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魚菜共生,在都市叢林實現小田園夢

魚菜共生,在都市叢林實現小田園夢

2015-03-30 10:46

人與植物一樣,天生有向光性,住在都會的人群渴望綠意,嚮往親近大自然,並期待參與自然型態的活動與勞動。魚菜共生提供了都市人一種新選擇,把生產系統帶回家中,就近種植採收,在城市水泥森林中種菜,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魚幫菜,菜幫魚
魚菜共生新農法


魚菜共生的基本概念
魚菜共生(A q u a p o n i c s) 又稱養耕共生,是由水產養殖(Aquaculture)結合水耕栽培法(Hydroponics)形成自然生態的互利共生系統。我們只要給魚吃飼料,魚的排泄物就可以透過硝化細菌分解轉換成蔬菜要的氮肥(硝酸鹽),供應給魚池上的蔬菜,同時蔬菜的根系會把魚池內的水淨化,重新供給魚使用,所以又叫作「養耕共生」或「複合式耕養」,養魚耕菜、協同共生的互利共生生態系統;所以魚菜共生其實就是大自然原本就存在的設計。

魚菜共生定義



在魚池(缸)中養魚,水中會因魚的排泄物而含有氨、氮等成分,若直接排到河川、土壤會造成環境的負擔,若是拿來種菜種花,反而提供蔬菜養分,而且蔬菜淨化水質後,又可以導回魚池再利用。這一套平衡系統,能避免水質惡化,省水愛地球、且形成魚幫菜、菜幫魚的良性循環,同時,使用魚菜共生技術種植的蔬菜,不使用農藥,小到居家系統,大到萬坪的商業化生產系統都適用。魚菜共生可以應用在陽台、屋頂,建造城市農園,享受養魚、種菜的田園生活,提供健康食物,改變城市的空氣、環境,提高生活品質。

魚菜共生運作原理
魚菜共生技術循環可以不需要土壤,僅使用水、礫石或發泡煉石,生態形成後(約3~5個月)可以完全不需要農藥、不需除草、不需澆水;健康乾淨無汙染,這種栽培法只需使用現在農業以及漁業養殖正常水量的5%~10%的水。通過泵(沉水馬達)將魚缸裡的水泵到苗床。苗床的作用就是過濾和分解廢物以供蔬菜吸收,蔬菜吸收了植物吸收了養分並淨化水質,達到改善水質目的。

初級魚菜共生系統運作原理與實現



家庭魚菜共生的好處

自給自足,縮短食物里程
可直接吃到新鮮、安心的蔬菜和魚。
- 更安全、更新鮮、減少碳足跡。
- 後續維護成本低。
- 高產出:英國魚菜共生協會( Aquaponics UK )的資料,1公斤魚食,至少能生產50公斤蔬菜和0.8公斤魚肉。
生產高效
- 系統是自給自足,生態循環一旦形成,種植成本就是魚飼料。
- 就地生產,就地消費,減少碳排放。
- DIY系統選擇多樣簡單易學,可裝置於家中零碎空間。
- 增加多元親子互動機會,寓教於樂,潛移默化中讓孩子珍惜食物,不挑食、不浪費。
節約用水
- 土地高效利用,並節省水資源利於環境保護。
- 可循環用水,更節省水資源、勞動力與時間,約只需使用傳統農法5%~10%的用水量。
- 更能節省空間:無土栽培,空間利用,可以解決耕地不足的問題。

埔里水水世界上面種菜瓜,下面養魚蝦,順便釣青蛙。
自從肥水不入田後,日常生活廢水就進入河川。海洋地下水,水體優氧化就不曾停過。

增進家庭互動、療癒身心
其實人與植物一樣,天生有向光性,住在都會的人群渴望綠意,彷彿是基因裡自然引發的驅動性,人們總嚮往親近大自然,並期待參與自然型態的活動與勞動。魚菜共生提供了這些都市人一種新選擇,把生產系統帶回家中,就近種植採收,使都市農園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在城市水泥森林中種菜,不僅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而且隨著公務人員、教師及軍人持續高漲的退休潮,這種綠色熱潮將會越來越興盛。

