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美股周四(12/14)指數全面收漲,台股周五(12/15)以上漲40.22點、17693.33點開出,隨後上漲逾80點,站上17700點,再創今年高點,台積電(2330)一度上漲4元,來到586元。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在IEEE國際電子元件會議(IEDM)小組研討會上透露, 1.4奈米製程技術的開發進展順利,同時強調,2奈米製程將按計畫於2025年開始量產,這是台積電首度提及1.4奈米製程的開發進展。
日期:2023-12-15
編按:根據美國舊金山紀事報發出的訃聞,半導體產業「一代宗師」施敏於美國當地時間6日辭世,享壽87歲。施敏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過世的華泰電子創辦人杜俊元都是指導教授John Moore門生,也是台灣最有潛力成為諾貝爾獎的得獎者。而他學經歷豐富,桃李滿天下,學生包括前交大校長張俊彥、鈺創董事長盧超群等半導體界菁英。而陽明交大也發出新聞稿表示,施敏院士是國際知名的大師,有半導體一代宗師之稱,這個稱號說明了他在半導體領域的成就,對IC產業有非常卓越的貢獻。施院士在我國決定引進海外IC技術時,在關鍵時刻提供了當時孫運璿資政許多重要的建議,作出正確的決策,也為我國產業帶來了數十年的榮景。他也是世界級的專家學者,培養了無數的領袖人才,包含交大前校長張俊彥、空中大學前校長陳龍英(交大前副校長)、鈺創董事長盧超群,以及本校產學創新研究學院院長孫元成(曾任台積電副總經理暨技術長)等。此外,著作等身,其中1967-1969年所撰寫的《半導體元件物理學》,起先用於交大電子研究所上課講義,很快受到全球矚目,翻譯成6國語言、發行超過300萬冊,成為全世界半導體和積體電路領域師生、研究人員進入IC領域的經典書籍,成為全球最暢銷的「半導體界聖經」。施敏院士曾說,1967年他與韓籍同事姜大元在休息時吃甜點,看到一層層的起士蛋糕觸發靈感,兩人著手開發出「浮匣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浮匣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是目前廣泛使用在電子資訊產品中之快閃記憶體的基本結構,若沒有他的發明就沒有快閃記憶體以及固態硬碟。這個創新的研發與後續所衍伸的應用級產業發展,帶動且引領了行動電子時代並讓人類的生活型態走入智慧生活的數位新時代,對人類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90年施敏院士正式到陽明交大任講座教授,2010年校方頒贈終身講座教授予施敏院士,已於陽明交大任教逾30年的他,替學生帶來世界級的前瞻視野,作育英才無數。施敏院士的成就與貢獻備受國際推崇。1991年獲IEEE J.J. Ebers獎、2017年獲IEEE最負盛名的Celebrated Member Award;是少數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以及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的三院院士;也曾獲工研院院士、全球「快閃記憶體高峰會」(Flash Memory Summit)「終身成就獎」以及「未來科學大獎」。以下為《今周刊》2014年7月31日的報導
日期:2023-11-08
超微(AMD)董事長蘇姿丰周四(7/20)接受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她在致詞時以及與碩博士生座談時都提到,人工智慧(AI)將是未來十多年的科技業大趨勢,而AI需要的不只是軟體或硬體知識,而是許多領域的整合,甚至連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也要一併考慮。其次,根據她的經驗,創造力經常來自不同領域或知識的連結,因此她鼓勵同學們看科技的眼界要廣,因為要解決未來的問題,需要的知識面就愈廣。蘇姿丰在回答一位同學提問時也說,科技業需要鼓勵更多女性投入這一行,因為以她數十年經驗,成效最好的團隊來自於各有不同背景的成員,才能激盪出最棒的想法。
日期:2023-07-20
矽谷半導體女王、超微半導體(AMD)董事長兼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於台灣時間3日於美國德州奧斯丁,獲頒國立清華大學名譽博士,由清大校長高為元親自飛往美國德州奧斯汀頒授。蘇姿丰的父親蘇春槐是清華大學校友,他特別送給女兒一束鮮花,歡迎她加入清華大家庭。蘇姿丰回顧求學時期,是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大一,擔任研究助理時接觸到半導體,從此打開她在這個領域的興趣及生涯。巧合的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是在大二從哈佛大學轉進MIT後,開啟了他在半導體領域波瀾壯闊的一生。
日期:2023-06-05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人才危機,不僅在於少子化及投入理工學生的佔比大降,新生代人才的素質弱化,更儼然成為未來國內半導體圈的重大問題。在電子、電機系所等與半導體高度相關的大學教授眼中,如今從大學生至碩博士生,人才水準弱化的現象不一而足,原因不只少子化。從1990年代後期開始的九年一貫建構式教學,造成新生代學子的訓練強度不足,同樣導致現在大學生的數理水準明顯不如十幾年前的學長姊。為了挽救大學生的水準,有擔任國立大學半導體研究所所長的教授,親自跳下去「力挽狂瀾」,之前趁著疫情無法出國,連續兩年在暑假時開電路學課程,且針對大一升大二學生,而非碩士生。「我說,這一批不救上來,台灣(半導體業)沒希望了!」
日期:2023-05-10
編按:貝爾實驗室是AT&T和朗訊科技一級機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技術機構。自1925年成立以來,從發明電話,以一日至少一專利的速度,發明晶體管、激光、資訊理論、數字信號處理、通訊交換、數據傳輸、移動通訊、光通訊、語音識別、多媒體技術,和UNIX®操作系統、C/C++ 計算機語言等人類文明的標桿,並致力於包括數學、統計學、物理學的基礎科學研究。到目前為止,貝爾實驗室擁有13位諾貝爾獎得主。它將通訊理論、創新思維、和科學管理有效結合,引領美國的富強,對現代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這裡講述了貝爾實驗室歷史上唯一職位最高的華裔執行副總裁,隨後又擔任公司事業集團,歷史上唯一職位最高的華裔總裁的許濬豐富的人生故事。
日期:2023-02-22
林院士曾於IBM工作22年,期間帶領研發團隊創造出許多世界第一的技術。2000年加入台積電,在2002年研發出193奈米浸潤式微影技術,讓台積電在55奈米之後跳躍成長6個技術世代,成為世界的領先者。林院士畢生致力於半導體製程科技,為半導體產業寫下許多記錄,卓越的研發成就讓其榮獲包括NAE Member,IEEE Fellow、SPIE Fellow 等多項榮譽,對台積電、台灣半導體產業、世界半導體產業影響深遠。
日期:2022-06-17
「未來,在元宇宙的世界裡,每個人只要戴上一副眼鏡,就可以進入另一個不同於現實的虛擬空間中⋯⋯」這很有可能是近期熱議的元宇宙議題未來的應用場景,但在這些設備的生產上,最重要的還是需要那一塊塊微小的晶片。
日期:2022-03-10
由台灣52家科技專業學會、協會及公會聯合籌辦的「2021女科技人大會 – 科技女力進行式」,將於12月11日線上登場,即日起接受報名。
日期:202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