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人際盲點!一招教你擺脫「濫好人」標籤

人際盲點!一招教你擺脫「濫好人」標籤

2018-03-05 15:02

該如何幫助別人,又不至於讓人覺得是應該的呢?最重要的是不要在一開始就付出過多。付出超過對方的心理預期,雖然可以讓對方短暫感受到有力的幫助,但是後期如果無法維持這樣的水準,依然很難得到對方的尊重。

曾看過這麼一個故事:有個人經常和室友一起點一樣的便當,他知道室友喜歡吃滷蛋,於是經常將自己便當中的滷蛋夾給室友吃。久而久之,室友習慣了他給的滷蛋,有時候就從他的便當中夾走。有一天這個人想嘗嘗鮮,就把滷蛋吃掉了,室友發現沒有滷蛋了,就問:「我的滷蛋呢?你把它吃了?」這種場景是不是覺得很眼熟呢?

 

我們身邊經常遇到這樣的人。對他們好,他們習慣了,但是突然有一天,沒有辦法繼續對他們好時,他們往往不是理解,而是指責和抱怨。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我們對他們的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這就是常說的「一碗米養恩人,一斗米養仇人」。別人需要時給予微小的幫助,他們會感謝我們;如果經常對他們好,卻突然因為某種原因而無法繼續支持,他們反而會記恨。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答案在於心理感受的邊際遞減效應。就像很餓的時候吃下第一個包子會覺得很飽;再吃第二個,飽腹的感覺就沒有那麼明顯了;吃第三個時,可能覺得有點撐了。同樣,別人需要幫助時,就像肚子很餓的人,獲得一點幫助,他們會感到明顯的滿足。可是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對方的心理感受就開始產生變化,不再是感激。不是幫助了別人,對方就會心存感激;如果方式不當,對方還可能對我們心生厭惡,因此千萬不要做「濫好人」。

 

該如何幫助別人,又不至於讓人覺得是應該的呢?最重要的是不要在一開始就付出過多。付出超過對方的心理預期,雖然可以讓對方短暫感受到有力的幫助,但是後期如果無法維持這樣的水準,依然很難得到對方的尊重。人們最喜歡對自己認同慢慢增加的人,最不喜歡對自己認同慢慢減少的人。為了驗證這一心理現象的存在,心理學家阿倫森(Elliot Aronson)做過一個著名實驗。受試者會在實驗中聽到對自己的評價,這些評價一共有四種,分別是:

 

A:始終是肯定的評價。

 

B:始終是否定的評價。

 

C:先肯定後否定的評價,且否定程度與第二種情況相同。

 

D:先否定後肯定的評價,且肯定程度與第一種情況相同。

 

結果發現,受試者對那些原來否定自己、後來又肯定自己的評價喜歡程度最高,且明顯高於一直肯定自己者;對於從肯定到否定的評價喜歡程度最低,且大大低於一直否定自己者。這可以用美國學者斯托弗(S. A. Stouffer)提出的「相對剝奪」理論來解釋。他們將自己目前的處境和我們一開始對其投入的幫助做了對比,即使依然得到了額外的支援,但是因為相比以往減少了,在心理上很容易產生「相對剝奪」感。我們一開始給予對方的幫助比較多,當後面給予變少時,對方心理上就會產生「相對剝奪」,進而可能產生「一碗米養恩人,一斗米養仇人」的情況。

 

即使我們幫了別人很多,結果還是成了別人心目中最不喜歡的人。所以,幫助別人並不是愈多愈好,尤其是一開始的時候。除此之外,當自己有較為負面的資訊或建議需要傳遞給對方時,也可以採用「先否定後肯定」的模式去敘述,這樣對方的排斥感會減少一些。當對方在工作上有些失誤或不足,我們對其提出改進建議時,可以先指出做得不足的地方,隨後再讚美做得好的地方,對方就不容易產生「相對剝奪」的感受,也更容易接受我們的建議。

延伸閱讀

拒絕可以不失禮 別再當濫好人

2018-02-23

你一定會遇見的角色——壞脾氣的好人

2018-02-23

一個敢說「不」的好人

2018-02-08

宣布放棄做一個好人 做本來該做的

2017-11-20

別再當「濫」好人

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