生態魚菜共生的好處

目前土耕的慣行農法裡,農藥是食安的一個隱憂。

愛護地球、自然安全
現行過度開發過程中所製造的廢棄物及破壞,除形成環境汙染之外,緊接而來的能源匱乏危機更造成能源作物與糧食作物爭地的情況,而環境汙染也讓作物的健康安全受到強烈質疑,嚴重威脅了消費者的信心與健康。


觀賞性花卉浮島:低覆蓋率、利用樹木建築與水池深度睡蓮,等可調光、影響水色,總控光之調控一樣在70%,馬達壞掉魚不會死。
 
花田水上漂救回了美麗潭水,為省略動力,覆蓋率僅50%。
 
鯉魚潭截流廢水進入隔離水槽。

提高糧食供給率,緩解糧食短缺危機
台灣糧食供給率逐步下降,難以因應潛在的全球糧食危機,由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INRA)及農業研究發展國際合作中心研究結果顯示,公元2050年世界人口將突破90億大關,在未來40年內全球必需改善農業產能,並降低有害化學農藥的使用,減少食物消耗浪費的同時,也必須保護現有的自然環境,並改善現有的消費飲食習慣,才能在公元2050年到達之際,還能持續提供全人類使用,

而「魚菜共生」技術,似乎是與現代社會發展最為契合、並能解決目前問題的選項之一。

降低城市熱島效應
由於都市中大量的人工發熱、建築物、道路的高蓄熱體、綠地稀少等因素,造成都市的高溫化。因此,溫暖化的都市在周遭低溫郊區的背景襯托下,有如一座發熱般的島嶼,這種現象在氣象學上稱之為『都市熱島(urban heat island)』。(林憲德,1994)都市化發展,人口大量往都市集中,都市熱島效應越演越烈。報告顯示熱帶雨林一半的降雨是來自上午現地水氣蒸散,上升至高空遇冷產生凝結而下的午後陣雨。因此,假如可以落實田園城市結合家庭及社區魚菜共生的綠屋頂推動,將有利於提高都市綠覆率,紓緩城市熱島效應。

城市熱島效應示意圖

這個現象的發現,是由於人造衛星的出現,使人類得以利用人造衛星從高空以紅外線拍攝地球。這種拍攝的最初目的,是作氣象測量用途,用以分析雨雲的構成。可是,後來人類從紅外線的影像發現了照片中的城市地區的溫度有著很明顯的差異,看起來城市部分就好像在周邊地區的一個浮島。

綠屋頂可以這樣做
- 配合雨水管理:建立玻璃屋頂收集雨水,提供增加水氣蒸散,減緩都市水患的頻率與程度。
- 建置屋頂陽光生活溫室,發展生態科技農業立體空間生產。
- 調節都市水氣,改變巨型都市微氣候。形成夏季午後陣雨的自然調節微氣候型態。
- 綠屋頂的植栽可以改善微氣候:樹木花草葉面的遮陰和蒸散作用能降低氣溫、調節濕度、吸收太陽輻射,並在降溫增濕效果上相當明顯。
- 由於綠色屋頂對陽光的反射率比深色水泥屋頂面大,減少屋頂吸收輻射熱,且綠色屋頂面因植物的蒸散和潮濕下表面的蒸發作用、使綠化屋頂從空中獲得的熱量,藉由蒸散與蒸發的散熱降低環境溫度,因而可大大減緩都市的熱島效應。

比利時的皇家植物園陽光生活場可以看見天空。


溫室內池:覆蓋率70%,24小時、1/3馬力( 250w )循環加過濾用,水色清澈,種植為主、養魚為輔。
 
避免水質汙染
 
臺灣目前是全世界排名第18的缺水國。「西部與西南部沿海地區因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了地層下陷。當地下水自中央山脈流往海域沿途,受到各地的工業、家庭、農田的無限制抽取使用,又因地面過度水泥化阻隔了足夠的雨水挹注入地下,致使沿海地區缺乏上游來水補充,沿海的水產養殖場再去抽用地下水時,就扮演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終於上演了地層下陷的慘幕。同時,各處咨意大量排放工業廢水、家庭汙水,更加惡化了對環境的破壞。

