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培養同理心,讓孩子打贏情緒這場戰

培養同理心,讓孩子打贏情緒這場戰

天下文化

教育

2015-04-20 10:22

正確的辨識心中情緒能幫助孩子更了解自己的內心變化,而這項能力也是孩子日後能否思路清楚地做出決定、能否妥善管理情緒的重要基礎。

我寫《EQ》這本書時,曾參訪一間率先設計並實施EQ課程的學校。那是一間位於康乃迪克州紐哈芬市的公立學校,當時的市長召集上百位關心這個議題的市民來參與,並懇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羅傑.威斯伯格負責規劃這套課程。

紐哈芬市是貧民區,離耶魯大學有好一段距離,許多孩子的母親生下他們時都只是未成年的未婚媽媽,這些孩子長大之後也往往步上母親的後塵,成為未成年的未婚媽媽。他們倚靠食物券過活,所謂的飛黃騰達也不過是當毒販販毒,生活相當艱困。

市長對這個團隊說,「我們的孩子處境艱辛,該怎麼辦才能拉他們一把呢?」為了回應這個提問,羅傑.威斯伯格為當地學校規劃了一套社交發展的課程,也是日後風行全球的「社交與情緒課程」〈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的先驅課程之一。

學生能更專心求學,是因為他們學會更有效地運用專注力,而且他們喜歡老師,喜歡上課,就比較不擔心打架鬧事和霸凌問題。當學生的行為能力提升,也能帶著愉快的心情上課,他們的學習成效自然就會進步。

孩子們的戰役
這些對學生有幫助的課程都具有類似的重要特點:持續教很多年,而不是只教一次;縱使學生的理解力逐年提升,學校仍會不斷重複基本內容;強調學校是個社群,並深入學生家庭。

此外,這些課程都會傳授一些核心技能,並把這些技能的重點濃縮成五種情緒和社交能力:

一、掌握與理解自我感覺的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
二、如何處理這些感覺的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
三、 掌握他人的想法與感覺和了解其觀點的同理心〈empathy〉
四、 統整這些技能來建立和諧關係的社交技能〈social skills〉
五、 懂得擅用各種情緒智能的技能來做出明智的人生抉擇〈good decisions in life〉

這五種能力:自我覺察、自我管理、同理心、社交技能和良好的抉擇力,就是社交與情緒課程要傳授的五項核心技能。

專注於自己
那天早晨,二年級學生陸續進入教室後,把椅子排成一圈,進行每日例行活動:老師要每位學生跟全班同學敘述自己的感覺〈除非不想說〉和有這種感覺的原因。這是在紐哈芬小學進行的簡單活動,也是我第一次看見培養情緒素養的課程。

雖然長大成人之後,我們能夠清楚覺察自己的感覺和造成感覺的原因,但這種基本的內在知覺是必須從小開始培養,而上述那位二年級老師就是在引導孩子練習自我覺察。

精準辨識情緒能幫助孩子更了解自己的內心變化,而這項能力是孩子日後能否思路清晰地做出決定、能否妥善管理情緒的重要基礎。反過來說,誤判情緒則可能讓孩子方寸大亂。

覺察自己的內在世界

 
舉例來說,曾有研究指出,十幾歲的女孩之所以會罹患進食障礙,是因為她們在小學時將悲傷與飢餓混為一談。結果到十幾歲時,她們就用暴飲暴食來撫慰內心的痛苦,以致引發日後人生與飲食失調的問題。

自我覺察,也就是專注於自身思緒與感受的內在世界。

這項技能可以讓我們找到妥善管理自我的方向,同時了解與掌握自己的內心世界,即使被惱人的感覺所擾,也不會心慌意亂。要達到這個目標,其核心能力之一在於如何妥善運用專注力。我們可以將覺察轉向內在,細細檢視所專注的焦點。我們的人生能夠不脫離正軌,靠的就是這些求生技能,這些技能也可以提升孩子的學習成效。

