,先建立自己的改變動機並願意採取行動。
了解傷害皮膚的後遺症是不斷的感染、留下深淺不一坑坑疤疤的傷痕,或者是開始禿頭,影響外觀並覺得自己是怪人,為了怕難看,朋友會害怕、嘲笑自己而產生想戒的動機是一個好的開始。

第二,打破習慣。
對問題有了查覺之後,接著就是想辦法阻斷壞習慣,當你又有想要摳(或拔)的念頭時,可以用另一種對抗的力量來面對它,例如先握拳3 分鐘,等到3分鐘過後通常想做這件事的衝動就下降,不想做了。
第三,生活多些安排與放鬆。
壞習慣的養成有時理由很簡單,就是生活太無聊,缺乏安排,有時就會拿看電視或打電動消磨時間,一邊看就一邊摳,久而久之戒不掉,所以儘量讓自己多活動。而無聊常引發煩躁,容易讓壞習慣持續,所以培養興趣或喜好,生活充實就不需要做傷害自己的動作。

第四,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如果你面對挫折或問題習慣以壓抑、忍耐的方式面對,這些負面的情緒並不會消失,而是會找尋某種時機一股腦發洩出來,通常就以不健康的方式爆發出來。所以平常就要學習表達、而非壓抑自己的情緒,一點一點地處理自己的憤怒、難過等負面的情緒。

內在受傷的感覺愈少,你就不會需要發展出摳或咬的小習慣來自我安慰。小習慣可能會造成大麻煩,當這個習慣讓外觀開始改變時則是提醒我們需要更注意自己,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南琦

出版:好優文化

書名:別叫我屁孩,我可以自己來

 
 

延伸閱讀

小林製藥事件讓人焦慮「紅麴這麼危險嗎?」台大潘子明教授教你:4招檢視自家吃的紅麴保健品

2024-03-27

公司快破產他擔憂連累妻小 15刀刺死孕妻後自首...調查竟發現:會計給錯財務報表「其實一直有賺錢」

2023-11-04

爸爸工廠破產,小公主一夕淪落鐵皮屋還被綁住抽打...一餐只用17元買白飯高麗菜,她如何擠進外商翻轉人生

2023-03-31

肺癌連19年10大癌症之首,醫界籲成立「國家級防治辦公室」!衛福部揭新國病未來研究方向

2023-10-31

60歲準備靠股市退休時,他從沒想過16年後會破產...2個退休帳戶啟示:退休金規劃絕對不能漏掉1事

20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