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現在不做就沒機會彌補了!30歲之前最後悔的十件事

現在不做就沒機會彌補了!30歲之前最後悔的十件事

2019-01-07 15:47

一眨眼就三十歲了,古人云三十而立,儘管表面上看沒什麼大錯,生活工作都很順利,但總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做錯了一輩子都沒機會再彌補。

1.只在一個行業做了八年,沒有嘗試過其他工作

 

從大三實習開始就從事公關行業,一直做了八年,直到辭職。這期間沒有嘗試過其他行業,連相關行業都沒嘗試過,這是迄今最為後悔的一件事,這讓我在理解很多事情的時候眼光和視野很狹隘,容易靠自己的猜想來思考問題,而不是根據客觀事實。沒經歷過就不會懂,沒見過萬千世界的好與壞,就無法在未來選擇更多。年輕的時候拓展自己的眼界,做做不同的事情,非常有必要,等年紀大了想換行業開眼界,成本已經高到換不起。

 

2.沒有早點生孩子

 

沒孩子的時候覺得不想要孩子,孩子太煩人了。生完孩子以後發現生晚了,我二十九歲生第一個,三十歲生第二個,無論是懷孕還是生子還是產後,再加上工作,還是很辛苦的,體能的挑戰很大。看看周圍二十五歲生了孩子的,現在孩子都能幫做家事了。有個朋友畢業就生孩子,現在孩子都小學要畢業了,她現在想幹嘛就幹嘛,孩子已經完全獨立,想去哪兒說走就走。想想未來,我五十歲的時候孩子才上大學,越想越鬧心了。

 

3.沒有太多時間去交友

 

我的大部分時間用在了工作和個人愛好上,沒有太多時間跟朋友們出去玩或交流感情。大部分的朋友都是同事或網友,少有特別親近無話不談的朋友。我經常想,如果有一天我有了困難,需要給朋友打一個電話,我該打給誰呢?

 

4.想太多,總是親力親為,責任心過重不灑脫

 

我自己個性太過獨立,不依賴任何人,不太容易信任別人,什麼事情都自己做,自己操心,不敢放手,不敢放權,這麼多年工作下來非常辛苦,無論什麼時候都親力親為,思想上做不到灑脫,責任心過重,用助理的話說就是:「一看就發不了大財,想太多。」

 

5.生活得一直很循規蹈矩,很正經

 

作為一個曾經的年輕人,生活一直循規蹈矩,連一次夜店都沒去過。現在看到朋友圈裡很多小朋友晚上出去喝酒出去浪環遊世界逛大街都很羡慕,如今的我拖家帶口的也不好出去混世界了,不過就是好羡慕啊。一直過得太保守太正經了。年輕時候不去肆意灑脫,有了拖油瓶就浪不起來了。

 

6.上學的時候不夠努力,囿於慣性的偷懶思維阻礙了自己太多

 

小時候學習經常偷懶,總想著今年上完某些內容再也不用學了,但這種每年都不求甚解的習慣積累下來,形成了一種慣性的思維模式。名校和非名校的區別還是很大的,最重要的是資源和思維方式的區別。現在自己知道勤奮了,但已經錯過了上學的時機,只能用努力來彌補了。

 

7.拒絕壓力和挑戰,讓自己錯失很多好機會

 

有段時間我過得特別安逸,不想額外承擔任何事情,也不想做任何挑戰,天天吃老本,誰跟我說賺錢的事我都聽著累。吃老本的日子也不好過,每天生活在誠惶誠恐裡,總覺得未來很快就沒錢了,但也不想做任何改變。當時有很多事有很好的機會,但就這樣錯過了,可能一輩子再也遇不到那麼好的機會了。

 

8.對物質沒什麼興趣,缺乏對美好事物的期待和欣賞能力

 

很羡慕別人對物質有要求,吃美食,買包包,買好看衣服……我是個對物質沒什麼要求的人,怎麼都能過,什麼都能湊合,雖然這樣很隨遇而安,但生活品質總也提高不上去,沒有對美好事物的期待和欣賞能力。

 

9.太在乎別人的評價,很多事情沒法放開手腳去做

 

年輕的時候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一點壞評心裡就攪和得特別難受。儘管知道無法讓全世界都喜歡自己,但還是無法灑脫地放開。雖然現在已經完全不在乎了,但曾經的這段經歷,對自己傷害很大,並且很多事情當時沒法放開手腳去做。

 

10.花太多精力教育別人,浪費了很多時間

 

好為人師,是最大的問題,看不慣周圍的人,總會不由自主地教育別人。對方未必聽,可卻浪費了自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年輕的時候特別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總是想盡辦法地招搖,年紀越大才越明白,過好自己的生活,別給別人添麻煩,別去禍害別人,就已經是每個人盡全力都不一定能做好的事情了,犯不上滿世界給自己刷存在感。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 特立獨行的貓(趙星)

出版: 高寶書版

書名:人生好貴,請別浪費

延伸閱讀

人生好貴,別在不會感激你的人身上浪費時間!30歲該懂的15件事

2019-01-03

以為人生到了30歲就會有答案...39歲高圓圓:我也曾對自己很失望

2018-11-26

畢業到30歲,總共繳快100萬房租…為什麼年輕人還是不買房?

2018-10-09

只知道工作的30歲青年,離職前最後悔的事

2018-10-04

平均年齡只有30歲的團隊 鴻海為何砸3億投資這家新創公司?

2018-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