水產養殖系統常聚焦在養殖生物的最大生產量,通常採用極高密度的蓄養。但是,高密度意味著有大量魚排泄物產生的高汙染。這些汙染若無適當處置,終將對土壤、河川及海洋造成環境汙染。魚菜共生系統的水對外圍環境幾近零排放,同時將魚排泄物再利用去創造最佳收益,這種複合式生產模式甚有廣大推廣之價值,也是循環經濟的典範。

人造溼地即是應用水上種植(生態工程技術),來彌補自然溼地之損失,以及處理廢(汙)水的人為設施。人工溼地提供生物極佳的繁衍和棲息空間,同時也具有將汙染物涵容同化及轉換的能力,兼具自然溼地生態系統中物理、化學和生物間交互作用處理之特性既不需能源輸入,也具有不必經常維護管理與自給自足等優點。


紅色微藻(或光合細菌)可以處理生活汙水。
 
水耕是未來的世界共同趨勢

魚菜共生的養耕新農法,結合了兩種系統(水耕系統+水產養殖系統)優勢,而得以去除兩個系統獨立運作時的盲點。一則是它利用富含養分的魚代謝物減少添加化學養液,來供給植物生長所需,再則可利用植物和相關介質來淨化養殖槽裡的水,使水質免於惡化。除了因蒸發而減少的部分需要定期添補外,養殖槽裡的水幾乎全可再利用。

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研究報告,海洋資源因生態環境、氣候、過度捕撈等問題日趨枯竭,為解決糧食問題,養殖將逐漸取代天然捕撈,25年後對養殖的依存度將由現在的30%提高到75%以上,但現行的養殖產業鏈已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如能結合更進步的科技製造生生不息的生態環境與良好的共生鏈,生產滿足人類對水產、蔬菜、健康食品的需求,將是一個能夠永續經營的事業。

魚菜養耕共生的願景

- 魚菜協同養耕共生,能源可以持續循環,是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可以提供安全健康的食材!
- 魚菜共生系統不受空間限制,小到居家系統,大到萬坪以上大面積的經濟生產,可運用在農耕田地,山邊梯田,城市菜園,或是屋頂空間,甚至是沙漠的惡劣地形,都可以操作。
- 城市建築的綠屋頂,可以取代土耕方式,避免土耕土質劣化,澆水施肥,管理不易的缺點,又可就近提供城市蔬菜,減少運送成本,降低食物碳足跡,熱島效應,節能減碳。
- 魚菜共生,可以用在寒冷的高緯度地區、乾燥的沙漠地區,擴大土地利用,提供充足食物,解決人類糧食危機問題。
- 魚菜共生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提供了農業休閒,促進社區人際互動,享受種菜賞魚的田園生活。

魚菜共生系統的好處

----------------------------
綠色餐桌 健康綠蔬食


糖醋山藥香酥

材料
台灣山藥300g、紅綠甜椒各30g
罐頭水蜜桃60g、酥脆粉60g
番茄醬、烏醋、糖各30g

做法
1. 酥脆粉加水調成麵糊,均勻裹在切塊的山藥上。
2. 將山藥下鍋炸至金黃備用。
3. 拌勻番茄醬、烏醋、糖調成糖醋汁。
4.拌入山藥、甜椒及切片的水蜜桃後,即可盛盤。

涼拌菠菜

材料
菠菜600g、茶油30g
薑絲少許、鹽適量

做法
1. 鍋中加熱後,倒入茶油爆香薑絲。
2. 加入菠菜與一瓢水,以中大火拌炒並調味即可。
 
翡翠絲瓜


材料
絲瓜300g、金針菇、黑木耳絲
紅蘿蔔皆適量、鹽少許

做法
1. 紅蘿蔔切成細末,絲瓜切成片狀、金針菇切成小段、黑木耳切成細絲備用。
2. 溫油下去慢炒爆香紅蘿蔔,再放入絲瓜與黑木耳絲,起鍋前放入金針菇,少許鹽調味即可。

