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搜尋條件:中國疾控中心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16項結果
搜尋日期:
產業時事

中國疫情達高峰!北大報告:已9億人確診、感染率64%⋯專家曝「恐再持續2-3個月」

春節將至,中國大陸各地持續處於新冠疫情的感染、重症高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團隊近日發布報告指出,當前,全大陸新冠感染率約達百分之六十四,換算感染人數累計達九億人左右。

日期:2023-01-14

產業時事

中國3周3億人確診!昆山電子廠台商告白:工廠停機、業績已大跌,員工薪水能不發先不發

中國清零政策瞬間解開,變種病毒與搶藥風暴正在衝擊日本、台灣等鄰國,而眾多染疫老人能否度過寒冬,更成了春節年關的人道危機。

日期:2022-12-28

產業時事

20天2.5億人染疫後,中國1/8起取消入境隔離管制…紐時:過去3年努力和犧牲是在幹嘛?

今周刊編按:近日一份中國國家衛健委會議紀要在網路上流傳,內容指出全中國光是12/20,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逼近 3700 萬人,而20天內累計感染近逼2.5億人,占總人口的17.56%。路透社報導,北京殯儀館傳出火化預約時間已排到明年1月,中國公告每日的確診數字也被國際社會質疑「蓋牌疫情」,因為各地預測的確診人數都高於官方公布的數據。究竟每天有多少人染疫,仍然是個謎團。如今中國國家衛健委卻宣布,自明年1月8日起,不再對入境人員採取包括隔離等檢疫管理措施、將新冠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降級為「乙類乙管」,更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紐約時報作者EVA RAMMELOO寫道,為了實現「新冠清零」目標忍受了這麼多焦慮,讓生活受到這麼多擾亂之後,中國人還得面對病毒,只不過是舊的恐懼被新的恐懼取代了而已。「除了口罩和消毒劑,他們現在還得去搶購止痛藥和感冒藥,為不斷增長的新冠病毒感染浪潮做準備」,也許不少人會死於病毒。無論出現哪種情況,感嘆過去3年的努力和犧牲都是為了什麼呢?

日期:2022-12-27

產業時事

你無法用手擋住風!面對Omicron,中國為何堅持清零?外媒分析點出關鍵原因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傳染力更強的變異株Omicron,讓全球染疫人數居高不下,就連嚴格執行「清零」政策的中國,也難擋Omicron攻勢,包括北京、上海在內,至少有14省市,爆出本土疫情。

日期:2022-02-10

全台防疫報導

全球首例! 中國江蘇省「H10N3禽流感」出現禽傳人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今(1)日通報,江蘇省發現一例人感染H10N3禽流感病例,同時也是全球首例!

日期:2021-06-01

職場生活

「進香團」竟成武漢肺炎超級感染源!這輛開往中國寧波的遊覽車 如何使24人遭感染?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0-09-07

財經時事

「鮭魚是清白的」!挪威與中國開會確認 北京證實:牠非武漢肺炎病毒源頭

COVID-19(武漢肺炎)似乎在中國捲土重來,首都北京短短幾天就暴增137例確診個案,而日前曾被指出可能為第2波感染源頭的歐洲進口「鮭魚」,在挪威與中國進行會議後,雙邊確認挪威鮭魚並非病毒源頭。

日期:2020-06-18

財經時事

義大利單日新增133死! 為何義國成為歐洲疫情最嚴重災區? 原因可能是這個

義大利緊急民防部在台北時間今(9)日清晨宣布,義大利截至8日的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病患單日飆升1492例至7375例,當天死亡案例更新增133例,達到366例,均創下武漢肺炎在歐洲疫情的單日歷史新高。這不僅使義大利的武漢肺炎死亡人數遠超過南韓,確診人數也追上南韓,成為中國以外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歐洲專家初步認為,義大利的人口高齡化在全歐洲最嚴重,而銀髮族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比重本來就高於其他年齡層,這可能是導致義國成為歐洲最嚴重災區的重要原因。

日期:2020-03-09

財經時事

日本恐已出現隱性社區傳播 指揮中心:即起旅遊警示升為第一級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持續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表示,即起提升日本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一級注意,明起則將中國河南及浙江省列為一級流行地區。

日期:2020-02-14

財經時事

武漢肺炎12月即人傳人?論文曝光掀波 中國學者質疑真相不單純

近日一篇由中國專家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的論文,顯示武漢肺炎出現人傳人情形,以及醫護人員感染的狀況,都比官方公布的時間要早,不少人認為疫情是刻意遭到隱匿,浙江大學教授王立銘就痛批,該論文的作者們比大眾早知道正確訊息,卻沒做到應該做的事。

日期:20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