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00881 00878 00900

預期的喜悅,讓人罹患「成就上癮症」

預期的喜悅,讓人罹患「成就上癮症」

2017-06-09 10:38

既然我們有預期喜悅的習性,也有不可自拔的追求癮頭,難怪我們會動力十足,驅使自己不斷前進。然而,我們有所不知的是,這樣持續努力幾乎到快沒力的拚勁,其實反而會降低我們成功的機率。

在《真實的快樂》(Authentic Happiness)一書當中,馬丁.塞格利曼(Martin Seligman)說了一隻寵物蜥蜴不吃不喝,瀕臨餓死,讓主人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故事。情節進展到後來,有一天,當主人正在吃三明治時,原本絕食的蜥蜴突然使盡全力撲向那塊麵包。原來,蜥蜴並非真的不想吃東西,而是牠寧願餓死,也不要擁有苟活、卻沒有「狩獵」機會的生命。

類似的狩獵快感也緊攫住人類。這種追求的快樂、潛在(或想像)報酬的興奮,使我們深陷功成名就的追逐之中,也是所謂「預期的喜悅」(anticipatory joy)。

這種預期的喜悅,在一般動物與人類身上都很常見,它不但有助於我們存活(透過追蹤食物的來源)、確保物種的繁衍(透過追求性伴侶),也正是這種充滿激情的期待,使得難以追到手的伴侶這麼令人心醉神迷、黑色星期五的拍賣這麼令人無法抗拒、臉書的「讚」這麼令人不可自拔、最新的iPhone 這麼令人心癢難耐。

無論那是一座獎盃、一次升遷、一頓人氣餐廳的美食,或是在我們臉書、推特上的粉絲,那種期待的欲望都讓我們為之興奮。

行銷人更深諳利用我們對於這種熱愛的追逐,他們善用像特殊折扣、絕無僅有或限量之類的技巧來蠱惑我們,像是:「別錯過最新一期的拍賣!」、「限時推出!」、「專屬限定」,你可能發現你在工作或談判時也會利用這些技巧。

「追求」的心態充斥在我們的文化中,因為我們可說是正處於人類歷史上最難抗拒外在刺激的時期。「多虧」電腦、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問世,老闆的最新要求就在收件匣裡,待辦事項提醒工具程式會自動彈出在螢幕上,接獲的簡訊也在電話上即時顯示。我們甚至不必費力檢查這些裝置,因為智慧型手機或蘋果手錶會發出嗶嗶聲或是震動,通知我們有新的郵件或訊息。除此之外,我們也花費許多時間在社交媒體上,藉以隨時掌握最新消息,並維繫人脈。

哈佛商學院教授萊絲莉.普羅(Leslie Perlow),同時也是《與智慧型手機共枕》(Sleepingwith Your Smartphone)一書的作者, 以「 成功狂」 (successaholics)稱呼無法放下工作的人,因為她相信那些人已經沉迷於成就而上癮了。

他們備受俚語首字字母縮寫詞「FOMO」貼切形容的那種煎熬所折磨:恐懼錯過(fear ofmissing out)。他們必須一直處於「開機」狀態,如此才能確保一切都在掌握中,也確保下一個案子能勝券在握,或下一個交易手到擒來。「我們之所以迷戀工作,是因為成就帶來的名譽聲望,而不是冗長工時帶來某種深層的滿足。」她在 《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中這麼說。

既然我們有預期喜悅的習性,也有不可自拔的追求癮頭,難怪我們會動力十足,驅使自己不斷前進。然而,我們有所不知的是,這樣持續努力幾乎到快沒力的拚勁,其實反而會降低我們成功的機率。

「為什麼要放假?!」工作讓你超High 嗎?

預期的喜悅是工作成癮的驅動力,這是種過度工作而且欲罷不能的傾向。

根據美國范德堡大學心理學家麥可。崔德威(Michael Treadway)曾對大腦進行的研究顯示,努力工作的人在腦部的回饋區會釋出比較大量的多巴胺(dopamine,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具有愉悅的指標作用)。功成名就者依靠轉瞬即逝的興奮感存活,那種感覺來自於多回一封電子郵件、又搞定一個專案,或將待辦事項清單全數打勾。

工作狂的症狀有別於與酒精或其他物質有關的上癮症,也透過升遷、紅利、讚美、頒發獎狀等方式被表揚。而它會對幸福感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則被世俗社會視而不見。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艾瑪‧賽佩拉 博士

出版:時報出版

書名:你快樂,所以你成功:史丹佛大學最重要的快樂心理課,打破6大慣性成功迷思,化快樂為生產力
 

延伸閱讀

疑心病狂草木皆陰謀 獨裁者癱死尿泊中

2024-03-20

土地壟斷之弊 她發明《大富翁》啟示玩家

2024-02-27

辯證自由的邊界 蘇格拉底留哲學瑰寶

2024-03-13

迪奧大師送給女人的快樂哲學

2024-03-06

用幽默擄獲千萬人 他創辦史上最暢銷雜誌

202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