洋芋咖哩

材料
馬鈴薯200g、東昇南瓜20g、毛豆仁200g
鳳梨200g、菱角仁200g、青花椰梗200g
咖哩粉100g、椰漿100g、鹽10g、糖10g

做法
1. 將馬鈴薯、紅蘿蔔、蘋果削皮後切丁。
2. 將所有食材炒軟後,再加入咖哩粉及調味料、水。
3. 最後加入椰漿粉,煮滾後即可起鍋。

什錦龍鬚菜

材料
龍鬚菜600g、黃或紅椒1顆
雪白菇60g、香油、鹽、糖少許

做法
1. 將龍鬚菜、雪白菇燙熟,瀝乾水分備用。
2. 黃甜椒切條狀備用。
3. 將所有食材與調味料拌勻,完成。

綠色餐桌  鮮香魚料理

泰式海鮮咖哩

材料
鯛魚1尾、鮮蝦約五隻、透抽1隻、蛤蜊適量
九層塔酌量、椰漿半罐、糖1湯匙、綠咖哩醬包
( 超市、菜市場傳統雜貨店、泰國雜貨店皆有販售)

做法
1. 先在鍋裡加點油,炒香綠咖哩醬。因綠咖哩本身的鹹味及辛辣度十足,請分次加入調整成適合的口味。
2. 加入水及椰漿及糖( 糖可平衡綠咖哩醬的鹹、辣味,提升味道的層次感)。
3.加入九層塔提香
4.滾沸後,將鯛魚、透抽、蛤蜊及蝦子依序加入鍋中。
5.起鍋前再加入裝飾用的九層塔,讓視覺效果更美。

紅糟鯉魚排

材料
鯉魚1尾、薑片數片
蔥2根、蒜1根
米酒少許、醬油少許
糖酌量、紅糟3茶匙
蠔油1茶匙

做法
1. 鯉魚切大塊,薑切片、蔥與蒜切段備用。
2.起油鍋,香煎鯉魚塊至全熟。
3. 加入薑片及蔥蒜一起爆香。
4. 再加入所有醬料與紅糟等材料拌炒,即可。

香煎鱸魚佐奶油檸檬醬汁

材料
鱸魚1尾、白酒2湯匙
鹽與白胡椒各酌量、糖酌量
檸檬1/4顆、牛番茄1/2顆
奶油1小塊、巴西利香菜碎
或義式香料( 各大超市皆有販售)

做法
1. 熱鍋後融化奶油( 分量外),將鱸魚片煎至兩面金黃後,起鍋盛盤備用。
2. 將入白酒、水、糖與鹽加入鍋內,與油脂調和。
3. 加入新鮮的檸檬汁及切成丁的牛番茄丁、巴西利碎或義式香料與奶油。
4. 將檸檬奶油醬汁起鍋,淋在煎好的魚片上,即完成。

奶油培根魚片通心粉

材料
鯛魚片數片、新鮮香菇或
蘑菇適量、培根2~3片
豌豆適量( 新鮮或冷凍的
皆可)、牛奶100cc
鮮奶油20cc、奶油10g
洋蔥半顆、通心粉適量
義大利香料酌量
鹽與白酒各酌量

做法
1. 先煮熟通心粉,備用。鯛魚片先用鹽、白酒醃二十分鐘。
2. 用奶油煎熟鯛魚片,起鍋備用。
3. 培根切段,用鍋裡剩下的奶油爆香。
4. 再加入洋蔥丁、蒜頭碎爆香
5. 接著加入切片的新鮮香菇( 或蘑菇)及碗豆。
6. 加入鮮奶及鮮奶油,用鹽、一點糖及義大利香料調味。
7. 最後加入通心粉一起拌炒,即可起鍋。喜歡吃乾爽一點的口感,就煮久一點待醬汁收乾。

