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美國周二(10/17)發布「升級版」晶片出口禁令,禁止更多業者設計的AI晶片出口中國,預定30天後生效,恐讓輝達(NVIDIA)、英特爾以及AMD都受衝擊,尤其是輝達部分,禁令主要除涵蓋H800和A800 PCIe/模組外,連L40S都在本波禁令之內。受此利空打擊,輝達股價收盤下跌近5%,加上聯準會12月升息的機率,從原本的3成拉升到4成,利空襲擊台股週三(10/18)開低走低,終場台股收在16440.91點,跌201.64點或1.21%,三大法人賣超189.92億元,其中外資賣超83.47億元,投信、自營商分別賣超29.01億元及賣超77.40億元。AI股廣達(2382)重挫5.42%、緯創(3231)跌近4%,權值股台積電(2330)跌11元來到540元守住整數關卡。科技業者指出,若禁令擴及降規版L40S,輝達恐完全失去中國AI市場,台灣AI概念股包括台積電、廣達、緯穎等供應鏈,勢必面臨新一波挑戰。輝達表示,將遵守所有適用的法規,同時努力提供支援不同行業的數千種應用產品。鑒於全球對輝達產品的需求,預計(新規)短期內不會對公司財務業績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不過輝達也表示,新規可能會延後產品開發時程,公司可能需要把部分業務從受影響的國家遷出。而英特爾僅表示已在評估新規定、超微則是不予置評。
日期:2023-10-18
台積電(2330)規劃在竹科龍潭園區三期興建1.4奈米製程晶圓廠,後遭居民抗爭,最後宣布放棄建廠計畫。經濟部長王美花周二(10/17)強調,台積電未來若有擴廠需要,政府一定會協助,也會在尋找土地及水、電等部分全力配合。桃園市政府也強調會盡一切努力,將台積電現階段考量不進駐的因素排除,也會積極盤點境內符合台積電需求的工業用土地。不過桃市府也坦言,用地取得是過程中遇到最大困難,「部分在地居民」對自身土地被納入擴建計畫中,表達相當強烈意見,因此至今仍未獲得共識。國科會則是發出聲明,包括已經奉行政院核定推動中的台中園區二期擴建、橋頭園區、台南園區三期擴建及楠梓園區等新設或擴建園區,都可以容納半導體產業進駐。
日期:2023-10-18
台積電原本將進駐桃園市龍潭科學園區第3期,因擴大土地徵收計畫遭到週邊居民強烈抗議後,週二(10/17)發出聲明表示不考慮進駐龍潭園區,也意味著1.4奈米新廠將另尋他處,引起外界猜測,全台還有哪幾個縣市可能會是台積電下一個落腳處。國科會發出聲明,包括已經奉行政院核定推動中的台中園區二期擴建、橋頭園區、台南園區三期擴建及楠梓園區等新設或擴建園區,都可以容納半導體產業進駐。
日期:2023-10-17
今周刊編按:桃園市龍潭科學園區第3期擴大土地徵收計畫,傳出因社會爭議讓台積電決定放棄設廠計畫,由於攸關台積電2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用地,備受市場關注。台積電週二(10/17)回應,台積公司是科學園區土地的企業租戶,園區規劃為政府權責,公司尊重居民及主管機關,無法進一步評論土地徵收一事,唯經公司評估後在現階段條件下不再考慮進駐龍潭園區三期。維持過去擴廠步調,台積公司將持續與管理局合作評估台灣適合半導體建廠的用地。早前竹科管理局回應,表示園區擴建是為了讓台灣產業聚落升級,並非為了單一廠商徵地,有多家半導體廠都希望能在龍潭園區周邊發展,為了兼顧產業發展及民眾權益達到雙贏局面,為重新評估用地需求、整合意見,而原訂10月舉辦的第2次公聽會也將延期。(原文刊載於10/15、更新時間為10/17)
日期:2023-10-17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10-15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9-30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9-17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9-05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9-03
八月以來,台股遭受到外資無情地提款,根據統計外資自8/1以來到8/22一共賣超逾1116億,可以說是本波台股下跌的最大賣壓來源。但是,同一時間投信卻讓人意外地挺身而出,一共買超逾402億,許多人都在猜測投信這一波買超是跟著官股券商一起進場護盤,這一個說法我沒有辦法否定,但我必須要說,有些個股投信買得越多,不一定是好事。
日期:202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