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兼差當農夫 P.70

兼差當農夫 P.70

日本近幾年興起一股新務農生活趨勢,取名為「半農半X」,一邊務農,一邊發揮自己專長,過著以自己為主角的生活。這樣的概念也在台灣各地萌芽,不論老少,以務農為志業的人不斷出現,從務農中找回最簡單的快樂,真正的築夢踏實。

周日清早,正當上班族認為是最佳的補眠時機,黎旭瀛、陳蕙雯夫婦已經在淡水大屯溪北麓的一片田地耕作好一會兒,這一日,他們準備翻土種植紅豆與花生,並且接待預備來協助他們夫婦農忙的同好。

務農,是這對夫婦近十年來的生活寫照,日日在這大屯溪旁的田地播種整地。頂著大太陽,揮著汗水,扛起鋤頭做農事,看似辛苦,陳蕙雯卻得意地笑說,「有多少都市人看過日出?」此刻陽光正映照著她滿足的笑容,顯得格外耀眼。

留著雜亂大鬍子的黎旭瀛,一身黑壯體格,而陳蕙雯穿著簡便樸實,簡約鄉村風格,旁人第一次看到他們倆,還以為這對夫妻是全職的農人,但,答案卻出乎意料,黎旭瀛的正職是一位一周得看兩天診的眼科醫生,陳蕙雯務農前卻是一位業務員。

十年前,在大女兒兩歲時,黎旭瀛發現女兒得了異位性皮膚炎,為了不想讓女兒從小變成藥罐子,惟一方法只能改變環境治療女兒。日本華僑出身的黎旭瀛間接從日本朋友得知,許多病患曾以務農這類最簡單的自然生活,改善身體病痛且痊癒,「何不試試?」興起此想法,他便和妻子討論,開始在淡水租一塊地,種植稻米、蔬菜等作物。

十年來,他一邊看診,賺取生活所需的金錢,其他時間全投入耕種,十年後,他們的大女兒不僅一點病痛也沒有,三個小孩也從未看病吃藥,只要沒課,小孩總是赤腳在田間追逐嬉戲,務農反而成為他們的主要生活。「沒務農,不會發現米飯有多好吃,沒種田,不會發現自己站在土地上這樣踏實。」黎旭瀛捲起袖子,認真開始一天的農忙。

如此以農為主要生活,務農之外的工作是賺取金錢來源的概念,在日本已興起好一段時日,有人取名為「半農半X」生活,更在京都府綾部市形成一個聚落,推廣此一新生活概念。


半農半X新概念 靠務農獲取食物,靠本業賺取足夠金錢

何謂半農半X?根據《半農半X的生活》一書定義,是以順從自然、實踐天賦為理念,說明白些,是以務農為獲取生活食物的基礎,進一步發掘或實踐自己天賦及本能來賺取足夠的金錢,是回歸人類本質,不再被時間與金錢壓迫的新務農生活。

至於X是什麼,每個人都不同,也許是個人專業,也可能是你從未發現的潛能或夢想中最想做的事情。

該書作者塩見直紀也是日本「半農半X」的推手,他強調,透過農耕的勞動,感受眼前農作物的生命力,了解食物珍貴,獲得對大自然的啟發,進而珍惜土地,找出自己的才能,以理想為目標回饋於土地及社會。

在日本綾部市這個地方,有人是醫護人員,有人是畫家、陶藝家、木工,慢慢聚集各行各業的人,也有當地人務農到一大把年紀,透過別人協助才發覺自己的本能,發現自己可以當美食老師,可以重建老家為民宿等等,但,每個人的共同點皆因務農而聚集在一起。

昔日的士農工商,農被擺在第二重要的地位,如今,不僅許多農村青年外流到都市工作,農民也常被人認為是低下階層。

「何以農民會被認為最下層?」陳蕙雯納悶著說,有些造訪農園的小孩一碰到插秧用的溼軟泥土便號咷大哭,現代人的制式思惟讓下一代也誤以為務農是骯髒的。其實務農是最自然、最能親切接近土地、與萬物一起共同作息的生活模式,進一步可教育小孩對食物的尊重,以及對土地的關懷與認識。


返鄉種田人口 公教、金融業最熱門,四十五到五十五歲居多

為了改變對農業的看法及鼓勵年輕人多回農村就業,去年八月,農委會推出「園丁計畫」,以訓練想轉業務農者基本務農技巧,原定四十人一班的梯次,十天內湧進四百多人報名,讓農委會不得不多增加班次,讓四百多人都能參與。

