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配息 玉山金 pimco esg 房地產

我們不只要抗拒「標準答案」,還要抗拒「天才兒童」

我們不只要抗拒「標準答案」,還要抗拒「天才兒童」

2016-01-24 18:22

真正常見的不是天才,而是家長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刻意去開發訓練小孩當「假天才」的能力。不是天才,怎麼假裝?很好裝的,只要大人耗費金錢心力,逼迫小孩集中練習,就能創造出比別人學得多、學得快的假象。

作者︰楊照
 
國家需要的是人才,不是會考試的人

每年升學大考那幾天,新聞媒體都會有即時的考題分析報導今年題目難,還是易,有什麼和往年同樣或不同之處。

可是評斷考題的,到底是誰?再仔細看一下新聞內容,從電子媒體到平面報紙,記者訪問、引用最重要的對象,是補教業者。補教業者最關心考試、最了解考試、對考試最敏感(因為牽涉到直接利益啊!)所以,第一時間問他們最方便、最快、最容易得到明確的意見。

有考試,相應有了蓬勃發展、應付考試的補教業,接著每次考完試,就由補教業者充當權威,透過新聞媒體來對社會評價考試出題的品質,再由這種印象回頭影響下次、下下次考試出題的方向與方式,或者由補教業者整理經驗,改變教學生應付考試的撇步,如此環節扣搭,在台灣已經明確建立起來了。

然而,這樣的環節架構中,讓人不忍問、卻又不能不問的是:那教育呢?教育在哪裡?教育的目標、教育的成效在哪裡?考試本來是教育過程中的手段,一來藉競爭刺激鼓勵受教者努力學習,二來用以檢別學習成就與學習潛力,但是現在這種討論考試的態度,口中、眼中根本沒有教育了,彷彿考試本身成了目的,所以才會讓補教業者變成了權威,而且幾乎是唯一的權威,他們從事的、關心的,本來就只有考試,沒有教育,他們是靠考試,而不是教育賺錢的。

從教育角度,關心學生人格與能力發展的觀點,到哪裡去了?補教業者認為題目太難,我們就統統都該接受,做為天經地義的結論嗎?好幾次,我仔細看各級考試的國文考題,我的感覺跟補教業者的意見,大相逕庭。

考題難不難,牽涉到評量的標準,更牽涉到對學生答題思考的期待。有時候,考卷上的引文被視為太長、太難,反應的其實是我們對於十八歲青年們的閱讀能力期待大有問題。考題考的,幾乎都只是要同學瀏覽後取得大意,不需字字句句斟酌,才不過一、兩百字的段落,沒辦法在一、兩分鐘內領略、吸收?顯然是因為考生只會一個字、一個字謹慎研究,只會背誦記憶自己過去讀過的東西,缺乏真正閱讀接觸陌生文本而能快速獲得知識與感應的能力。而這種缺憾,不正就是補教業囂張盛行帶來的惡果嗎?

國家社會將來需要的人才,是會考試的人,還是擁有閱讀學習能力的人?補教業者希望考題都在有限範圍,考很容易準備、演練過的答案,討厭測試真正閱讀領悟能力的考試方法,如果我們就盲目接受補教業看法為考試的目標,那多悲慘!


沒有標準答案,探索的翅膀才能伸展

我女兒曾經在雲門舞蹈教室上了超過六年的「生活律動」課程,做為一個經常近接看課的家長,我看到、我感受到的「生活律動」最接近─「沒有標準答案的舞蹈課」。
我遇過其他家長,幾乎沒有一個人懷疑他們的小孩上的是「舞蹈課「,因為他們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小孩的動作,感受到那種動作中的韻律性,然而他們卻常常疑惑:為什麼雲門都沒有教我們一般認定的「舞蹈動作」,而且為什麼同班上課,不同小孩會學到不同的動作,也都沒關係。還有家長最擔心的:怎麼好像都沒有「進度」?

我的理解,家長會這樣反應,正是來自我們教育體系裡,太過根深柢固的「標準答案」訓練。「標準答案」的權威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深入台灣社會意識裡。我們不但在考試上努力追求「標準答案」,而且在生活的許多面向上,都有著對於偏離「標準答案」的恐懼。

例如說,因為長期習慣要「標準答案」,就制約了我們讀書的方式。我們一讀書,第一件事就是用很嚴苛的,當年讀課本養成的習慣,不自覺地問:「這書我看得懂嗎?」要看懂每個字,看懂每句話,然後我們才能安心地讀下去。這種大部分人都視為天經地義的態度,其實大大阻礙了我們接觸新事物、新知識,也阻礙了我們從讀書中得到許多樂趣。老是嚴格計較「懂不懂」,結果是讓我們只願意去讀已經熟悉的東西,而規避陌生的題材。就算讀很多書,讀來讀去都是類似的東西,怎麼可能看到寬廣的世界呢?

這種態度另一項後遺症,是「懂不懂」的焦慮,讓我們學不會享受自己摸索書本意義,一知半解,甚至不知不解,但卻可以朦朧感受的樂趣。在雲門跳舞的小孩為什麼快樂?因為跳舞時,身體真正是他們自己的。沒有人規定他們怎麼動,沒有人糾正他們的動作,沒有人說他們「錯」,一定要怎樣才對。

沒有「標準答案」的探索,能夠帶來一種無法取代的自在樂趣。舞蹈當然不只有自我探索,雲門的「專業舞蹈」課程也會要求小孩一定的身體紀律,但我們別忘了,紀律帶來的成就感,無法取代自我探索的快樂。對於紀律與「標準答案」我們社會了解很多,可是對於沒有標準答案的樂趣,卻相對太少肯定。

試試看用不必計較「懂不懂」的態度去讀書、看電影、聽音樂、看表演,我相信很多過去帶給你困擾的書籍、電影、音樂、表演,會對你展現出不同的面貌來。還有,我希望「沒有標準答案」的態度,也可以透過我們,傳達給小孩,不只在身體舞蹈上,而是他們所有的學習領域中,都可以去試探這樣的挑戰性樂趣。這樣教出來的小孩,將來才會對世界好奇,才會自己願意去探索陌生的花園。除了追求「標準答案」之外,在兒童教育上,還有另外一項社會習慣,應該稱為「天才兒童症候群」吧!

