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成績不是一切,態度決定你是誰

成績不是一切,態度決定你是誰

2018-08-02 10:46

一年一度的神豬競賽又開始了,一頭比普通豬重十倍的千斤豬公,四腳撐開形成一個碩大的圓,綁在華麗的花車箱上受人朝拜。豬越胖,對神明越有敬意,哪怕是不人道的飼養。其實,我們都是豬,被迫吸收知識去參加考試,分數越高,越值得嘉許,人的成績宛如豬的重量,決定了人生的一切……

應該如何去看待成績?

 

以前到現在,我們的人生永遠跟成績脫不了關係。

 

考上名校的熱門科系,在學校外牆上貼滿喜氣洋洋的紅紙榜單,似乎是亞洲教育勢不可擋的流行趨勢。升學率更是家長心中考量就讀的最重要指標,成績高等於學校好,我從小到大也對此深信不疑。

 

對英語的狂熱更是不在話下,從雙語幼稚園、英文補習班、美語雜誌,甚至一對一的家教,會英文單字比會中文成語厲害。報紙每年層出不窮的報導托福、雅思成績破紀錄的勵志故事,但是你有印象有人分享過字音字形、全國語文競賽的榜首新聞嗎?

 

我淪為台灣體制下優良的考試機器,唸英文凡事以介系詞填空、文法死記為主,沒辦法,考試導向的學習就是這樣,拿到高分比較重要。但是,認真背單字就是會英文了嗎?

 

在教育資源城鄉差距嚴重的環境下,屏東小孩有機會開口說英文、認識語言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老師也迫於制度的要求,不斷超英趕美的超前進度,不考的沒人會在乎。名列前茅的我,從未領會過語言的真諦。

 

我以為,把單字拼對、音節發準,就是會講英文了,跟大多數「優秀」的學生一樣,我成為了英文一百分的啞巴,要我用英文開口聊天,需要先一番心理建設,突破種種的內心掙扎,才能破口而出簡單的一句:「你好嗎?How are you doing?」

這樣一路唸到大學的我,終於在考托福的時候嘗到苦頭,第一次分數僅僅五十九分。

 

我不知道怎麼去看待自己的英文成績,也不知道如何在追逐分數的體制裡找到自我價值。這樣的成績是不是很令人失望?我是否笨得像豬一樣……不停難過地開始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的能力。不斷力求托福破百的過程彷彿活在地獄十八層,充滿永世不得脫身的無助。

 

神豬美學的教育觀

 

我埋首苦讀在一系列的參考書中,挫折感橫生,卻又要一次一次地考下去,直到通過分數門檻為止。這天,我打開電腦,敲打著鍵盤,寫下了一段從小到大活在英文成績底下的內心獨白:

 

「她像無數的牲畜一樣,在一個西邊的籠子中被灌食拉丁字母,如果胖到一定程度,可以擺於祭典供桌上表達對智商的敬意,有多麼圓滾、就有多麼聰穎,在她內心,也一直渴望成為胖到無法翻身的供品,那是一種被認可的能力。於是,她開始瘋狂地啃參考書、注射單字溶液,只要乖乖地照單全收,有一天會無與倫比的肥美,然後光榮地死去。後來,她真的如願以償地死了。醫生剖開她的屍體的時候,腸子裡沒有一個字是被消耗吸收的,她被判得了陌語症。不過也無所謂,把肚裡這些殘餘片語,再拿去給另一頭牲畜吃吧,才不會浪費。

 

她記不得吃過了什麼東西,也發不出一個標準的音,這一層層的社會灌食系統,彷彿訴說著一個『都是為你好』的社會現象,不管原料的營養價值,多吃無害、多肉無病的真暴力美學。在成長過程裡,不僅身體變形,連心裡也追求變態地對待,目標達成以後,再用同一套痛苦教科書對待相同物種,無限循環的理論被稱為『青出於藍的物種進化論』。」

 

句句肺腑之言,在一行行黑色的象形文字裡化開,我覺得自己是追求神豬美學的一頭牲畜,非得在自己的表皮刻上「特等」兩字,才稱得上榮耀。

 

在成績至上的環境,大家可能覺得只有表現不好的人才會覺得痛苦的,實則不然,好學生因為在乎成績給自己壓力更大,反而是最不快樂的一群人。通常看到考卷在哭的,都是原本想要考一百分但只考了九十五分的學霸,他們不是矯情在落淚,只是把成績視為一切。

 

為了教師甄試僧多粥少的名額,多少流浪教師年復一年地在各縣市征戰?為了申請長春藤名校,多少學子在較量GPA、SAT和GRE成績?在過度追求分數的社會,人人信仰著神豬美學,無比虔誠。或許,我們都是一頭豬,用體重決勝負。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心態