農委會分析,前幾年台灣失業率高,曾有一批返鄉種田熱潮,但此次報名者多半是有工作的人,以四十五至五十五歲的中壯年為主,尤以公教、金融業及製造業的人居多,亦不乏大專院校講師及科技新貴。

不光是在職者想學務農,農委會也開辦青年體驗農業進而投入農業的「漂鳥計畫」,去年有八百多人報名,每個梯次都爆滿。根據去年漂鳥營學院的資料顯示,其中有三百四十人是為了轉業而來參加,更有九成的人表示有興趣參與進階農業輔導課程,顯見務農已不再是乏人問津的低下階層。

中年從年薪兩百萬元的業務員轉行做向日葵有機種植,○六年全國神農獎得主之一的陳慶輝說,「看天變化真的比看人臉色要好得多,至少,會快活許多。」的確,這情況不是代表失業率攀升的轉移,而是象徵都會上班族需要一種新生活,也反映出工作壓力之沉重,令都會上班族開始尋找生活寄託,也因此出現新興的半農半X一族。

在台灣,半農半X的實踐者不若日本有群聚地,反以零星個案出現在各地。如美濃的鄭順發、張秋香夫婦,原本是高雄市社區小有名氣的耳鼻喉科醫生。但張秋香十分厭倦都市烏煙瘴氣的生活,反稱羨終日以天為被、以地為床、與山為友的生活,每逢假日,一家人便迫不及待地往郊區跑。

一回,鄭家與一群同好來到了高雄縣美濃鎮,夫妻倆立即被眼前的景致給震懾,找到夢想中的「世外桃源」。自此兩人幾乎天天一下班,便開著車到美濃尋找一塊能蓋農舍的土地,費好一番工夫後,終於打造出心中的夢幻桃花源,正式過著半農半醫的生活。

至今七年來,鄭家四口人除靠著診所的收入,其餘生活幾乎都仰賴農村的自給自足。一家人吃的菜全是自家的有機蔬菜,雞鴨魚肉來源,則以社區住戶分工飼養的方式自給自足。

剛搬來美濃時,鄭順發的診所還設在林園,每天通勤上班,近兩年,診所已遷至離美濃幾公里遠的旗山鎮,以圖方便過務農生活。甚至為了徹底與山林為伍,就讀小學的兒子在張秋香的刻意安排下,一面在家自學、一面則在鎮上的森林小學就讀,拒絕了體制內的教育。


務農≠養老 青年兄妹赴花蓮種植有機水蜜桃,今年已邁入第四年

對很多都會上班族來說,回歸田野生活,多是退休養老的計畫,但,「等到要退休,不僅年紀大體力差,想要好好務農,可能也使不上任何力氣。」陳蕙雯反問這些以務農為退休理想的人,「何不現在就參與務農?」

不光是中年人,已有不少年輕人以務農為志業,花蓮賴冠羽、賴盈羽兄妹是年輕務農典型例子。四年前,賴家兄妹的父親得知一位原住民水蜜桃農戶生活困苦,除了金錢資助外,父親更承租農戶的田地,並問了兄妹二人,「有誰想上山幫忙種植?」

當時賴盈羽剛從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白天從事網路拍賣,晚上則為補教老師,是典型的都會上班族。但在父親的鼓勵下,從小沒離開過都市的她,卻因緣際會步上務農之路。

這片土地位於花蓮縣秀林鄉西寶地區深山中,從花蓮市區至深山的竹村連車帶走,得花上四至五個小時,沿路崎嶇陡峭,走錯一步便會掉入斷崖。「原本只是看看的心態,但當你看見大片桃花樹林時,那種美麗的感覺讓我當下決定要留下來保護這塊土地。」賴盈羽一肩扛下父親的願望,隻身前往花蓮山區幫忙。

但中文系畢業的賴盈羽毫無務農經驗與知識,又想以有機種植保護這片美麗的土地,賴盈羽為獲取更多有機知識,只要聽聞哪裡開有機課程,一定趕去上課,再透過實務進行有機栽種。

有些老農戶看見個頭嬌小的賴盈羽,還以為是某家農戶的孫女,連原住民鄰居都認為都市來的小女生不懂農業怎可能務農,且從事難回收成本的有機水蜜桃。

賴盈羽的哥哥賴冠羽,念完MBA後,發覺妹妹的用心,也搬到花蓮定居,重新規畫花蓮住屋的格局,開起「法采時光」咖啡店及民宿,一同協助妹妹從事有機農業,透過哥哥經營民宿、咖啡店賺取生活足夠金錢,讓妹妹專心務農,合力成為年輕的半農半X一族。

