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如何修正他人對你的看法?

如何修正他人對你的看法?

天下雜誌出版

個人成長

2017-08-18 15:53

一旦你願意分享自己的例子,承認自己在這方面犯過的錯誤,就可以透過委婉地詢問他人,是否也曾發生類似的事,促使他們以同樣的方式做出回應。

作者:海蒂.格蘭特.海佛森(Heidi Grant Halvorson)
 
讓他們想要修正對你的看法

如果你沒有半年的時間可以慢慢琢磨,就必須採取第二項方案。當你可以讓人想要修正對你的看法,你就可以更快速且省力地達到目的。只不過這種方法需要運用一些聰明策略。

接下來要說明的每項策略,均被證實可以顯著提升進入認知的第二階段,並且形成較準確(而且通常較正面)印象的可能性。你可以單獨採用或組合使用這些策略,以進一步增加成功的機會。

 啟動平等或公正目標

一般來說,大家樂於自認是公正而且不帶偏見的。如果你問他們,是否以公正評斷與對待他人為目標,他們幾乎絕對會告訴你,是的,那是他們的目標。心理學家將此稱為具有平等(egalitarian)目標。

研究指出,當平等目標相當顯著而積極時,也就是說,當對方是真誠、堅定地追求公正,而且當下已經在心裡啟動這個目標,他將會自動自發地大幅抑制偏見與刻板印象。換句話說,偏見甚至不會出現在腦海中,所以不至於不當地影響認知。這就幾乎像是略過第一階段,直接前往第二階段;而在這個階段,你留下的印象會比較準確,也比較符合你的意圖。

問題在於,即使對方具有強烈的平等目標,但當他們評斷你時,通常不會刻意專注於這個目標。畢竟,你可能想要成為平等主義者,但當你跟別人初次見面,哪一次會在心裡盤算:「我真的想要公正而準確地評斷這個人,不要採用任何偏見和刻板印象。」這根本就不是我們天生會做的事。所以,儘管渴望不偏不倚,但大家的平等目標不會因此而啟動。第一階段的偏誤還是可以為所欲為地把事情搞砸,到最後,我們在公正方面的表現還特別失敗。

但是,正如我的好友、里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心理學家戈登.莫斯科維茨(Gordon Moskowitz)所發現的,有一些方法可以讓大家意識到他們的平等理想,也就是在特定的互動過程中,為他們啟動目標,以防他們始終無法自行啟動2。首先,你可以運用標籤(labeling)的力量。一般而言,倘若標籤是正面的,而且不完全違背被貼標籤者的既有觀點,大家會試圖符合他們被賦予的標籤。

比方說, 當捐款給慈善機構的人被稱為「慷慨的捐贈者」,在被邀請參與兩週後的另一項捐款活動時,他們會明顯地捐出更多金額。這就好像他們自己在心裡想著:「嗯,畢竟我是慷慨的捐贈者,而捐得更多,就是慷慨的捐贈者會做的事。」

當說到認知他人這回事時,你可以透過讚美人「公正」、「毫無偏頗的評估」、「感覺敏銳」或「神準」,來發揮標籤的力量。如果你對他不甚了解,沒有足夠的根據做出這樣的評斷,也可以試試另一種方法:提醒對方,在他的工作或公司職位上,準確而公正地評估他人的能力,「一定是必備的關鍵技巧」。你不會是在說謊,因為無論對方從事的是什麼樣的工作,這向來是必備的關鍵技巧。但是,藉由提醒對方它的重要性,你會啟動他的平等目標,帶領他進入第二階段。

有趣的是,莫斯科維茨發現,要引起平等認知,還有一種更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醒對方,他過去無法做到公正與屏除偏見的經驗。在研究中,他邀請受訪者回想過去在評斷他人時曾受到團體刻板印象影響的經驗。比方說,他們曾懷疑女性領導者是否能夠勝任,只單單因為她身為女性;或是他們一看到黑人出現就備感威脅,但是對方事實上並未採取任何與威脅沾得到邊的舉動。如果我們夠誠實,對大多數人來說,要想出過去曾以並不自豪的方式評斷他人的經驗,並非難事。