一旦孩子遇到他們最重視、或是最吸引他們的事情,就會全神貫注,展現高度興趣和學習動機,這種打從心底湧現的「內在動機」讓我們知道我們真正在乎的事。如果光只是聽從老師的安排,學應該學的課程,而不去思考自身的求學目標,過一陣子,孩子就會認為上學只是在配合他人的規劃,打從心底失去學習的動機和熱誠。另一方面,老師一旦了解學生的興趣後,也可以藉此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就倫理層面而言,能了解自己重視何物,也很有意義。在人生道路上,依循自我價值觀而前進的感覺是會內化成一個無形的方向舵,幫助我們把感興趣、內心看重且有能力達成的事情成功結合在一起,進而在人生與職業生涯裡締造「良好的工作表現」。

想要有好的表現,就需要具備工作熱情、職業倫理和追求卓越等特質。放在求學階段來看,想要有「良好的學業表現」,意謂我們對認為重要且感興趣的學科熱情投入,逐步建立所需的技能和概念,然後精益求精。
 
良善與品格的起點:同理心
現在有些學校開始重視品格教育和品德規範的傳授,但光讓孩子了解何謂良好的品德還不夠,我們還需要付諸行動才能體現這些品德。
 
不過,一切的起頭必須從同理心著手。同理心可分為三大類,每一種都與一組獨特的大腦迴路有關:
 
第一種,「認知上」的同理心:了解他人對世界的看法和想法,也了解他們的觀點和心智模式,這樣才能用對方理解的方式溝通。
 
第二種,「情緒上」的同理心:這是一種大腦對大腦的連結作用,讓我們得以立即感受到對方的感受,亦即時時覺察他人的情緒,以期在與人互動時產生「化學作用」。以上兩種同理心是和他人融洽相處的關鍵因素,當然十分重要,但都還不足以讓人具有關懷之心。
 
第三種,「同理關懷」:這是概念上的用語,指能關注他人和願意停下腳步伸出援手的人,這樣的人能夠將心比心,而且很自然會將關心化為行動。
 
這種同理心與前兩種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來自於古老的哺乳動物迴路〈mammalian circuitry〉,是因著照顧與養育子女而生,且會持續增強照顧養育方面的特質。
 
打造「關懷教室」
第三種同理心,是規劃出「關懷教室」〈caring classroom〉的重要基礎。在這樣的教育現場裡,老師會向學生體現與示範充滿仁慈與關懷的行為,並鼓勵學生用同樣的態度對待彼此。
 
無論是對認知,還是對情緒來說,這種教室文化能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一般而言,在充滿支持的溫暖氛圍中進行學習,效果一定最好,因為那兒充滿安全感,可以感受到支持與關懷,彼此關係親近,緊密連結。
 
在這樣的空間裡,孩子的大腦較能達到最佳的認知效益,也比較有心力關心他人。
這種氛圍對極可能誤入歧途的孩子尤其重要。這些孩子的幼年時期可能是生活在貧困、遭受虐待或缺乏關愛的環境中,而研究顯示,在這種高風險環境下還能突破困境、活出不同人生的孩子,往往都是遇見一位有愛心的大人,而這位貴人多半就是他們的老師。
如果問他們人生的轉捩點為何,他們多半會說,因為老師真的重視他們,了解他們,打從心底關懷並看見他們的潛力。這種打動人心的真摯關懷不僅在班級中很重要,在學校裡亦然。
 
行政主管需要關心老師,讓老師沒有後顧之憂。沒了後顧之憂,一個人的心智才能發揮到最佳的狀態,產生最大的作用,且能夠用明智的方式冒險、創新,揮灑創意、熱情和動力,並能夠關注他人的感受,同情心也比較容易出現。 
 
心情愈糟,就愈自我中心 
我們的心情愈糟,就愈會把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凡事只想到自己,忽視周遭的人,也忽視周遭系統。
 
懂得管理內在世界的人不僅能打從心底關心與理解他人,也能夠讓自己保持在最佳狀況。這點不論在老師、父母、行政主管或小孩身上,都是一樣的。
  
幫助孩子學習做出明智的決定 
有一個二年級的班級正在腦力激盪,思考老師出的題目:「如果你覺得你的蠟筆被某位同學拿走了,該如何處理最好?哪種方式能讓情況好轉?哪種方式會變得更糟?」 
 
