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我們是偏藍還是偏綠?

我們是偏藍還是偏綠?

2015-03-02 11:11

要去傾聽跟我們不同意見的人,不能把跟我們立場相反的人妖魔化。每個人都必須謙虛,負責任的人不要犯了專業或權力的傲慢;至於監督者,也不要以事後諸葛的後見之明來批評分化。

我們是偏藍還是偏綠?
 
從新聞讓孩子學到:要去傾聽跟我們不同意見的人,也絕對不能把跟我們立場相反的人妖魔化! 在這巨變時代裡,每個人都必須謙虛。負責任的人不要犯了專業或權力的傲慢;至於監督者,也不要以事後諸葛的後見之明來批評分化。
 
政治要關心,不要謾罵 
每到選舉,台灣所有的媒體總是不斷用政治新聞反覆轟炸著大家,AB寶上大學後,也開始收到同學轉傳一些關於政治的傳言或八卦。某天放假回家,她們看到媽媽在看選舉公報,A寶忽然像發現新大陸般,好奇地問:「對了,爸爸,你經常在寫文章,可是我好像從來沒看過你對任何政黨或政治人物評論過?」

B寶也附議:「對喔!你們常常跟老朋友聚會聊天,卻從來沒有聽你們談論過政治?」
 
A寶追問:「你們是不是不關心政治?」
 
我哈哈大笑:「當然不是不關心,相反地,對公眾事務的關心是每個公民基本的責任。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作家托瑪斯.曼(Thomas Mann),因為拒絕納粹的統治而流亡海外,他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政治只和極少數人有關,卻會毀掉全部人的生活。
 
B寶抓到把柄:「既然你覺得很重要,為什麼你從來不談論政治?」
 
我嘆了口氣:「以目前的現況,在台灣很難理性地談論政治,尤其在選舉時,或者牽涉到個別政黨時。」 

AB寶齊問:「為什麼?」 

我試圖跟她們分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二十多年來,每經過一次選舉,社會就被撕裂一次?經過不斷地反覆動員,兩黨劇烈地競爭,如多年前曾經恐怖到有所謂割喉戰,慘烈到一切以意識形態掛帥,弄到最後連選舉之後的日常施政,一些重大的公共議題也是『非藍即綠』,只問立場不論是非,沒辦法進行理性的討論。爸爸有一些對政治比較熱衷的好朋友,原本都是熱情也非常良善的好人,可是只要談到政治,就像瘋了一樣,所以爸爸很早以前就在聚會中與朋友們訂下一個不成文的默契,大家都不要聊政治。」 

傾聽與互信才是前進之路 
A寶還是覺得怪怪的:「你覺得政治很重要,應該要關心政治,卻又絕口不提政治,這不是矛盾嗎?」
 
我說:「我雖然不直接談論政治,卻也盡量以自己的方式在關心,在努力!我覺得台灣的媒體,尤其電視評論節目的名嘴,總是把跟自己不同意見的人,不是視為笨蛋,就是以為居心叵測的壞蛋,極盡消遣謾罵之能事。所以這些年透過媒體在民眾眼中的政治人物,要嘛不是腦滿腸肥、愚鈍可笑,不然就是利慾薰心、陰險狡詐,他們的言行舉止、決策作為,似乎也荒腔走板,我們看了除了義憤填膺或搖頭嘆息之餘,其實對國家、對社會,一點幫助也沒有,彼此的互信與對話的機會也都失去了。這也是我常常提醒你們的,要去傾聽跟我們不同意見的人,也絕對不能把跟我們立場相反的人妖魔化!」 

我繼續提醒她們:「台灣是個非常多元的社會,每個部會、每個族群、每個產業,甚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考量與績效利益,如何在多元的立場之下,大家可以共同往真正永續發展之路前進,或許只有彼此尊重、互相傾聽,才能在每次不同的選擇中,都能改進一點點!我們表達自己的意見時,也一定要溫柔婉轉,理直時都要氣和了,何況很多事情沒有所謂是非對錯,只有不同觀點與不同情境下的選擇而已。」
 
我停了一下,繼續說:「對於政治或有權力者的監督與批評,目的應該都是為了面對未來,應該不是見縫插針式地挑毛病,懷著鬥倒誰的私心。在這巨變時代裡,每個人都必須謙虛。負責任的人不要犯了專業或權力的傲慢,要傾聽各種意見,將決策機制透明化;至於監督者,也請不要以事後諸葛的後見之明來批評分化,請大家互相忍讓,多做點事,少說些話。」
 