〈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
水水團隊

埔里「水水世界」本是「水水老師」黃世銘研究推廣生態水培系統,經過了十年的時間,合作案件遍及都市綠化美化建設、綠建築國際合作、國科會產學合作畜牧肥水再利用、溫室環控半鹹水魚菜共生等。

王獻堂/能源環控專家
國內知名綠屋頂專家,五年內節能減碳一萬座大安森林公園
榮獲第一屆華人十大傑出專案經理
現任冠呈能源環控有限公司總經理、川昱永續環控有限公司總經理

呂淑蕙/教育工作者
受黃世銘老師啟發,從書法教育跨入生態水培種植,致力設計推廣及教作分享課程,期望居住在忙碌擁擠都會的朋友們,也有機會在陽台耕一畝心田,在屋頂造一片樂園,提升生活的健康及幸福指數。

陳木城/教育家
從事教學寫作工作,歷任教師、主任、校長、督學、視導。曾任出版社、報社主編、主筆,出版圖書著作三百多種,獲文學創作、著作出版獎多項。退休後,曾任職生態農場總經理、教育科技公司執行長,原生植物保育協會常務理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現任全國教育退休人員協會理事長、環境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懸弧/國際水產養殖專家
聞名國際的資深水產養殖專家,研究領域包括從繁殖、養成進而延伸至冷凍加工、國際銷售、飼料生產等。多次代表台灣經濟部所屬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率領農業技術團前往海外,協助其它國家在水產養殖上的發展,其中包括了進行魚苗繁殖、吳郭魚養殖推廣、導入鄉鎮家庭式水產養殖發展。

黃世銘/生態水培達人
以自身園藝薪傳出發,不斷鑽研改良、發明、推廣園藝、生態水培專利實用器材,並指導建置國內外符合保育自然環境、生態水培的家庭、餐廳農園。建置各界生態水培真實種植日記無國界網路,熱情分享、無私教作,二十年專注執著。

黃振瑋/家有魚菜網站長
現任Facebook「家有魚菜」粉絲團版主、「家有魚菜」入口網站站長
國立海洋大學養殖系研究所畢業,曾任豐藝電子電腦工程師
引進澳洲星芝國際公司Autopot的SmartAqua技術,規劃於2015年第二季完成台灣第一座自主潮汐式新概念的魚菜共生農場,藉以提昇台灣精緻農業20年後的遠景。

蔡尚光/國際水耕權威
留日旅澳的國內知名養液栽培與植物工場領航權威,任澳洲多所農業科技企業的首席技術顧問,著作發行及專利遍及多國。現任星芝國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執行長。

出版:尖端出版

書名:魚菜共生:水培趣,打造可食的綠色風景

 
目錄:
推薦序
作者簡介

{Part1}魚菜共生,家庭中的可食風景
魚菜共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養魚兼種菜,請魚當農夫
魚菜共生並不陌生
連結安全與安心的綠色革命

魚幫菜,菜幫魚:魚菜共生新農法
魚菜共生的基本概念
家庭魚菜共生的好處
生態魚菜共生的好處
魚菜養耕共生的願景

多樣化的結構與陳列
硬體結構&陳列方式
生態水培的魚菜共生系統
4種空間陳列方式

居家實踐篇:觀賞用魚菜共生裝置
 室內魚缸耕作,超新奇生態式水族箱
 改造案例 老舊水族箱,改造成水上菜園
 綠色情報 水族養殖系統中的硝化作用
 改造案例 大廈16F陽台活風景

商用實踐篇:生態農場的美麗範例
 菁芳園休閒農場
 綠色情報 家庭趣味型商品運用

頂樓實踐篇:結合綠化、降溫、環保於一身
 世界的屋頂綠化趨勢
 捨棄土壤思維的屋頂花園
 改造案例 閒置空間翻轉綠屋頂
 改造案例 空中生態水培淺水池
 綠色情報 生態農業的行者