「就是不想讓他們瞧不起!」今年邁入第四年,堅持不施灑農藥,不噴任何化學藥劑,終於讓大家看見豐碩的成果,賴盈羽得意地說,「猴子也會挑著吃,其他人有噴農藥的不吃,專門吃我這裡的。」頂著曬紅的臉頰,當農夫著實讓賴盈羽越當越驕傲。


半農半X的實踐 東部最適合,沒機會到鄉下,自家陽台也可圓夢

有人開始會問,到底要怎麼樣才能算是半農半X一族?見直紀強調,不見得要搬到鄉下居住,可先在市區尋找一般農田,或在家中開闢陽台菜園,建立務農習慣,因為半農半X只是一種概念,透過概念過以自己為主角的新生活。

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副教授賴爾柔分析,通常從事這樣生活的人,對需求與物質欲望較低,可能因現代社會的壓力過大,步調快,迫使人們想回歸自然,從務農中找最簡單的快樂。

這樣的情況尤以有台灣後院之稱的東部最為興盛,陸續有帶著務農理念的人進入東部地區或都會郊區開闢新天地,如在宜蘭成立「穀東俱樂部」,以種植有機水稻為生的賴清松,也號召一群熱愛務農的同好,重返農村,共同體驗務農的踏實感。

又或利用休閒時間,下田從事簡單的農忙,宜蘭五結鄉農會也推動「種下希望,收割夢想計畫」,開放部分稻田供民眾認養,民眾可隨時回五結記錄稻米生長情形,感受每粒米得來不易的辛苦;著作《女農討山志》一書,陳述對土地關懷的作者李寶蓮,也以實際務農經驗感動許多人拾回對自然的重視。

賴爾柔分析,「在台灣都會或許無法真正落實半農半X,但可試著從簡單菜園做起,感受對農作物與土地的生命力。」簡單的作為,即使是對一盆仙人掌、一盆小花,從小地方感受土地的生命力。

如果有一天你厭倦了都會忙亂的生活,渴望回歸自然生活;半農半X,或許是一個值得嘗試的生活方式。


半農半X的條件 收入、金錢來源都得列入考量
1.先確認務農想法
一開始可先從居家開闢所謂的陽台花園或菜園,或參與幫忙休閒農場的農事,從基本農事做起,若基本農事都無法做到或無法喜歡,很難進一步開始鄉居生活。

2.是否有另一半、親友及經濟支持
在從事務農前,得先與親友及另一半溝通,並尋求土地資金及農作物成本,若孤軍奮戰及缺乏資金很難持續務農想法。

3.是否對生活需求及品味需求較低
種植作物或是從事有機農場不見得等於有收成、有收入,相對於生活品質可能會下降,連帶得降低對生活的需求與品味講究度。

半農半X圓夢計畫書 事先規畫  有備無患
務農並不難,在網路發達的現代,許多資料及務農技巧皆可上網查詢,難是難在僅空想而無實際規畫。
以下為基本務農前得考量的要素與步驟:
1.經濟與資金支持
土地及農作物成本需要一大筆資金運用,務農本身不難,問題常出在資金及土地,農委會將在今年上半年以基層農會為買賣雙方的媒介,建構「農地銀行」,解決一開始土地需求的問題。

2.找尋適合移居地
台灣的東部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風景好、安靜、人少且有大規模的土地,目前多數回歸農村的務農族也都以此區為主。

3.欲種植的作物
要務農前,最好弄清楚自己要種植的作物為何,一方面專心鑽研某領域的作物,之後可視土地及能力所及進一步種植更多作物。

4.發揮天賦及本能
除了可維持發揮現有職場能力,有些人在工作期間並未發覺自己的天賦及才能為何,也可透過與同好討論進而發現自己的長處或潛能。

延伸閱讀

托育補助再調高!公托「每月7千元」、基本工資連8漲兩群族受惠 少子化衝擊還有哪些「金額」調整?

2023-09-26

玉山金、國泰金...一表看8檔金融股獲利!股海老牛:3大吸引力勝高股息ETF「這1檔報酬率翻倍又翻倍」

2023-10-25

他慧眼發掘「國防部長」張育成》方校長如何扭轉少子化劣勢 吸引其他鄉鎮小孩 轉學來紅葉國小打球?

2024-04-02

台大也被少子化影響?國立大學寄存名額,台大竟佔一半、15個在同一系...寄存名額意義是?

2023-10-16

「我的卵子要他同意才能用」搶救少子化,單身女性、女同志不能生?《人工生殖法》擬修法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