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別讓孩子複製你的委屈

別讓孩子複製你的委屈

你知道,孩子並沒有欠你什麼。孩子需要的是被教導如何感恩,而不需要為你內在的委屈負責。

(作者: 陳志恆)

 

五月,原本是溫馨的季節。孩子告訴我,說他恨透了在母親節前,學校老師總要同學回家向母親表達愛與感謝,還把這個活動當成一項作業。

 

我很不解,問他:「為什麼對這個活動如此反感呢?」

 

孩子說:「你不覺得很假嗎?而且,說完『媽媽,我愛妳!』之後,媽媽也沒有比較開心啊!」

 

真的是這樣嗎?原來在國中時,有一次母親節,孩子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以及彆扭的語氣,鼓起勇氣對著在廚房裡忙碌的母親說:「媽媽,我愛妳,母親節快樂!」母親聽了之後,突然放下手中的碗盤,轉過頭來拉高音調說:

 

「喔!你也知道要愛我了嗎?怎麼?吃錯藥啦?還是學校規定的作業?」母親接著板起臉孔,正經八百地說:「你也不想想看,自己的成績這麼差,又常在學校惹是生非,我每天光接學校老師的電話就飽了。你知道要養你有多辛苦嗎?也不體會一下我的心情。你如果真的愛媽媽,就乖一點,讀書認真一點啦!」接著又劈里啪啦地唸了一堆。

 

「我再也不要說這種噁心又沒意義的話了!」孩子忿忿地說。

 

原來如此,那是一段令人沮喪的對話。但如果母親當時如此回應:「孩子,謝謝你!這讓媽媽感到好開心,辛苦都是值得的。」或許孩子現在會有截然不同的想法。

 

那些無人知曉的辛酸

 

我試著體會孩子母親的心情,是什麼讓她無法坦率接受孩子表達的感謝與愛意?或許不是不接受,而是她更急於表達自己此刻的心情。

 

表達什麼呢?—長期以來,內心無人知曉的辛苦。

 

母愛是偉大的,永遠願意為孩子和家庭默默付出,再辛苦也會撐下來。然而,母親也是人,也有感受。若長期的付出不見成效,更重要的是,過程中沒人理解自己的辛酸,內心一定會累積龐大的委屈。

 

當孩子說出一句感謝的表達,立即啟動內在情緒的開關,原來無處安放的滿腹委屈,一股腦兒地傾洩而出。難得孩子能體會媽媽的付出,不趁此時大吐苦水,更待何時?結果是,孩子覺得挫敗,母親仍然感到自己的辛苦不被理解。

 

母親積壓已久的情緒,來自於長期的付出被家中其他成員忽視。若孩子的成長表現不錯,母親可能至少會覺得付出還有回報;但苦就苦在那未能獲得回報的付出,卻又長期沒有人看見。

 

家長們,你們是如何堅持下來的?

 

因為孩子,我曾和許多家長聯繫,與學校接洽的大多是母親,當然也有不少父親。若有時間,我會先聽聽家長的看法。很多時候,在討論孩子的問題之外,許多母親常在我面前抱怨自己在家中的辛酸和委屈。

 

記得和一位母親在電話中討論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時,母親無奈地說:「我覺得我該做的都做了,孩子還這樣,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他爸爸都不管,把管教孩子的責任統統丟給我,他不知道我有多痛苦。老師,以後孩子的事,你去問他爸爸,我不想管了!」

 

於是我打電話給孩子的父親,父親接了電話,劈頭就說:「是老師喔!小孩有狀況?你去跟他媽媽說啦!小孩的事歸她管!」果然和母親說的一樣。

 

「我和媽媽聯繫過了,她希望我來找你討論。」

 

「小孩都是她在管的,我怎麼會知道?我整天工作忙都忙死了,實在很煩!」

 

「爸爸,冒昧請問你從事什麼工作呢?」

 

「在工廠做工啊!」

 

「那真的很辛苦,工作時間也很長吧!你這麼努力,就是希望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沒有後顧之憂。」

 

「對啊!我辛苦工作賺錢給他們用,所以小孩子教育的事,不要來煩我啦!」

 

「我一直聽你說煩,是不是覺得,小孩子的事情你也幫不上忙,充滿無力感。」

 

「唉!對啦……」這位父親原本急促的語調,瞬間變得低沉和緩。我知道,那是被深度同理時會出現的反應。

 