最後A寶偷偷問:「那麼我們家的政治立場是偏藍還是偏綠?」
我哈哈大笑:「我們不是藍也不是綠,我們是彩色的!」 
 
對話之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與主觀的意識形態,也都有遠近親疏。自己人與不是自己人的不同人際關係,要就事論事、不受情感左右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這些年我常提醒自己與孩子,不要隨意論斷一個人,要區分報導中的事實或意見,並盡量找立場相反的媒體來比較。這些自覺要實踐很不容易,卻是台灣每一個公民必須嚴肅面對的新課題

建立人脈要不要花錢? 
 
從新聞讓孩子學到:同樣的一筆錢,對於不同年齡的人來說,價值是不一樣的。 許多人總是在錢的效用與價值高的時候存下來,然後在價值最低的時候才使用。 而真正有用的人際關係,往往不需要花錢,是你有好的人緣,大家喜歡你、信任你或敬重你。
 
戴董的五萬元說有道理嗎?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先生在中興大學畢業典禮演講時提到,月薪若低於五萬元,千萬不要儲蓄,甚至還要跟父母伸手再多要些錢。這番言論引起軒然大波,許多家長都深不以為然。
 
A寶唸著新聞報導:「他還強調,理財書建議年輕人無論如何要存款,其實都是錯的。」 
我拉了張椅子坐到她們旁邊:「你們說戴董事長的意見是對還是錯?」
 
AB寶猶豫了一下,B寶取巧地說:「看情況,不一定是對或錯。」
A寶也跟著說:「不能斷章取義來下結論,要看錢怎麼用。」
 
我讚許地點點頭,再問她們:「同樣的一筆錢,對於不同年齡的人來說,價值一不一樣?」
AB寶知道我這麼問,答案一定是不一樣,雙雙搖頭。不過我再追問:「哪裡不一樣?」她們就一臉茫然。 
 
我告訴她們:「很多年前,曾擔任過台大校長與國防部長的經濟學家孫震先生,就曾經講過跟戴董事長類似的話,他感慨許多人總是在錢的效用與價值最高的時候存下來,然後在價值最低的時候才使用。比如說,假使給一個大學生十萬元的獎金,隨意讓他使用,相信他創造出來的價值或對他往後人生的影響,一定大於將十萬元給一個五十歲或六十歲的人。或者更極端一點來講,給一個大學生八十萬元,如果他能善加利用在學習上,一定比一個七十歲的人存款裡多了八十萬,來得有價值多了!」
 
B寶插話問:「拓展人際關係有那麼重要嗎?」
 
不花錢的人際關係 
我笑笑回答:「我想這是善加利用錢的方法之一吧。戴董事長在演講中也另外用筷子作了比喻,他強調,無論自己多厲害,倘若別人不跟你配合,家世學歷再好都沒有用,只剩一根筷子什麼都做不好。他也是藉此想提醒,年輕人不要宅在家裡,每天掛在網路,要多出門到真實的世界體會與歷練。」

A寶故意找毛病:「在網路上也可以認識很多朋友啊,搞不好更有效率,可以認識更多朋友!」
我不禁哈哈大笑:「你說得對,但是網路上的朋友跟你在真實世界認識的人,一個你可以看得到、有溫度的人,的確是大不相同的。因為人這個物種,還是必須透過真實的接觸來建立關係與合作。而且人類的溝通,還藉助於許多非語言的互動,這些都是在虛擬的網路空間做不到的。」
 
B寶想到自己的經驗:「我們很少用臉書,也不用手機跟朋友聊天,可是我們還是從參加活動中交到很多好朋友。」
A寶吐槽B寶:「小氣的妹妹與朋友聚會,也都不會花到錢啦!她都找大家去美術館或博物館看展覽,或者騎Ubike逛河濱自行車道,不然就是爬山。」
我點點頭:「的確,我也認為到公益團體擔任志工,認識的夥伴比較容易變成一輩子生活上的好朋友,因為會當志工的人,都是很熱情、很良善的,值得我們交往。參加公益活動也不
太需要花錢,所以有錢沒錢,並不是建立人脈的必要條件。」
 
