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黑膠,如此迷人

黑膠,如此迷人

黃玉景

藝文風尚

攝影/陳俊銘、劉咸昌

931期

2014-10-23 12:43

黑膠唱片復活了嗎?美國尼爾森發布二○一四上半年音樂消費報告,黑膠銷量上漲了四○%〈計四百萬份〉;去年底英國BBC公布黑膠銷量創下十年來的新高點。在這數位音樂當道的時代,收藏不易的老黑膠,靜靜成為愛樂者的寵兒。

「今年黑膠唱片發展達到了一個高峰!」吳武璋興奮地直說,這位曾經是一九九○年代知名唱片行「宇宙城」的店長,過去七年轉戰誠品黑膠館擔任館長,在他推動下的黑膠復興運動,在台灣黑膠市場有著一定的分量。「台灣是華人世界的音樂領頭羊,如果我們能再現台灣本土產製黑膠的實力,讓音樂人才長留台灣,我們就能持續引領華人世界的音樂。」吳武璋的期待之情溢於言表。

只是,在數位音樂唾手可得的時代,為什麼生於十九世紀的黑膠能平安無事地度過卡帶、CD,甚至數位網路音樂載體的流行洪流,迄今長青不移,甚至如好酒存甕底般地越陳越香?


小片量「復刻」 大受歡迎


《音響論壇》總編輯劉漢盛分析,隨著二戰之後的復甦,音樂人發展出好的曲目、好的錄音效果,一九五五至七○年出現了「黑膠的黃金時代」。「好的」黑膠有幾個血統:出自優質錄音師之手、出品自六○年代唱片工業最發達的英國、唱片評論家的公認。為了回味當年的餘音繞樑,九七年有人開始找厲害的刻片師,重新手刻這些好的原始母帶,壓製約一千張左右的小片量,就是我們所說的「復刻」版本,沒想到大受市場歡迎,黑膠再度成為樂迷的焦點。熱度持續攀升到千禧年的網路世代,台灣、中國、韓國等地出現相當多的樂迷透過網路向國外競標,標下來的增值篇幅,可以從十倍,甚至三十倍地跳,著實讓許多膠友看傻了眼。

短短六十年,黑膠依舊屬於小眾,但是非常的精采。

談到黑膠的迷人之處,網路上黑膠的權威媒體U-Audio總編輯郭漢丞說:「黑膠是純粹類比的音樂載體,足以重現那『彷彿第一次聽到』的感動,因為唱針讀取而磨損唱盤的緣故,每聽一次就損耗一次唱盤,等於說每一次的聆聽都是『獨一無二』的享受,光這一點,就賦予黑膠擁有別於CD的精神意涵,更別說誰都可以隨身帶著幾千首的數位音樂。」一位超過二十年資歷的膠友感慨地說,當現在社會喪失了真實、誠信的時候,好在還有黑膠保存了一抹誠實的聲音。黑膠是文化資產,真正的「膠友」也絕對不會設以增值的眼光,而是保護、傳承這片黑到發亮的寶藏。


黑膠唱片
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的《Double Fantasy》
約翰在紐約的公寓外應粉絲的要求在唱片上簽名,5小時後被謀殺,那張簽名的唱片在1999年售出40萬美元的天價,是史上飆價最高,也是最遺憾的唱片。

 

讓藏家為之瘋狂
蕭青陽眼中的黑膠珍寶


「十五、六歲開始好喜歡蒐集黑膠,軟殼黑膠、沒有版權的黑膠,常常以為撿到寶,長大才發現,怎麼都是盜版的。」蕭青陽一語逗得全場大笑。

 

黑膠唱片

蕭青陽
1966年出生,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

至今設計超過1000件唱片封套,華人第一位獲葛萊美獎、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的專輯包裝設計師。


玩出國際觀


他從小就喜歡夜市的錄音帶攤子,上高職以後,更是經常流連在永和的小唱片行,小時候眼中的小唱片行老闆,個個都有自己的調調,隨意一撥唱針,音樂流瀉出的氣勢磅礡「就是好酷。」逛唱片行成為他的心靈救贖,甚至和女生約會的地點就是唱片行,逛唱片行這個習慣,直至今日也未曾改變,每當他出國,一定殺到唱片行或者二手市集,非得搬上個五張十張不罷休。「我到美國的阿米巴唱片行,看到好多人一張一張地翻動黑膠,這群集體挖寶的人好像都在發光。」

