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14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5-07-12
公投專區

讀者投書:疾呼要加入世界經貿組織的媒體,對於萊豬議題,你們在哪?

日前,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投書《聯合報》,以「公投問題攸關台灣經貿未來」為題提到,「如果台灣因為政治因素通過即將到來的萊豬公投,背棄豬肉進口自由化的承諾,從而對台灣與美國的關係帶來負面影響,則將自然會有後果。」

日期:2021-12-16

公投專區

反萊豬將阻礙台灣加入CPTPP!和大老董表態:「有信用才能跟人做朋友」,將投下不同意票

眾所矚目的四大公投案即將在18日舉行,近期正反雙方熱烈交鋒,也引起不少產業界人士的討論,特別是與加入CPTPP有關的反萊豬議題,更受到熱議。身為特斯拉重要供應商的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日前接受財信集團董事長謝金河的《數字台灣》節目專訪時明白指出,如果禁止萊豬進口,恐怕將傷害台美之間的夥伴關係,甚至連加入重要的CPTPP都將受到阻礙,因此強烈支持投下「不同意票」。

日期:2021-12-14

產業時事

反萊豬公投恐賠光國際信譽 一竿子打翻三任總統努力

信用無價,卻是成事之本。針對反萊豬公投案,在食安框架之上,更攸關台灣的國際經貿關係與國際信譽,經濟部次長陳正祺接受本刊專訪,說明萊豬議題何以牽動台美經貿深化敏感神經。公投在即,他疾呼國人理性思辨,勿搬石頭砸腳,一旦自毀信譽淪國際孤兒,對下一代很不公平。

日期:2021-12-09

產業時事

加拿大對中國與台灣的看法開始轉變

美國神盾驅逐艦杜威號(USS Dewey)與加拿大皇家海軍巡防艦溫尼伯號(HMCS Winnipeg)十月14、15日共同穿越台灣海峽,藉此展現美國與盟邦、夥伴對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對此中國軍方就美國和加拿大軍艦過航台灣海峽表示,這是「美加勾連挑釁、攪局滋事、嚴重危害台海的和平穩定。」顯而易見的加拿大正重新評估對台灣與對中國的政策,也支持台灣開拓國際參與。

日期:2021-11-25

財經時事

四大案吵什麼?冷熱大不同 藍綠公投拚場 萊豬案成攻防焦點

根據《財訊》報導,台灣選舉頻繁,已有社會過度動員、對立之虞;但繼連續不斷的罷免案之外,公投案又成為政黨對決大戰,再度上演提早選舉的戲碼。

日期:2021-11-18

產業時事

鴻海三款電動車亮相! 加速至100公里只需2.8秒、續航力可繞台灣一圈 郭董:71歲最好的生日禮物

鴻海(2317)在今天舉行的鴻海科技日,展示了預告已久的三款電動車,包括休旅車Model C、旗艦轎車Model E,與電動巴士Model T,其中電動巴士預計明年就在南台灣正式上路,Model C則可望成為進軍東南亞市場的先鋒。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是今天典禮上的特別嘉賓,他親自駕駛旗艦轎車Model E進場,並表示這是他「今天71歲生日的最好生日禮物」。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應邀觀禮的來賓包括了越南駐台北代表阮英勇,不禁讓人聯想在泰國國營石油公司PTT之外,「鴻海血統」電動車的下個市場,是否就是人口接近1億人的越南。

日期:2021-10-18

產業時事

企業建言》拿掉關稅屏障的內銷產業怎麼辦? 政府上談判桌前該設想的三件事

台灣加入CPTPP「利大於弊」,外銷業者受惠,但衝擊仍有關稅屏障的內銷產業。政府如何規畫受衝擊產業轉型升級的下一步,回到眼前談判桌上拿到最有利條件?

日期:2021-10-06

產業時事

十年磨一劍!藍綠雙方極罕見的公約數,一文讀懂台灣申請加入CPTPP,為何利大於弊?

10年磨一劍」,是最能精準詮釋台灣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之間關係的一句話。

日期:2021-10-06

產業時事

專訪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談叩關CPTPP,台灣準備2年…若成功石化7成出口都將零關稅

台灣致力加入自由貿易組織,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是台灣自2000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最重要的經貿作為,希望能讓台灣產業對外貿易降低阻礙、順利對外發展。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分析,台灣若無加入區域貿易協定,不少產業將面臨高關稅障礙;若能順利加入,台灣的效率與管理技術佳,設備與生產技術也較其他國家細膩,當關稅降低、成本有競爭力後,未來會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不過,他也建議政府,針對加入後受衝擊的農業、汽車與汽車零組件等產業,應提出具體的保護與配套措施,讓台灣產業能夠共榮。

日期:2021-10-05

產業時事

德國大選變天、德軍艦也來東亞! 為何北京緊張了? 台灣與歐洲最大國家會更麻吉? 他說「方向如此,但不是馬上變」

德國昨(26)日國會大選的結果出爐,連任三屆總理的梅克爾(Angela Merkel)所屬的基民黨,得票率以些微之差輸給政治立場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但雙方都沒有超過30%,意味下屆德國政府又將是個跨黨派聯合政府。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政策親中的基民黨下台,德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可能有不小變化,因為這次得票率位居第三位的綠黨,以及第四位的自由民主黨,對中國立場均偏強硬,且可能扮演關鍵小黨的角色,黨魁甚至可望在新政府出任外交部長。鑒於近年來德國國內對中國態度開始轉變,歐盟又在中國與立陶宛的外交爭端中支持立國,這都可能促使德國新政府對台灣政策更友善,惟德國政界人士提醒,「這會是持續漸進的改變」,而非一夜之間大變。

日期: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