B寶又想到戴董事長的苦口婆心:「人際關係這麼重要嗎?」
 
我嘆口氣:「我不太喜歡用『人際關係』這個名詞,這好像是鼓勵你跟別人交換名片,比賽認識了多少人。其實真正有用的人際關係,是你有好的人緣,也就是大家都喜歡你、信任你或敬重你,當他們有困難或有需要時,知道你願意幫忙,也幫得上忙,或者你有需要或遭遇困難時,朋友願意幫忙。這種人際關係才是真正有用的人脈。
 
AB寶靜下來,似乎在思索著我的話。
 
對話之後:一定要趁年輕時多充實自己,許多學習的機會不一定會花到錢,就像結交好朋友也不一定要去餐廳吃大餐一樣。不過,如果真有一些我們很想參與、也很有益處的活動,也不要因為必須花錢而排斥。孫震教授說的話很有道理,錢的價值來自於我們好好地善加利用,否則,錢不但不能使我們幸福快樂,反而會帶來災難與痛苦。 

〈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座右銘是「一生玩不夠」,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
著作豐富,所主張的「浪漫教養」影響了無數人,在遠流出版的作品有:《傾聽自己的鼓聲》、《讓陽光灑在心上》、《教養,無所不在》。

李欣澄(A寶)
認為年輕的本身並不可愛,可愛的是,它有更多充裕的時間來充實自己。

李欣恬(B寶)
也許被認為愛看書、懂不少,卻自認很多很多東西連略懂都稱不上,因此求知若渴,還常常妄想可以足不出戶,在家裡坐擁書城,讀個飽。還在思考與表達自我學習裡修練,並知道這堂課沒有畢業,只有不斷變強。

出版:遠流

書名: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

目錄:

推薦序 從艾倫迪波頓到李偉文/何榮幸
自序1 家長必須面對的自力救濟/
自序2 親愛的偉文講堂/A寶李欣澄
自序3 看「懂」新聞不懂的事/B寶李欣恬
前言 為「孩子的媒體識讀素養」扎根

第一部 最熱關鍵字的關鍵解讀
01還有什麼可以吃啊?
02選系或選校?高職或高中?
03捷運殺人事件的啟示
04服貿、反服貿與全球化浪潮
05香港佔中到底算成功還是失敗?
06我們是偏藍還是偏綠?
07從金城武樹到最美的一棵樹
08伊波拉與狂犬病
093D列印是工業革命還是一場夢幻?

第二部 孩子能正確理解,還是片面歪解?
10原來並沒有瘋狗浪?
11建立人脈要不要花錢?
12台灣的未來會是又少又老又窮?
13大問題小問題,解決問題或製造問題
14打工度假是變相台勞嗎?
15如何分辨網路的假消息?
16說說民主與獨裁
17想成功也想做好事的職涯選擇

第三部 向左走,向右走?你的判讀就是衛星導航
18微笑單車的逆轉勝
19登革熱與海水滅蚊
20拜拜一定要燒香嗎?
21但願十八歲就懂的事
22北宜直鐵、蘇花高該不該建?
23文化部獨厚雲門舞集?
24從同性婚姻到多元成家
25小七是惡靈還是土地公?

第四部 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未來
26訂做一個完美的孩子
27資源回收是一門好生意
28農夫這行業,已和你想得不一樣?
29機器人會取代我們的工作嗎?
30紙本書會不會消失呀?
31新時代裡最美的文化景觀
32不是暖化嗎?怎麼冬天那麼冷?
33基因改造食品可不可以吃?
34石油浩劫是狼來了的恐嚇嗎?

延伸閱讀

台股傳奇交易員!巨人傑17歲進股市、本金只有1萬,31歲翻成交量5千億超級散戶:即使賠1元也要找出原因

2024-03-27

我就是主力!光繳稅就2億,八年級當沖王巨人傑告白:為何散戶買了跌、賣了就噴出...不是我害你賠錢

2024-04-22

他3年把300萬翻3000萬「從不停損」,踩到地雷股一次把錢賠光啟示:投資,最怕心態炸裂

2022-04-26

年化報酬率逾30%,他如何做到?60億操盤手傳授私房招式,找到「一直漲的股票」

2022-04-26

投資廣達、緯創,不如直接買輝達!他不到40歲身價上億、年年賺30%:2招找出便宜好股票

2023-08-24

熱門推薦

/ HOT RECOMM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