他熱戀黑膠,黑膠的封面設計更影響了他的一生。尤其是外國黑膠的封面越古靈精怪、越跳脫世俗,越是他躍躍欲試的收藏品,即使根本不認識唱片中的樂手,光是不流俗的設計風格,就令他愛不釋手。隨手拿起「平克佛洛伊德」的《Delicate Sound of Thunder》,封面上一個穿著西裝的男人,全身吊滿燈泡、站在沙漠中,令人摸不著頭緒的超現實手法。「二十五年前的設計,至今依舊很酷。這就是我著迷國外黑膠的原因,怎麼做到兼具流行又富意涵?如何以藝術的角度視覺化音樂的語言?」

他大剌剌地笑語之間,細撫黑膠的手卻出奇地輕柔。膠友的每一張黑膠都是寶,就像孩子一樣沒有疼誰較多,蕭青陽也不例外,「一張作品我會買上兩張,一張收藏、一張聆聽。」曾經他以為只有他這麼瘋狂,猛然回首才發現,和他一樣熱戀黑膠的收藏家,都是這麼做的。

 

黑膠唱片

▲蕭青陽從小就蒐集國外的卡帶,遇見喜歡的,一定一次買兩張。


歷久彌新的載具


若把蕭青陽的每張唱片設計看成一顆石頭,三十年來的累積足以讓他的作品成為可觀的高塔。他是史上第一位以唱片設計獲得德國紅點設計大獎,還破天荒四次入圍葛萊美唱片包裝獎的華人。「三十年前的台灣還沒有『設計』這個名詞,人們都叫我們『美工』,那個時期,我從未做出一張令自己滿意的設計。」他感慨地說。

沒有電腦和數位相機的年代,年輕的蕭青陽得在老闆選定的沖洗照片上,壓上一張描圖紙,一筆一畫地繪上字體,一律套用制式版型也無須過多創意,而專輯照片一定是歌手的正面大頭照。「一張唱片凝聚的是音樂人多麼龐大的理念,豈能被制式化地定義?」直到一九九○年代隨著唱片業蓬勃,設計界才看見一絲曙光。

「我曾經以為黑膠會因為CD突起而逝去,時間證明它卻是最長壽的載具,歷久彌新。」多少原創的經典成就了過去的音樂人,也成就了未來的追隨者,甚至後浪永遠無法推覆前浪。「為什麼外國的唱片設計總是歷久彌新?因為他們不是追求流行,而是尊重原創,實踐真我,所以永遠不退流行。」以藏家的身分,脫口說出設計人長久醞釀心中的感觸。

黑膠收藏5鍾愛

 

蕭青陽的第一次

 

黑膠唱片

1986年
高勝美《聲聲慢》

蕭青陽設計的第一張黑膠封面,是高勝美在鈕大可、孫建平及葉佳修三人製作、編曲下,首度嘗試中國古典曲調風格的作品。

龐克搖滾經典

 

黑膠唱片
2006年 我的另類羅曼史
《Welcome to the Black Parade》

龐克搖滾的經典樂團,整張畫面只有一個向前進的骷髏人,以記念亡父教誨為題,表達雖死猶生的積極態度。

首張自創歌詞專輯

 

黑膠唱片
2008年 T.I.
《Paper Trail》

T.I.將自創的歌詞寫在紙張上,封面以便利貼拼組出T.I.的臉孔,蕭青陽說:「這就是好的設計。這樣好的作品,時時刻刻提醒我要尊崇原創,切莫浮於世俗。」

粉紅機器人魅力

 

黑膠唱片
2002年 烈火紅唇合唱團
《The Flaming Lips-Yoshimi Battles the Pink Robots》

這是烈火紅唇合唱團的第10張專輯,畫面中的粉紅色機器人,在電音世界中變得栩栩如生,發表後被美國唱片業協會選為金牌,也曾被改編為歌舞劇。

搖滾浪潮推手

 

黑膠唱片
2006年 音速青春
《The Destroyed Room:B-sides and Rarities》

封面藝術是取自1978年的加拿大知名藝術家Jeff Wall,是Jeff的第一件藝廊展覽作品。一幅30年前的作品,竟然能充分表達歌手的內心意涵,當然以此為封面。


從入門到進階
黑膠唱盤


想聽黑膠唱片,買唱盤是第一個步驟,挑選時該注意哪些事項,郭漢丞教你入門聰明選。


首先,必須具備雙轉速設定。唱片有兩種規格,三十三又三分之一轉與四十五轉,選唱盤至少要具備雙轉速切換設定。

其次,該選MM或MC唱頭?MM動磁式唱頭輸出較大,有些擴大機本身就有MM唱頭放大,可以省一些預算。MC動圈式唱頭因為增益較小,須搭配升壓器或MC唱頭放大,得多花些錢添購配備。若只想入門,MM唱頭已夠用,但現在高階的唱頭已是MC的天下,預算多者可往MC唱頭挑選。