他們一致認為指控對方會讓情況變糟,問對方有沒有拿蠟筆可能好一些。討論到最後,他們提出各式各樣的處理方式,然後一一評析每種方式是會幫助情況好轉,還是更惡化。 
 
四年級的班級用同一種模式來腦力激盪另一種棘手處境:「你在學校的戲劇公演中擔任某個角色,但你十分害怕站上舞臺,這時候該怎麼辦才好?」 
 
八年級的問題是:「萬一碰上朋友一直慫恿你吸毒,你該怎麼辦?要如何拒絕對方,又不失去這個朋友呢?」
 
些都是孩子在求學生涯中會遭遇的棘手難題,而他們的答案也會為人生帶來重大影響。如果能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問題好好思考一遍,將各種可能性分析清楚,從中找出最好的處理方式,這種思辨能力會成為他們人生中做出明智抉擇的重要基礎。

然而,在做出明智抉擇之前,除了要先提升自我覺察和自我掌控的能力,讓頭腦得以清晰思考,還要培養同理心和社交能力,才能體會他人的感覺。〈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

EQ之父、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曾任教於哈佛大學,專研行為與腦科學;也曾擔任《紐約時報》科學線記者長達12年,負責大腦及行爲科學方面的報導,文章散見世界各主流媒體。此外,他也是「組織EQ研究協會」(Consortium for Research o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Organizations)的聯合主席,並參與成立「學業、社交與情緒學習組織」(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CASEL),啟動全球從幼兒園到高中各級學校的情緒教育運動。

高曼博士的作品曾多次獲獎。他四度榮獲美國心理協會(APA)最高榮譽獎項,於1980年代即獲得心理學終生成就獎,並曾兩次獲得普利玆獎提名。他的代表著作除了1995年顛覆傳統IQ至上、掀起全球心智革命的《EQ》(情緒智商)之外,還包括《EQ II:工作EQ》、《情緒療癒》、《打造新領導人》、《領導EQ》、《綠色EQ》、《專注的力量》,以及《未來教育新焦點:專注自己、關懷他人、理解世界》等十餘本,涵蓋了心理學、教育、科學、生態危機及領導學等諸多專業領域。

彼得.聖吉(Peter Senge)
享譽全球的新一代管理大師,多年來致力於推動「學習型組織」的觀念,為波士頓創新顧問公司創辦人之一及《第五項修練》作者。《第五項修練》於1992年榮獲世界企業學會最高榮譽的開拓者獎,於1997年獲《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評選為二十年來最具影響力的五本管理書籍之一。彼得.聖吉於1970年取得史丹佛大學工程學士學位,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取得社會系統模型塑造碩士學位及管理學博士學位。他現為麻省理工學院資深講師,也是該學院「組織學習與變革」團隊成員,以及「組織學習協會」(Socie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SoL)主席。SoL是由組織、研究人員、顧問等組成的全球性社團,致力於建立基礎的組織變革知識。彼得.聖吉在全球各地演講、授課,把抽象的系統理論觀念,轉化成能促進了解經濟與組織變革的工具。他致力闡明人類價值在工作環境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亦即組織若想發揮潛能,則願景、目的、反思或系統思考都將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他的合作夥伴包括來自企業界、教育界、衛生醫療及政府部門等領域的領導者。此外,他也在學術期刊和企業刊物上發表過許多有關管理上系統思考的文章。

出版:天下文化

書名:未來教育新焦點

目錄:

導讀 從分割的知識轉向整合認知 
李俊仁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輔系副教授
推薦序  慧目洞見的教育趨勢
楊俐容  親職教育專家、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引言
第一章 重啟生命教育
第二章 專注於自己
第三章 理解他人的感受
第四章 了解更廣大的世界
第五章 社交與情緒學習和系統教育攜手合作的潛力
附註

延伸閱讀

清明連假天氣/7縣市大雨特報!何時會轉晴?「這2天熱到36度」…一表掌握一週天氣變化

2024-04-02

40歲不婚住家裡,存款1千萬靠存股領股息,可以提早退休嗎?理財教練:500萬就夠了,揭退休3大迷思

2024-04-01

復興商工美展首獎學生認了「錯用AI輔助」資格取消、記小過…爆料者被要求刪文否則記過?校方回應了

2024-04-01

4月新制整理包/電價調漲11%、房貸利率最快這時候調升⋯823萬車主注意!牌照稅別忘記繳

2024-03-31

迎政策作多行情 就從10月開始布局 大選前卡位!老牌台股基金誰最會賺?

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