「我了解了,我知道你有心想幫孩子,但不知道怎麼幫,所以只能更認真工作,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愛。謝謝你,如果孩子知道你的心意,一定會很感動的。」

 

掛上電話後,我再度撥電話給孩子的母親。

 

「我和爸爸通過電話了。爸爸很關心孩子,但不知道怎麼接近或協助孩子,所以只好一直努力賺錢。」

 

「都是他的話!每次都把教小孩的事情丟給我管,小孩出問題了,就罵我沒把孩子帶好。」

 

「聽起來真的很委屈啊。如果只有妳一個人帶孩子,真的很辛苦。我很好奇,這段期間,妳是怎麼撐過來的?」

 

母親愣住了,似乎有點驚訝。

 

「我的意思是,即使很委屈、無奈、挫折又無力,但妳依然沒有放棄。也還好妳一直堅持,孩子的狀況才沒有變得更糟。我很想知道,妳是如何堅持下來的?」

 

代代傳遞的苦悶與委屈

 

孩子的問題行為常反映出家庭的困境。我知道,現階段我無法介入改變這孩子家中的紛擾;我可以做的,是透過回應去表達,我已經看到家中的每一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在為家庭付出。同時,我也要設法讓他們看到,自己的付出是有意義的,這會讓他們更有力量堅持下去,才能和學校師長持續合作、共商對策,打開幫助孩子的管道。

 

實際上,每個家庭都一樣。家中的每個人,都用各自的方式努力維繫與家人的情感,同時為家庭奉獻。只是這些付出,往往沒被其他人看見,有時被視為理所當然,有時甚至還被怪罪指責。

 

於是,每個家庭成員心中都累積了龐大的委屈,導致每一次的溝通、對話與回應,就在挫敗與不歡而散中收場。

 

特別是,有些大人在成長過程中,怎麼努力就是得不到正面評價,或是不斷地被要求付出,卻沒有獲得對等的回報。當扮演父母的角色時,仍然習慣透過辛苦付出來表達對家人的愛,與此同時,也不斷地透露出自己的辛苦,也許是抱怨、也許是訴苦,藉由不斷提起自己的辛苦,企圖換得孩子的同情、關注與情感上的安慰。

 

但大人沒想到的是,大部分的孩子反而對這樣的情感表達方式退避三舍,視為一種情緒壓力。父母本想將孩子拉近,卻無意間把孩子推遠了。

 

當然也有些孩子,從小懂得體貼與回應父母的付出,透過傾聽或扮演順從的角色,來照顧父母的委屈與內心的匱乏。但是這樣的孩子也將帶著委屈的心情長大,因為,他們並沒有被允許做自己,他們扮演的是父母期待下的孩子樣貌,而非真正的自己。

 

於是,孩子無意間複製了父母的行為與情緒模式,再帶到新組成的家庭中。家人間的苦悶與委屈,一代又一代地傳遞下去。

 

沒有任何人的付出應該被視為理所當然

 

人要的不多,只希望付出被看見而已。

 

或許,我們需要去練習,時時刻刻看見他人的努力,並且隨時表達出來。一句「謝謝」「辛苦了」或同理心,都很有力量。

 

在家庭互動中,沒有任何人的付出應該被視為理所當然。每個人的努力都有價值,都需要被看見、被肯定。大人首先需要示範對家庭成員表達感謝與肯定,孩子才能學會體貼地觀察他人的任何微小善意,並表達欣賞與感謝。

 

同時大人也要覺察到,自己是否帶著長年未被看見的委屈來與孩子相處,以致不自覺中要孩子回頭照顧自己的情緒,並向孩子釋放出一種「你們欠我很多」的訊息。

 

你知道,孩子並沒有欠你什麼。孩子需要的是被教導如何感恩,而不需要為你內在的委屈負責。

 

大人們,我們長大了,唯有自己,才能給予自己足夠的肯定。請你見證自己的付出、欣賞,並讚美自己的努力,而不再試圖向孩子索討那些你曾失落的情感與關注。

 

大人們,你們辛苦了!請相信自己的付出是有意義的,而且孩子們看得見。

延伸閱讀

從心底和父母擁抱

2017-12-14

不斷要求自己 只為換得父母認可

2017-12-01

孩子的攻擊性來自父母

2017-10-30

父母別成為阻礙孩子用自己雙腳站起來的那些「拐杖」

2017-09-30

這些都是父母必須告訴孩子的事

2017-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