最後,該選皮帶驅動或直接驅動唱盤?現在以皮帶驅動為主,因為馬達轉動再靠皮帶去帶動轉盤,可以降低馬達振動對聲音的負面影響。


黑膠唱片
入門款
Linn Sondek LP12 (蘇格蘭)

堪稱音響史上最經典、最長壽、單一型號銷售最多的黑膠唱盤。原廠宣稱從1970年代迄今約賣出14萬台,仍持續熱賣中。Linn的經典地位是首創「三點懸浮」的軟盤設計,開創了LP唱盤的新世代,從此黑膠唱盤一分為二,硬盤不避震,靠質量取勝,所以越高階的硬盤其重量越重,而軟盤靠的是軟性避震,取機械設計之巧,重視結構更勝重量。如果移動唱臂,就可感受到「三點支撐懸浮」靠彈簧與機械結構,減少影響黑膠重播的額外振動。外殼包覆了精緻的原木,極富品味與質感。

 

黑膠唱片
玩家款
Clearaudio Master Reference 2 (德國)

如果你看過電影《古墓奇兵》第一集,那麼蘿拉在古堡宅邸中跳躍運動時,鏡頭就捕捉了這台Master Reference的畫面,也隨之掀起全球一股追風。時隔十多年,目前已進化到第二代。集結品牌旗下最重要的技術:其中主驅動使用磁力懸浮,幾乎沒有任何摩擦力干擾飛輪轉動,能將摩擦減到最低;三點接地還可以微調的底座,讓唱盤維持百分百水平播放。如果追求「毫不妥協的極致」,這絕對是當代經典之一。

 

黑膠唱片
精選唱頭
da Vinci V2唱頭屬品牌的第三等級,搭配的Durand Talea II唱臂,卻以玻利維亞的紅木製成,是做小提琴弓的頂尖選擇。

 

磁浮驅動
轉盤本體以磁浮驅動,即使驅動馬達本身產生振動,可是經過飛輪卸除一次振動,帶動磁浮驅動底下的轉盤,再卸除一次使轉盤本體質量又大幅提高。

 


台灣非藏不可
10大黑膠


黑膠唱片何其多,要從何挑選起?

 

身為黑膠達人的郭漢丞表示,「復刻」是收藏黑膠片一項簡單的指標,因為只有最經典的唱片專輯,唱片公司才會挑選出來復刻,而且是全新刻片,不會有被耗損的擔憂。至於二手黑膠唱片,自然也是入門的好起點,但是二手黑膠唱片狀況不一,價差卻非常大,要懂得如何辨別片況,郭漢丞建議,入門者可以多接觸全新唱片幾次,就會知道聽久了的唱片該是什麼樣子,自然能從賞玩中了解黑膠的新舊之別。

如果你也嚮往黑膠唱片的「類比人聲」,而且不怕調整黑膠唱盤的麻煩,那麼這十張經典復刻,可以作為黑膠收藏的起點。

〈口述.郭漢丞 整理.黃玉景〉


黑膠唱片
郭漢丞
U-Audio音響共和國創辦人,曾任《音響論壇》雜誌編輯、《音響城邦》雜誌主編。2008年創辦U-Audio音響共和國,全台各地舉辦音樂講座逾百場。

最高成就的木吉他

 

黑膠唱片
1986年 李宗盛
《生命中的精靈》

李宗盛頂著長髮,抱著木吉他,唱起「沒有人知道,沒有人知道,知道我的心⋯」這位瓦斯行老闆的兒子,竟成了華語音樂界最重要的創作教父。

文學結合音樂之作

 

黑膠唱片
1985年 齊豫、潘越雲
《回聲:三毛作品集》

三毛加上齊豫、鄭新蓮與潘越雲,四個女人把文學結合音樂,成就了一張獨特的專輯。在清脆的吉他與三位奇女子的和聲中,音符賦予了文字新的力量。

天后的唯一一次


黑膠唱片

1986年 鄧麗君
《1985年東京演唱會》

1985年鄧麗君的《愛人》蟬聯14周日本有線點播冠軍,當年12月在日本NHK大會堂舉辦「唯一一次」演唱會,是鄧麗君在日本歌壇發展的最高峰。

破百萬第一張

 