莫斯科維茨一再發現,提醒他人過去沒有保持公正的經驗,會引起對方強烈渴望現在力求公正。他把這個過程稱之為補償認知(compensatory cognition),因為它確實是(大多是無意識地)人的腦部在試圖彌補過去犯下的錯誤,將所作所為導回正軌。補償認知造成強烈啟動平等目標,幾乎可以徹底抑制刻板印象與偏見。

現在,我想你會納悶,「要怎樣讓別人想起過去有欠公正的評斷經驗,而不至於讓對方因此生氣或討厭我?」好問題。你不會想要讓跟你互動的人處於防備狀態,因為一旦自我濾鏡開始運作,那麼你就完蛋了。這件事得小心翼翼地處理。

不要以指責來攻擊對方,而要嘗試揭露你自己在持守公正上遇到的挑戰。分享自己曾受到刻板印象或其他偏見的妨礙,而對某人做出錯誤判斷的故事。我有一連串的這類故事(說起來真難為情),都拿來在這種場合使用:來自賓州鄉村的研究生:我猜想她會是無可救藥地乏味無趣與單純憨厚,結果卻發現她機智敏銳,而且憤世嫉俗的程度,足以與任何一名土生土長的紐約客匹敵。

身穿骯髒運動褲與T 恤的邋遢男:我發現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走廊遊蕩,差點請保全人員來處理。不料,一個月後再次見到,他正在對全系所發表演講,主題是他剛發明的嶄新複雜統計法(這個人是知名心理學家與統計學家,後來成為我的良師益友之一。而且,是的,他永遠都是那副模樣,不過偶爾會換件T 恤)。理光頭又刺青的女博士後研究員:我對她避之唯恐不及,後來當我們不得不共事,卻發現她是我所認識最可愛又好笑的人之一(不騙你,她的嗜好是編織和阿根廷探戈。所以,這種事真的很難說)。

一旦你願意分享自己的例子,承認自己在這方面犯過的錯誤,就可以透過委婉地詢問他人,是否也曾發生類似的事,促使他們以同樣的方式做出回應。即使他們當下並未分享任何故事,這卻會引發他們思考,並且啟動他們的平等目標。這麼一來,你就是為他們開啟了一扇窗,以一種嶄新而更為準確的角度來看待你。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
海蒂.格蘭特.海佛森(Heidi Grant Halvorson)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動機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與國際暢銷作家,著有《成功人士都在做的九件事》(Nine Things Successful People Do Differently)、《成功,動機與目標》(Succeed: How We Can Reach Our Goals),以及《專注:以不同眼光看世界》(Focus: Use Different Ways of Seeing the World for Success and Influence)[與愛德華.托里.希金斯(E. Tory Higgens)合著]等書。並經常為《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快速企業》(Fast Company)、《99U》、《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以及《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等刊物撰稿。
她同時擔任神經領導力研究院(NeuroLeadership Institute)資深顧問,協助企業等組織發展策略,打破決策上不自覺的偏誤,培養組織的成長心態。博士論文指導教授為《心態致勝》(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的作者卡蘿.杜維克(Carol Dweck)。
她與家人現居紐約佩勒姆(Pelham)。她的網址:heidigranthalvorson.com。

譯者簡介王素蓮

輔仁大學社會系學士,輔修英國文學,紐約長島大學企管碩士。曾任職信誼基金出版社、《講義雜誌》、天下文化、《數位時代雜誌》。現從事文字工作。曾獲國科會研究創作獎,譯有《如何吞下一頭大象》、《甘特預言》系列叢書十五本、《別找我麻煩》(合譯)、《交個朋友吧》、《臉書世代的網路管教》,以及《翻轉學習》等書。
 
書名: 沒人懂你怎麼辦?
 

延伸閱讀

台股傳奇交易員!巨人傑17歲進股市、本金只有1萬,31歲翻成交量5千億超級散戶:即使賠1元也要找出原因

2024-03-27

投資廣達、緯創,不如直接買輝達!他不到40歲身價上億、年年賺30%:2招找出便宜好股票

2023-08-24

他3年把300萬翻3000萬「從不停損」,踩到地雷股一次把錢賠光啟示:投資,最怕心態炸裂

2022-04-26

年化報酬率逾30%,他如何做到?60億操盤手傳授私房招式,找到「一直漲的股票」

2022-04-26

我就是主力!光繳稅就2億,八年級當沖王巨人傑告白:為何散戶買了跌、賣了就噴出...不是我害你賠錢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