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幸福一直是在你的內心深處

幸福一直是在你的內心深處

林文欣

自我成長

2017-11-24 16:40

黑暗是不存在的,黑暗是因為缺乏光線,黑暗是表象,真相是缺乏光線。
寒冷是不存在的,寒冷是因為缺乏熱量,寒冷是表象,真相是缺乏熱量。
邪惡是不存在的,真相是心中缺少愛。

當我們看到及想要房子時,其實我們内心真正需要的是家庭溫馨的體驗;看到婚姻時,其實需要的是愛情;努力賺錢,其實是為了能帶來幸福與快樂。

 

我們想要的金錢、工作、婚姻及房子,只是一種表象,其實内心真正要的是看不到的幸福、快樂、愛情及溫馨的體驗。

 

我們這個物質世界只是一種表象,真實的世界其實是在另一個我們看不到的空間,稱為精神世界或能量世界。而心理學家稱為潛意識,佛教稱為第八識,物理學稱為高維度空間。

 

十八世紀的德國,在東普魯士柯尼斯堡,有個不足五英尺的矮個子,每天午後三點半,一定會堅持在一條栽種著菩提樹的小道上散步。他非常準時且風雨無阻,市民們在與他打招呼時,總是趁機核對一下自己的鐘錶。只有一次,因為太癡迷盧梭的《愛彌兒》而忘了出門。這位生活非常有紀律的人,就是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

 

作為德國唯心論的奠基者,在康德墓碑銘文上寫著:有兩樣東西,我們越經常越持久的加以思索,它們就越使心靈充滿有與日俱增的敬畏和景仰:這就是我們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

 

康德認為上帝存在及靈魂不死,他認為可以驗證的事物都是來自另一個不可驗證的空間裡。

 

作為全球「額外維(第五維)」理論最具權威的物理學家,曾登上《時代》100名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哈佛美女教授麗莎·藍道爾(Lisa  Rundall)。她有次在哈佛大學實驗室裡做實驗時,有幾個微粒子忽然莫名其妙的消失,此後她大膽認為:「這些微粒子離奇的消失,應該是跑進宇宙的另一個空間裡,那是一個我們看不到的額外維空間。」

 

因為額外維理論大膽挑戰了現有大家熟悉的愛因斯坦四維空間,立刻引起了全球物理學界的注意。她要使用歐洲的強子對撞機來重現宇宙大爆炸時的情形,藍道爾認爲還有另一個神秘空間和世界的存在。

 

二十世紀初,在法國有一位世襲公爵且家族富有的年輕人,他原來是學歷史的。1911年,第一屆索爾維會議成立時,當時的世界一流物理學家如愛因斯坦、普朗克、居里夫人等人,幾乎都參加並展開激烈的學術論戰。他哥哥身為會議的秘書,都會把大會的討論資料帶回家,這位年輕人無意中閱讀後,竟然對物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不久,他就改學物理學,並且還拜一派宗師朗之萬(PaulLangevin)為導師,在他手下攻讀理論物理博士學位。

 

 在寫論文時,量子力學之父普朗克及愛因斯坦那些人,一直在宣揚「光波也是粒子」的論點,進而觸動了他的博士論文靈感:「如果波動性的光具有粒子性,那麼粒子性的電子應該也具有波動性吧?」

 

1924年11月,這位年輕人發表了他的博士論文,主要論點只有一點:「既然波可以是粒子,那麼反過來粒子也可以是波。」意思是具有粒子特性的電子、中子及質子也可以具有能量形式的波,稱為波粒二元性。

 

1927年,通過電子衍射實驗證實了電子確實具有波動性。至此這位名叫德布羅意(Louis de Broglie)的博士論文,讓他獲得192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史上唯一是用博士論文得到諾貝爾獎的人。

 

在德布羅意一炮而紅的同時,人類終於認識到:所有的物質,不管是光還是電子、中子及質子,都有二個身份,既是看的見的粒子,也是看不見的能量形式的波。

 

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證實了宇宙存在兩個空間,一個是我們這個現實(物質)世界,是由所有看的見的粒子所組成的,但這些粒子的背後,却又是一種存在於另一個空間的能量形式的波。

 