黑膠唱片
1985年 陳淑樺
《跟你說,聽你說》

台灣唱片史上第一張突破百萬銷售的唱片,她於1998年淡出歌壇,現在歌迷僅能從這套限量1000張的45轉黑膠復刻中,尋覓歌后當年迷人的風采。

歌后的第一次

 

黑膠唱片
1994年 王靖雯
《天空》

不管你的記憶中是王菲還是王靖雯,《天空》都是她出道時最重要的一張專輯。專輯同名主題曲《天空》與《棋子》,仍是聽眾記憶猶新的經典曲目。

天王早期精選

 

黑膠唱片
1994年 陳昇
《魔鬼的情詩》紀念復刻版

這張「20周年紀念黑膠」,收錄了陳昇1988年至1994年之間的精選,當年的陳昇多了些年輕氣盛、玩世不恭,寫實的歌聲,在黑膠上面更顯直白率真。

台語天后的首刻

 

黑膠唱片
2010年 江蕙
《Live演唱會精華篇》

這片《初登場》是首刻,由於CD發行大獲好評,追加發行限量版唱片。不僅現場演唱會是江蕙的第一次,這套黑膠發行,更是CD時代少數的「黑膠首度發行」。

首發黑膠

 

黑膠唱片
1998年 陳綺貞
《讓我想一想》復刻版

抱著吉他的大女孩,是陳綺貞出道時最吸引人的清新形象。當年並未發行黑膠,設計唱片的蕭青陽也未得葛萊美獎,現在回頭發行,首度刻片,當然值得收藏。

客語的驕傲

 

黑膠唱片
2001年 交工樂隊
《菊花夜行軍》

交工樂隊來自高雄美濃,因為反對修建美濃水庫而受到重視,在美濃「菸樓」錄製的《菊花夜行軍》是第二張專輯,用最淳樸的語言,唱著農民、工人、平凡百姓的真實故事。

台式搖滾原創

 

黑膠唱片
1994年 伍佰
《浪人情歌》

雖然伍佰的吉他是那麼的美式藍調,但口中唱的卻是道地台灣味。這張國語專輯裡,飄泊聽起來卻是那麼旳「飄丿」,正港的台味,就是他這一味。

 

哪裡買?
 

唱盤
 

越點音響: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345-1號
02-2701-9094
 

Joy Audio:
台北市中華路二段75巷6號
02-2311-9566
 

38度C:
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90之1號
02-2307-6420
 

響音音響:
高雄市三民區建工路600號
07-3986559

黑膠唱片

 

誠品黑膠館
誠品黑膠館:
產品最齊全,可以挑有活動的時間去採購。
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3樓
02-6636-5888分機3306

IMPO MUSIC:
便宜的二手黑膠可以挖寶,也可以訂國外的黑膠。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16巷16號3樓
02-2365-0373

小白兔唱片: 
最新的獨立音樂黑膠,也有網路商店,每月固定會進新貨。
台北市大安區浦城街21巷1-1號 
02-2369-7915

Vinyl Decision:
3月新開的黑膠酒廊,除了二手黑膠販售,顧客可以恣意挑片並免費播放,享受當DJ的樂趣。
台北市信義區崇德街38巷6號
02-8732-9969

小宋唱片:
老字號的黑膠唱片行,曾被澳洲媒體Tonedeaf評為11處到台北必訪的店。
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二段79號
02-2308-6977

網路店面
博客來黑膠祕密音樂社:http://activity.books.com.tw/ps/prog/2070
貝多熊唱片庫:http://beethobear.wordpress.com/

延伸閱讀

寶林茶室中毒事件》米酵菌酸有多「殺」?當年葬禮上的「一杯啤酒」 讓總統下令舉國哀悼3天

2024-03-28

寶林39歲男解剖發現「米酵菌酸」台灣首驗出!吃粿條如何迅速害肝衰竭?腎臟醫:這種白飯隔餐會出現

2024-03-29

寶林刻意漏報「這分店」繼續營業、拿過期保單稽查「最高罰300萬」!粿仔條曾供貨雙北10小吃店

2024-03-28

寶林茶室40歲女肝腎衰竭昏迷,姊喊捐肝搶命!薛瑞元回應了…投保產險有過期?「仍不排除下毒可能」

2024-03-28

寶林茶室66歲父「嚴重酸中毒」,強心針高蛋白救不回…女兒悲吃頓飯人就沒了:原本還有說有笑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