潮汐技術:3種潮汐形式運用
 物理虹吸潮汐式
 機械動力潮汐式
 自主潮汐式

Autopot自主潮汐技術應用下的作物栽培
 節能環保的綠色代表


{Part2}技術教學,家有魚菜的實作與實踐
水培養耕共生:取代傳統土耕的家庭園藝
 從養耕共生了解自然
 地球就是一個大型的水培世界
 家有魚菜,從養魚說起
 養魚成功技

家庭菜園:如何把菜種好?
 魚菜共生中的植物營養供給
 魚、菜成長需求大不同
 植物也要因材施教
 戶外種植的注意事項及建議

多功能的種植工具
 節水育苗盤/神奇杯
 綠色情報 使用神奇杯的各種栽培法
 戲水花瓶/花飛碟/浮田板

打造家庭菜園:魚菜共生裝置DIY
 埔里水水世界的實例
 土質是植物健康生長的關鍵
 綠色情報 應用虹吸原理,實現魚菜DIY的潮汐循環

提高成功率的理論與準則
 打造平衡的魚菜環境
 調節pH值的方法&原料
 水質的維護及日常系統管理
 週期VS.系統維護事項
 水生態水培種植日記

{Part3}田園城市,綠色家園你我共同打造
水層型綠屋頂:跳脫傳統綠化思維
 不只是綠化的綠色革命
 關於水層型綠屋頂

水層型綠屋頂的施作說明
 輕簡、快速的安全工法
 成果驗收與檢視

玩轉生態城市的養耕共生系統
 智慧生態農場綠色策略計劃
 先人的智慧,桑基魚塘人工生態系統
 綠色情報 南臺灣溫室裡的海洋農場

公共空間的魚菜共生系統
 新北市米倉國小,打造生態水培思源平台
 新北市德音國小,養耕共生的綠屋頂教室
 台南悠然山莊,老有所終
 台中愛加倍協會,庇護愛的農場
 高雄真愛國際幼兒園,讓幼有所長

專家開講:魚菜共生Q&A答客問
 養殖Q&A
 綠屋頂Q&A
 生態水培Q&A
 栽種Q&A

{Part4}綠色餐桌,30道美味魚菜料理
健康綠蔬食
 義式起司焗烤貝殼麵/鹹蛋苦瓜
 小黃瓜煎蛋/川耳秋葵/芝麻茄子
 黃金地瓜/清炒青江菜
 秋葵玉米筍/南瓜雪菇/涼拌小黃瓜
 糖醋山藥香酥/涼拌菠菜
 翡翠絲瓜/洋芋咖哩/什錦龍鬚菜
 紅燒苦瓜/四季豐收
 紅燒番茄豆包/乾燒玉米/涼拌杏鮑菇
 綠色情報 綠蔬社會企業,每一口都是愛

鮮香魚料理
 泰式海鮮咖哩/紅糟鯉魚排
 香煎鱸魚佐奶油檸檬醬汁/奶油培根魚片通心粉
 紅燒鯉魚/甘樹子清蒸鱸魚
 鱸魚蛤蜊湯/砂鍋魚頭粉絲煲
 泰式酸辣魚/日式蒲燒鯛片
 綠色情報 致力環境關懷的里長姐姐林富子

延伸閱讀

琇琴40歲時欠60萬卡債,繳不出4萬保費醒悟「斷捨離10幾張保單」,靠5帳戶理財翻轉財富

2023-07-11

37歲息影退休、19年不工作,56歲王祖賢到底多有錢?光現金就有300億「我的錢一輩子花不完」

2023-02-09

康康從月賺500萬→只領5千塊零用錢!浪子被小18歲嫩妻收服:房子、收入全給老婆理財「男人要給安全感」

2023-01-12

演唱會門票9分鐘賣光》斷開15年豪門婚,56歲張清芳坐擁3豪宅、版稅收入驚人:幸福,我自己也給得起

2023-03-28

「一關燈就聽到蟑螂在爬」29歲女星買3億豪宅現金付清:住蟑螂屋長大,沒有比貧窮更痛苦的事

202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