 

美國心理學家安琪拉(Angela Lee Duckworth),曾經在公立學校擔任數學教師七年。她研究了數以千計的高中生後發現,有些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智商並非特別的突出;有些非常聰明的學生,學業也並非頂尖,最好和最差的學生之間的差異,無關最普遍衡量的指標「智商」,也無關「才華」。

 

她的研究指出,影響著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因素不是智商高低、天賦才華、社交能力、 顏值身材,而是「意志力」。意志力是一個人面對長遠目標時,對於熱情、毅力、耐力的表現,不只是這週、這個月,而是年復一年的累積。換句話說,短期成績評鑑的挫折,並不會影響他們看待自己的方式,依然努力實現自己所堅信的那個未來。

 

安琪拉的觀念深深激勵了我,成功取決於我們是否願意失敗、願意犯錯、 願意吸取教訓,甚至從頭開始的心態。學習英文是一場意志力的馬拉松,不是為了在考試中奪標的短跑,即使遭逢成績失利,仍要堅持下去。

 

因此,我把唸英文這件事當成生活中的一種態度,即使白天為了現實生活奔波,每天下班後只有一個小時可以唸書,還是憑著意志力苦撐度過。除了坊間中文版的英語參考書以外,我還添購了許多直接給美國人看的英文教科書,以及觀看無字幕的動畫電影訓練聽力。這漫長的過程就像一隻烏龜匍匐前進,只要可以抵達終點,快慢不是重點。

 

隨著一次次分數的進步,最後一次托福考試,我終於考到了一個自己滿意的分數!最重要的是,我不再被成績所綁架,深信每一次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論成績高低,都值得驕傲。

 

態度決定你是誰

 

「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已經老了,早已不是球王。」當費德勒一過三十,這些不看好的朋友沸沸揚揚地討論著。

 

「三十歲有很老嗎?我覺得三十還是一個很年輕的人生階段啊。」我問。

 

「這你就不懂了,運動員三十歲開始就會走下坡。你看,他最近都贏不了納達爾。」

 

男性友人肯定的語氣像是在分析一道不可逆的命題。

 

可是,三十以後的費德勒沒有如大家所預測的那樣,漸漸地在網壇消失。

 

他確實歷經很長的低潮期、傷勢不斷,包含二○一六年因為膝傷困擾,整整一年與四大公開賽無緣。但在二○一七年,他以三十五歲的「高齡」,拿下澳網跟溫布頓的男子單打冠軍,一代老將傳奇再起。登峰造極的還在後頭,隔年三十六歲的「費爸」一盤未失挺進澳網決賽,贏得個人生涯第二十座大滿貫,史上第一位,無人能及。他,是大家口中老了不中用的男人嗎?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Carol S. Dweck)在《心態致勝》一書中,提出了人有兩種心態:「定型心態」與「成長心態」。擁有「定型心態」的人,總是急於證明自己比別人更有價值,將所有成果二分為成功或失敗,失敗的話就認為一切努力都白費了。

 

擁有「成長心態」的人,則是樂觀看待自己的所有特質,願意擁抱那些感到威脅、挑戰、批評和挫折的東西,並且相信透過努力可以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繼續朝原本喜歡的事情前進。帶有成長心態的運動員、CEO或音樂家,都是標準的「不以成敗論英雄」的人。費德勒就是屬於這種。

 

他說:「網球比的是強韌的心理素質,正面的心態才是比賽的關鍵。」

 

他沒有因為年紀與傷勢而放棄網球,也沒有因為節節敗退、無緣冠軍而懷疑自己,費德勒不斷地調整擊球策略、發球方式,克服自己的缺點重回到球場,被世人視為是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他熱中於自我挑戰,相信心裡素質是可以培養的,縱使在失敗、成績不如預期時,仍有堅持下去的恆心,這就是成長心態的正字標記。

 

「影響一個人成功與否的特質,並非在出生時就固定。態度,才是影響個人學習、人際關係、終身成就的最重要關鍵。」卡蘿教授說。

 

以成敗論英雄的定型心態,就像是以重量比較豬公一樣,非贏即輸,無法改變結果。如果改變態度,相信成功是指做到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比別人好,不斷自我精進找出改善辦法,那麼你離成功也不遠了哪。

 

 

延伸閱讀

不要把孩子的表現 當成自己的教養成績單

2018-03-22

不必「只在乎成績」,但「分數不可能不重要」!

2017-09-01

99% 的父母都會犯的錯:好成績≠好孩子

2016-03-13

不要教孩子用人生的熱情來交換成績

2015-03-15

這裡,不逼成績 教孩子探索自我

201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