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通過的《大而美法案》延續川普過去的減稅改革,更加大企業優惠措施。但台灣企業赴美是否能真正受惠?而法案終止綠能補貼的措施,可能撼動全球的綠能布局嗎?
日期:2025-07-09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5-07-03
全台最大海龍離岸風電計畫於週四(6/12)舉行海龍風場首次發電典禮,宣布風場將首支風機所發之綠電併入台電電網,成為台灣首座建置容量超過1GW的離岸風場。海龍計畫指出,作為國際及在地企業合作的典範,海龍已與台積電於2022年簽署企業購電協議(CPPA),為台灣企業客戶提供穩定可靠的綠電,助其達成淨零碳排與永續發展目標。據了解,海龍計劃獲配容量1GW,其中2A風場300MW賣給台電,海龍2B風場232MW與3號風場512MW,加總744MW則是賣給台積電。能源署代理署長李君禮致詞說,台灣在10年前還沒有任何離岸風電,如今海上已經有超過400多支風機、7座風場發電,台灣已經是全球第5大離岸風電開發國;去年新增風電裝置容量也是世界第2多,僅次於中國。
日期:2025-06-12
為加速推動臺灣地熱產業發展,並促進國內外技術交流、國際合作與人才引進,經濟部日前舉辦第三屆「2025臺灣國際地熱論壇」,特別邀請到美國、紐西蘭、加拿大、菲律賓等國地熱專家、政府代表及產業領袖,共同探討全球地熱能源前瞻技術與未來發展等。吸引來自22個國家超過700名國內外產、官、學、研代表踴躍參與。透過這次論壇的舉辦,引領臺灣地熱產業發展,提高台灣在國際綠色能源領域的競爭力。
日期:2025-05-23
全台最後1座核電機組預計於5月17日除役,立法院卻在藍白優勢下,週二(5/13)三讀讓核電廠可延役20年,引發爭議。據轉述,總統賴清德周三(5/14)於民進黨中常會強調,台灣到2032年也可穩定供電,對先進核能也保持開放,但必須要在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共識等三前提下,才有繼續進行的可能。
日期:2025-05-14
美國總統川普在今年4月2日強力推動全球「對等關稅」政策,此舉不僅改變自由貿易的長期框架,也引發全球主要經濟體面臨高關稅與供應鏈全面重整的重大挑戰,在此國際經貿情勢變化下,我國企業特別是出口導向型產業,勢必面臨成本上升、供應鏈重組、競爭激烈化等多方面營運壓力,如何透過ESG與碳管理策略有效應對此波變局以維持企業長期競爭力,並強化公司在不確定環境中的韌性與前瞻力實在是企業主此刻非常重要的思維。
日期:2025-05-12
賴清德總統提出五大信賴產業,代表政府產業發展重點方向,適逢總統就職周年,相關族群也有話題可期。特別是現今關稅風暴還未平息之際,520行情似乎更值得留意。
日期:2025-05-07
在「川普關稅」衝擊全球之際,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舉辦「TEAM TAIWAN 鏈動全球 打造經濟日不落國論壇」,全面解析台灣產業外交策略,打造全球化時代「經濟日不落國」 ,邀集政商領袖聚首:泰國、巴拉圭、帛琉、菲律賓、立陶宛等國際合作實例分享。 論壇中,多位業界專家分享、深入探討台灣與菲律賓、泰國、巴拉圭、帛琉、波蘭等國家在經濟、科技、智慧城市、綠色能源等領域的合作機會與戰略夥伴關係,讓與會者對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有更全面的認識,也啟發台灣在面對國際經貿挑戰時,如何制定前膽性策略,開創嶄新的合作機會。
日期:2025-04-14
當美國總統胡佛簽署法案時,1930年關稅貿易戰正式鳴槍開打,結果卻陷入「保護—報復—崩潰」的死亡螺旋,美股3年暴跌89%,如今川普再度讓歷史重演,投資人該怎麼因應?
日期: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