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配息 玉山金 pimco esg 房地產
搜尋條件:事實查核中心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41項結果
搜尋日期:
產業時事

有片/海鰻界台灣之光!日學者發現超稀有種,花1年時間用「國民飲料」取名:這可愛的名字很完美

另類台灣之光?日本科學家在今年1月時發現了全新品種的海鰻,經過近1年的研究與確認,最終終於給這隻還沒有名字的海鰻取名叫「珍珠奶茶」,原因是因為牠擁有奶茶底色的身體跟黑黑的斑點,搭上日本大眾對珍奶的狂熱就取了這樣的名字。

日期:2022-12-03

產業時事

數位力即國力!《部長講堂》邀數位發展部唐鳳部長暢談強化全民數位韌性

海外僑胞是臺灣國力的延伸,與國家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僑務委員會本年推出直播單元《部長講堂•與僑胞有約》,邀請多位中央機關部會首長,與海外僑胞分享政府各領域重要政策,藉此瞭解國家發展現況,更期盼導引僑胞豐沛能量助力臺灣,提升臺灣在社會、科技及經貿等領域的發展動能。

日期:2022-10-19

產業時事

現行法令已能「打假」 設專責機構不如委託民間 NCC推《數位中介服務法》 難有實質效益

編按: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修訂《數位中介服務法》,週四(8/18)舉行第3場公開說明會,擬納管網路平台違法或假訊息。對於法規執行細節,知名線上平台均提出實務上難行之處。昨天第3場公開說明會,受邀業者包含網路家庭、樂天、Mobile01、台灣微軟、巴哈姆特、台灣亞馬遜、雅虎、LINE TAIWAN、Dcard、PTT(批踢踢實業坊)、蝦皮台灣等公司,其中,PTT直言,NCC法令模糊不清,不想管就不管,但想管就「個案認定」,一旦法案通過「等於逼PTT關站」。Dcard也表示,NCC說必要時就個案管理,會讓人無所適從;LINE則是認為,若政府要管理所有一對一對話,還要加註警語和限制,涉及言論管制及憲法的機密保障等原則。(原文刊載於2022/7/13,更新時間為2022/8/19)

日期:2022-08-19

財經時事

假訊息像「疾病」!傳播快又有危害 「這麼做」才是對抗假訊息長遠之計

近來,「成為會員就送飆股」、「打疫苗傷害兒童腦部」這類假訊息,經常在通訊軟體上流傳,根據調查,台灣有超過9成民眾認為假訊息猖獗,但普遍認為自己受假訊息影響不大。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形容,假訊息如同一種疾病,傳播快、傳染率高且會產生危害,小至人體健康大到影響國安,培養識讀能力才是對抗假訊息的長遠之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陳耀祥亦認同,須提升集體素養對抗假訊息,並透露目前有兩項與數位通訊網路傳播相關的法條正在進行。

日期:2022-02-18

公投專區

公投4案「不同意完封」!學者:國民黨荒謬到爆,但這並不是民進黨的勝利

經歷短時間內的各種高強度資訊衝擊(這次公投案有三案涉及高度專業的科學討論),現在總算可以喘口氣。​ 雖說本文是公投短評,但李靚蕾女士的文章帶來的討論,絕對值得排在最重要的事,她所寫的這些關於家庭、女性角色、家務分工等議題,實在太值得整個社會一起繼續關注。希望這樣子的家庭悲劇、對女性的剝削與打壓,可以愈來愈少。​ 其實我只是想要轉傳網路笑話​,公投過了、海水退了,就可以知道誰沒穿褲子。​不是兩大黨,而是力宏。​

日期:2021-12-19

財經時事

打完疫苗吸湯匙、陳時中換髮型…從疫情記者會「綜藝化提問」看:媒體自我閹割的悲哀

隨著疫情趨緩,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上開始出現與疫情無關甚至來自網路謠言的提問,學者呼籲媒體自主建立採訪指引,落實基本查證,避免「綜藝化提問」阻礙防疫措施。

日期:2021-08-19

全台防疫報導

「打莫德納會基因突變,成萬磁王?」 謠言在line群組流竄… 不讓假訊息分裂社會 你可以這樣做

日前馬來西亞驚傳有民眾施打莫德納新冠肺炎疫苗後,出現手臂能吸附鐵製湯匙、刀叉現象,網友戲稱「萬磁王」,近期不少網友實測瘋傳,真的能吸附鐵製餐具,引發熱議。網路甚至謠傳,某些新冠疫苗內含有微芯片才導致磁力,或傳接種莫德納疫苗後將導致基因突變。這些經證實都是無根據的陰謀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頻闢謠,卻有許多民眾對疫苗接種產生恐懼。各式謠言,不少民眾都曾在line群組裡接收、並轉發,訊息真偽真的重要嗎?為何疫情間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頻以臉書闢謠,疫情指揮中心更以專門時段闢謠。本文帶讀者一揭「資訊戰」背後的政治動機。

日期:2021-07-15

產業時事

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通傳會委員林麗雲教授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對於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的寶貴見解。

日期:2021-05-31

產業時事

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分析,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日期:2021-05-31

產業時事

從事實查核看假訊息的民主挑戰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臺灣事實查核中心胡元輝教授提出寶貴見解,從事實查核看假訊息的民主挑戰。

日期:2021-05-31