而那個我們看不見的另一空間,其實就是儲存著宇宙所有能量形式的東西,也就是宇宙從創世紀以來,所有生命意識(靈魂)所產生的萬事萬物,我們這個世界只是它的投影而已。這也難怪電子既是粒子又是波。

 

別以為這些先進的理論都是由西方人先提出,實際上這個道理中國人是最早知道的。易經的「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就是代表宇宙大爆炸後不久就生成的兩個世界,即我們所說的陰陽,一個是靈魂的能量世界,一個是投影的物質世界。

 

在幾千年前,佛祖也早就提出我們這個世界是一種假象,在「自性本空」的境界上,正如《金剛經》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祖稱物質為「有為法」。

 

1928年,26歲的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在推導「費米-狄拉克統計」時,他發現電子所攜帶的能量E,自己導出的是E²的方程式,這意味開根號後,能量將會有一正一負兩個數值。也就是說,帶正能量電子是在不停的跟另一個空間的其他帶負能量電子相互作用。

 

狄拉克發表沒幾年,於1932年,從事宇宙射綫研究的美國科學家卡爾.安德森(Carl David Anderson)就在他的實驗室撞見質量與普通電子相當,但却帶相反電荷的「正電子」,這個發現不僅印證狄拉克的學說,並爲他很快就獲得諾貝爾獎,同時也打開通向神秘反物質世界的大門。

 

1955年發現了反質子,1956年反中子也在同一加速器誕生。最終,除少數粒子的反粒子就是其本身之外(如光子),多數粒子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反粒子被發現。顯然在另一空間還有一個反物質所建構的「鏡像宇宙」,而這個鏡像宇宙跟我們的物質世界是有量子糾纏的互動關係。

 

後來,物理學家們想要找出並相信,宇宙一定有一個終極的主程式,它可以解釋宇宙所有的一切,能將廣義相對論及量子力學統一起來。

 

而在經過多年的探討及研究,物理學家們終於找到了「弦理論」:一個可以描述所有作用力與物質的理論,不管從原子到地球再到無垠的星空,還是從時間的開端到結束的最後一刻,它都能將世間萬物,都盡歸在這個理論裡,所以又稱「萬有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


弦理論認為宇宙是十一維空間,在宇宙大爆炸產生前,宇宙是處於對稱的十維狀態,但是能量太高處於一個不穩定的狀態。

 

大爆炸後十維宇宙分裂成我們所處的四維(長寬高+時間)物質世界和另外一個空間的六維反物質世界,四維迅速擴張,六維極度縮小到我們看不到。除了這十維空間外,還有一維是近來非常熱門的「平行宇宙」。

像近來最熱門最新穎的物理學理論,則是結合弦理論及黑洞的「全像理論」就認為:我們這個物質世界其實是來自另一空間的全像宇宙投影。

在了解完量子力學的發展史後,再談到靈魂時,你會發現量子力學反而是另一空間靈魂(意識)的最佳見證者,量子力學可說是建立在意識之上,並且從量子力學的角度,不管是德布羅意的波粒二元性及狄拉克的反物質世界,還是弦理論的六維空間及平行宇宙,或是全像理論的全像宇宙投影,都可以證明另一空間靈魂(意識)的存在,也就是說:靈魂(意識)存在的科學證據就是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的發展歷史,就是一本靈魂(意識)追尋的歷史教科書。

 

西方哲學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再到康德的二元論,最終是在德布羅意的「波粒二元性」中得到佐證。二元論主張有精神(能量)與物質兩個世界,而波粒二元性的「基本粒子既是粒子又是波」的特性,代表基本粒子是同時具有物質及能量二個身分,而這正好是二元論的基本理論。

 

而所有的理論,不管是科學還是哲學或是心理學,均指向一個我們看不到且驗證不了的空間:一個儲存生命意識及生命意識從創世紀以來所產生的所有萬事萬物(能量形式)。

延伸閱讀

幸福感來自於互動

2017-11-24

幸福之所以落空,原因不外是對幸福途徑的誤判

2017-10-21

人為什麼幸福

2017-09-14

一起做個懶媽媽!媽媽愈懶,家庭就會愈幸福?

2017-07-27

家庭主婦32年沒勞保,退休竟能月領1.5萬!做對1件事,勞保國保「雙年金」同時領到老

202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