我們常常用各種形式,鼓勵「超齡演出」。幾年前有一位台灣的小女孩,十一歲就考上了美國費城的寇蒂斯音樂學院(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她暑假回台灣,在國家演奏廳開獨奏會,竟然早早票就全賣光了。我聽過她的演奏,老實說,她的技巧和表現,就是一個普通音樂學院學生的程度,她能彈奏出來的音樂,大概美國每一個二十歲的音樂學院學生都能彈奏。

換句話說,音樂本身平凡得很,那為什麼那麼多人要買票?不是聽音樂,是看「小天才」表演。「小天才」獲得的掌聲與注意,往往對小孩自己是破壞,是障礙,而不是祝福與助力。一個五歲小孩就能解二次聯立方程式,絕對不值得我們鼓勵,因為這樣的能力,任何一個十五歲的國中畢業生,都會學到。重點不在什麼時候獲得這樣的能力,而在於一個人最後能擁有多少能力,他的數學能力可以發展到什麼程度。

太早的數學小天才,往往忘記了數學這個專業領域,絕不可能靠解二次聯立方程式支撐起來。一個被大人捧成天才的小孩,反而會失去了為自己去追尋數學樂趣的能力,他是為表演而親近數學,不是為了自己。

一個被捧成鋼琴小天才的人,很容易就忘掉了,他擁有的其實是稀鬆平常的能力,是任何一個音樂學院學生都會的,要真正在音樂領域有所突破、有所貢獻,比的不是誰先到達一個高度,而在誰最後能到達最高的那一層境界。

同樣地,沒有經歷過自我身體開發的小孩,就算比別人早一點會一些有難度的動作,畢竟還是進不了舞蹈的門,甚至,正因為他以為那樣就是舞蹈了,將會使他一輩子領略不了舞蹈內在的自由精神。

我們不只要抗拒「標準答案」,還要抗拒「天才兒童」,要抗拒「天才表演」,才能對小孩有真正長遠的幫助

發掘孩子的「天賦」,而不是「天才」

「當天才兒童的爸媽比當學習遲緩的爸媽要辛苦多了。」是的,天才兒童需要的是特殊教育,跟學習遲緩的小孩一樣。然而,我們會遇到的真正問題,不是如何教育天才,而是台灣太多家長,想方設法要將小孩教成「天才」。

「天才」能教嗎?「天才」的定義是本來擁有某些特殊天賦才能的人,所以「天才」只能被「發現」,卻不可能以人為努力教出來。如果對「天才」有正確的理解,老實說,不應該有那麼多人希望家中有天才兒童。

天才無法跟人家一樣經驗正常教育,必須為了他們設計特殊的學程,還要留心他們受特殊教育過程可能會有的負面社會化影響。想想,一個數學能力跟大學生一樣強的八歲小孩,怎麼可能安安靜靜聽小學數學課,然而把他放去大學裡,他又如何跟其他大學生溝通、生活呢?

天才注定無法正常地長大,而且他們巨大的天賦,必然會相應壓抑他們其他方面的發展,還是這樣舉例吧,一個數學能力跟大學生一樣強的八歲小孩,他的天賦會持續將他拉向數學,他能在數學中得到那麼大的滿足,他怎麼會願意辛苦地去學國語、自然或繪畫呢?

教天才比教遲緩兒更辛苦。然而,天才哪有那麼多!真正常見的不是天才,而是家長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刻意去開發訓練小孩當「假天才」的能力。不是天才,怎麼假裝?很好裝的,只要大人耗費金錢心力,逼迫小孩集中練習,就能創造出比別人學得多、學得快的假象。如果一個小孩從三歲起,就每天花五小時練舞,你猜到八歲時,他看起來像不像個舞蹈小天才?

問題是,這樣的小孩被剝奪了接觸生命其他可能性的寶貴時光。他們本來可以正常地開發自己各個方面不同的經驗與能力,卻在大人的意志下,變成一個不正常的天才。
大人、父母或老師,應該有那麼大的權力嗎?
 
(本文選自全書,周政池整理)

作者︰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及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在News 98及Bravo 91.3主持電台節目,在「誠品講堂」、「趨勢講堂」、「敏隆講堂」、「93巷人文空間」開設長期課程。

出版:時報出版

書名: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

延伸閱讀

中共20大》習近平邁向第3任期、誰會成為李克強接班人?一文掌握中國政治大戲4重點

2022-10-03

57歲才和張忠謀結婚,張淑芬談婚姻經營之道:以前我吵架一定要贏,到這年齡才領悟,能相處就是福報

2023-01-25

20大閉幕/李克強確定裸退,栗戰書、汪洋落榜「不入常」!朝日新聞:「習1強時代」來臨

2022-10-23

他說郭台銘餘怒未消 ,提醒侯友宜小心「換柱2.0」!總統副手找郭董?柯文哲:重點要先看這個

2023-05-23

68歲李克強突發心臟病病逝!過往屢傳和習近平內鬥,卸任國務院總理、退出權力核心才7個月…

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